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掌握眉县居民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状况及其危险因素,为慢性病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2010年中国慢性病监测工作方案,采用询问、测量、实验室检测等方法开展监测。结果眉县18岁以上人群高血压患病率41.83%,标化患病率20.62%。一、二、三级及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11.17%、8.83%、4.50%、17.33%。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P〈0.05),患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增高(P〈0.01)。即往有92人被诊断为高血压,诊断病例中有64.13%(59人)近2周服用降压药,仅有14.13%(13人)血压控制至正常值;糖尿病患病率4.83%,标化患病率2.05%。空腹血糖受损率和糖耐量降低率分别为3.67%和7.53%。即往有16人被医生诊断过糖尿病,43.75%(7人)监测时血糖控制。男女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被调查人群超重率30.67%,肥胖率9.17%,标化超重率、肥胖率分别为20.11%、4.85%;血脂异常呈现"一高一低"即"高"甘油三酯(24.67%)和"低"高密度脂蛋白(58.00%),血脂异常标化率41.18%。糖化血红蛋白升高率为4.67%,标化率为1.89%,升高者为既往或现症糖尿病患者或糖尿病前期。被调查人群吸烟率25.50%,男性吸烟率55.51%。结论眉县居民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率高、控制率低,高血脂、肥胖、膳食结构不合理是该县慢性病高发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描述肥胖和高血压在上海市浦东新区社区人群中的分布,分析肥胖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随机对上海市浦东新区13个社区的5 927位居民进行身高、体重、腰围和血压等指标的测量.结果 社区人群超重、肥胖、腹型肥胖和高血压的患病率分别为34.9%、11.1%、43.7%和22.2%,其中男性分别为37.1%、10.9%、45.4%和22.4%,女性分别为33.1%、11.2%、42.3%和22.0%.社区人群超重、肥胖、腹型肥胖和高血压的患病率均随年龄的增加而上升.超重与肥胖、腹型肥胖与高血压患病显著相关,控制年龄和性别后,BMI、腰围与高血压的关联强度(OR)分别为1.142(1.109,1.176)和1.014(1.003,1.025).结论 上海市浦东新区社区居民超重与肥胖、腹型肥胖和高血压患病显著相关,且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  相似文献   

3.
济南市6~13岁儿童高血压患病率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济南市城乡儿童血压水平及高血压患病率,探讨儿童原发性高血压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济南市区和农村6-13岁儿童进行血压测量及相关因素调查。结果调查6 278名儿童,其中男童4 396名,女童1 882名。检出高血压191例,患病率3.04%。肥胖儿童141例,肥胖率2.24%;超重336例,超重率5.35%。男女儿童血压均呈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的趋势,不同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肥胖儿童、超重儿童与体重正常儿童的高血压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血压患病率与儿童肥胖呈正相关。城市儿童高血压患病率3.17%,高于农村2.76%(P〈0.05)。结论肥胖对血压的影响在儿童期即己开始,控制和降低体重可减少儿童高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成都市武侯区在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与示范创建进行效果评价,为居民健康生活方式的干预活动深入开展提供方法和经验。方法 2012年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523人,收集居民健康相关知识、健康相关行为等信息,采用卡方检验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参与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知晓示范创建的居民其"每日食盐推荐摄入量"、"过量吃盐会导致高血压、心脏病"、"正常血压值范围"的知识知晓率(分别为65.3%、88.4%、45.0%、78.5%)高于不知晓示范建设的居民(分别为46.3%、72.6%、35.2%、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自觉控制食盐摄入量"、"自觉控制食用油摄入量"、"使用BMI尺监测体重"和"使用腰围尺监测腰围"等行为发生率(分别为50.4%、34.7%、21.5%、34.7%)也高于后者(分别为38.2%、25.0%、13.6%、2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都市武侯区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和示范建设可以提高居民健康相关知识,促进健康行为的养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重庆市农村居民糖尿病患病情况,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开展农村地区糖尿病综合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重庆市30个农村区县抽取18岁及以上的常住居民2 406人进行糖尿病知识问卷调查、体格测量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该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为12.59%,年龄标化患病率为11.80%,患者糖尿病知晓率为23.10%。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庭年收入的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体质指数、饮酒或不饮酒者、是否进行规律性体育锻炼的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不同,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病率(27.46%)明显高于非高血压患者(8.