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观察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为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2—11月收治的96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布地奈德气雾剂,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孟鲁司特钠片,对比两组疗效、血清炎性细胞因子、肺功能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83%)高于对照组(8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L-6、IL-8、TNF-α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IL-10水平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达峰时间比(TPTEF/TE)、潮气量(VT)、瞬间流速与呼气风流速比(TEF25/PTEF)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分析对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采用阿奇霉素联合孟鲁司特钠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116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临床研究对象,运用随机分配法,将其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58例,B组患儿采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A组患儿采用阿奇霉素联合孟鲁司特钠进行治疗,治疗一个月后,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咳嗽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进行观察对比.结果 A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P<0.05);A组患儿的咳嗽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5).结论 对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采用阿奇霉素联合孟鲁司特钠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儿咳嗽症状,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序贯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临床效果及对免疫指标、血清炎症因子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9年6月杭州市干区人民医院儿科门诊收治的160例MPP患儿,均结合症状体征、X线胸片和实验室检查等确诊MPP,采用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将MPP患儿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80例;所有患儿均接受止咳化痰、解痉平喘、退热和支气管扩张等基础对症治疗,常规组患儿给予阿奇霉素序贯治疗,研究组患儿给予阿奇霉素序贯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所有患儿均谨遵医嘱治疗21 d,治疗期间保持电话随访,治疗结束后来院门诊复查。记录两组MPP患儿临床症状和体征缓解时间,比较治疗前后免疫指标(免疫球蛋白Ig G、Ig M、Ig A和补体C3、C4)、血清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以及肺功能指标[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和最大呼气流量(PEF)]。结果研究组MPP患儿发热、咳嗽、憋喘和肺部湿啰音缓解时间分别短于常规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血清Ig G和肺功能FEV1、FVC、PEF均明显提高,血清Ig M、Ig A和补体C3、C4以及血清炎症因子CRP、PCT均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研究组治疗后血清Ig G和肺功能FEV1、FVC、PEF高于常规组,血清Ig M、Ig A和补体C3、C4水平以及血清炎症因子CRP、PCT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治疗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阿奇霉素序贯联合孟鲁司特钠能显著减轻MPP患儿机体炎症状态,改善免疫功能和促进肺功能恢复,是一种疗效显著且安全性好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钠治疗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的306例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常规疗法进行治疗,研究组另予孟鲁司特钠,分析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以及肺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FVC、FEV1均明显升高;且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孟鲁司特钠治疗哮喘,具有显著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效果。方法将86倒肺炎支原体肺炎感染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给予阿奇霉素静脉滴注序贯口服治疗,观察组45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口服,并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67%,而对照组为86.05%,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观察组的发热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音消失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均P〈O.05)。结论孟鲁司特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可有效改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临床症状,安全可靠,缩短病程,提高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感染的防治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阿奇霉素,观察组加用阿奇霉素联合孟鲁司特钠,观察二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发热消失时间、咳嗽好转时间、肺部体征消失时间和X线肺部影像恢复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0%,对照组17.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奇霉素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具有临床效果好、症状缓解快和不良反应少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孟鲁司特辅助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疗效。方法将7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予阿奇霉素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辅助治疗。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4.3%(33/35),对照组有效率为74.3%(26/3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孟鲁司特辅助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疗效明显优于单用抗感染治疗,并且能有效阻断白三烯介导的炎症反应,缓解支气管痉挛、减少黏液分泌、降低血管通透性、防止嗜酸性粒细胞聚集。  相似文献   

8.
9.
