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Th1/Th2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及孟鲁司特的干预作用.方法 选择变应性鼻炎患者40例(治疗组)予以孟鲁司特片10 mg口服,1次/d,连用8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中γ-干扰素(IFN-γ)和白介素-4(IL-4)水平的变化,并进行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的观察.另选择同期体检的正常健康者3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培养上清中IFN-γ水平[(8.74±1.37) 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15.13 ±3.16) ng/mL],IL-4水平[(1.64±0.47)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0.72±0.21) ng/mL](t=2.93、3.52,均P<0.01).治疗8周后,患者培养上清中IFN-γ水平[(12.36±2.56) ng/mL]均较治疗前[(8.74±1.37) ng/mL]明显上升,IL-4水平[(1.21±0.28) ng/mL]均较治疗前[(1.64±0.47) ng/mL]明显下降(t=2.36、2.31,均P<0.05);且治疗组治疗8周后,临床总有效率92.5% (37/40),治疗期间未发生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变应性鼻炎患者存在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的失衡.孟鲁司特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确切,安全性较好,作用机制与其能降低外周血IL-4水平,提高外周血IFN-γ水平,纠正Th1/Th2细胞因子的平衡紊乱,使免疫反应由Th2型向Th1型转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孟鲁司特钠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Th1/Th2细胞平衡的影响.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分别测定3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毛支组)口服孟鲁司特钠片治疗前后及10例门诊健康体检婴幼儿(对照组)血清白介素(IL)-4及γ-干扰素(IFN-γ)水平.结果 毛支组患儿治疗前血清IL-4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FN-γ水平与对照组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清IL-4水平及IL-4/IFN-γ比值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IFN-γ水平与治疗前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Th1/Th2细胞处于失衡状态,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钠可明显调节毛细支气管炎患儿Th1/Th2细胞失衡,预防喘息反复发作.  相似文献   

3.
李晓珍  张峰  游伟玲 《海峡药学》2010,22(7):117-119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对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者Th1/Th2平衡的影响。方法将60例(CV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多索茶碱口服、布地耐德+硫酸特布他林雾化吸入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10mg,睡前口服,两组均10天为一疗程。结果治疗一疗程后,治疗组显效率为76.7%、总有效率为10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3.3%、83.3%(均P〈0.05)。治疗前IFN-γ/IL-4比值。治疗组、对照组基本一致(P〉0.05);治疗后IFN-γ/IL-4比值,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孟鲁司特对CAV患者的Th1/Th2平衡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治疗CVA疗效确切。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吴文璎  凌红阳  周慧  黄瑞  张雁云 《江苏医药》2005,31(11):859-861
目的 探讨Th1/Th2细胞因子的不平衡及其与变应性鼻炎发病相关的效应细胞、趋化因子、辅助T细胞的分化。方法 在23例变应性鼻炎患者(A组)、12例慢性鼻炎患者(B组)及10例正常人(C组),分别采用ELISA定量法测定血清中IL-4、TNF含量外周血清单个核细胞(PB-MC)培养上清液IL-4、IL-5、IL-10、IFN-γ、sIL-2R和sCD2。含量变化。用免疫病理检测A组患者CD20、CD45RO和CD21的标志。结果 A组IL-4、TNF等细胞因子的含量显著高于C组(P〈0.05)。A组IL-4、IL-5、II,10、IFM7、sIL-2R和sCD23显著增高,鼻粘膜中有CD20和CD21标志的阳性细胞。其中CD21为树突状细胞的标志。结论 在变应性鼻炎中,患者体内Th1/Th2细胞因子的平衡失调,表现为Th2细胞功能亢进。而树突状细胞是Th激活和Th2分化所必需之细胞。  相似文献   

5.
