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 毫秒
1.
2.
目的 调查上海市某区三类职业人群的健康状况,并探索其主要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选取上海市虹口区三类职业场所中连续工作已满半年的职业人群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了解调查对象的健康状况。结果 共纳入200名研究对象。调查对象的自我健康状况评分为(7.74±1.265)分,超重和肥胖率为29.0%,慢性病患病率为2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教育程度、BMI分组、是否患慢性病和场所性质均是自评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结论 职业人群的健康状况有待加强。结合职工的健康状况,需要从场所体制机制建设、健康支持环境建设、针对性健康问题干预三方面对重点人群和重点超所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干预。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城市职业人群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关评价指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在辽宁省丹东、营口市抽取18~60岁城市公务员、科技人员、企事业管理人员、教师、体力劳动者5类职业人群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其获得社会支持状况进行评价。结果 本次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2 391份,调查对象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总分平均分为(40.80±8.64)分,5类职业人群中,公务员量表总分最高,为(43.92±7.88)分,其他依次为科技人员(41.05±8.03)分,教师(40.60±8.08)分,企事业管理人员(39.84±10.42)分,体力劳动者(38.51±7.66)分(P=0.000);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与体力劳动者比较,公务员量表总分较高(P=0.000);与未婚者比较,已婚者量表总分较高(P=0.000);受教育程度越高,年龄越大,收入低者,量表总分越高(P<0.005)。结论 城市5类职业人群中,体力劳动者获取社会支持状况较差;社会支持状况与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经济状况、职业等有关。  相似文献   

4.
宁夏城市职业人群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宁夏回族自治区城市不同人群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按照公务员、科研人员、企事业管理人员、教师、医生、体力劳动者6类职业人群随机抽取若干单位,对18~60岁职业人群进行健康状况问卷调查并进行评估。结果调查对象自测健康评定量表总分为(69.86±11.74)分,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子量表得分分别为(74.14±12.45)、(64.15±15.65)和(70.74±14.48)分;50~60岁生理健康评定量表得分最低,18岁~年龄组心理和社会健康量表得分较低;6类职业中,企事业管理人员量表总分最高,为(72.52±11.39)分,体力劳动者最低,为(63.70±10.55)分,6类人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8.14,P<0.05);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婚姻状况、职业是自测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结论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人群的自测健康状况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城市职业人群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关评价指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在辽宁省丹东、营口市抽取18~60岁城市公务员、科技人员、企事业管理人员、教师、体力劳动者5类职业人群进行问卷调查,采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 V1.0)对其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结果 本次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2 391份,调查对象自测健康评定量表总分平均为(75.28±12.73)分,5类职业人群中,公务员量表总分为(79.34±10.80)分,科技人员(79.73±11.13)分,体力劳动者(73.38±12.59)分,企事业管理人员(72.97±14.43)分,教师(70.93±11.92)分(P=0.000);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与体力者比较,教师总分较低(P=0.000),公务员、科技人员总分较高(P=0.000);与未婚者比较,离异者总分最低(P=0.000);受教育程度越高,年龄越小,总分越高(P<0.005)。结论 城市5类职业人数中,教师、体力劳动者的自测健康状况较差;自测健康状况与地区、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职业等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辽西地区(凌海、朝阳、兴城、绥中、葫芦岛市)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患病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制定预防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辽西地区牲畜饲养、贩买及采购、屠宰、兽医等职业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对调查资料进行,检验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调查职业人群1740人,其中布病患者98人,总患病率为5.63%。