目的:分析孟鲁司特在肺炎支原体感染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2年9月至2014年3月本院诊治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两组各4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咳嗽症状评分均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咳嗽症状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较为显著(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17%,对照组的发生率为6.67%,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孟鲁司特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孟鲁司特钠治疗儿童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该院2007年8月—2011年12月收诊的哮喘患儿12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两组对急性发作期和慢性持续期患儿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钠片.结果?观察组显效率89.0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发生呕吐不良反应2例,后自行缓解;随访6个月,观察组复发率14.0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孟鲁司特钠治疗儿童哮喘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肺炎支原体感染对哮喘患儿肺功能的影响,从而对临床诊治及预后评估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潍坊医学院诊治的哮喘患儿临床资料,其中在急性期治疗1周后行肺功能检查的患儿共576例,分为阳性组(哮喘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组)144例,阴性组(哮喘不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者)432例,对两组患儿肺通气功能检查各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阴性组与阳性组组间对比肺通气功能各项指标对比,用力肺活量(FVC)及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两项指标,阴性组与阳性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组FEV1、PEF和MMEF 25-75、PEF25、PEF50各值均低于阴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以MMEF 25-75下降为主。2)阳性组组内对比根据支原体抗体滴度,将阳性组患儿再次分为高滴度组与低滴度组,将两组肺通气功能检查各项指标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感染肺炎支原体可降低哮喘患儿肺功能,且以加重小气道阻塞性病变为主,因此日后对合并支原体感染的哮喘患儿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对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并发肺不张患儿1年后胸部高分辨CT(high-resolution computed tomography,HRCT)、肺功能的随访,分析患儿住院期间的临床特点,寻找发生肺部并发症的易患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儿童医院2006年5月-2007年5月1 166例住院治疗的MPP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恢复期肺不张的患儿109例,在出院后1.0~1.4年,取得家长同意,通过电话预约为患儿复查胸部HRCT及肺功能,接受随访的病人共36例。 【结果】 1)不同年龄之间MPP并发肺不张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36例肺不张患儿胸部HRCT检测仍存在肺部异常情况有23人,占63.9%;3)依据MPP并发肺不张患儿胸部HRCT表现正常与否,分为异常HRCT组和正常HRCT组,患儿住院期间的临床特点比较,起病年龄、发热及咳嗽持续时间、应用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的早晚四项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随访27例患儿肺功能,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16例,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以阻塞为主1例。 【结论】 MPP患儿发热、咳嗽时间长,年龄较小易发生肺部并发症,需早期行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定期随访肺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血浆D-二聚体含量在肺炎支原体感染过程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将来自深圳市宝安妇幼保健院2012年7月至2014年3月住院期间的176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依其病程分为感染组(176例)和治愈组(60例),同时选取70例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其血浆D-二聚体及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肺炎支原体感染组患儿血浆D-二聚体水平较治愈组和对照组显著升高(t值分别为4.33和5.11,均P<0.05)、肺炎支原体感染期间(肺炎支原体抗体滴度水平在1:320及以上者53例,滴度在1:160者65例,滴度1:80的58例)不同抗体水平的患儿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无明显差异(t值分别为0.64、0.48和1.40,均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体内存在着凝血、纤溶活性的异常,D-二聚体水平在感染期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4.