郑国毅 《中国药业》2010,19(9):19-20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对哮喘患者外周血Th1/Th2平衡的调控作用和嗜酸性粒细胞(EOS)及IgE水平的影响。方法对40例急性发作期的哮喘患者(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钠片10mg口服,每晚1次,疗程为3个月。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外周血培养上清单个核细胞(PBMC)中白细胞介素-4(IL-4)和γ-干扰素(IFN-γ)水平,同时测定外周血IgE和EOS数,进行日夜间症状评分和肺功能的测定。并以同期入选的健康体检者30例作对照(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外周血IL-4、IgE水平和EOS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而IFN-γ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经孟鲁司特治疗3个月后患者外周血IL-4、IgE水平和EOS计数均明显降低,而IFN-γ水平明显上升(P均小于0.05);同时患者日夜间症状评分明显降低(P均小于0.01),肺功能主要检测指标均明显改善(P均小于0.05)。结论哮喘患者存在外周血Th1/Th2平衡失调。孟鲁司特治疗哮喘的临床疗效确切,作用机制可能通过纠正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平衡,使免疫反应由Th2型向Th1型逆转,抑制EOS聚集,使B细胞分泌IgE减少,从而改善患者的日夜间症状和和肺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非特异性免疫药物结合中药治疗激素抵抗性哮喘患者T淋巴细胞表达Th1/Th2细胞因子(IL-4、IFN-γ)之间的平衡以及临床疗效。方法 60例确诊为SRA患者,随机分为2组。非特异性+中药治疗组(治疗组)30例和非特异性治疗组(对照组)30例,两组均连续治疗10d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疗效、IL-4、IFN-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明显高于对照组76.6%(P〈0.05)。治疗组IL-4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IFN-γ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结论非特异性免疫药物结合中医治疗SRA有较好的疗效,可显著纠正Th1/Th2表达细胞因子功能的失衡,减轻患者的变态反应性炎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川芎嗪对哮喘患儿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随机分为川芎嗪组和对照组。川芎嗪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川芎嗪治疗10d。应用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培养上清单个核细胞(PBMC)中白介素-4(IL-4)和γ-干扰素(IFN-γ)含量的变化。结果川芎嗪组患儿治疗后培养上清PBMC中IL-4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IFN-γ水平明显上升(均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IL-4和IFN-γ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川芎嗪组的临床显效率和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川芎嗪治疗哮喘的临床疗效确切,其作用机制与纠正Th1/Th2细胞因子平衡,使免疫反应由Th2型向Th1型逆转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孟鲁司特对哮喘患儿外周血Th1/Th2平衡的调控作用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80倒哮喘急性发作期惠儿,随机均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40例常规吸入激素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钠片5mg/d,1次/d,睡前口服,连用3月。两组患儿均于治疗前和治疗3月后检测外周血白细胞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和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及肺功能的变化。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外周血IL-4和IgE水平明显下降,IFN-γ水平明显上升(P〈0.05或P〈0.01),肺功能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变化更明显(P〈0.05),改善程度更高(P〈0.05)。结论孟鲁司特治疗哮喘的临床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患儿的肺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纠正Th1/Th2细胞因子平衡.使免疫反应由Th2型向Th1型逆转.抑制嗜酸性细胞聚集,减少IgE分泌.  相似文献   

9.
王忠亮  王坚强  奚利群 《海峡药学》2009,21(10):116-117
目的探讨匹多莫德对COPD患者Th1/Th2细胞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通过观察匹多莫德治疗的COPD患者的外周血白介素-4(IL-4)和γ-干扰素(IFN-γ)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IL-4/IFN-γ比值基本一致(P〉0.05);治疗后,治疗组IL-4/IFN-γ比值为1.8±0.3,对照组IL-4/IFN-γ比值为2.6±0.5,两组数值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结束后6月内,治疗组AECOPD有5人次,因AECOPD住院人次为1人次;对照组AECOPD有23人次,因AECOPD住院人次为8人次,两组数值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结论匹多莫德对COPD患者的Th1/Th2细胞功能紊乱有一定的调节作用,COPD稳定期患者使用匹多莫德对提高患者免疫功能、预防AECOPD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测下鼻甲注射地塞米松对变应性鼻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IFN-γ、IL-4含量的疗效。方法随机抽取2008年9月至2011年9月来我院门诊治疗及住院治疗的患者96例为治疗组,另选同期入院体检的9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测于下鼻甲注射地塞米松对变应性鼻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两组血清IFN-γ、IL-4含量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显效59例(61.45%),有效32例(33.33%),无效5例(5.21%),总有效率94.79%。