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性别、家庭年收入、体质指数和高血压是糖尿病的独立影响因素,年龄越大、女性、肥胖或超重、高血压人群患糖尿病的几率大于低龄、男性、体重正常或偏低及非高血压患者人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重庆市农村居民糖尿病患病率较高,知晓率低,患病形势严峻,应采取针对性措施有效地预防与干预糖尿病危险因素,降低糖尿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上海市延吉社区2型糖尿病患病率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上海市延吉社区20~90岁居民2型糖尿病患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按比例、整群抽样的方法,对该社区居民9660人进行2型糖尿病的横断面调查,使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筛选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结果该社区居民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为8.01%,男女患病率分别6.78%、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高(P〈0.01)。高血压、血脂异常及超重、肥胖人群中糖尿病患病率均分别高于正常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均P〈0.01)。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为年龄、糖尿病家族史、血脂异常史、腰围、高血压病史、收缩压、舒张压,高文化程度是其保护因素。结论上海市社区居民2型糖尿病患病率呈快速增长趋势,对有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压病史、血脂异常史及肥胖的中老年人群要重点预防与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五莲县居民高血压及超重、肥胖患病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慢性病综合防治工作。方法在山东省五莲县3个乡镇(街道)抽取2127名20岁以上居民进行调查。结果调查20岁以上居民2127名,高血压患病率为38.98%,超重、肥胖率为36.34%。高血压患病率,体重正常组为32.05%,超重组为48.91%,肥胖组为62.02%(P〈0.01)。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影响高血压患病的因素有性别、年龄、总胆固醇、体重指数、血糖(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强体力活动(高血压的保护因素)。结论调查人群中高血压患病率与超重、肥胖率相关,控制体重有利于降低高血压的患病率。  相似文献   

8.
韩冰  冯石献  周刚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8):1887-1889
目的探讨体重指数(BMI)和腰围(WC)对人群高血压患病率的影响。方法采用集中调查和入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社区35岁以上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结果该地区高血压患病率29.96%,全身性肥胖患病率为12.52%,中心性肥胖患病率33.26%。全身性肥胖和中心性肥胖患者中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57.87%和51.80%,中心性肥胖人群患高血压的风险是腰围正常人群的4.56倍,超重和肥胖人群患高血压的风险分别是体重正常人群的3.17倍和6.76倍,超重且中心性肥胖者患高血压的风险是体重正常腰围也正常人群的7.01倍。结论该地区超重和肥胖患病形势严峻,超重肥胖人群患高血压的风险显著增高,控制体重对高血压等慢性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武汉市城区居民高血压、糖尿病流行特征及慢性病危险因素知晓情况,为有效开展慢性病防控和健康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6年6—9月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武汉市城区2 690名成年居民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问卷内容包括基本情况、高血压、糖尿病患病情况和慢性病危险因素知晓情况。采用标准方法测量血压。采用SPSS 20.0进行χ~2检验和趋势χ~2检验。结果武汉市城区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25.69%,男性(27.24%)与女性(24.27%)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0岁以后,随年龄增加高血压患病率呈上升趋势,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尿病自报患病率为6.95%,女性患病率(8.30%)高于男性(5.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0岁以后随着年龄增加自报糖尿病患病率逐渐增高,有统计学意义(P0.01)。体重、腰围、血压、血糖的知晓率分别为98.14%、84.28%、82.49%、57.25%。一般成人每日油、盐摄入量,超重判断标准,男性、女性中心性肥胖的判断标准全部知晓的仅11人(0.41%)。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血压、血糖知晓率均高于非患者;高血压患者腰围、每日盐油摄入量、超重的判断标准知晓率均低于非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每日盐摄入标准、超重判断标准的知晓率均低于非糖尿病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应结合武汉市城区居民高血压、糖尿病流行特征和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知晓情况,进行健康指导和干预,引导居民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重庆市居民超重与肥胖现状及其相关疾病的发病情况。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重庆市沙坪坝区人群进行问卷调查,获得居民个人基本情况,体检获取身高、体质指数(BMI)等数据。结果共收集有效问卷59 264份。