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是目前公认治疗屈光不正的既方便又安全的一种方法。其原理是利用角膜板层刀在角膜上制作一个带蒂角膜瓣,在角膜基质层进行激光切削,不损伤角膜的上皮层及前弹力层。本文通过笔者在工作中的实践经验对LASIK术前准备术中注意和术后护理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 ASIK)治疗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行 L ASIK手术的 2 5例 4 8只眼按屈光度 (等值球镜 ,下同 )分为 A组 (屈光度为 - 6.0 0~ - 9.75 D)和 B组 (屈光度为 -10 .0~ - 2 0 .0 D) ,术后进行半年的随访观察。结果 术后 6个月裸眼视力≥ 0 .5和≥ 0 .8者 ,A组分别为 10 0 %、94 .73 % ;B组为 90 .4 7%、63 .15 %。术后 1、3、6个月时 2组角膜地形图前表面曲率各自无统计学差异 ( P>0 .0 5 )。术前屈光度高则手术预测性下降。结论 L ASIK手术治疗高度近视范围广 ,稳定性、安全性良好 ,术后视力恢复快 ,并发症少 ,尚需进一步观察其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利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近视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300例近视患者进行LASIK治疗。术前采取心理护理、电化教育、眼位训练;术中指导患者正确配合,采取准确体位和眼位;术后加强用药、护眼指导。结果300例患者术后视力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无1例感染,无因紧张眼肌痉挛卡刀、不完整瓣、角膜挫伤或不配合发射激光病例。随机抽取30例患者予以LASIK术后视力恢复统计分析,治疗后视力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P〈0.05)。患者疗效好,满意度高。结论针对性及专业性全程护理措施为手术成功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4.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是用微型角膜刀制作角膜瓣,在角膜瓣下对角膜基质层进行切削,保存了前弹力层和角膜上皮,更符合角膜的解剖生理,具有稳定性好、恢复快、疼痛轻、可矫正的屈光度范围大,几乎不发生角膜雾状混浊和屈光度回退少等优点.从而成为目前主要屈光手术之一.但LASIK是一种选择性手术,也需要作好详细术前评估检查和术后护理.  相似文献   

5.
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是目前治疗屈光不正的主要手术方法。本文就近几年来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后泪膜的形态、分泌功能、稳定性及术后引起千眼症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的推广,(LASIK)手术矫正不同程度近视及散光的满意疗效得到临床的不断证实,矫正近视的屈光范围从中、低度扩展到高度,治疗近视安全、有效,逐渐被广大医务人员及越来越多的近视患者所接受.现将我院近年来应用该手术治疗的12900例近视患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LASIK术后并发症,探讨其处理方法。方法 应用爱丽斯第七代准分子激光机对442例876眼做LASIK手术,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 术后并发症有角膜层间异物存留、眩光、屈光度欠矫或过矫、视疲劳及老视、沙漠综合征、复发性角膜上皮剥脱、高眼压症等。结论 娴熟的手术技术及个性化的术中、术后治疗程序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对近视散光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美国VISXSTARs4型准分子激光系统对296例(538只眼)近视散光患者进行治疗,其中LASEK组近视度数在-1.0D~-10.0D,共119只眼;LASIK组近视度数在-1.0D~-16.0D,共419只眼;二组患者散光度数均在-0.5D~-5.0D。结果术后视力:二组患者均随访1年以上,LASEK组视力均≥0.5,其中92.18%的患者≥0.8;LASIK组视力均≥0.5,其中91.87%的患者≥0.8。结论LASEK和LASIK治疗近视散光安奎有效。  相似文献   

9.
10.
11.
目的:观察3.2 mm透明角膜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和5.5 mm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硬性PMMA人工晶体植入术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应用Noncon-ROB06000型(日本)非接触式角膜内皮显微镜对两种不同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病例的术前和术后不同时间角膜内皮细胞进行细胞密度和形态学的检查。结果:两种不同切口术后1、2、3个月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形态改变两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术后不同时间角膜内皮细胞其损失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3.2 mm透明角膜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是一种快捷、可靠的手术方式并不增加对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影响眼压测量值的因素.方法 对实施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ISK)的159例患者,于术前和术后6个月分别以非接触式眼压计测量眼压,分析眼压变化的原因.结果 LASIK术后眼压测量值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LASIK术后眼压明显下降,这与激光切削角膜变薄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以810 nm半导体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后随访患者的眼压、视力、症状及用药情况,分别于术前1 d,于术后1月、3月、6月应用角膜内皮显微镜检查角膜部细胞密度、变异系数、六边形细胞百分率。结果与巩膜睫状体光凝术前比较,术后1、3、6月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均减少,六边形细胞百分率增加,变异系数增大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月与术后3、6月比较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减少,六边形细胞百分率增加,变异系数增大且以上变化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月与术后6月比较,各参数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对角膜内皮有一定的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研究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和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r sub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LASEK)术后角膜后表面高度、前房深度的变化,探讨准分子激光手术对眼前段结构变化的影响。