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学军  王虎 《现代保健》2012,(18):82-83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血管病变的情况,尤其是糖尿病与颈动脉血管内膜厚度、血管斑块的关系。方法:对糖尿病组(170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对照组(10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患者的颈动脉超声显示颈动脉血管壁回声不均匀,可有多支血管斑块形成及不同程度的狭窄,糖尿病组动脉斑块的发生率为85.29%,非糖尿病组动脉斑块发生率为23.00%。糖尿病组动脉内膜增厚的发生率为85.88%,非糖尿病组动脉内膜增厚发生率为11.00%。糖尿病组的颈动脉血管斑块及内膜中层厚度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尤其是其对颈动脉血管内膜中层厚度及血管直径的变化的检查对糖尿病患者的早期诊断、预防及治疗有重要的临床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病程持续时间与动脉血管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240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病程分组,记录血生化指标,观察患者颈总动脉、股总动脉的内中膜厚度,颈内动脉血流阻力指数,颈总动脉和下肢动脉的斑块发生率,结果经统计学处理.结果 糖尿病病程持续时间越长,患者动脉内中膜厚度增加,颈内动脉血流阻力指数增加,当病程持续时间为8年时,颈动脉和下肢动脉的斑块发生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下肢动脉斑块发生率较颈动脉更高.结论 糖尿病患者病程的持续时间是动脉病变进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随机入选高血压患者136例,全部符合1999年WHO高血压诊断标准。行24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血压分组:高血压1级(140~159/90~99mmHg)患者33例,高血压2级(160~179/100~109mmHg)患者60例,高血压3级(≥180/110mmHg)患者43例。136例高血压患者均先接受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根据颈动脉IMT测值分为IMT增厚组、颈动脉斑块组、颈动脉正常组。随后均接受冠脉造影检查,根据冠脉斑块狭窄程度分冠心病组、斑块轻度狭窄组、正常组。应用统计学分析高血压、颈动脉超声结果、冠脉造影检查结果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为80.1%(109/136),其中IMT增厚39例(28.7%),颈动脉斑块70例(51.5%);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为75.9%(101/136),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的72例(51.8%),轻度狭窄29例(21.3%)。颈动脉斑块与冠心病阳性符合率为81.4%(57/70)。高血压3级组患者颈动脉斑块的阳性检出率与冠心病的阳性检出率均高于高血压1级组患者血,两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是冠心病的高危因素,也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颈动脉粥样硬化对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有明显的预测价值,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冠心病重要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4.
曹亚薇 《职业与健康》2008,24(18):1972-1973
目的评价颈动脉超声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36例老年性高血压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并以186例同期非高血压病老年患者的颈动脉超声检查作对照。结果高血压病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增厚发生率、斑块检出率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查能确定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及颈动脉狭窄的程度,为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预防和治疗提供客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KD)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卒中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88例CKD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统计分析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情况。结果 88例CKD患者中,24例(27.3%)并发缺血性脑血管病。CKD患者并发脑卒中者(A组)TG、GFR、CRP检测结果与未并发脑卒中者(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8例CKD患者中,颈动脉IMT≥1.0 mm者28例(31.8%),颈动脉斑块形成者13例(14.8%)。颈动脉IMT≥1.0 mm患者并发脑卒中率与IMT正常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颈动脉斑块患者并发缺血性脑卒中率与无颈动脉斑块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KD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与炎症反应、脂代谢紊乱及肾小球滤过率下降、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相关。CKD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较高,应采用超声技术检查颈动脉IMT值及斑块形成情况,为早期干预预防脑卒中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应用高频超声研究糖尿病患者外周动脉(颈动脉、下肢动脉)内-中膜厚度及血流动力学变化,以探讨糖尿病与外周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 对28例糖尿病患者及13名正常人的外周动脉(颈动脉、下肢动脉)行二维及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观察外周动脉(颈动脉、下肢动脉)内膜回声及有无粥样硬化斑块,测量内-中膜厚度和脉冲多谱勒血流频谱参数,包括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峰值流速和阻力指数.结果 糖尿病患者外周动脉(颈动脉、下肢动脉)内-中膜厚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动脉斑块发生率高于对照组.结论 高频超声显示糖尿病患者外周动脉(颈动脉、下肢动脉)内-中膜增厚;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增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血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关系.方法 根据合并糖尿病情况,将高血压患者112例分为高血压组64例和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组(合并组)48例,选择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35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单纯糖尿病患者38例为糖尿病组.测定4组空腹血糖、血脂、血尿酸及Hcy,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动脉斑块积分检查.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高血压组、糖尿病组、合并组的血Hcy水平、颈动脉IMT、斑块Crouse积分及斑块检出率均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组及糖尿病组Hcy水平、颈动脉IMT、斑块Crouse积分及斑块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组血Hcy水平、颈动脉IMT明显高于高血压组及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除LDL、FPG外,Hcy也是颈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结论 Hcy是患者颈动脉硬化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超声弹性成像技术(UE)评估原发性高血压(EH)女性患者颈动脉血管弹性的价值。