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舒莱和赛尼哌预防肾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比较2剂舒莱(basiliximab)和赛尼哌(daclizumab)在肾移植中诱导治疗预防急性排斥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选择58例肾移植患者,随机分成舒莱组(30例)和赛尼哌组(28例),在三联免疫抑制剂基础上(环孢素+骁悉+泼尼松,CsA+MMF+Pred.CsA首剂6 mg·kg-1·d-1,3个月减至4~5 mg·kg-1·d-1,6个月减至3~4 mg·kg-1·d-1,其间根据血药浓度调整剂量.MMF首剂0.5 g/次,3次/d,1个月后减至0.5 g/次,2次/d.Pred首剂30 mg/d,3周后减至20 mg/d,6个月减至10~15 mg/d),分别予2剂舒莱(术前2 h及术后第4天各20 mg 静滴)及2剂赛尼哌(术前24 h及术后第14天各50 mg静滴)治疗.观察术后6个月2组急性排斥及术后6~12个月不良事件和人/肾存活情况,以流式细胞仪监测术前及术后每周1次共8周外周血中淋巴细胞CD25+变化. 结果术后6个月,赛尼哌组6例出现急性排斥反应,舒莱组无急性排斥发生(P<0.05).用药后,两组外周血中淋巴细胞CD25+均下降,舒莱组由术前(37.7±2.3)%持续下降至第6周的(1.5±0.1)%,赛尼哌组由术前(37.7±2.9)%持续下降至第4周的(1.4±0.1)%.随后分别上升,舒莱组在第8周升至(21.3±1.6)%,达正常水平(37.3±2.6)%的60%;赛尼哌组在第8周达到正常水平.术后6~12个月舒莱组和赛尼哌组各有2例细菌感染,CMV感染者分别为1例和2例,未见肿瘤及其他并发症,两组患者均100%存活,各有1例出现移植肾丢失. 结论 2剂舒莱比2剂赛尼哌预防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的效果好,对CD25+封闭时间长.安全性方面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相似文献   

2.
他克莫司延缓移植肾功能衰竭进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观察他克莫司 (FK5 0 6 )延缓慢性移植肾功能衰竭进程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肾移植术后肾功能异常 ,并经病理证实为慢性排斥反应者 ,将原先以环孢素A (CsA)为基础的免疫抑制方案切换成FK5 0 6为主的免疫抑制方案 ,FK5 0 6起始剂量为 0 .15mg·kg-1·d-1。结果  10例肾移植受者在换用FK5 0 6治疗后 ,血胆固醇水平和血压明显降低 ,用于控制高血压的药物明显减少 ,血肌酐水平明显降低 ,肾小球滤过率得到明显改善。结论 FK5 0 6对延缓移植肾慢性排斥引起的肾功能衰竭的进程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亲属活体肾移植的临床分析和移植肾组织病理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总结亲属活体肾移植后移植肾组织活检资料,并结合临床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亲属活体肾移植55例,其中有血缘的亲属供肾移植53例,夫妻间供肾移植2例。供、受者间HLA配型,1条单倍型相同者45例,2条单倍型相同者6例,5个抗原错配者3例,完全错配者1例。除1例采用腹腔镜取肾外,其余均采取开放手术取肾。供肾热缺血时间1~8min,冷缺血时间1~2h。术后应用环孢素A(或他克莫司)、硫唑嘌呤(或霉酚酸酯)及泼尼松预防排斥反应。结果 55例中,有10例接受16次移植肾活检,结果 4例次为急性排斥反应(Banff分级均为Ⅰ级),3例次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逆转,1例合并慢性移植肾肾病,治疗无效,恢复透析;3例次为移植肾退行性病变(其中2例合并急性环孢素A肾毒性损伤),2例减少环孢素A用量,并加用西罗莫司,效果良好,1例将环孢素A转换为西罗莫司,效果不佳,恢复透析;4例次为急性肾小管坏死,采用他克莫司和霉酚酸酯联合用药,并辅以透析治疗,肾功能恢复正常。结论 虽然亲属活体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和移植肾功能恢复延迟的发生率低,但仍应重视术后移植肾组织活检,将被动活检转为主动的计划性活检,以提高亚临床排斥反应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4.
用补体裂解片断C4d监测大鼠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补体裂解片断C4d在监测大鼠肾移植后慢性排斥反应中的作用与意义。方法以封闭群Wistar大鼠为供者,SD大鼠为受者,建立大鼠肾移植模型。将42只受者随机平均分为2组,A组在肾移植术后10d内给予小剂量环孢素A(5mg·kg-1·d-1)治疗;B组除使用环孢素A外,另给予霉酚酸酯10mg·kg-1·d-1灌胃。术后第3、5和10周观察各组移植肾形态变化及移植肾组织中C4d沉积情况。结果从术后第3周起,A组开始出现轻微慢性排斥反应的病理改变,并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明显。B组于术后第5周开始出现慢性排斥反应的病理改变,程度轻于A组。术后第3周A组即出现明显C4d沉积,至第10周时沉积已较广泛。B组也有C4d沉积,但沉积程度较A组同时段轻(P<0.05)。结论移植肾组织中C4d的沉积早于慢性排斥反应的病理改变,可作为预测慢性排斥反应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5.
国人肾移植术后微乳化环孢素血药浓度C2监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国人肾移植受者服用微乳化环孢素 (新山地明 )后 2h (C2 )的目标血药浓度。 方法 肾移植后前 3个月接受新山地明 (6~ 7mg·kg-1·d-1)、霉酚酸酯 (MMF ,1.0~ 1.5g/d)和皮质激素三联治疗患者 114例 ,采用荧光偏振方法 (TDX)同时测定新山地明谷值 (C0 )和峰值 (C2 )血药浓度。回顾性分析新山地明新的血药监测方法在预测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和不良反应中的有效性。 结果 移植肾 3个月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 15 .8% (18/ 114) ;不良反应 (肝毒性、肾毒性 )发生率 3 0 .7% (3 5 / 114) ,其中肝毒性发生率 2 6.3 % (3 0 / 114) ,肾毒性发生率 7.0 % (8/ 114)。同步测定C0、C2各 2 3 4次 ,急性排斥反应组与无排斥组的C0平均值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6) ;C2平均值分别为(92 1.5 5± 43 1.3 1)ng/ml、(1185 .17± 3 5 8.86)ng/ml,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0 0 1)。不良反应发生组与未发生组的C0值差异亦无显著性意义 (P =0 .3 2 ) ;C2值分别为 (13 0 2 .5 9± 45 0 .2 1)ng/ml、(110 5 .2 3± 3 71.64 )ng/ml,,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0 7)。C2值在 12 5 0~ 15 0 0ng/ml之间无急性排斥发生 ,不良反应发生率仅 4.3 %。 结论 C2监测可敏感地预测急性排斥反应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推荐国人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 10 羟基喜树碱 (HCPT)对移植物急性排斥反应的免疫抑制作用。方法 以SD大鼠为供者 ,Wistar大鼠为受者 ,行大鼠同种异体异位心脏移植。用中药制剂 10 羟基喜树碱(HCPT)预防和治疗移植物急性排斥反应。结果 HCPT 1.0mg·kg-1·d-1组与对照组比较 ,移植物存活时间明显延长 (6.0 5d/ 11.45d ,P <0 .0 0 1) ;HCPT 2 .0mg·kg-1·d-1组作用更为显著 (>2 41.6d) ,其中 3只大鼠于术后 60d停用HCPT ,移植心脏长期存活 ,超过 73 0d ,并经证实已形成免疫耐受。大鼠心脏移植物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时 ,HCPT 10 .0mg·kg-1·d-1能使排斥反应完全逆转 ,移植心脏功能完全恢复正常。较大剂量HCPT可导致轻微的胃肠道反应 ,但未观察到明显的肝、肾、心、脾、睾丸和造血系统损害。结论 HCPT对大鼠移植心脏急性排斥反应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且具有剂量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肾移植存活十年以上病例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2例肾移植后带肾存活10年以上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总结。供肾热缺血时间8分钟,温缺血时间1小时8分钟,冷缺血时间32小时,淋巴细胞毒性试验均<0.10。术中均较为顺利,术后应用硫唑嘌呤及松进行免疫抑制。术后1个月内有15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均经治疗逆转。认为供肾质量、供受体的HLA配型、术后免疫抑制的合理应用以及术后患者的监护及随访对移植肾的长期存活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8.
应用Neoral预防移植肾排斥反应蒋志振,石炳毅,梁春泉,蔡明应用新山地明(Neoral)口服胶囊可大大降低急性移植肾排斥反应的发生率。我院1995年1~3月共行20例肾移植手术,全部使用新山地明口服胶囊。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20例,男16例,女...  相似文献   

