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肺泡蛋白沉积症(PAP)的X线、常规CT及高分辨率CT(HRCT)表现特点,以提高PAP的诊断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8例PAP患者的X线、常规CT及HRCT表现,并结合文献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8例常规CT及HRCT均表现为两肺弥漫分布的斑片影与磨玻璃影,边界清晰锐利.HRCT扫描呈地图样变6例.可见支气管充气征2例,铺路石样变5例.结论 X线对PAP的诊断无特征性,常规CT表现虽优于X线,但也不理想,而HRCT的地图样变、铺路石样变及支气管充气征表现具有特征性,对PAP的诊断和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肺泡蛋白沉积症(PAP)影像诊断的病理基础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支气管肺泡灌洗(BAL)或开胸肺活检证实9例PAP的临床、病理及影像资料,并探讨其影像征象的病理学基础及影像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9例PAP的影像表现主要为双肺弥漫且对称分布的腺泡结节影、斑片影、线状影、网状影、磨玻璃影及大片状非叶段性阴影。组织病理学上见病变肺泡腔及小气道内部分或完全充填以PAS染色阳性物质,从而形成磨玻璃影及实变影;而病变肺组织与正常肺组织或肺气肿混合并存,是典型地图样改变的基本原因;病变区间质炎症及水肿致间隔系统增厚,从而使病变表现出为三角形、多角形及不规则形影,因此为HRCT上产生典型铺路石样改变的病理基础。结论PAP的临床表现虽无特异性,但其特征性病理改变是典型影像学表现的基础,因而影像检查可以有效地缩小临床进一步确诊的范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肺泡蛋白沉积症(PAP)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方法对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PAP病程慢性迁延,以渐进性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高分辨CT表现双肺弥漫分布的磨玻璃影,小叶间隔增厚,呈地图样分布并可见铺路石征;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呈"牛奶样"改变静置有沉淀,且提示细支气管及肺泡腔内充满过碘酸雪夫(PAS)阳性的无细胞颗粒状物质。结论 PAP临床表现不具有特异性,HRCT检查及诊断性支气管肺泡灌洗有助于诊断,局部或全肺灌洗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胸部CT表现。方法随机选择2020.1-2020.2期间接受胸部CT检查的4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CT表现。结果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胸部CT表现主要为:早期胸膜下多发斑片状磨玻璃影,小叶间隔增厚。进展期病变范围扩大,可有部分实变,支气管充气征。后期病变弥漫分布,实变为主,甚至进展为"白肺"。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胸部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可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肺癌化疗后继发真菌感染的CT特点。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0年6月医院收治的肺癌化疗后继发真菌感染患者25例,全部患者均经肺癌和肺真菌感染的临床诊断标准确立诊断,其中鳞癌患者15例,腺癌患者8例,小细胞肺癌患者2例;而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患者20例,曲霉菌属感染患者4例,隐球酵母菌属感染患者1例;同时全部患者均行胸部CT检查。结果 25例患者中,CT检查显示12例患者在基础疾病之外出现磨玻璃影的特点;10例患者在基础疾病之外出现炎性大片实变的特点;2例患者呈散在分布斑片状阴影,且边缘较为模糊,其密度较淡并以中、下肺分布为主,也有部分融合呈大斑片状密影的特点;另有1例患者呈现出右下叶背段结节影伴有"空气半月征"的特点。结论肺癌化疗后继发真菌感染的影像学检查资料往往缺乏特异性,尤其在影像学特点上与一般肺炎很难区别,如果患者存在深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时,则应进一步根据相关临床诊断标准进行明确诊断,从而有效确定肺癌化疗患者有无继发真菌感染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儿童甲型H1N1流感肺炎的影像表现。方法对52例住院儿童甲型H1N1流感肺炎的临床资料及X线、CT表现进行分析,将其分为重症组及危重症组,所有52例患者均摄肺部X片,12例患者行CT检查。结果重症组47例,11例表现为单个肺野小斑片状或结节状或磨玻璃样渗出病变;36例表现为超过1个肺野斑片状模糊密度增高影和/或磨玻璃样渗出病变,其中2例出现单叶肺实变,合并肺间质病变17例,1例患者表现为双肺弥漫性病变,5例肺门及/或纵隔淋巴结肿大。