方法选取该院诊治的女性EH患者124例。采用UE技术对所有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记录内中膜厚度(IMT)、舒张末内径(Dd)、收缩末内径(Ds)和血管弹性应变比值(B/A);测量并计算踝臂指数(ABI)。根据是否存在颈动脉粥样斑块(CAP),较患者分为CAP组和非CAP组;同时,选取无EH健康女性体检者96例为对照组。比较各组相关参数的差异。结果 CAP组患者ABI、Dd和Ds显著低于非CAP组和对照组(P〈0.05),ITM和B/A显著高于非CAP组和对照组(P〈0.05)。非CAP组患者B/A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EH患者B/A与病程、SBP、DBP和ITM呈正相关(P〈0.05);与ABI、Dd和Ds呈负相关(P〈0.05)。结论 UE是一种较客观有效早期评估EH女性患者的颈动脉血管弹性变化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彩超对高龄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41例平均年龄超过80岁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下肢动脉检查,41例同期住院的高龄非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比较2组的内中膜厚度(IMT).易损斑块数量、硬化斑块指数(PI)及硬化等级积分。结果2组均全部检出下肢动脉硬化,2组易损斑块检出率均为92.68%,糖尿病组内中膜厚度(IMT)、硬化斑块指数(PI)及硬化等级积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作为安全无创的检查,能准确判断下肢动脉病变的性质和程度,在高龄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的早期诊断及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讨论颈动脉超声筛查在颈动脉狭窄与脑卒中高危人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12月150例脑卒中高危人群患者作为实验组,同期健康体检者15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脑卒中形成危险因素。结果:实验组吸烟史、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下肢动脉疾病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独立危险因素为:下肢动脉疾病、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实验组的颈总动脉左侧内径(t=373.78,P=0.00)、右侧内径(t=23.76,P=0.00)、颈内动脉颅外段左侧内径(t=11.51,P=0.00)、右侧内径(t=72.39,P=0.00)均窄于对照组(P<0.05)。结论:下肢动脉疾病、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均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颈动脉超声诊断不仅能够帮助临床医生了解患者血管的狭窄程度,还可显示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有利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对76例住院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49例和非冠心病组27例.冠心病组同时根据血管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18例,双支病变组17例,三支病变组14例.全部行双侧颈动脉超声检查血管后壁内膜-中层厚度(IMT),并记录斑块发生率.结果 冠心病组斑块发生率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7.4%(2/27)比61.2%(3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支数的增加,斑块发生率逐渐升高,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斑块发生率高于单支病变组(12/17、10/14比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IMT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0.96±0.22) mm比(0.78 ±0.24)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支数的增加,IMT逐渐升高,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IMT高于单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高于双支病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IMT及斑块发生率显著高于非冠心病患者,且随着冠心病病变血管支数的增加,颈动脉IMT与斑块数目也增高;颈动脉硬化超声标识可间接评估冠心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彩超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阻塞性疾病方面的诊断价值。方法用彩超检测老年2型的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的内径以及中内膜层(IMT)、血流频谱及粥样斑块,这些数据与同龄的正常人比较。结果患者组的IMT、粥样斑块较对照组明显的增厚(P〈0.01);患者组的下肢动脉明显闭塞段、狭窄段检出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P〈0.01),与无症状组比较,有下肢症状组动脉狭窄和闭塞检出率都明显的偏高。结论彩超检测可以清楚地显示出老年2型的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的IMT以及斑块,同时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以及频谱检测就可以判断狭窄程度或者是闭塞。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验证并比较高血压和高脂血症致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therosderosis,CAS)作用,评价高血压在CAS发生中的重要意义.方法 2010年12月—2012年12月在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正常人群、高脂血症患者和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各60例及高血压患者180例(1、2和3级高血压患者各60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和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发生率.结果 比较各组IMT值,高脂血症组、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组及高血压组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各组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进行比较,高脂血症组、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组及高血压组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同样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脂血症组的IMT值和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均高于高血压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级高血压组的IMT值和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级高血压组的IMT值低于高脂血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高于高脂血症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级高血压组的IMT值和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均高于高脂血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与高脂血症具有同等重要的致CAS作用,其中3级高血压的致CAS作用强于高胆固醇血症.