9.
患者为男性 ,6 3岁 ,慢性肾炎、肾功能不全 3年 ,行血液透析 11个月后 ,于 1998年 11月 4日在我院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术后口服环孢素A 8mg·kg-1·d-1、硫唑嘌呤 5 0mg/d及泼尼松 2 0mg/d预防排斥反应 ,肾功能恢复顺利 ,术后 2周血肌酐降至 130 μmol/L。半年后 ,环孢素A减量至 3mg·kg-1·d-1,硫唑嘌呤 75mg/d ,泼尼松减至 10mg/d ,肾功能一直稳定于正常范围 ,未出现过排斥反应。2 0 0 2年 1月初无明显诱因出现声音嘶哑 ,症状逐渐加重 ,2 0 0 2年 3月初于我院就诊 ,动态喉镜检查示右侧声带新生物 ,活检提示新生物为低分化鳞状细胞癌。…  相似文献   

10.
亲属活体肾移植101例分析   总被引:63,自引:0,他引:63  
目的 总结16年亲属活体肾移植的经验。方法 101例亲属活体肾移植,除3例为夫妻间供肾外,其余为血缘亲属供肾。供、受者为同卵孪生2例,HLA全配24例,HLA单倍体相同69例,HLA有5个抗原错配者4例,HLA完全错配者2例。73例取供者右肾,28例取左肾;100例经开放手术取肾,1例经腹腔镜取肾。术后采用环孢素A(或他克莫司)、硫唑嘌呤(或霉酚酸酯)及泼尼松预防排斥反应。结果 所有供者术后1周内出院,随访6个月,血肌酐正常。术后96例受者存活,存活时间最长者达15年,其中4例移植肾功能丧失,其原因分别为超急性排斥反应(1例,术中切除肾脏)、慢性移植肾肾病与肾病复发(3例);5例死亡,除1例术后发生移植肾功能恢复延迟,透析期间因肺出血死亡外,另4例死亡与移植肾无关。术后5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4例Banff分级为Ⅰ级,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4例逆转,1例无效,恢复透析治疗。术后2例发生尿瘘,5例发生移植肾输尿管慢性梗阻,经手术治疗痊愈。结论 术前对供、受者进行全面综合评估是亲属活体肾移植成功的保证;亲属活体肾移植的组织配型好,供肾缺血时间短,排斥反应发生少,免疫抑制剂用量小,移植肾长期存活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