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干预措施对再次发生意外妊娠的妇女避孕节育知识水平和行为的作用,以寻求降低重复人工流产率的对策.方法 采用干预性研究方法,对北京市海淀区969名发生再次意外妊娠的妇女进行随访1年的研究.结果 干预后,短效避孕知识知晓和掌握评分均增加了高分组;完全不掌握长效避孕方法构成比下降了11.35%,掌握1种长效避孕方法者增加了12.38%;紧急避孕知识评分5分组构成比增加了64.19%.干预前和干预后的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避孕节育率分别为45.20%、60.06%、94.07%、96.95%和96.96%,随着干预时间的延长,避孕节育率显著增加(趋势χ2=1 116.92,P=0.000).结论 对流产后妇女进行避孕节育知识和行为的干预,可有效地提高避孕节育知识水平和避孕节育行为,且最佳开展干预时间在术后3个月内.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海淀区流动人口产后妇女对避孕知识的掌握及需求情况。方法 方便抽样选取北京海淀区流动人口较多的8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保健科,利用调查问卷对1 124例流动人口产后1~1.5年的妇女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有57.1%的流动人口产后妇女避孕知识得分低于8分(满分16分),而文化程度不同,其避孕知识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70,P=0.000〈0.05);文化程度越高,避孕知识得分越高。有53.4%的人希望通过计生部门宣传获取避孕知识,有45.2%的人希望通过医务人员指导获取避孕知识,有43.4%的人希望通过网络获得避孕知识。结论 流动人口产后妇女避孕知识水平不高,文化程度高者避孕知识掌握较好;更期望通过计生部门宣传、医务人员指导和网络获取到避孕知识。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广州市流动人口避孕节育现状和产后生殖健康服务需求,探索针对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服务模式。方法:对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的流动人口产后妇女进行调查,调查方式为匿名封闭式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平均年龄(28.50±4.00)岁;职业以公司职员和无业人员为主(59.7%);文化程度以初中和高中为主(63.3%);既往有人工流产史的占28.03%。研究对象产后愿意接受避孕宣教的时间前三位依次为产后42d体检时、婴儿体检或免疫接种时、产后访视时,希望产后避孕宣教的来源依次为网络、科普宣传和展览、医生,希望通过宣教了解的内容依次是避孕药具的优缺点、避孕方法种类和性传播疾病。结论:产后是落实避孕措施的关键时期,应根据流动人口的特点,提倡加强产后医务人员提供的避孕指导,以提高流动人口妇女生殖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4.
云南保山地区利用产后 42 d母婴保健时 ,对足月活产妇女 2 47例 (干预组 )自 42 d开始及早提供避孕方法知情选择、避孕节育全程服务和提高对生殖健康认识的计划生育优质服务 ,观察避孕措施预防产后意外妊娠的效果 ,并与对照组 6 5例比较。结果 :干预组、对照组避孕率分别为 96 .7%、 5 6 .9% ,妊娠率为 1.6 %、 2 1.5 % ,经 χ2检验 ,两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0 .0 0 1)。提示 :产后 42 d初访时是提供避孕宣传咨询的良好时机 ,及早对产后妇女实行以知情为目标和避孕节育全程的优质服务 ,将会使妇女自觉地、知情地实行计划生育 ,提高避孕方法的可接受性和避孕效果 ,从而减少意外妊娠 ,提高妇女生殖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对产后哺乳期妇女及早提供计划生育服务对提高避孕率 ,减少意外妊娠的效果。方法 利用产后 4 2天生殖健康检查服务时 ,对足月活产妇女 988例 (干预组 )自 4 2天开始及早提供避孕方法知情选择 ,避孕节育全程服务和提高对生殖健康认识的计划生育优质服务 ,观察避孕措施预防产后哺乳期意外妊娠的效果 ,并与对照组 2 60例比较。结果 干预组、对照组避孕率分别为 96.8%、56.7% ,妊娠率为 1.3%、2 0 .0 % ,经X2 检验 ,两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0 1)。结论 产后 4 2天康检是提供避孕宣传咨询健康教育的良好时机 ,及早对产后哺乳期妇女实行以知情为目标和避孕节育全程的优质服务 ,将会使妇女自觉地、知情地实行计划生育 ,提高避孕方法的可接受性和避孕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上海市闵行区流动人口的避孕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以后的避孕节育相关干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的研究方法,对符合入选标准的流动人口进行结构式问卷调查,主要调查研究对象的基本人口学信息、避孕方法的使用情况及相关的避孕知识等。结果:本次调查的1 414名有过性行为的流动人口中,目前避孕措施使用率为91.94%(1 300人)。其中宫内节育器占到51.08%,其次是男用避孕套(25.00%),结扎(17.15%),口服避孕药(3.69%)。与18~24岁的对象相比,年龄在30~34岁,35~39岁,40~44岁以及≥45岁的研究对象的避孕措施使用率较高(OR分别为2.16, 6.67, 2.47和2.84)。与家庭月收入低于500元的对象相比,收入越高的对象,其目前采取避孕的比例就越高(500元~、1 000元~、2 000元~、≥3 000元组的OR分别为2.19,3.11,2.32和3.18);与避孕节育知识得分≤16分的对象相比,得分为17~31分以及得分≥49分的研究对象避孕措施的使用率较高(OR分别为2.46和2.32)。结论:研究对象避孕方法的使用和选择受到年龄、婚姻状况、经济状况、避孕知识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以后应继续加强流动人口避孕节育知识的宣传和教育,要把经济收入低、文化程度低和避孕节育知识薄弱的流动人口作为重点干预人群。  相似文献   

