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儿科门诊往往是医院里最热闹的地方,这里小病号多,陪护的家长更多,小宝贝的一声咳嗽就能牵动家中所有人的心,如果偏巧病情不见好转,孩子的哭声就更是像一把刀子扎在家长的心上。有时候,“忍无可忍”的家长或许就会把“刀刃”转向医护人员……  相似文献   

2.
现在儿科的患者多数是独生子女,家长都视为掌上明珠倍加爱护,小孩一旦生病,家长情绪焦虑,心情急切,在求医过程中,对医护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由于患儿年龄小,病情变化快,以及儿科工作的特殊性,医疗、护理纠纷也较多,满意度一直得不到提升。我院儿科从今年4月开始开展儿科特色服务,提高患儿及家长的满意度,现将相关经验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静脉穿刺是门诊患儿输液中的一大难题,传统的钢针容易发生肿胀导致反复穿刺.而静脉留置针既解决了护士穿刺难的问题,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还保护了患儿的血管,有利于临床用药,减轻了患儿的痛苦和家长的心理压力,提高患者满意度。但由于家长对留置针不了解,患儿输液完后回家要怎样护理、意外脱管出血要怎么处理等原因而未能在门诊输液室开展。我院于2013年2月对来我科输液的患儿家长及我科室医护人员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4.
宋晓启  魏万宏    李莹 《现代预防医学》2020,(8):1447-1450
目的 分析儿科医护人员遭受职业暴力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以期为提升儿科医护人员生活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法对河南省522名儿科医护人员遭受职业暴力和生活质量情况进行调查,采用描述性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等统计方法对资料进行处理。结果 60.7%的儿科医护人员在过去1年内曾遭受职业暴力。儿科医护人员生活质量的各领域中,生理领域得分为(12.09±2.30),心理领域为(11.98±2.33),社会关系领域和环境领域分别为(12.84±2.00)和(10.32±2.57)。回归分析显示,儿科医护人员遭受职业暴力频度对生活质量的生理领域(β = - 0.222,P<0.001)、心理领域(β = - 0.181,P<0.001)、社会关系领域(β = - 0.112,P = 0.014)、环境领域(β = - 0.289,P<0.001)均有消极的预测作用。结论 儿科医护人员遭受职业暴力的风险高,是儿科医护人员生活质量水平低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儿科门诊往往是医院里最热闹的地方,这里小病号多,陪护的家长更多,小宝贝的一声咳嗽就能牵动家中所有人的心。如果偏巧病情不见好转,孩子的哭声就更是像一把刀子扎在家长的心上。有时候,“忍无可忍”的家长或许就会把“刀刃”转向医护人员……其实不管是家长还是医护人员,都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有些由于医方医疗水平和服务态度等因素造成的纠纷,国家已经颁布了相应的法律对患者利益予以保护;但有时,家长的一些不正确的态度和看法也会造成一些纠纷。案例1:李大夫接诊了一个刚出生数天的婴儿,主诉为孩子发热,吃奶不好,当时李大夫详细问了病情,得…  相似文献   