接触流产牲畜者患病率明显高于未接触者(P〈0.001)。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职业人群布病患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经,检验得出10个影响布病患病的可疑危险因素。经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6个布病危险因素:饲养牲畜不进行免疫(OR=12.756)、不使用消毒液(OR=5.303)、不使用防护衣或手套(OR=3.265)、牲畜粪便不进行无害化处理(OR=3.129)、接触流产牲畜(OR=2.892)、购买牲畜不检疫(OR=2.549)。[结论]职业人群布病知识的缺乏及自我防护意识的淡薄,不良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是布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商务楼宇中职业人群亚健康状态的分布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今后采取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统一的调查问卷对上海市长宁区内10栋具有相似规模的商务楼宇内职业人群开展问卷调查,问卷内容涉及基本情况、日常生活行为和亚健康自评估表等方面。结果在496名调查对象中,亚健康评估总体平均得分为(68.17±14.13)分,仅文化程度对得分有影响;在生活方式方面,生活不规律、工作时间大于12小时、睡眠时间少、不吃早餐、经常饮酒、缺乏锻炼和静坐时间过长等都会增加该类人群亚健康状态的危险性。结论根据商务楼宇内职业人群中比较集中的健康问题,加强宣教、引起重视;根据人群特点和需求,利用互联网及自媒体,提高职业人群对亚健康的认识,避免长时期的过度疲劳,合理安排工作与生活;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变不良习惯。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中国城市职业人群职业紧张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15年3—10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从北京、厦门、泉州和呼和浩特4个城市共五类工作场所中抽取18~65岁的职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有效调查3 553人,平均年龄为(34.2±9.7)岁;职业紧张程度高者占62.3%(2 213/3 553);不同职业类型人群中职业紧张程度高者所占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19,P<0.01);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类型、收入、户籍、职业阶层、合同类型、轮班情况和工作性质分组间工作要求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类型、婚姻状况、户籍、职业阶层和工作性质分组间自主程度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类型、收入、户籍、职业阶层、合同类型、工作时长和工作性质分组间社会支持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女性(OR=1.20,95%CI=1.03~1.38)、本科/大专学历(OR=2.14,95%CI=1.73~2.65)、从事行政管理(OR=1.37,95%CI=1.09~1.71)、日工作时间>8 h(OR=1.24,95%CI=1.06~1.47)以及面临不良工作性质(OR=1.48,95%CI=1.28~1.71)的职工更有可能出现职业紧张。结论研究人群职业紧张程度较高,性别、文化程度、职业阶层、工作时间和不良工作性质是其主要影响因素,应从个体水平和组织水平开展干预,降低职业紧张水平。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村职业人群健康素养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中国农村职业人群健康素养(adequate health literacy,AHL)现况及主要影响因素,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2008年5—8月,采取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调查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未含香港、澳门和台湾)32 987名农村15~69岁脑力劳动者、轻体力劳动者、农林牧副渔生产运输者和农民工的AHL水平。结果 调查地区农村职业人群具备AHL的比例为3.98%,其中脑力劳动者、轻体力劳动者、农林牧副渔和农民工分别为16.90%、16.20%、2.14%、4.50%;农村职业人群具备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基本技能素养的人口比例分别是10.14%、4.09%、13.05%;具备科学健康观、传染病预防素养、慢性病预防素养、安全与急救素养、基本医疗素养的人口比例分别是23.35%、11.35%、2.77%、12.33%、4.76%;logistic回归模型发现,对农村职业人群AHL影响因素从高到底依次为文化程度(OR=0.497)、职业性质(OR=-0.222)、民族(OR=-0.175)、地域(OR=-0.167~0.071)、年龄(OR=-0.094)和婚姻状况(OR=0.049);文化程度越高、年龄越轻、汉族、已婚者AHL相对较高,中部高于东部,西部最低。结论 文化程度、职业性质、民族、地域、年龄、婚姻是我国农村职业人群AHL的主要影响因素,应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改善农村居民AHL现况。