7.
已婚育龄妇女意外妊娠29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寿瑢 《现代预防医学》2006,33(6):940-941
目的:了解已婚育龄妇女意外妊娠的原因。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90名已婚育龄妇女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导致其意外妊娠的原因。结果:意外妊娠的已婚育龄妇女中16.21%是由于抱着侥幸心理而未采取避孕措施造成的;而采取避孕措施失败的原因中48.62%是宫内节育器(IUD)造成的;有22.76%的已婚育龄妇女是处于产后哺乳期怀孕的;有43.10%的已婚育龄妇女不知道人工流产会造成何种不良后果。结论:应加强对育龄妇女的避孕节育知识的宣传教育,加强对落实避孕节育措施妇女的随访和咨询服务,特别是对采用宫内节育器的妇女进行定期检查,以避免意外妊娠。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北京市海淀区西三旗地区流动人口产后妇女的避孕现况和对避孕知识的知晓情况,分析其避孕知晓的影响因素,为探索适合该人群的避孕健康宣教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西三旗地区378名产后1.0~1.5 a的妇女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问卷对产后妇女避孕现况和避孕知晓情况进行调查。结果产后妇女首次性生活的避孕率为93.7%,产后避孕率为84.7%;产后意外妊娠率为6.9%。目前采取的避孕方式以避孕套为主,占88.8%。产后妇女避孕知识平均得分(48.64±16.62)分,低于60分者占71.96%。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产后妇女避孕知识总分与受教育程度和年龄呈正相关,受教育程度越高,年龄越大,避孕知识得分越高。结论西三旗地区流动人口产后妇女意外妊娠率偏高;该群体避孕知识贫乏且知识掌握不均衡,并受其年龄和受教育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产后妇女避孕节育知识及避孕应用情况,以便为提高产后妇女避孕率,降低意外妊娠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桂林市的191名产后1年内妇女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避孕节育知识及避孕应用情况。结果:①产后1年妇女避孕率为62.8%,使用工具避孕占88.9%,避孕方式夫妻共同选择的占66.5%。②避孕相关知识总体掌握平均(56.7±13.3)分,知识维度得分排名在最后2位的分别是生育能力恢复时间及对人流危害的认知。结论:应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对产后避孕的宣教,提高产妇避孕相关知识及产后的避孕率,从而避免意外妊娠,保证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上海市城区产后妇女避孕节育现状和服务需求,为完善社区计划生育服务模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上海市徐汇区10个街道的1819名产后1~2年妇女进行匿名封闭式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以户籍人口为主(78.4%)。对象产后月经和性生活的平均恢复时间为4.94个月和5.04个月,产后采用避孕措施的平均时间为5.68个月。91.5%妇女产后已经采用避孕措施,前3位方法为:避孕套(78.4%)、安全期(13.1%)、体外排精(10.9%)和宫内节育器(10.9%)。既往有人工流产史者占23.89%,产后意外妊娠总发生率为7.86%,其中本市户籍与外来产妇产后意外妊娠发生率分别为7.41%和12.79%,外来产妇产后意外妊娠发生率显著高于本市产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82.9%的对象认为产后避孕宣教有必要,认为合适的产后避孕宣教应在产后访视和产后体检时,有33.3%的对象认为婴儿体检或免疫接种时可安排产后避孕宣教;希望获得的产后避孕宣教方式仍以宣传资料为主(87.2%)。结论:产后是及早落实避孕措施的关键时期,城区产后计划生育工作要针对产后妇女的特点和需求开展避孕方法的知情选择和宣教,以提高广大生育后期妇女生殖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西城区育龄妇女不良生育史的发生情况及与夫妻双方生活习惯的关系,为优生优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对2005—2009年北京市西城区12191位有生育意愿育龄妇女的不良生育史,夫妻双方生活习惯、危险因素接触及患病情况等进行分析,探讨影响不良生育史发生的因素。结果研究人群的不良生育史发生比例为2.1%,其中自然流产史发生比例为1.6%;妻子挑食,丈夫吸烟、饮酒者自然流产史发生比例高;夫妻至少一方接触毒物,妻子挑食,丈夫饮酒者死胎死产史发生比例高;夫妻至少一方吸烟,丈夫接触毒物者宫外孕史发生比例高,与无上述因素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妻子挑食(OR=1.2,95%CI:1.0~1.4)、丈夫吸烟(OR=2.0,95%CI:1.4—2.8)者发生自然流产史的风险高;妻子挑食(OR=1.2,95%CI:1.0—1.4)、丈夫饮酒(OR=2.0,95%CI:1.4~2.8)、丈夫接触毒物(OR=6.3,95%CI:2.3—17.3)者发生不良生育史风险高。结论不良生育史的发生与夫妻生活习惯有关,预防不良生殖结局的发生应将夫妻双方均作为目标人群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妇女产后采取的避孕措施,分析其产后选择避孕方法的影响因素。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选取102例产后1年内的妇女进行调查。结果:88.2%的妇女在产后性生活中采取了避孕措施,产后第1次同房避孕率达52.6%,没有再次生育愿望者对获取避孕知识的需求是有再次生育愿望者的8.918倍(OR=8.918)。学历中亚变量高中学历和妊娠病变对首次同房是否避孕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学历、产次对避孕率影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多数妇女在产后避孕问题上存在误区,医护工作者及计划生育人员应加大对妇女产后避孕知识的宣教,从而提高产后避孕率。  相似文献   

