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热杀死结核分支杆菌H37Ra(Mtb)诱导SD大鼠关节炎模型的血液学、T细胞功能、关节滑膜细胞凋亡及病理变化进行分析,以评价该模型与临床RA类疾病的相似性。方法 SD大鼠尾根部一次性皮下注射Mtb-矿物油诱导剂,定期检测大鼠外周血液常规、血液流变学改变;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及调节性T细胞比例;TUNEL法检测关节滑膜细胞凋亡,镜下观察关节滑膜病理改变。结果 SD大鼠经Mtb免疫后,外周血血红蛋白含量下降,血小板总数、红细胞压积上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上升;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CD4+CD25+FOXP3+T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CD4+CD25+T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均下降;关节滑膜细胞凋亡减少;关节滑膜组织异常增生,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并有肉芽组织形成。结论由Mtb诱导的SD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模型临床表现及组织学改变与临床RA相似,免疫学指标存在明显的细胞免疫异常;该模型制作方法简单、复制成功率高、经济实用,可广泛用于RA的医学研究及抗RA新药筛选。  相似文献   

2.
<正>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慢性破坏性关节炎为特征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病,抗原驱动和T细胞淋巴介导的B细胞淋巴活化以及炎症因子的释放导致滑膜破坏是RA的主要发病机制和病理改变[1]。滑膜中被抗原激活的T淋巴细胞引起血管和滑膜细胞增殖形成血管翳,引起关节肿痛,继而软骨破坏、关节间隙变窄,晚期关节畸形、功  相似文献   

3.
类风湿性关节炎滑膜细胞功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正>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为特征的慢性自身免疫功能障碍性疾病。目前认为本病发生可能与患者的遗传基因变异、感染和性激素等有关。上述的一或多种因素共同构成RA发病的始动因子,引起RA关节滑膜组织结构的改变,使其具有抗原性。机体免疫系统对这些自身抗原作出应答,从而导致异常免疫反应的发生。表现为:(l)RA病人外周血中可检测出高滴度类风湿因子(RF),OKT~+(T_h)与OKT_8~+(T_s)细胞亚群比值改变;(2)滑膜组织增厚,并有大量淋巴细胞和单核  相似文献   

4.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慢性、对称性、进行性发展,关节炎症最终可致关节损坏.RA的发病与免疫复合物形成,滑膜血管增生和炎性细胞浸润有关.这些炎性细胞释放白介素-6(IL-6)等促炎介质,导致滑膜细胞和关节周围结构的破坏.另外,IL-6也参与B淋巴细胞成熟、产生自身抗体、刺激肝细胞分泌C反应蛋白等[1],造成患者的关节和关节外病变.因此,以IL-6及其受体为靶点治疗RA,将成为一种可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新型免疫抑制剂FTY720对大鼠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发生和发展的影响。方法以胶原诱导大鼠关节炎模型,从第1次免疫造模开始,大鼠分别予以FTY720(0.1、0.6mg·kg-1)和雷公藤多苷(6、12mg·kg-1)灌胃治疗,连续4周。观察记录大鼠活动和关节炎指数、体重、足底厚度和足爪肿胀;血常规分析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变化;流式分析外周血CD4+和CD8+T淋巴细胞变化;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炎性关节病理改变和滑膜组织中CD4+和CD8+T淋巴细胞的变化。结果 FTY720给药后能抑制大鼠关节炎的发生和发展,明显降低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特别是CD4+T淋巴细胞数量和滑膜组织中CD4+T淋巴细胞数量。结论 FTY720可有效控制大鼠胶原诱导性关节炎的发生和发展,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浸润到滑膜组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外周血和关节滑液中T细胞表达CD25和CD69水平,并探讨它们在关节炎症发生过程中的免疫病理作用.方法 于2005年4月-2006年9月间,采集了30例RA患者和12例健康人外周血和膝关节滑液标本,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CD25、CD69表达,分析它们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结果 RA患者外周血T细胞CD25、CD69表达稍有升高,但与健康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RA患者的关节滑液中T细胞表达CD25、CD69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P<0.05).12例RA患者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2个月后分析发现患者的T细胞表达CD25、CD69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 RA患者关节滑液中T细胞表达CD25、CD69水平明显升高,提示在关节炎症发生时,T细胞激活、增殖,并直接参与了关节滑膜组织的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7.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主要以持续关节组织滑膜增生、软骨侵蚀、关节损坏为主要特征的累及多关节的系统性疾病,发病机制不明。滑膜衬里层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LS)在RA发病机制中起关键作用。Wnt通路广泛参与细胞癌变和肿瘤细胞的侵袭、转移等,在肿瘤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Wnt通路同样调控了RA的发生发展,下调RA Wnt和Fz表达能够抑制FLS活化、增殖,提示Wnt通路Wnt蛋白可能是潜在的RA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8.