患者出现的喷涕、鼻塞、鼻痒、流清水样鼻涕、伴或不伴嗅觉减退等临床症状及体征,其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前治疗组的IL4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IFN-γ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IL-4、IFN-γ含量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注射地塞米松于下鼻甲治疗变应性鼻炎有效率高,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并通过调节IFN-γ、IL-6含量的变化有效阻止变态反应性炎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成年支气管哮喘患者不同中医证型与Th 1/Th2失衡的相关性,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将100例成年支气管哮喘患者按照辨证标准分为寒哮型、热哮型、肺虚型、脾虚型、肾虚型,以及兼痰浊型、兼瘀血型,并设30例健康成年体检者为空白对照组,检测各患者及健康体检者外周血中的IFN-γ和IL-4水平并计算IFN-γ/IL-4比值.结果 支气管哮喘各常见证型患者外周血中的IFN-γ、IL-4和IFN-γ/IL-4与健康组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缓解期肺虚型、脾虚型、肾虚型3组患者IFN-γ的比较大小依次为肺虚组>脾虚组>肾虚组>寒哮组>热哮组(F=224.94,P<0.01);IL-4的比较大小依次为热哮组>寒哮组>肾虚组=脾虚组>肺虚组(F=129.36,P<0.01);IFN-γ/IL-4的比较大小依次为肺虚组>脾虚组>肾虚组>寒哮组>热哮组(F=129.36,P<0.01).兼痰浊证、兼瘀血证组的IFN-γ、IL-4水平及IFN-γ/IL-4比值较无兼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哮喘患者中医证型与Th1/Th2失衡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为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辨证提供一定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1型糖尿病大鼠外周血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Th1/Th2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20只SD大鼠分为实验组(糖尿病组)和对照组(正常组)各10只,采用链脲菌素制作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用ELISA法检测血清和BALF中IFN-γ、IL-4水平及IFN-γ/IL-4比值。结果与正常组比较,糖尿病组血清和BALF中的IFN-γ显著升高(P<0.01),IL-4显著下降(P<0.05).IFN-γ/IL-4明显升高(P<0.01)。结论1型糖尿病大鼠血清及BALF中存在着IFN-γ升高,IL-4降低,IFN-γ/IL-4升高,即Th1/Th2失衡。Th1/Th2失衡可能是1型糖尿病易致细菌感染和结核杆菌感染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基因型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患者体内Th1/Th2细胞因子平衡性。方法检测39例不同基因型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细胞因子(IL-12、IFN-γ、IL-4)的表达,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慢性乙肝患者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外周血IL-12、IFN-γ、IL-4表达明显升高(P〈0.01或P〈0.05)。基因型C型组与B型组比较,ALT、IL-12、Th1/Th2明显升高(P〈0.05),IL-4明显降低(P〈0.05)。结论慢性乙肝患者体内存在Th分化的不平衡,C基因型慢性乙肝患者体内Th1优势应答。  相似文献   

14.
复方甘草酸苷对慢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Th1/Th2平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徐永财 《中国药师》2010,13(1):109-111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对慢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Th1/Th2平衡和IgE水平的影响及疗效观察。方法:选择4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作为治疗组,予以复方甘草酸苷治疗12周。在治疗前后检测患者外周血IL4、IFN-γ和IgE水平的变化,并进行临床疗效判断。选择3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前血浆IFN-γ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减少,IL-4和IgE水平明显增加(均P〈0.01)。治疗12周后,血浆IFN-γ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上升,IL4和IgE水平明显下降;同时治疗组患者治疗12周后,症状积分由治疗前的(7.26±2.45)下降至(1.87±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治愈4例,显效18例,总有效率55.0%。结论: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确切,其作用机制通过纠正外周血Th1/Th2平衡失调,降低血浆IgE水平,减少炎性反应介质释放,减轻慢性荨麻疹的症状。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孟鲁司特联合布地奈德对哮喘患者Th1/Th2平衡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68例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予吸氧、抗感染、止咳化痰、解痉平喘等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口服孟鲁司特片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白细胞介素4(IL-4)、γ-干扰素(IFN-γ)的水平及肺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培养上清单个核细胞中IL-4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IFN—γ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1或P〈0.05),观察组下降或上升幅度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此外,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量1、第1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和最大呼气流量均明显改善(P〈0.01或P〈0.05),观察组改善的幅度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结论孟鲁司特治疗哮喘的疗效肯定,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其作用机制与纠正Th1/Th2细胞因子平衡,使免疫反应由Th2型向Th1型逆转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通窍鼻炎胶囊联合布地奈德对变应性鼻炎(AR)的治疗效果。方法 抽取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郑州人民医院AR病人14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n=49)、布地奈德组(n=48)和通窍鼻炎胶囊组(n=46)。