样本人群BMI均值为(21.82±2.80)kg/m2,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分别为14.30%和1.83%;女性超重和肥胖(14.83%和2.07%)比例高于男性(13.70%和1.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8~岁年龄组超重和肥胖率最低,随着年龄的增长,超重和肥胖率都呈上升趋势;65~岁组超重、肥胖率均最高(24.62%和3.48%),随体质指数的增加,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高脂血症的患病率均呈上升趋势(P〈0.05)。结论被调查人群中超重、肥胖及其相关疾病患病率较高,应尽早采取预防控制措施,对居民进行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广西城乡居民代谢综合征(MS)的流行现况,探索MS人群分布。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流行病学方法进行问卷调查、身体测量及生化检测,有效调查人数为4328人,并依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标准(2005)对Ms进行诊断,应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MS的影响因素。结果本调查人群MS患病率为14.5%(标化率为9.5%)。女性人群MS患病率(16.5%)明显高于男性(11.8%),城市人群MS患病率(17.4%)明显高于农村(12.0%),而农村人群MS患病率随着经济水平的增高而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论男女和城乡,随着人群年龄的增加,MS患病率呈现升高趋势(趋势检验:X^2=137.579,P〈0.01),特别是女性在45岁以后更为明显。调查人群MS组分中高血压检出率最高(40.1%),其次为高甘油三酯血症(28.7%)和中心性肥胖(28.4%);在中心性肥胖和超重肥胖人群中,MS其他组分聚集的检出率分别为51.2%、52.4%,显著高于非中心性肥胖和体重正常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增加,MS患病风险增加(OR=1.525,95%CI:1.406—1.654),超重肥胖人群患MS的风险高于体重正常人群(OR=1.452,95%CI:1.172~1.798),城市居民患MS的风险高于农村居民(OR=1.275,95%CI:1.019~1.595),男性患MS的风险低于女性(OR=0.599,95%CI:0.485~0.741),中等强度及以上职业活动人群患MS的风险低于轻度体力职业活动人群(OR=0.767,95%CI:0.613~0.960)。结论广西城乡人群MS患病率较高。建议采取重点保护高风险人群如中老年妇女、年长者以及长时间静坐或站立的轻体力劳动者,倡导合理膳食、适量运动,降低人群MS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居民超重与肥胖发生率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掌握江苏省居民超重和肥胖的变化情况,为制定相应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江苏点资料和2007年江苏省营养与健康状况追踪调查数据,比较5年间江苏居民超重和肥胖率的变化,采用针对不同年龄人群的体质指数(BMI)标准评价调查对象的超重肥胖情况。结果:5年间江苏省居民超重肥胖率由原来的31.1%上升至43.0%。与2002年相比,2007年苏南、苏北、城市和农村地区居民超重/肥胖率均显著上升(P〈0.01)。此外,2007年我省居民超重/肥胖率苏南地区低于苏北地区(X^2=54.83,P〈0.01),城市地区高于农村地区(X^2=105.51,P〈0.01)。2007年各年龄组居民的超重/肥胖率均高于2002年相应性别居民。14~17岁青少年超重肥胖率的增长幅度居各年龄组之首。结论:超重和肥胖在江苏省居民中呈迅速上升趋势,已成为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应及时加以干预。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通辽市牧区蒙古族居民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R)与血压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该市蒙古族相对集中的4个嘎查(村)居民1108名,进行现场询问和体格检查。结果该人群超重率、肥胖率、腹型肥胖率、高血压患病率依次为31.4%,15.5%,40.1%,47.65%。腹型肥胖时其1、2、3级高血压患病率显著升高(P〈0.05):超重、肥胖、腹型肥胖者患高血压的危险分别是相对正常人群的1.2、1.6、1.7倍;血压水平随着BMI、WHR增大而升高:BMI和WHR均正常、BMI异常WHR正常、BMI正常WHR异常、BMI和WHR均异常时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37.80%,20.69%,44.62%,65.35%,其RR值分别为1.0,0.6,1.2,1.7。结论BMI和WHR与血压水平密切相关,预防与控制超重、肥胖和腹型肥胖应成为防治通辽市牧区蒙古族居民高血压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郑州市中青年体检人群高血压前期的现状情况并分析相关的影响因素,为当地特定人群的高血压综合防治和干预措施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2018年9月至2020年8月在河南省某医院体检中心体检的18 ~59岁郑州市中青年人群为研究对象进行高血压前期现况调查,并采用单、多因素对高血压前期检出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社区老年人超重及肥胖的现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使用自行研制的问卷,通过入户的方式调查广东省、上海市、黑龙江省和山西省城乡社区≥60岁的老年人;使用x2检验和多元Logistic回归的方法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1)调查对象的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分别为27.4%和9.1%;(2)调查对象出现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有低龄组(P<0.001)、居住在城市(P <0.001)、不吸烟(P<0.001)、高血压(P<0.001)、心脏病(P <0.001)、高胆固醇(P =0.016)和没有慢性支气管炎(P=0.008).结论 社区老年人的超重和肥胖率较高;加大对城市社区低龄组老年人的健康教育,促进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的形成,有利于更有效的控制体重.  相似文献   

16.