Mtb诱导的SD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一种实验性SD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模型,为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提供一种简单、实用、可靠的动物模型。方法采用热杀死结核分枝杆菌H37Ra(Mtb)与矿物油混匀,一次性经尾根部皮下注射,诱导SD大鼠实验性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生。在实验周期内,定期检测实验动物体重、血常规,并进行关节炎临床评分、足趾容积测定,以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以ELASA方法测定血清TNF-α,关节组织中IL-1、IL-6和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同时检测SD大鼠后腿踝关节软骨及滑膜的病理变化,以X-光检查验证模型骨侵蚀程度,通过多项综合指标评价该模型的可靠性。结果SD大鼠经Mtb免疫14d后,大鼠体重明显减轻,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及单核细胞数明显升高,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比值增高。从免疫Mtb10d开始,模型组动物足趾和踝关节出现炎症信号,14~16d达到高峰。免疫28d后,大鼠外周血TNF-α水平升高,关节滑膜组织中IL-1和IL-6及VEGF水平上调。显微镜下病理检测结果显示,模型大鼠关节滑膜增生,淋巴细胞浸润,关节软骨增生。结论由Mtb诱导的SD大鼠关节炎模型与临床RA特征相近,具有模型复制成功率高、操作简单、经济实用等特点,可广泛用于抗类风湿关节炎药物的筛选及实验研究中。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超声在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中的运用价值.方法 选择临床疑似RA患者20例和RA患者25例,超声检测病变关节的滑膜厚度、血流变化及血管增殖、关节积液、软骨及骨质破坏等情况.结果 疑似RA患者病变关节仅见程度较轻的滑膜增厚、血流改变、关节积液,无软骨及骨质破坏;RA患者上述病变较重且可见软骨及骨质破坏.结论 ...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树突细胞(DCs)在类风湿关节炎(R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对RA滑膜液是否能影响DCs的活化状态进行了研究。方法体外诱导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转化成为非活化的DCs,用此诱导的DCs再经RA滑膜液培养48h,然后用流式细胞仪对细胞表面表达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和共刺激分子CD80进行分析。结果经滑膜液培养的DCs表达CD80为(45±13)%高于对照组的(2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滑膜液培养的DCs表达HLA-DR为(67±16)%高于对照组的(6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RA滑膜液在体外能诱导DCs活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体外培养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滑膜成纤维细胞对T淋巴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收集关节置换的RA患者滑膜组织,酶消化法获得滑膜成纤维细胞并扩增培养,选用第三代细胞以相同浓度与Jurkat T细胞株共育培养。MTT测定共育培养后T淋巴细胞的扩增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率,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T淋巴细胞白细胞介素(IL)-2mRNA、IL-23p19mRNA表达水平,并分别与T淋巴细胞单纯培养组比较。结果:共育培养的T淋巴细胞在RA滑膜成纤维细胞的刺激下,4 d达到快速增殖期,7 d达到增殖平台期,单纯培养的T淋巴细胞7 d至10 d进入快速增殖期,13 d达到增殖平台期。 4 d、7 d共育培养的T淋巴细胞增殖率明显高于单纯培养T淋巴细胞(P<0.001),10 d、13 d共育培养的T淋巴细胞增殖率低于单纯培养T淋巴细胞(P<0.001)。RA滑膜成纤维细胞抑制共育培养的T淋巴细胞的早期凋亡(P<0.005)。RA滑膜成纤维细胞促进T淋巴细胞因子IL-2mRNA、IL-23p19mRNA的表达。结论:RA滑膜成纤维细胞可诱导T淋巴细胞的激活,这可能是RA发病及进展的影响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了解其变化在RA发病及炎症活动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荧光抗体标记法分别对197例RA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CD3/CD8/CD45/CD4及CD3/CD16+56/CD45/CD19四色荧光抗体(B.D)标记,分析比较RA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比例情况,并与RA疾病活动性评分(DAS28-4)、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晨僵时间、医生和患者对疼痛程度的视觉模糊评分(VAS)、血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及血清学抗体行相关分析.结果 RA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3+CD19-、CD3+CD4+和CD3+CD8+T细胞占总淋巴细胞的百分率分别为(71.06±12.07)%、(45.13±36.14)%和(26.56±9.54)%,RA患者CD3+CD19-T细胞与DAS28-4、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及患者VAS存在负相关(P<0.05).RA患者外周血CD3+CD4+T(Th)淋巴细胞与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呈明显负相关(r=-0.156,P=0.029),与抗角蛋白抗体、人抗核周因子抗体、类风湿因子无明显相关.