6.
魏万宏    李莹  陈苗苗 《现代预防医学》2021,(22):4068-4072
目的 探讨儿科医护人员遭受工作场所暴力与职业紧张之间的关系,为预防儿科医护人员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缓解职业紧张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分层抽样方法对郑州市564名儿科医护人员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和职业紧张情况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分析、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60.5%的儿科医护人员在过去1年内曾遭受工作场所暴力,情感虐待、威胁恐吓、躯体攻击的发生率分别为53.2%、39.7%、33.3%。564名儿科医护人员外在付出、获得、内在投入3个维度得分分别为(23.04±4.27)、(36.14±5.27)、(21.06±3.20)。相关分析显示,儿科医护人员遭受工作场所暴力频度与职业紧张程度呈正相关(r = 0.238,P<0.001)。回归分析显示,遭受工作场所暴力频度对职业紧张有正向预测作用(β = 0.216,P<0.001)。结论 儿科医护人员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率较高,是儿科医护人员产生职业紧张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肖旭晖 《家庭医学》2007,(22):28-29
都说医护人员是“白衣天使”,做着挽救人类生命的神圣工作。实际上,正是因为这工作关乎人的生命,“白衣天使”们也承受着很多的压力。对于每天和患病的宝宝打交道的儿科护士来讲,面对不谙世事、疼了只知道拼命哭喊的小孩子,面对着家长心疼的样子,儿科护士更是承受了更多的压力。为此,我们采访了北京儿童医院医护科的李凤景。[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走出误区──谈谈家长对小儿肺炎诊治的几个偏见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儿科教授徐积芬冬春季节家长到儿科门诊就诊,最担心的一件事就是孩子有无肺炎,听说没有肺炎笑逐颜开,好修一块石头落了地;听说患儿有肺炎愁容满面,有的母亲顿时泪水盈眶。到底肺炎可怕不?是不...  相似文献   

9.
李堂 《家庭健康》2006,(9):37-37
身材矮小是儿科内分泌门诊常见的疾病之一.不仅受到家长和孩子的高度重视,也受到儿科专家的关注.很多家长来咨询如何使他们的孩子长高。盲目相信广告宣传随便给孩子服用增高药物有很大害处,一是不可能有很好效果,甚至有毒副作用;是贻误时间,丧失应用正确方法治疗的时机;是浪费金钱。  相似文献   

10.
李堂 《家庭健康》2006,(8):36-36
身材矮小是儿科内分泌门诊常见的疾病之一,不仅受到家长和孩子的高度重视,也受到儿科专家的关注,很多家长来咨询如何使他们的孩子长高。盲目相信广告宣传随便给孩子服用增高药物有很大害处,一是不可能有很好效果,甚至有毒副作用;二是贻误时间,丧失应用正确方法治疗的时机;三是浪费金钱。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西安某职工医院儿科病房中医院感染的26例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进行了临床分析。结果显示:治愈12人,好转9人,自动出院5人。严重威胁了儿童的身心健康和家长的经济负担,应引起儿科医护人员的高度关注。指出恢复儿科门诊的分诊制度;加强病房管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患儿出院后病房的终末消毒等,是减少儿科病房内鼠伤寒沙门氏肠炎交叉感染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12.
在儿科门诊,常能见到某些健康儿童发生一些莫名其妙的阵发性腹痛,疼痛时满头大汗、面色苍白、大声哭叫;稍过一会儿却又全然消失,孩子若无其事,嘻笑如常。医生也查不出丁点病灶。家长甚感疑惑:不是认为孩子患有肠胃炎、蛔虫病,怀疑医生误了诊;就是叱责孩子顽皮装病,不予理采。但是孩子不时还是感到肚子疼,有时家长一天带孩子连跑几趟医院,经常服用治疗肠痉挛和驱虫的药,可服药后仍反复发作,却始终找不出孩子发病的真正原因。这不,陶家的男孩剑剑今年8岁,近来在晚上经常叫喊小腿肌肉及膝关节疼痛,甚至抱腿痛哭,到了白天却完…  相似文献   

13.
儿科急诊在夏季进入了高峰期,而发热往往是儿科中最常见的一种症状,面对孩子发热,有的家长冷静对待,有的家长却惊慌失措。孩子一旦发热,第一时间究竟该如何正确应对呢?  相似文献   

14.
正只要有孩子且跑过几趟儿科的家长,都不难感受到儿科医生的劳累和忙碌。与医院里其他科室比起来,儿科候诊区"人满为患"的状况明显更严重,连输液都时常得用医院走廊的临时床位。每当家长在儿科遭遇"看病难"时,总会有人抱怨医院儿科规模太小,甚至怀疑医院的儿科人手不足。家长的感受和猜测,得到了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的数据支撑——我国儿科医生的每千人占有量  相似文献   