13.
产后抑郁症影响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梅娟 《职业与健康》2009,25(6):564-566
目的探讨影响产后抑郁发生的社会心理因素,为预防产后抑郁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1:1配对的病例—对照流行病学研究设计,选择确诊的100例产后抑郁症患者为病例;同时选择就诊的非抑郁症产妇,以年龄(相差1岁以内)为配比变量,与病例1:1相匹配者为对照。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2组人群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夫妻关系、母女关系、分娩情况、家庭经济收入及对婴儿性别的是否满意等信息。问卷的分析和统计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的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产后抑郁症患者与丈夫关系融洽度低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OR=0.232,95%CI:0.103~0.526);对照组母女关系融洽度高于病例组,且有统计学意义(OR=0.590,95%CI:0.352~0.988);病例组孕期有负性生活事件的危险性高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OR=2.469,95%CI:1.098~5.553);产后抑郁症患者家庭经济收入稳定性低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OR=0.243,95%CI:0.093~0.634)。结论孕期发生负性生活事件可能增加孕妇发生产后抑郁症的危险性,产妇与丈夫及母亲关系融洽、家庭经济收入稳定可降低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北京市重复人工流产妇女的避孕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在北京市城、近郊区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2005年1月~2010年9月期间接受过人工流产手术,2010年1月1日~2011年10月31日期间再次接受人工流产手术的育龄妇女问卷调查,采用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分析。结果:56.40%被调查妇女本次流产前已有过重复人工流产。本次人工流产90.47%属非意愿妊娠,12.44%本次流产后不避孕或未明确表示避孕。在准备实施避孕的妇女中,80.0%计划采用安全套、口服避孕药等避孕方法,而仍有6.83%的妇女准备采用安全期避孕、体外排精等避孕方法。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丈夫(性伴)积极避孕(OR=2.078,P=0.033)以及医生告知妇女流产后应避孕(OR=4.492,P<0.01)是重复流产妇女流产后有避孕意愿的保护因素。结论:开展规范的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增加男性的避孕参与率是落实流产后避孕措施率及使用质量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流动育龄妇女的人工流产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乌鲁木齐市六区一县流动人口较集中的社区对18~50岁的流动育龄妇女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婚育史、人工流产情况。采用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共回收合格的问卷106568例,既往人工流产占16.2%。既往发生流产的次数和民族、年龄、学历、职业、月收入、婚姻状况、首次性生活年龄、目前未避孕措施和产次均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首次性生活年龄30岁及以上者人工流产的风险降低(OR=0.83,95% CI:0.80~0.86);未避孕(OR=1.21,95%CI:1.16~1.26)或再婚(OR=1.55,95%CI:1.38~1.75)者人工流产的风险升高。结论应加强对流动育龄妇女的避孕方法宣教、指导及流产后服务,特别是对未婚或再婚、未避孕的对象,应加大服务的强度。  相似文献   

16.

Background

Maternal chronic medical disease and unintended pregnancies increase the risk of maternal and infant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Little is known regard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ronic medical disease status and pregnancy intendedness or contraceptive use.

Study Design

We compared pregnancy intention and postpartum contraception use in women with and without chronic medical disease who experienced a live birth using data from the Florida Pregnancy Risk Assessment Monitoring System 2004–2005.