合并肺间质病变组与未合并肺间质病变组T细胞和Ts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59和-2.031,P=0.031和0.042),合并干燥综合征组与未合并干燥综合征组的免疫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A思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存在比例的失衡,T淋巴细胞数量的异常可能是RA发病及炎症活动的重要影响因素.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hange of T cell subsets in peripheral blood of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 (RA) and investigate the significance of T cell 1 subsets change in the incidence and inflammatory activity of RA. Methods Four-color fluorescence flow cytometry was used to detect the CD3/CD8/CD45/CD4 and CD3/CD16 +56/ CD45/CD19 markers in the 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s of 197 RA patients. The proportion of 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s in RA patients was compared and correlation analysis was conducted between T cell subsets and disease activity indices which include disease activity score(DAS28-4) ,tender joint count (TJC) .swollen joint count(SJC) , time of morning stiffness, patient's global assessment of disease activity on a 100 mm VAS by doctor and patients,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C-reactive protein and serum antibody. Results The proportions of CD3+CD19- , CD3+ CD4+ and CD3+ CD8+ T cells in peripheral lymphocytes were (71.06 ±12.07)% , (45.13 ±36.14)% and (26.56 ±9.54)% respectively in RA group. Correlation analysis indicated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s of the proportions of CD3+ CD19- cells with DAS28-4, TJC, SJC and patient's global assessment of disease activity a 100 mm VAS by patients (P <0.05 ). Furthermore, CD3+ CD4+ T cells still showed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anti-CCP antibody (r =-0. 156,P =0. 029) , and no correlation with AKA, APF and RF. CD3+ CD19-and CD3+CD8 + T cells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Z=-2. 159 and -2.031, P= 0. 031 and 0.042).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Sj(o)gren' s Syndrome group and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 The proportion of T lymphocytes in peripheral blood of patients with RA and the abnormality of T lymphocytes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incidence and inflammatory activity of RA.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在类风湿关节炎(RA)膝关节病变治疗前后的超声变化及临床疗效的评估。方法:对RA活动期膝关节病变的患者(RA组)以及同期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使用高频彩超检查,对比两组超声表现,分析RA患者滑膜血流分级。对RA组进行3个月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超声影像学改变。结果:对照组关节腔内积液量少或无,滑膜内未见血流信号,软骨没有破坏及增生;RA组119个膝关节有滑膜增生,107个膝关节探及关节腔积液;能量多普勒显示111个关节滑膜内见血流信号。RA组滑膜厚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0),治疗后滑膜厚度变薄,血流分级0、I级关节数增加,Ⅱ、Ⅲ级关节数减少,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RA组中58个关节合并有骨质破坏,54个关节合并骨质增生,治疗后软骨破坏及增生变化不显著。结论:高频彩超RA膝关节病变显示效果显著,在对疗效的评价中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可在RA的诊断和治疗观察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石少辉  章明放 《天津医药》2004,32(3):187-189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以累及周围关节为主、多系统损伤的常见致残性自身免疫系统疾病。RA的基本病变是滑膜的慢性炎症及以破坏软骨、骨与周围组织的侵袭性血管翳的形成。RA中滑膜炎症的持续与加剧及单核细胞、淋巴细胞等炎细胞的浸润都依赖于血管床的存在。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相似文献   

15.