15.
漫话     
《健康大视野》2013,(21):18-18
完不成作业,一科罚款5元。——10月30日,陕西省蓝田县初级中学的学生反映,完不成作业要罚款,一科5元。罚款后,作业依然要写,否则会继续罚。学生说,作业写不完并不是不爱学习,有时候确实是作业太多。同学们感觉理亏,都不敢跟家长要钱交罚款。只能从自己的伙食费、零花钱里节省出来,或者先借钱交罚款,等攒下钱再还。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儿科医护人员亚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为预防儿科医护人员亚健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71家医院儿科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儿科医护人员亚健康发生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亚健康的影响因素。结果发放调查问卷801份,回收有效问卷682份,问卷有效率为85.14%。儿科医护人员亚健康检出率为64.37%;已婚亚健康检出率高于未婚/离异/丧偶(P0.05),护士亚健康检出率高于医生(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几乎总是有差错事故压力感(OR=12.203,95%CI:2.613~56.894)、饮食经常不规律(OR=2.325,95%CI:1.240~4.361)、有子女升学或就业压力(OR有子女但无压力=1.683,95%CI:1.122~2.524;OR有子女且有压力=2.484,95%CI:1.444~4.273)、亲友支持较少(OR=3.957,95%CI:2.090~7.491)、所在科室有医疗纠纷(OR=1.649,95%CI:1.143~2.381)是儿科医护人员发生亚健康的危险因素。结论儿科医护人员亚健康检出率较高,差错事故压力感大、饮食经常不规律、有子女升学或就业压力、亲友支持较少、所在科室有医疗纠纷是儿科医护人员发生亚健康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在现阶段的儿科护理中,由于儿童的好动性,护理人员不够专业以及家长的不配合和医院问题使得儿科护理中存在着危险因素,影响着儿童健康,分析儿科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防范能够保障医疗安全,同时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8.
正春天气温忽高忽低,老话说"春捂秋冻",但是您知道吗?过分"春捂"可能会捂出病。几天前,一位家长满脸焦急地抱着孩子来到儿科门诊。孩子身上特别烫,满身都是汗。经检查发现,孩子体温高达39.5℃,情况很不好。医生说,宝宝患的是婴儿捂热综合征,是由过度保暖、捂闷过久引起的。医护人员立即对宝宝进行急救,并收治入院。所幸宝宝救治及时,经过儿科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孩子康复出院了。  相似文献   

19.
王秀凤 《中国保健》2010,(3):216-217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和交通的便利,儿科就医诊治出现了新的变化。主要体现在输液治疗上,80%以上的家长拒绝患儿住院治疗,而选择门诊输液观察,以至于形成患儿及家长在医院停留的时间较短,与医护人员接触交流的机会减少。部分家长医学知识缺乏,导致对孩子所患疾病的治疗、预防、护理过程不清楚,对所患疾病应注意的问题了解不全面。我院为妇幼、儿童医院,主要疾病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肠炎、化脓性扁桃体炎等,儿童输液量在高峰时期达到每天600多人次,为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疾病患儿及家长的各种需要,我们在儿童输液观察室对患儿家长采取了口头宣教与讲解、图片宣传等各种方式的健康教育,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深受患儿及家长的欢迎,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提高儿科的护理入院宣教水平及患儿家长的满意度,分析和讨论PDCA循环模式在入科前期的应用价值和意义。方法 从2017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入院的病人中随机抽取300例组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宣教模式,实验组在常规宣教基础上针对健康宣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PDCA循环模式干预,比较两种不同模式下患儿家长入院宣教知识掌握情况及对医护人员满意度的差异。结果 研究数据显示,2组对宣教知识都有一定的掌握,但实验组患者家长对入院宣教知识掌握情况的评分较高,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CA组患儿家长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也明显提高,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循环模式的运用提高了入院宣教的水平,增进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患儿及家长对健康教育的接受能力和对医护人员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