景森 《中国校医》2020,34(9):678-680
目的 分析孟鲁司特钠联合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8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分组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两组均接受对症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提供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治疗,观察组以孟鲁司特钠联合丙酸氟替卡松治疗。比较两组疗效与肺功能。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34%(41/43),与对照组81.40%(35/43)相比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54,P=0.040);观察组治疗后的第1秒用力呼吸量,用力肺活量,呼气峰流速分别为(2.08±0.20)L、(2.39±0.10)L、(270.39±39.32)L/min,高于对照组的(1.86±0.13)L、(2.21±0.12)L、(289.48±37.48)L/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01、3.952、2.307,P=0.014、0.000、0.024)。结论 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运用孟鲁司特钠联合丙酸氟替卡松治疗可有效提升临床疗效,改善患者肺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致儿童急性中耳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确诊为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急性中耳炎的患儿39例,分析其临床特征,并给予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探讨其治疗效果.结果 肺炎支原体合并急性中耳炎患儿主要表现为发热、咽痛、刺激性干咳、耳痛、听力下降、耳闭、扁桃体肿大、鼓膜充血,咽拭子支原体阳性,电耳镜见鼓膜充血、膨隆、内陷、活动度降低、鼓室见液平等.治疗1周后37例患儿的鼓室压有效降低,有效率为94.9%;治疗1周后34例(87.2%)患儿耳部症状消失;1月后随访均未遗留听力障碍.结论 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急性中耳炎易误诊,了解其临床特征对于早期明确诊断具有重要意义,阿奇霉素序贯疗法疗效理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肺炎支原体肺炎(MPP) 患儿急性期及恢复期肺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在延安市人民医院住院的3~10岁肺炎支原体肺炎急性期(发病1周内)患儿60例为观察组,行常规肺功能检测,随访至恢复期(发病后第3周),再次行常规肺功能检测;另选取同期健康儿童 60 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观察组患儿急性期各项肺功能通气指标(FVC、FEV1、FEV1/FVC、PEF、MEF75、 MEF50、 MEF25、MMEF)较对照组均下降(t=-6.719、-6.835、-1.754、-6.171、-6.926、-5.661、-6.889、-6.874, P<0.05) ;恢复期各项指标均较急性期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FVC、FEV1、FEV/FVC、P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MEF75、 MEF50、 MEF25、MMEF仍明显降低(t=-2.306、-1.995、-3.305、-2.557,P<0.05)。结论 MPP患儿的肺功能在急性期均有不同程度损害,在恢复期大气道各项指标均基本恢复;小气道各项指标虽较急性期恢复,但未完全恢复正常。故在临床上需动态监测MPP患儿肺功能的变化,对治疗的评估和预后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哮喘儿童血清胱抑素C(CysC)、体液免疫功能指标变化及其与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相关性,为哮喘的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以2017年9月—2020年6月在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和吴江区儿童医院治疗的哮喘儿童95例为研究组,并以同期健康体检儿童63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CysC水平、体液免疫功能指标[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及MP感染率;将哮喘患儿分为重症组及轻症组,比较血清CysC水平、体液免疫功能指标及MP感染率,分析MP感染与CysC水平、体液免疫功能指标的相关性,并分析各指标及联合检测对哮喘严重程度的评估价值;检测所有受试者的肺功能指标,根据MP感染情况将哮喘患儿分为MP感染组及未感染组,比较两组及对照组的肺功能指标。 结果 研究组CysC、IgM水平及MP感染率高于对照组(t=9.942、2.880,χ2 =10.914,P<0.05),研究组IgA、IgG水平低于对照组(t=10.289、7.968,P<0.05);患儿CysC、IgM水平与MP感染呈正相关(r=0.170、0.183,P<0.05),IgG水平与MP感染呈负相关(r=-0.254,P<0.05);重症组CysC、IgM水平及MP感染率高于轻症组(t=3.695、2.090,χ2=18.459,P<0.05),IgA、IgG水平低于轻症组(t=3.016、3.192,P<0.05),血清CysC水平、IgA、IgG、IgM水平及MP感染联合检测对哮喘严重程度的AUC高于单独检测(Z=2.018、2.899、2.068、3.094、2.799,P<0.05);MP感染组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最大呼气量(FEV1)、FEV1/FVC值小于未感染组(t=2.437、2.597、2.261,P<0.05)。 