危重症组5例,所有患儿双肺散在或弥漫渗出病变并不同程度肺间质病变,其中2例合并单叶肺实变或不张,1例见右上叶实变及气胸、纵隔气肿。1例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5例肺门及/或纵隔淋巴结肿大。结论儿童甲型H1N1流感肺炎的影像表现有一定特点,为临床判断患者病情轻重及发展变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隐源性机化性肺炎(COP)的HRCT特征、病理、临床表现及治疗,提高COP的影像学认识水平及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病理诊断COP患者的HRCT表现、病理、临床及实验室检查,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肺功能检查示12例有限制性肺通气功能障碍,其中9例伴弥散功能下降;1例轻度阻塞性肺通气功能障碍;2例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13例白细胞增加,9例C-反应蛋白阳性,8例红细胞沉降率加快。HRCT斑片状实变影11例,磨玻璃影10例,不规则线状影7例,反晕征1例,细支气管扩张6例,胸腔积液2例。结论COP典型表现为两肺下部胸膜下,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的斑片状实变影,且具有游走性。影像学表现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可提示COP诊断。早期行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渔民急性中重度硫化氢中毒的胸部CT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分析急性中重度硫化氢中毒的肺部CT影像学表现,为进行合理的治疗提供依据.结果 8例患者首次CT表现为两肺对称性各叶均有多发斑片状渗出阴影6例,两肺下叶对称性受累3例,不对称性累及2例.病灶形态:斑片状影8例.条索状影4例,磨玻璃状影3例,周边模糊的小叶性结节影4例;5例合并胸腔积液.治疗后6~10d肺部阴影吸收明显.2例患者治疗2个月后进行随访,1例肺部病灶完全吸收,1例仍有残留纤维条索状影.结论 临床上有明确的硫化氢吸入史及相应的临床表现,且接触时间较长,可发生化学性肺损伤,结合胸部CT表现可作出急性硫化氢中毒的诊断并对肺脏损害的严重程度作出评估.  相似文献   

9.
罗云 《中国农村卫生》2013,(3Z):160-161
目的通过对嗜酸性细胞性肺炎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进行综合分析,旨在减少对该病的误诊误治。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嗜髓眭细胞性肺炎的X线及CT表现,并结合临床、实验室检查综合分析。结果本组12例,男性3例,女性9例,胸片表现为肺纹理增重,呈网格状,肺部病变广泛,分布有特点,呈“肺水肿反转型”即肺外围病变多,近肺门病变少,病变形态有斑片状、磨玻璃样、边缘不清楚小结节状。CT表现为支气管血管束增多、扭曲,小叶间隔弥漫性增厚,边缘较光滑,病变呈磨玻璃样、结节样、斑片状。累及胸膜有一侧或双侧胸腔积液。结论胸片及CT检查对嗜酸眭细胞性肺炎有一定价值,确诊依赖肺泡灌洗液检查及实验室检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不同类型婴幼儿弥漫性肺疾病患儿高分辨率计算机断层摄影术(HR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断婴幼儿弥漫性肺疾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该院治疗的婴幼儿弥漫性肺疾病患儿118例为研究对象。依据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3组,其中全身疾病相关组47例、破坏肺泡结构相关组36例及婴幼儿特有疾病组35例。对所有患者进行HRCT检查,比较分析不同类型婴幼儿弥漫性肺疾病患儿的HRCT特征。结果不同类型婴幼儿弥漫性肺疾病特征中支气管变形、磨玻璃阴影及小叶中心阴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3组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壁增厚、网状阴影、马赛克状、间质气漏、实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全身疾病相关组常见的特征是网状阴影、磨玻璃阴影、小叶中心阴影及间质气漏,不常见的是实变、马赛克状与支气管变形;破坏肺泡结构相关组常见的特征是磨玻璃阴影、支气管扩张,不常见的是网状阴影、支气管变形;婴幼儿特有疾病组通过HRCT检查未见明显特征。其中朗格汉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表现出的主要特征是间质气漏与网状阴影;闭塞性细支气管炎表现出的主要特征是马赛克状、支气管扩张;感染性支气管病变表现出的主要特征是支气管壁增厚、磨玻璃阴影;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表现出的主要特征是支气管壁增厚、网状阴影,肺生长障碍表现出的主要特征是磨玻璃阴影、网状阴影。结论不同类型婴幼儿弥漫性肺疾病的HRCT特征不相同,全身性疾病常伴随肺小叶中心阴影,破坏肺泡结构的患儿常伴随支气管扩张,而婴幼儿特有的疾病并无明显特征,需结合临床实践提高判断此种疾病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汇总临床收治的6例AIDS患者胸部影像学表现:X线胸部正位片可见肺叶大片突变阴影,双肺纹理增粗,下肺大片间质纤维化:CT胸部检查为下肺野纹理增多,紊乱和斑片状影,表现为碛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12.
