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本文对机械通气、药物、体外膜氧合技术等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机械通气、药物、体外膜氧合技术等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作用作一 综述。  相似文献   

4.
车祸、高处坠落等因素易造成严重骨创伤。在抢救过程中,除注重抗休克及骨折的治疗外,还应注意其它合并症处理,如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NDS)。1994~2002年共收治四肢骨折并发ARDS 1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回顾23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监测和护理。认为严密监测呼吸频率、节律,指端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气分析,氧合指数等指标,及时液体复苏、缓解腹腔高压,加强用药管理,预防呼吸机并发症是确保救治成功的重要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6.
7.
背景 机械通气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患者的救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机械通气使用不当,可诱发或加重肺损伤,即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更关键的是机械通气可显著增加ARDS患者肺纤维化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有研究报道在ARDS的致死原因中,难以控制的肺纤维化占40% ~60%. 目的 就ARDS患者机械通气相关肺纤维化的发生机制、防治策略等方面的研究新进展予以综述. 内容 机械通气产生的机械牵张可激活细胞信号通路最终导致肺纤维化的发生发展. 趋向 机械通气导致的肺纤维化已成为ARDS患者预后不良及肺功能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们应当予以高度重视.随着对其发病机制的不断探索,将为研发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更好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双相气道正压(BIPAP)通气模式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血流动力学和气道力学的影响。方法;随机将20例ARDS患者分为BIPAP通气模式组(BIPAP组)和间歇正压通气模式组(IPPV组),行机械通气治疗,每组各10例。观察两组血流动力学、血气分析、呼吸力学指标。结果:BIPAP组机械通气时间平均为13天,显著低于IPPV组的21天(P<0.05)。BIPAP组患者安定、吗啡和万可松用量显著低于IPPV组(P<0.05);IPPV组吸气峰压、平台压和呼气末正压均显著高于BIPAP组(P<0.05)。心率、平均动脉压、平均肺动脉压、体循环阻力和心脏指数两组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IPPV组肺血管阻力显著高于BIPAP组(P<0.05)。两组间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和pH值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BIPAP组混合静脉血氧分压显著高于IPPV组(P<0.05)。结论:BIPAP通气模式人机关系协同性好,能够降低肺血管阻力,增加混合静脉血氧分压,缩短了ARDS治疗的机械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9.
液体通气90年代起用于临床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液体通气可显著提高肺顺应性,改善换气功能,降低气压伤发生率,并有局部直接消炎作用,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极有前景的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0.
提高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多脏器功能障碍的认识及防治水平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外科急腹症。因其病情凶险,进展迅速,临床表现出明显的个体差异,病情转归复杂多变,而倍受外科临床和学术界关注。近20年来,随着对SAP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和临床救治技术水平的提高,其疗效亦有了明显改善,但总体病死率仍在10%以上。SAP病人死亡主要有两个高峰:其一是SAP发病的早期,即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期(SIRS期),致死的主要原因是速发性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如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等,占SAP死亡病例的半数以上;其二是全身感染期和残余感染期,  相似文献   

11.
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回顾23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监测和护理。认为严密监测呼吸 频率、节律,指端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气分析,氧合指数等指标,及时液体复苏、缓解腹腔高压,加强用药管理,预防 呼吸机并发症是确保救治成功的重要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2.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3.
双相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双相气道正压(BIPAP)通气模式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血流动力学和气道力学的影响.方法随机将20例ARDS患者分为BIPAP通气模式组(BIPAP组)和间歇正压通气模式组(IPPV组),行机械通气治疗,每组各10例.观察两组血流动力学、血气分析、呼吸力学指标.结果BIPAP组机械通气时间平均为13天,显著低于IPPV组的21天(P<0.05).BIPAP组患者安定、吗啡和万可松用量显著低于IPPV组(P<0.05);IPPV组吸气峰压、平台压和呼气末正压均显著高于BIPAP组(P<0.05).心率、平均动脉压、平均肺动脉压、体循环阻力和心脏指数两组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IPPV组肺血管阻力显著高于BIPAP组(P<0.05).两组间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和pH值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BIPAP组混合静脉血氧分压显著高于IPPV组(P<0.05).结论BIPAP通气模式人机关系协同性好,能够降低肺血管阻力,增加混合静脉血氧分压,缩短了ARDS治疗的机械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14.
背景 高频振荡通气(high frequency oscillatory ventilation,HFOV)理论上符合肺保护通气策略,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常规机械通气(conventional mechanical ventilation,CMV)下仍有低氧血症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患者. 目的 研究表明HFOV可以有效地改善低氧血症,但肺保护作用利用欠佳,文章旨在阐述如何更好地发挥HFOV的肺保护作用并同时满足氧合和安全性要求. 内容 总结以往HFOV应用于ARDS患者的研究,并讨论HFOV临床应用的相关问题. 趋向 基于大规模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结果,建议HFOV目前应作为常规肺保护性通气失败的补救措施.在使用HFOV前,要慎重考虑深度镇静肌松、血流动力学变化和噪音等对患者病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气道压力释放通气(APRV)对急性肺损伤(ALI)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ALI患者42例、ARDS患者33例,随机分2组,APRV组(n=37)、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组(n=38);两组均用SIMV加用呼气末正压通气30min后,APRV组采用APRV模式通气,SIMV组仍用初始参数,分别于APRV前(基础值)、APRV1、8、16、24h测定动脉血气、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均压(Pmean)、中心静脉压(CVP)、氧合指数(PaO2/FiO2)、心率(HR),并记录芬太尼、咪达唑仑、多巴胺用量及尿量。结果与SIMV组比较,APRV组APRV1~24h各时点Ppeak、Pmean降低,APRV16、24h时动脉血PaCO2降低,PaO2/FiO2升高,APRV1—24h时CVP和HR降低,芬太尼用量和咪达唑仑用量明显减少,APRV8—24h各时点尿量升高,多巴胺用量减少(P〈0.05或0.01)。结论APRV用于ARDS或ALI患者的机械通气治疗,不仅能提供更好的通气,而且血液动力学平稳,减少镇静剂和麻醉药用量。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观察连续性血液净化(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CBP)治疗对脓毒血症引发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并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包头市北方医院2...  相似文献   

18.
19.
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严重创伤、严重感染、外科大手术、病理产科等原发病发生后,同时或序贯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系统器官的功能不全或衰竭的临床综合征,死亡率高,继往报道的占62.5%~85%[1].本院自2002年2月~2003年8月对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11例MODS患者应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疗效较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严重胸部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36例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总结严重胸部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 方法 将 492例胸部创伤患者按照诊断标准诊断为严重胸部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 36例 ,并进行分期。各期患者均给予机械通气 ,应用呼气末正压以及药物综合治疗。 结果  36例中死亡 9例 ,在先兆期 ARDS7例患者中死亡 1例 ,早期的 19例中死亡3例 ,晚期的 10例中死亡 5例。 结论 对于严重胸部创伤并发 ARDS的患者 ,早期诊断和及时处理能明显降低死亡率。治疗以呼吸支持为主 ,并给予抗感染等药物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