Results

Women aged ≥20 years with chronic medical disease were more likely to report that the index pregnancy was unintended (odds ratio [OR]=1.56,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1.28–2.03) and reported similar postpartum contraception nonuse (OR=0.85, 95% CI 0.60–1.19) compared to those without chronic medical disease. Women aged <20 years with chronic medical disease were less likely to report that the index pregnancy was unintended (OR=0.50, 95% CI 0.28–0.88) and reported similar postpartum contraception nonuse (OR=0.99, 95% CI 0.54–1.82) compared to those without chronic medical disease.

Conclusions

In our study population, age and chronic medical disease were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risks of pregnancy intention in the index pregnancy. Women with and without chronic disease in both age groups reported similar postpartum contraception use.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行宫颈锥形切除术对妊娠结局、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SCI及万方、CNKI、CBM等数据库并辅以手工检索相关期刊,检索时间至2013年3月。由两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及方法学质量评价,用RevMan 5.1.7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病例-对照试验11篇,包括721例病例组与5565对照组。 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未行宫颈锥切的正常人群相比,宫颈锥切手术对治疗年轻有生育要求的宫颈上皮内瘤变分娩时宫颈裂伤的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OR=2.15,95%CI:0.51~9.09,P=0.30),妊娠率无统计学意义(OR=1.02,95%CI:0.59~1.76,P=0.94),分娩方式(剖宫产或阴道分娩)上无统计学意义(OR=1.04,95%CI:0.86~1.27,P=0.06),流产的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OR=1.34,95%CI:0.81~2.23,P=0.26)。但在早产率(OR=2.16,95%CI:1.56~2.99,P<0.00001)、胎膜早破的发生率(OR=2.82,95%CI:1.70~4.67,P<0.00001)、新生儿低体重儿的发生率(OR=2.62,95%CI:1.62~4.24,P<0.00001)等方面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未行宫颈锥切的正常人群相比,宫颈锥切手术对术后妊娠率、分娩方式、宫颈裂伤以及流产率无影响,但会增加术后早产、胎膜早破及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李以国 《现代保健》2012,(28):97-98
目的:探讨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时间对再次妊娠分娩时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住院有药物流产史、再次妊娠至足月经阴分娩的98例产妇病历进行回顾和分析,观察其分娩时出现的并发症,并将其与同期100例无药物流产史的足月妊娠经阴分娩的产妇所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对比。结果: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时间长短与第三产程、产后出血、胎盘粘连相关。两组阴道出血时间超过10、15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时间长短对再次妊娠至足月分娩时并发症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我国中西部4省(自治区)农村已婚育龄妇女自述生殖道感染症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生殖道感染综合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中西部4省(自治区)农村已婚育龄妇女2174例进行问卷调查。所得资料进行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自述在过去2周内至少有1种生殖道感染的症状占24.7%。单因素分析显示省(自治区)、民族、文化程度、家庭年总收入、怀孕次数、月经不规律、痛经、经常在月经期同房、丈夫或性伴侣性生活前后不清洗生殖器、丈夫/性伴侣生殖道不适与生殖道感染发生有统计学关联。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少数民族(OR=1.458,95%CI:1.147~1.855)、怀孕次数多(OR=1.432,95%CI:1.161~1.765)、痛经(OR=1.605,95%CI:1.308~1.969)、丈夫或性伴侣生殖道不舒服(OR=2.028,95%CI:1.569~2.622)是生殖道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月经规律(OR=0.632,95%CI:0.488~0.818)、家庭年总收入3001~5000元相对于家庭年总收入≤3000元(OR=0.658,95%CI:0.491~0.880)、山西相对于青海(OR=0.356,95%CI:0.253~0.500)是生殖道感染发生的保护性因素。结论中西部农村已婚育龄妇女中生殖道感染症状较低,可能与"农村社区健康促进"项目实施干预有关。应继续深入开展健康教育,针对影响因素开展生殖健康服务等措施。  相似文献   

20.
《Contraception》2013,87(6):731-738
BackgroundRural-to-urban migrant women in Shanghai have poor reproductive health; the incidence of postpartum unintended pregnancy and contraceptive practices has not been adequately studied in this population.Study DesignThis retrospective study examined the incidence of postpartum unintended pregnancy and associated factors among migrant women and included a medical records reviews, telephone interviews and in-depth face-to-face interviews.ResultsThe incidence of unintended pregnancy during the first and second years postpartum was 12.8 and 12.9 per 100 women-years, respectively. Eighty-six percent resulted from nonuse of contraception, and 88% ended in induced abortions. Median times of sexual activity resumption and contraception initiation were 2 months and 7.5 months postpartum, respectively. Approximately 17% of women did not adopt effective contraceptive methods until undergoing induced abortion.ConclusionsConcentrated efforts, including contraception counseling prior to discharge and early postpartum visits, are required to increase early use of effective contraception among rural-to-urban migrant women in Shanghai and to reduce their high level of postpartum unintended pregnanc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