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某大型社区职业人群腰椎疾患的患病情况,分析致病因素,以2009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武汉市江汉区某社区常住居民为调查对象,参考近年相关文献,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表,病人自行填写问卷,调查者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腰椎疾患患病率为16.8%,60岁以上年龄段腰椎疾患的患病率为25.3%,高于其他年龄段;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职业、受凉、精神紧张等因素为腰椎疾患致病的危害因素,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腰椎影像学检查显示,椎体增生、椎间隙变窄、椎间盘突出的发生率较高。提示该社区腰椎疾患的患病率较普通人群高,为高发人群,应通过健康宣教等方式进行社区干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痛风患者合并高血压的现状,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为降低痛风合并高血压的患病风险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的方法,收集2020年4月—2021年2月来自四川省成都市某风湿专科医院的581例痛风患者,调查其一般人口学特征、生活饮食行为方式,并对其进行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指标检测。组间差异比较采用检验(或Fisher 精确概率法),痛风患者合并高血压的相关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检验水准α= 0.05。 结果 581例痛风患者合并高血压者251例(43.2%)。男性567例(97.6%),女性14例(2.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痛风患者合并高血压组与未合并高血压组的年龄、BMI、婚姻状况、痛风病程、痛风类型、痛风石、高强度体力活动、中等强度体力活动、胆固醇(CHOL)、肾小球滤过率(eGFR)、豆类及其制品摄入、红肉摄入、油炸食品摄入、甜品摄入、肉汤摄入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与<40岁相比,40~49岁:OR = 3.41,95%CI:1.64~7.06;50~59岁:OR = 2.93,95%CI:1.28~6.68; ≥60岁:OR = 8.00,95%CI:2.75~23.29)、BMI(与18.5~23.9 kg/m2相比,≥28.0 kg/m2:OR = 3.69, 95%CI:1.96~6.98)、痛风病程(与<1年相比,≥10年:OR = 2.38,95%CI:1.04~5.40)、CHOL(与<5.2 mmol/L相比,5.2~6.19mmol/L:OR = 2.51, 95%CI:1.37~4.68)可能为痛风合并高血压的危险因素;饮茶(OR = 0.54,95%CI:0.32~0.93)、禽肉摄入(与≤1次/周相比,≥3次/周:OR = 0.45, 95%CI:0.26~0.79)可能为痛风合并高血压的保护因素。 结论 胆固醇水平较高、肥胖、痛风病程较长且年龄超过40岁可能为痛风合并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建议痛风患者坚持定期体检,适当增加体力活动,积极控制体重,改善膳食结构,增加优质动物蛋白摄入和适量饮茶。临床医生对痛风患者的日常诊疗中应加强对血脂、血压等指标监测,有利于预防和减缓痛风合并高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深圳市有毒有害企业员工职业健康素养水平,探索职业健康素养相关影响因素,为企业职业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Delphi法筛选有毒有害企业员工职业健康素养评价指标,制定深圳市有毒有害企业员工职业健康素养调查问卷,职业健康素养评估分为知识性、态度性、行为性、技能性4个维度。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40家有毒有害企业1 987名员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1 987人,收回有效问卷1936份,有效回收率97.43%。有毒有害企业员工职业健康素养总分为(72.68±10.49),其中知识性、态度性、行为性、技能性分值分别为(64.21±15.57)、(75.42±10.46)、(85.75±12.87)、(71.39±13.77);职业病危害识别及防护类、职业健康损害及处理维权类,其他类(职业安全、劳动组织、工效学、心理健康等)分值分别为(77.30±11.62)、(67.17±13.35)、(71.42±12.43)。各维度及各类别分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重线性回归显示,职业健康素养、各维度(行为性除外)和各类别分值影响因素前3位均为;文化程度、总工龄、年龄,其中年龄呈负影响,但行为性分值影响因素依次为总工龄、文化程度、深圳工龄、工种、年龄。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上岗前培训组职业健康素养、各维度和各类别分值均高于无培训组(P0.05),以知识性、职业健康损害及处理维权类分值差别尤为显著。接触职业病危害工种员工对其岗位职业病危害基本认知分(55.04±38.05),低于其职业健康素养知识性分(P0.01),多重线性回归显示其有显著性的影响因素从大到小依次为:性别、总工龄、工种、文化程度、岗位,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上岗前培训与无培训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该次调查结果显示有毒有害企业员工职业健康素养水平较低,应制定有针对性的职业健康宣传教育与健康促进策略和措施,以提高有毒有害企业员工的职业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流动人口职业病防治教育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运用SPSS 25.0软件对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中的154586名流动人口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主要分析方法有统计描述、χ2检验和二元logistic回归等。