粘附分子ICAM—1、VCAM—1与类风湿性关节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慢性关节炎症主要表现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疾病。此病与免疫反应所致的损伤有关,病理特征为关节中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的浸润增多,滑膜被覆细胞层数和基质成分增多以及新血管翳形成,关节软骨破坏。近年来包括细胞间粘附分子(Inter 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相似文献   

16.
影响类风湿关节炎 (rheumatoidarthritis,RA)滑膜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的胞外信号包括T淋巴细胞、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干扰素和神经肽等,它们引起的信号在胞内主要依赖G蛋白偶联跨膜受体介导的途径和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途径转导。作用于这些信号或其转导过程的药物正成为治疗RA、预防RA关节破坏的新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与骨性关节炎(OA)患者滑膜组织及体外培养滑膜成纤维细胞(SF)中白细胞介素(IL)-23p19mRNA分泌来源及对RA诊断的意义。方法:收集行滑膜切除术及关节置换术的6例RA患者及6例OA患者滑膜组织,酶消化法对滑膜组织行SF体外培养,RT-PCR方法检测RA和OA滑膜组织、SF中IL-23p19mRNA表达水平,RA患者滑膜组织、SF中IL-1β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1)6例RA患者和4例OA患者滑膜组织、SF或OASF中IL-23p19mRNA表达均为阳性,且RA患者滑膜组织中的表达高于OA患者,RASF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OASF中阳性标本的表达量(均P<0.05)。(2)6例RA患者滑膜组织中IL-1βmRNA表达均阳性,且与IL-23p19mRN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900,P<0.05),6例RASF中IL-1βmRNA表达均阳性,且与IL-23p19mRNA表达水平正相关(r=0.883,P<0.05)。结论:IL-23参与了RA的发病过程,并且可由RA患者中的SF分泌,IL-23可作为RA与OA鉴别诊断的指标之一,IL-1β很可能是IL-23在RA中发挥致病作用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8.
<正>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滑膜异常增生为特征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滑膜组织增生性侵蚀性生长,其生长性质和病理学行为在许多方面类似于肿瘤组织的特性,对软骨组织造成进行性破坏。越来越多研究表明:引起RA关节滑膜组织过度增生导致关节畸形的基本原因可能是滑膜细胞异常增殖——即滑膜组织内细胞的增殖和凋亡间的平衡失调[1]。RA属中医"痹证"范畴,具有反复发作、致  相似文献   

19.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侵蚀性滑膜炎为显著病理特征、以慢性破坏性关节炎为临床特点的自身免疫病。其表现主要为对称性的多关节慢性炎症,关节局部肿胀僵硬、淋巴细胞浸润、滑膜细胞增殖、毛细血管增生、血管翳形成和软骨组织的破坏等,可伴有关节外的系统性损害。RA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确,现代医学认为该病与免疫、感染、遗传等因素有关,其中免疫因素在RA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正>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为特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对称性、慢性、进行性多关节炎。病理特点为关节滑膜的慢性炎症、增生形成血管翳,侵犯关节软骨、软骨下骨、韧带和肌腱等,造成关节软骨、骨和关节囊破坏,最终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RA是一种异质性疾病,病情和病程有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