方法对69例(138眼)施行LASIK或LASEK手术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于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应用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检测角膜厚度、角膜后表面高度、前房深度的变化。结果 LASIK、LASEK术后1个月、3个月角膜后表面高度均略微增高,LASIK术后1个月与3个月的前凸量分别为(1.89±3.24)μm与(1.18±2.33)μm,LASEK术后1个月与3个月的前凸量分别为(1.07±2.27)μm与(1.12±2.05)μm;术中切削比例对后表面高度的变化影响达到66.18%,术前屈光度对后表面高度的变化影响达到29.31%;LASIK术前、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前房深度分别为(3.24±0.27)mm、(3.18±0.26)mm和(3.18±0.27)mm;LASEK术前、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前房深度分别为(3.20±0.27)mm、(3.16±0.26)mm和(3.15±0.27)mm;LASIK、LASEK术后1个月、3个月前房深度变浅。结论 LASIK、LASEK术后均表现为角膜后表面微量前移,LASEK术后角膜后表面高度变化较LASIK更小;切削比例是影响角膜后表面变化最大的因素,两种手术方式术后前房变浅。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青光眼患角膜内皮细胞的改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原发性开角型和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形态的变化。方法 青光眼患者68人125只眼,与患者年龄相匹配的正常人32人63只眼。除外角膜病、眼部炎症、外伤及接受过内眼手术的眼。采用非接触型角膜内皮显微镜观察、测量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细胞面积等各项指标,用Goldman压平式眼压计测量眼压;分析比较不同类型青光眼各组角膜内皮细胞各项测量指标的差异。结果 青光眼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2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用准分子激光对兔眼角膜进行切削,改变角膜的厚度.研究在离体状态下兔眼角膜生物力学特性在不同厚度与眼压状态下的变化.方法 健康新西兰大白兔15只30眼.分3组,1组:正常组,未切削眼;2组:切削原角膜厚度的1/3;3组:切削原角膜厚度的1/2.自制夹具固定角膜,通过连通器对角膜内表面加压.每个压力状态下三维激光扫描仪扫描.分析在不同压力状态下不同角膜厚度时角膜前凸的变化.实验数据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 各眼压与初始眼压状态下角膜凸出度的差值dx-10(x=20~80)转化成logd1,3组比较:3组与1组和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组和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邻眼压的角膜凸出度的差值d(x+10)-x(x=10~70)转化成logd2,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后角膜的前凸与生物力学改变有关.为了确保屈光手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剩余角膜基质床厚度不应小于原始角膜厚度的1/2,同时眼压应维持在正常范围的低限.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治疗近视前后角膜地形图的变化及其与临床效果和术后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对131例(250只眼)近视患者行LASIK术,术前及术后1月行视力、屈光度、角膜地形图及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结果 LASIK术后视力100%较术前提高;术后角膜地形图图形以平滑型(64.5%)为主;中央岛和偏心切削发生率分别为6.29%、5.03%;SimK值较术前显著降低,降低幅度与切削度数有关;PVA值与术前相比显著降低,SRI和SAI值较术前显著增高.结论 LASlK手术是目前治疗近视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角膜地形图可帮助设计手术方案,判断手术效果,为处理术后并发症和再次补充矫正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家兔前房内注射0.2%利多卡因0.2ml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取18只成年健康家兔,随机分2组,每组9只(18只眼),为0.2%利多卡因组和平衡盐溶液组作为对照,两组再分别分为注射后1,3,14d3个亚组,每亚组3只家兔(6只眼),注射前及注射后各组家兔双眼均行接触性角膜内皮显微镜测量角膜内皮细胞数、细胞密度、细胞平均面积、面积变异系数(CV值)、六角形细胞百分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前房内注射0.2%利多卡因后3d亚组角膜内皮细胞数、CV值、六角形细胞百分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14d亚组CV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2%利多卡因经家兔前房内注射后3d内影响了角膜内皮细胞的正常形态,至14d影响作用基本消失。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对中央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选择无配戴接触镜史的-6.00 ̄-19.00D[(-9.56±3.44)D]高度近视患者49例(90只眼)进行LASEK治疗,按照角膜切削面距离角膜内皮层厚度分为两组,组1:35眼为275 ̄300μm,组2:55眼为300μm以上,各组患眼于术前和术后1、4、12周观察和分析中央角膜内皮的细胞密度(CCD)、变异系数和六角型细胞百分比。结果:LASEK手术前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变异系数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上述两项指标的变化与切削深度不存在统计学的相关性;LASEK术后六角型细胞百分比显著下降(P<0.05),其下降程度与角膜切削深度呈现显著正相关(P<0.001);上述三项指标的变化与切削面距离内皮层厚度不存在统计学的相关性。结论:LASEK术后早期对中央部角膜内皮细胞产生可观察到的影响,表现为细胞形态的改变,其对角膜内皮细胞的远期影响有待进一步的观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近视眼LASIK术后早期角膜非球面参数的变化规律。方法抽取2008-03~07来广西视光中心接受常规LASIK手术的25例近视患者(共49只眼),其中男13例,女12例;年龄19—36岁;屈光度-0.50--10.50DS(等效球镜)。采用美国Bause-Lomb公司生产的Orbscan-Ⅱz角膜地形图对所有患者进行角膜地形图检测,收集每位患者常规LASIK术前、术后1周、1个月的角膜前表面Q值。将Q值按检测时间分组后,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采用One—way ANOVA单因素方差分析,Games—Howell法比较三组间Q值的差异。结果近视患者LASIK术后1周的Q值与1个月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意义(P〉0.05),但术前Q值与术后1周、1个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极显著意义(P〈0.01)。结论LASIK手术可使近视患者的角膜前表面发生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