结果 154586名流动人口中,51578人接受过职业病防治教育,接受率为33.4%。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男性(OR=1.165,95%CI:1.137~1.193)、30~44岁(OR=1.169,95%CI:1.088~1.256)、文化程度高中或中专(OR=1.278,95%CI:1.227~1.330)、在婚(OR=1.172,95%CI:1.134~1.211)、流动原因为经济性质(OR=1.283,95%CI:1.115~1.475)、流入西部地区(OR=1.749,95%CI:1.700~1.799)、有稳定工作(OR=1.071,95%CI:1.016~1.128)、机关或国企或股份联营企业(OR=1.765,95%CI:1.666~1.870)、自评状况为健康(OR=1.479,95%CI:1.363~1.606)的流动人口职业病防治教育接受率较高;未签订劳动合同(OR=0.684,95%CI:0.661~0.708)、未听过“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OR=0.231,95%CI:0.225~0.237)的流动人口职业病防治教育接受率较低。结论 流动人口职业病防治教育接受率较低,需加强流动人群职业病防治教育的宣传力度,提高职业病防治教育的覆盖面。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北京市3类职业人群超重肥胖流行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职业人群健康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北京市选取4个城区,每个城区选择1~2家单位,共选择6家单位,对单位内所有18 ~60岁职工进行调查.职业涉及公务员、科技人员和企业人员3类.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1898份,问卷有效率为98.8%.调查对象中男性985人(51.9%),女性898人(47.3%);公务员1106人(58.3%),科技人员432人(22.8%),企业人员360人(19.0%).调查对象的超重率为29.8%,肥胖率为9.2%.其中,公务员超重率为31.5%,肥胖率为9.0%;科技人员超重率为31.1%,肥胖率为7.4%;企业人员超重率为22.8%,肥胖率为11.8%.不同职业人群超重肥胖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公务员人群中,性别(OR=0.697,95%CI:0.502 ~0.936)、年龄(OR=1.042,95% CI:1.026~1.058)、饮酒(OR=1.499,95% CI:1.083 ~1.898)和加班频率(OR=0.830,95% CI:0.697~0.988)是超重肥胖的影响因素;科技人员中,年龄(OR=1.031,95% CI:1.010~1.053)、吸烟(OR =0.610,95% CI:0.236 ~1.577)、工作时间(OR=0.641,95% CI:0.422~0.974)是超重肥胖的影响因素;企业人员中,性别(OR=0.505,95% CI:0.288 ~0.886)、年龄(OR=1.033,95% CI:1.008~1.059)、吸烟(OR=1.630,95% CI:0.605~4.389)是超重肥胖的影响因素.结论 3类职业人群中的超重和肥胖的流行情况不容忽视,开展健康干预活动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北京市职业人群的健康状况,探讨其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北京市选取了4个城区,每区选择1~2家单位,共选取6家单位,对单位内18 ~60岁职工进行调查.结果 本次研究共调查1898人.调查对象健康状况自评总分为75.86±11.82(生理分40.43 ±6.57,心理分25.58±4.40,社会适应得分9.94±1.78).不同职业比较,公务员人群和科技人员的健康状况得分(分别为75.19±11.70和75.48±11.27)低于企业人员(78.36±12.49);生活方式分析显示,饮酒、锻炼、睡眠与健康状况得分之间存在关联(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职业、年龄(t=-3.935,P<0.01)、人均收入(t=3.233,P<0.01)、睡眠(t=22.201,P<0.01)和锻炼(t=14.240,P<0.01)是健康状况良好与否的影响因素.结论 在职业人群中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提升其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6.
我国6省市5类城市职业人群自测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我国城市职业人群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关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在全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抽取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每省市随机抽取2个地级市,每个地级市中按照公务员、科技人员、企事业管理人员、教师、体力劳动者5类职业人群抽取若干单位,对18-60岁5类职业人群进行问卷调查,采用许军等编制的自测健康评定量表对调查对象健康状况进行评估。结果共收回有效问卷13177份。调查对象自测健康评定量表总分为73.34±1.86分,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子量表得分分别为77.61±11.56分、68.64±16.36分和73.17±14.91分。5类职业中,公务员量表总分最高,为74.83±11.89分,其他依次为科技人员73.84±11.39分,企事业管理人员73.58±12.09分,体力劳动者72.78±12.24分,教师得分最低,为71.65±11.44分。6个地区中,北京地区调查对象量表总分最高,为75.47±11.46分,宁夏地区调查对象最低,为69.29±11.99分。男性社会健康得分为72.77±15.25分,女性为73.56±14.54分,女性得分高于男性(P〈0.05)。多元线性回归显示,教师、离异者量表总分较低,受教育程度越高、家庭人均月收入越高,量表总分越高。结论我国城市职业人群中,教师的自测健康状况较差。