结论 哮喘患儿存在血清CysC水平及体液免疫功能异常的现象,并且血清CysC水平、体液免疫功能指标及MP感染联合检测对哮喘严重程度具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下支气管肺泡灌洗术及沐舒坦、布地奈德支气管注药联合常规抗生素治疗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 MP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07例重症MPP患儿,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51例和纤支镜组56例。常规组患儿给予大环内脂类药物治疗,并予以退热、止咳、祛痰等对症治疗,必要时使用激素与免疫球蛋白;纤支镜组在常规组基础上使用纤支镜进行生理盐水支气管肺泡灌洗,及病变部位沐舒坦、布地奈德注药治疗。治疗7d后,检测外周血炎性因子水平,判定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结果治疗7d后,纤支镜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PR)水平均显著低于常规组(U值分别为3.185、2.886、3.882,均P<0.05)。纤支镜组平均体温恢复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啰音消失时间、肺部X线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常规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U值分别为4.681、4.624、5.517、4.111、3.681,均P<0.05)。治疗7d内,纤支镜组转为有创通气比例为3.6%,低于常规组的13.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isher P=0.083)。两组疗效构成无明显差异(Z=1.681,P=0.093);纤支镜组总体有效率为94.6%,明显高于常规组的8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49,P=0.044)。结论大环内脂类药物联合纤支镜肺泡灌洗及沐舒坦、布地奈德支气管注药治疗小儿重症MPP,可明显减轻炎性反应,显著缩短患儿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苏州地区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混合感染情况,为MPP混合感染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间于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住院的815例MPP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多病原检测,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815例MPP患儿中混合感染350例,其中混合病毒199例,混合细菌91例,同时混合病毒细菌60例。病毒病原以鼻病毒、博卡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最常见。细菌病原以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最常见。2)混合病毒感染组较单一感染组年龄小,更易合并胃肠症状、喘息、呼吸困难,发生重症肺炎比例高(χ2=27.126,12.093,8.466,5.031,7.267, P<0.05)。3)混合细菌感染组较单一感染组年龄小、热程长、更易出现呼吸困难,WBC>10×109/L比例高(χ2=5.392,4.944,4.155,4.742,P<0.05)。4)同时混合病毒细菌感染组较单一感染组年龄小,热程长,出现喘息、呼吸困难和WBC>10×109/L比例高(χ2=5.245、5.647、4.161、 8.221、6.568, P<0.05)。胸片示大片状改密影,胸腔积液及肺不张比例高(χ2=4.946,5.382,P<0.05)。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3岁(OR=2.23,95%CI:1.516~3.279)、出现胃肠症状(OR=1.583,95%CI:1.020~2.455)为MPP混合病毒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3岁(OR=1.841,95%CI:1.131~2.999),发热>10 d (OR=2.492,95%CI:1.191~5.212)、WBC>10×109/L(OR=1.648,95%CI:1.038~2.616)为MPP混合细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3岁(OR=2.345,95%CI:1.250~4.399)、发热>10 d(OR=3.291,95%CI:1.304~8.307)、合并呼吸困难(OR=4.427,95%CI:1.135~17.268)、WBC>10×109/L(OR=2.39,95%CI:1.357~4.212)为MPP同时混合病毒细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MPP住院患儿中混合感染占一定比例,主要混合的病原体是病毒,其次是细菌;混合感染的临床特征及高危因素与具体混合感染的病原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在肺炎支原体(MP)感染伴喘息患儿中的水平及对其喘息预后的早期预测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2017年5-11月潍坊市人民医院妇儿医院小儿内科血清MP抗体阳性住院患儿200例作为单纯MP感染组,其中92例MP感染伴喘息患儿为MP喘息组、108例MP感染不伴喘息患儿为MP非喘息组;选取同期住院89例急性支气管哮喘患儿为哮喘组,检测3组患儿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并对92例MP喘息组随访1年。结果 1)MP喘息组进行1年的随访后,反复喘息组70例,喘息终止组17例,失访5例;2)MP喘息组、MP非喘息组的CD3+CD4+、CD3+CD4+/CD3+CD8+淋巴细胞百分比均高于哮喘组(P<0.05),CD3-CD19+淋巴细胞百分比均低于哮喘组(P<0.05);3)MP喘息组进行1年的随访后,反复喘息组CD3+CD4+、CD3+CD4+/CD3+CD8+淋巴细胞百分比低于喘息终止组(P<0.01),CD3-CD19+淋巴细胞百分比高于喘息终止组(P<0.01)。结论 1)肺炎支原体感染伴喘息患儿存在T淋巴细胞亚群紊乱;2)肺炎支原体感染伴喘息患儿同时伴CD3+CD4+/CD3+CD8+淋巴细胞百分比低时,容易导致反复喘息,甚至发展为哮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