甘标  朱凯星  许美振 《职业与健康》2014,(17):2442-2444
目的调查广州市海珠区居民高血压的患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高血压的防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于2012年对海珠区年满1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共6313人进行问卷调查和健康检查(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血脂等的测量)。描述该地区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高血压患病率,利用单因素χ2检验和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高血压患病的影响因素。结果高血压粗患病率为25.1%(标化率15.1%)。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包括性别、婚姻状况、年龄、文化程度、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血脂水平、糖尿病、吸烟、咸淡口味和锻炼(P〈0.05)等。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脑血管病家族史、BMI、WHR、血脂水平、糖尿病和咸淡口味是高血压的影响因素(P〈0.05),OR值分别为1.089、0.873、1.721、1.753、1.167、1.601、2.016和1.259。结论广州市海珠区15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接近全国居民平均水平,已成为危害居民健康的首要因素。应采取全人群预防与高危人群干预相结合的防治策略,加强对中老年、文化程度低、超重朋巴胖、口味较成、高脂血症和糖尿病人群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珠海市斗门区居民体重指数(BMI)、腹围与血压的关系,为控制体重及向心性肥胖从而降低高血压发病率提供参考。方法按照分层、整群、随机相结合的方法,抽取斗门区两镇,对其农村居民进行面对面调查和体检。结果体重指数为〈24、24~28、≥28时,血压均值分别为125.49/79.81、135.62/85.42、/44.63/93.77mmHg,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27.5%、47.6%、71.0%;腹围从正常到腹部肥胖,血压均值从124.67/79.65mmHg上升到135.50/85.09mmHg,高血压患病率从25.5%上升到48.5%。体重指数对血压、高血压患病率的预测效果高于腹围;超重、肥胖与正常组相比,发生高血压的危险性分别增加3.0和5.2倍。结论珠海市斗门区居民血压值和高血压患病率随着体重指数、腹围的增加而上升,体重指数是预测高血压的重要指标,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控制体重指数在正常范围内。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云南彝族健康成年人超重和肥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0年10—12月将云南省楚雄市和郊区以及大过口乡的彝族健康成年人作为调查对象,包括大学生、不同地区和不同职业等人群。共调查2 500人,收回问卷2 438份,收回率97.52%,有效问卷2 355份,有效率96.90%。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彝族健康成年人超重率为29.26%(689/2 355),肥胖率为8.41%(198/2 355);非条件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处于45~64岁(OR=13.308,95%CI:1.420~124.683)、饮酒(OR=2.306,95%CI:1.565~4.760)、三餐饮食不规律(OR=1.394,95%CI:1.075~3.752)和饮食偏甜(OR=6.603,95%CI:1.216~35.855)是超重和肥胖的危险因素(OR1);睡眠质量很好(OR=0.599,95%CI:0.174~0.745)是超重和肥胖的保护因素(OR1)。结论云南彝族健康成年人超重和肥胖率相对较高,彝族超重和肥胖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年龄、饮食和睡眠。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云南省城乡居民超重和肥胖流行特征,为制定相关防制策略和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云南省5120名15。69岁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测量,计算超重率和肥胖率,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结合的方法探讨超重和肥胖的影响因素。结果云南省城乡15~69岁居民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18.2%和4.4%,不同特征居民超重和肥胖率差距较大。多因素模型结果显示,城市居民的超重和肥胖率高于农村(OR=1.274),女性超重和肥胖率高于男性(OR=1.203),30~、45~和60~69岁组超重和肥胖率高于15~岁(OR值分别为1.795、2.107和1.531),回族的超重和肥胖率高于汉族(OR=1.674),某些职业(生产运输操作人员、商业服务业人员、机关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办事人员、离退休人员)的超重和肥胖率高于农林牧渔人员。结论云南省城乡居民超重和肥胖率处于较高水平,不同特征人群差异较大,对重点人群的干预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