刘霞 《中国医师杂志》2010,12(2):243-246
目的探讨肺炎型肺泡细胞癌的CT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支气管镜活检、穿刺活检及手术等病理证实的肺炎型肺泡细胞癌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总结其CT特征并对其诊断价值进行评价。结果4例两肺弥漫分布,16例CT表现为肺叶或局限性肺段实变,均为周围性分布。单纯磨玻璃密度影9例,实变病灶内伴有不规则小结节样改变6例,磨玻璃密度影与小结节共存5例。空气支气管征8例,小泡征6例,叶间裂向外膨隆5例;4例增强后有2例可见“血管造影”征。结论尽管肺炎型肺泡细胞癌与感染性肺炎较难区别,但其影像学表现仍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有助于提高其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电焊烟尘引起肺部慢性损害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对46例电焊作业者行胸部多层螺旋CT扫描后获得的容积数据进行高分辨率重建。结果显示,小叶核影增粗(20例)、磨玻璃结节(19例)、实性结节(14例)是电焊作业者胸部HRCT最常见的征象,结节分布以小叶中心性为主(29例)。13例表现为肺内结节伴小叶核影增粗。肺内结节密集度越低,伴发小叶核影增粗征象的比例越高,不同密集度肺内结节伴小叶核影增粗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不同工龄组肺内结节形态和小叶核影增粗比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39和P=0.818)。电焊烟尘致肺纤维化较弱的特性,使其导致肺部损害的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更具有临床意义。由于肺内病变主要体现在肺小叶水平,因此HRCT是疾病早期诊断、随访复查的必要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的临床特征与诊断方法。方法对30例IPF患者临床表现、胸部高分辨CT(HRCT)、肺功能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IPF患者临床表现为咳嗽、进行性呼吸困难和Velcro音。胸部高分辨CT表现为磨玻璃样、网状、结节状、条索状及蜂窝状阴影。肺功能检查示24例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6例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均有弥散功能障碍。动脉血气分析示低氧血症。结论对长期咳嗽伴有呼吸困难的患者,及时行胸部高分辨CT、肺功能、动脉血气分析及肺活检,能对本病做出正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胸部结节病的影像学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提高其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的分析36例经确诊的胸部结节病的胸部平片及CT影像资料。结果X线胸片及胸部CT提示双侧肺门淋巴结增大27例(75%),无双侧肺门淋巴结肿大者为不典型胸部结节病,9例(25%)呈不典型表现;肺部异常表现在75%的病例都发现了微结节或结节,其他异常包括小叶间隔增厚15例(41.7%),纤维化表现12例(33.3%),磨玻璃影10例(27.8%),血管支气管集聚7例(19.4%),斑片或实变影5例(13.9%)。结论结节病临床表现多样而无特异性,容易引起误诊。CT检查能发现淋巴结肿大,又可显示肺内特征性改变,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间质性肺炎的影像学特征,分析其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的40例临床诊断为间质性肺炎的老年患者,回顾分析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对其影响诊断进行分析。结果胸部X线片:22例患者见肺纹理增多,网状或蜂窝状改变,两下肺野较上肺野明显,左右侧肺野没有差别。CT及HRCT检查:患者小叶间隔增厚,可见结节状和磨玻璃样异常阴影。结论老年间质性肺炎的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表现、胸部CT、HRCT等特征性表现,并排除其他间质性疾病,确诊还需肺活检。  相似文献   

17.