自测健康状况与性别、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家庭经济水平等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影响护士职业获益感的主要因素。方法 检索PubMed、EBSCO、Embase、Ovid Medline、Science Direct、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万方等数据库,查找关于调查中国护士职业获益感影响因素的文献,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文献质量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Meta分析共纳入21篇文献,包含7450名护理人员,最终提取11个职业获益感影响因素。主要影响因素与护士职业获益感的合并相关系数及95%CI依次为组织支持感0.61(0.44~0.77)、自我效能0.57(0.50~0.64)、领导管理支持0.57(0.26~0.87)、挑战性压力0.55(0.42~0.68)、医护合作0.52(0.36~0.68)。结论 组织支持感、自我效能、管理支持、挑战性压力、医护合作为护士职业获益感的主要影响因素。护理管理者应考虑护士自身以及医院管理各方面的因素,积极开发护士的职业获益感。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电子行业工人的职业应激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788名电子行业工人为调查对象,采用自制的一般情况调查问卷进行调查;采用中文版的(occupational stress inventory-revised edition,OSI-R)问卷进行职业应激测评。采用Epidata3.1建库,应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职业任务得分(180.66±24.15)、个体紧张反应得分(101.63±20.57)均高于西南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个体应变能力得分(118.33±19.48)低于西南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流水性作业(t=2.687,P0.05)、任务不适(t=4.087,P0.05)、任务模糊(t=2.263,P0.05)、任务冲突(t=11.729,P0.05)、责任感(t=5.354,P0.05)、工作环境(t=10.144,P0.05)是紧张反应的危险因素;和家人一起住(t=-1.981,P0.05)、高年龄组(t=-2.841,P0.05)、娱乐休闲(t=-2.817,P0.05)、自我保健(t=-3.064,P0.05)、社会支持(t=-3.726,P0.05)是紧张反应的保护因素。结论长沙市电子行业工人的应激程度较一般职业人群高,建议该行业采取优化组织结构与管理、改善工作环境、宣传职业卫生相关健康知识、加强职业健康监护、营造良好企业文化氛围等措施减缓职业应激,促进其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痛风患者痛风发作频率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地预防和治疗痛风频发提供参考。方法 以2020年4月—2021年2月就诊于成都某风湿病专科医院的痛风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研究对象的人口学特征、既往疾病史、行为生活方式、血生化指标,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痛风患者发作频率的影响因素。检验水准α= 0.05。结果 498例痛风患者中,51(10.2%)例患者发作频率为1~2次/年,227(45.6%)例为3~4次/年,220(44.2%)例为5~26次/年。饮酒(χ2 = 7.011,P = 0.030)、蔬菜类(χ2 = 13.136,P = 0.001)、豆制品(χ2 = 5.986,P = 0.050)、牛奶/奶粉/羊奶(χ2 = 6.544,P = 0.038)、猪肥肉(χ2 = 7.957,P = 0.019)、是否规律作息(χ2 = 8.293,P = 0.014)在三组发作频率患者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发作频率为1~2次/年的患者相比,饮酒(OR = 1.95,95%CI:1.03~3.68)为发作频率3~4次/年患者的危险因素,每周2次豆制品摄入(OR = 2.96,95%CI:1.49~5.86)为发作频率5~26次/年患者的危险因素。结论 痛风患者大多一年发作3次以上,饮酒、食用豆制品是增加发作频率的危险因素,应针对这些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我国6省市城市职业人群心脑血管疾病现状,探索影响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在北京、河北、吉林、湖北、甘肃和宁夏6省(自治区、直辖市)中,抽取18~60岁公务员、科技人员、企事业管理人员、教师、体力劳动者5类职业人员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心脑血管疾病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结果共调查5类职业人员15 213人,收回有效问卷11 231份,问卷有效率为73.8%。调查对象心脏病、脑血管疾病、高血压、血脂异常的患病率分别为5.0%、1.9%、10.6%和7.7%。男性心脑血管疾病患病率为23.3%,高于女性的14.6%;18~30岁、31~40岁、41~50岁、51~60岁组患病率分别为6.5%、14.5%、27.9%和40.7%;5类职业人群患病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公务员24.8%、科技人员21.1%、体力劳动者19.7%、教师14.9%和企事业管理人员14.8%。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高年龄组、公务员、科技人员、超重、肥胖、有抑郁倾向、工作时间<8 h、经常/总是感到工作强度大、饮食不规律、睡眠时间<7 h、睡眠质量差、吸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结论职业人群心脑血管疾病患病率较高,心脑血管疾病与超重、抑郁倾向、吸烟、饮酒、工作强度大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