良好地控制血压(尤其是3级高血压)对于临床减缓CAS进程及减少甚至避免CAS的发生有着比降血脂更加不容忽视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高频超声在糖尿病颈动脉血管粥样硬化斑块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于本院接受诊疗的112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予以本组患者颈动脉高频超声检验,依据疾病病程不同,分为对照组(56例)与研究组(56例),病程<8年为对照组,病程≥8年为研究组,比对两组斑块数量与类型以及颈动脉IMT。结果:研究组斑块数量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斑块类型中软斑块数量最多,扁平斑块数量最少(P<0.05);两组颈动脉分叉部位、颈内动脉主干IMT以及颈总动脉主干对比明显(P<0.05)。结论:高频超声能准确测量患者颈内动脉主干IMT,并清晰显示斑块的类型、分布以及数量,在诊断糖尿病颈动脉血管粥样性硬化斑块中具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与各项生化指标的关系。方法选择本院102例糖尿病患者和102例非糖尿病患者进行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同时测定2组患者各项生化指标。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粥样斑块阳性患者与颈动脉粥样斑块阴性患者的血压、FBG、TC、TG、Fib、FBG、UA的含量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与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密切相关,有效控制血脂、血糖及Fib水平可降低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情况。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1年8月-2013年8月共收治的70例MHD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7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其双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收缩期血流峰值速度(Vmax)及斑块等进行检测,计算阻力指数(RI),并结合患者的粥样斑块、有无糖尿病等具体情况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透析病程≥5年的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病程〈5年组(P〈0.05);粥样斑块阳性组的年龄较阴性组高,其IMT明显增厚,RI显著升高,Vmax、Vmin降低(P〈0.05);糖尿病组的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年龄、病程、糖尿病等因素与动脉粥样硬化有着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颈动脉斑块的相关因素,以对有危险因素的患者早期干预,预防血管并发症。方法将2008年1月至12月间至我院彩超室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者根据有无颈动脉斑块分组进行分析。其中颈动脉斑块组230例,对照组190例,对两组进行血压、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尿酸、尿蛋白及腹部超声检测。结果颈动脉斑块组平均年龄、收缩压、舒张压、FPG、血尿酸及左、右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均较对照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斑块与年龄、糖尿病史、FPG、高血压史、收缩压、舒张压、脂肪肝、尿酸及左、右颈动脉IMT相关,有统计学意义(r值分别为0.464,0.097,0.166,0.168,0.117,0.107,0.177,0.116,0.367,0.367,P〈0.01,P〈0.05);而与BMI、性别、血脂各指标及蛋白尿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糖尿病、高血压、脂肪肝与颈动脉斑块相关,干预该类患者的血糖、血压、血尿酸、脂肪肝可以减少其预期的血管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血脂水平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选取150名疗养的离退休干部为对象,其中63例患有2型糖尿病为糖尿病组,87名无糖尿病者为对照组,分别进行血糖、血脂相关指标检测,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血管进行检查,并进行单因素对比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别对两组的颈动脉硬化程度评分与检测的各项血脂指标作分析,评价两者的相关性。结果糖尿病组总胆固醇(TCH)、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载脂蛋白B(Apo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颈动脉超声均显示有不同程度硬化表现,但糖尿病组的颈动脉硬化程度、斑块检出率及累及多支血管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血流峰值流速在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颈动脉硬化程度评分与检测的各项血脂指标间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组的复相关系数为0.870(P〈0.01),对照组为0.902(P〈0.01),两组结果均说明颈动脉硬化程度与血脂水平存在相关。结论高血脂是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病变的重要促进因素;颈动脉超声检查是早期发现糖尿病患者血管病变的较好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9.
蝶骨电极脑电图在颞叶癫痫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性质、程度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检查的61例患者,根据结果分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CHD)组和非CHD组。其中CHD组根据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再分成轻、中、重度狭窄三个亚组。所有患者同时用高分辨率超声测量双侧颈总动脉远端的颈动脉内膜一中层厚度(IMT)、斑块,与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结果进行对比研究,比较CHD各组和非CHD组间颈总动脉IMT、斑块的关系。结果CHD组患者的平均颈总动脉IMT及斑块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非CHD组(P〈0.05),且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病变加重,颈动脉粥样斑块积分也明显增加。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病变密切相关,可以间接用来判断CHD及其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冠心病与颈动脉斑块及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冠状动脉造影(CAG)患者109例,根据CAG结果确诊冠心病84例,非冠心病25例。冠心病组结合临床症状、心电图、心肌酶CK、CK-MB、TNT等资料,分为稳定性心绞痛、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三亚组。采用高频超声探测各组双侧颈动脉IMT和所形成斑块稳定性;以及测定血清hs-CRP。结果①冠心病组颈动脉斑块总发生率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P〈0.01);不稳定性心绞痛亚组与急性心肌梗死亚组比较颈动脉不稳定型斑块发生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不稳定性心绞痛亚组、急性心肌梗死亚组颈动脉不稳定型斑块发生率均明显高于稳定性心绞痛亚组(P〈0.05)。②冠心病组hs-CRP平均值高于非冠心病组平均值(P〈0.05);不稳定性心绞痛亚组与急性心肌梗死亚组hs-CRP平均值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不稳定性心绞痛亚组、急性心肌梗死亚组hs-CRP平均值均明显高于稳定性心绞痛亚组(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和血清hs-CRP的升高与冠心病有明显正相关性。通过高频超声颈动脉不稳定型斑块的检出,结合血清hs-CRP的升高,可初步预测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硬化的不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