赵波 《现代保健》2013,(5):107-108
目的:分析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胸部x线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X线表现,所有患儿于症状出现后行仰卧位胸部X线摄片,并对患儿行X线随访。结果:46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病灶分布于肺部双侧,呈多发病灶;15例均表现为双肺弥漫性磨玻璃影,其中8例伴有双肺散在分布的细颗粒状阴影,3例细颗粒状阴影以分布在肺底部较明显;20例表现为双肺颗粒状阴影明显融合伴有双肺散在分布的片状阴影,9例双肺可见支气管气相,13例伴有双肺散在分布的结节影,心影及膈影轮廓仍较清晰;3例表现为双肺呈毛玻璃阴影伴有双肺广泛分布的大片状影,并可见明显的支气管气相征延续至肺周边区,肺野透亮度明显降低,2例可见少量胸腔积液,1例可见纵隔气肿,9例患者的心膈影模糊不清,无法辨认。46例复查病例中,3例治疗无效死亡,其余患儿治疗及时病情稳定或好转。结论: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X线征象具有一定特征,结合其动态变化特点及临床资料,可及时、准确确诊本病。  相似文献   

18.
回顾性分析15例蘑菇肺患者的胸部影像资料及特点。蘑菇肺HRCT影像基本改变为双肺透亮度下降,出现肺小片实变阴影,毛玻璃样变,网格状及蜂窝状改变,肺门淋巴结肿大;蘑菇肺HRCT表现以肺泡炎、间质性肺炎及肺间质纤维化为其特点。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高分辨率CT(HRCT)在老年性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经纤镜肺活检(TBLB),CT导向穿刺活检,开胸活检确诊的16例患者所做的HRCT检查并与常规胸部x线检查,常规胸部CT比较。结果HRCT提示IPF特征是:(1)磨玻璃密度阴影;(2)网状、线条状阴影;(3)蜂窝状阴影;(4)胸膜下线(5)肺小叶结构变形;(6)交界面不规则;(7)胸膜增厚。以上阴影呈散灶性分布,以中下肺、胸膜下分布为主,各种阴影可并存。结论HRCT作为无创伤性检查对本病诊断、分期、指导治疗和疗效观察有重要意义,是目前最方便、最敏感的无创性检查方法。但完全正确的诊断仍需要影像,临床、血清学和组织病理相结合。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细支气管肺泡癌(BAC)的CT特征及病理基础,提高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经手术和(或)病理确诊为BAC患者的CT图像,对照临床症状和病理改变,提出各种CT表现的病理基础。结果孤立结节型19例(47.5%),实变型14例(35%),弥漫结节型7例(17.5%)。孤立结节型可见分叶、毛刺及星芒状改变、小结节堆集、胸膜凹陷征、小泡征及空腔征等。实变型早期CT表现为边界清楚的磨玻璃影,中晚期可呈片状密实影,易与炎症混淆,但"枯树枝"征、血管成像征可鉴别;弥漫结节型由于病灶的多态性,难以与结核等特异性炎症或其它肺内浸润性疾病鉴别,若有明显的"枯树枝"征,则可作为BAC的特征。结论CT检查可以发现BAC各型的某些CT特征性表现,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