布地奈德组接受布地奈德治疗,通窍鼻炎胶囊组接受通窍鼻炎胶囊治疗,联合组接受布地奈德加用通窍鼻炎胶囊治疗。对比三组总有效率、中医症状评分(鼻塞、鼻痒、流涕、喷嚏)、γ-干扰素(IFN-γ)、外周血辅助T细胞17(Th17)、白细胞介素-17(IL-17)、调节性T细胞(Treg)、免疫球蛋白E(IgE)、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血清阳离子蛋白(ECP)水平变化情况。统计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联合组总有效率(93.88%比83.33%、73.91%)、IFN-γ[(86.47±4.85)mg/L比(80.63±4.28)mg/L、(75.46±4.73)mg/L]、Treg[(4.35±0.57)%比(4.08±0.53)%、(3.74±0.49)%]及TGF-β1水平[(34.72±4.03)ng/L比(31.27±4.35)ng/L、(28...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IL-4、IL-10和IFN-γ与支气管哮喘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收集于2008年6月至2009年1月期间在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就诊的哮喘患儿纳入哮喘组,哮喘诊断全部符合2003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修订的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共计47例。同时选取性别和年龄与哮喘组匹配的51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正常对照组。收集外周静脉血,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测定二组血清IL-4、IL-10、IFN-γ浓度,比较二组之间血清IL-4、IL-10、IFN-γ浓度的差异。结果①哮喘组血清IL-4浓度(346.74±82.92)pg/m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99.87±59.25)pg/ml(P〈0.01);②哮喘组血清IL-10浓度(86.38±58.58)pg/ml与正常对照组(98.77±37.05)pg/ml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哮喘组血清IFN-γ浓度(94.51±22.92pg/ml)低于正常对照组(110.75±47.11)pg/ml(P〈0.05)。结论①Th2类细胞因子IL-4在哮喘患儿血清中浓度升高,而Th1类细胞因子IFN-γ浓度下降,哮喘患儿存在Th1/Th2细胞免疫失衡;②血清IL-4、IFN-γ浓度检测可以作为儿童哮喘的辅助诊断手段,同时本研究为使用抗IL-4制剂、补充IFN-γ等免疫学方法治疗哮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联合布地奈德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肺功能及Th1/Th2细胞因子的影响,为其临床诊断和治疗哮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本院呼吸科近1年来住院的52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两组患者均给予抗生素抗炎、止咳、化痰、平喘等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以使用布地奈德联合硫酸特布他林吸入,2次/d,孟鲁司特钠片10mg/次,1次/d,每晚睡前口服,临床观察3个月。对照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以硫酸特布他林吸入治疗,0.25mg/次,2次/d。治疗前后测定肺功能,并检测血清中γ-干扰素(IFN-γ)及白细胞介素4(IL-4)的含量。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不同的方式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肺功能各项指标FEV1、FVC及PEF均明显降低,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FN-γ水平明显增高,血清IL-4水平明显降低,IFN-γ/IL-4明显增高,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孟鲁司特与布地奈德联合应用不仅改善肺功能,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调节了Th1/Th2平衡。  相似文献   

19.
张灵鹏 《中国药师》2009,12(11):1619-1621
目的:探讨卡介菌多糖核酸(BCG—PSN)对复发性生殖器疱疹(RGH)患者血浆Th1/Th2的调节作用。方法:选择50例门诊RGH患者(治疗组)予以BCG—PSN治疗3个月。观察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浆IFN-γ和IL4水平的变化。选择30例门诊健康体检者作对照(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第4~6月与治疗前3个月相比,平均复发频率明显减少,皮损平均愈合时间明显缩短,生存质量评分明显提高。治疗组患者血浆IFN-γ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IL-4水平明显增加。治疗后3个月、6个月血浆IFN-γ水平明显增加,IL-4水平明显下降,且治疗后6个月血浆IFN-γ和IL4的水平增加或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RGH患者存在Th1/Th2平衡失调,BCG-PSN治疗RGH的临床疗效确切,作用机制可能通过调节外周血CD4^+细胞,纠正Th1/Th2平衡失调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对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白介素-4(IL-4)和γ-干扰素(IFN-γ)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两组均予以抗感染、止咳化痰、解痉平喘和布地奈德雾化吸入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咀嚼片5 mg,1次/天,睡前口服,连用8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IFN-γ和IL-4水平的变化,并分析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患儿血清IL-4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IFN-γ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且观察组变化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同时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55,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儿治疗过程中分别出现药物不良反应3例和5例,症状均较轻,两组患儿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P〉0.05)。结论:孟鲁司特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疗效确切,安全性较好,其作用与降低血清IL-4水平和提高血清IL-10水平,纠正血清Th1/Th2细胞因子比例失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