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整合素与病毒感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整合素是一类广泛分布于细胞表面的细胞黏附分子,不仅在细胞的生长、移行、增殖和分化等方面发挥重要功能,而且在病毒感染宿主细胞的过程中也发挥极大作用。为此,就整合素的结构、功能及与病毒感染的关系做一综述,重点介绍其与人乳头瘤病毒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整合素α3β1是一类重要的细胞黏附分子,在维持皮肤结构稳态中发挥重要作用。整合素α3β1通过与细胞外基质中的不同配体相互作用,时空特异性的激活下游信号分子,参与调控构成皮肤稳态的复杂网络,直接或间接的调节细胞外微环境,介导细胞增殖、分化、黏附和迁移等,参与基底膜形成、创伤修复、肿瘤侵袭等过程。本文就整合素α3β1在相关皮肤病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病毒感染性皮肤病在人群中具有患病率高、分布广的特点,其发病具有两大关键因素:即屏障破坏与病毒感染宿主细胞。本文就近年来皮肤在抗病毒方面发挥屏障功能以及病毒感染的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尖锐湿疣的免疫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尖锐湿疣及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的免疫学研究,近年有较大的进展。研究内容包括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的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局部免疫反应、与宫颈癌的关系以及尖锐湿疣的免疫治疗等方面,目前普遍认为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免疫缺陷有关,尤其是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与尖锐湿疣的发生、转归有关,但究竟是机体免疫功能低下而致病毒感染还是病毒感染而致免疫功能抑制,其因果关系尚未明了。  相似文献   

5.
恶性黑色素瘤是最致命的皮肤癌,发生远处转移后5年生存率低于10%。整合素具有介导细胞粘附和信号转导的作用,在黑色素瘤转移过程中的表达和分布均异常。本文概述近几年国内外关于整合素与黑色素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表明整合素在黑色素瘤的生长、侵袭和转移过程中的各环节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利于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明确整合素在黑色素瘤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为进一步研发抗肿瘤转移药物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6.
尖锐湿疣的免疫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尖锐湿疣是人烃乳头瘤病毒感染的免疫学研究,近年有较大的进展。研究内容包括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的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局部免疫反应,与宫颈癌的关系以及尖锐湿2的免疫治疗等方面,目前普遍认为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免疫缺陷有关,尤其是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与尖锐湿疣的发生,转归有关,但究竟是机体免疫功能低下而致病毒感染还是病毒感染而免疫功能抑制,其因果关系尚未明了。  相似文献   

7.
研究表明血管形成在银屑病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但血管形成的细胞和分子机制不清。该文对急、慢性银屑病斑块中内皮细胞的表型特征及SCID模型某些研究进行了综述。整合素能介导细胞与基质的相互作用 ,促发细胞内信号转导 ,使细胞增殖与活化 ,在血管形成中起关键作用。至少有 2种血管生成途径 :ανβ3整合素途径与ανβ5整合素途径。免疫组化表明ανβ3整合素在正常人皮肤及银屑病非皮损区缺乏或很少 ,在斑块型银屑病皮损中显著、弥漫表达。β4整合素在皮损区较非皮损区明显降低 ,β1整合素无差异。ανβ5整合素存在于正常人皮肤…  相似文献   

8.
HIV感染人体后导致机体的抗感染免疫功能被破坏,尤其是细胞免疫功能的降低,成为发生各种感染的重要条件。由于抵抗病毒感染主要依靠细胞免疫,因此HIV感染者容易发生各种病毒感染,其中皮肤病毒感染表现尤为突出。1急性逆转录病毒综合征主要见于新发感染者。在感染最初阶段(通常为HIV感染暴露后2~4周)出现皮肤表现,称原发性HIV感染疹。表现为发热、咽炎、淋巴结肿大和皮疹等,部分皮疹类似于急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表现为泛发性麻疹样红斑,又称为急性逆转录病毒综合征[1]。病程有自限性,可短至数天,也可长至数周,这与病毒复制数量和CD4+T细胞计数关系密切。临床上容易与药疹、梅毒或其他病毒感染如EB病毒感染、巨细胞病毒感染等相混淆,需要注意鉴别。由于皮疹可能先于HIV-1抗体出现,因此检测HIV RNA或P24抗原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在防治HPV感染中树突状细胞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作为一种肿瘤相关病毒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机体的免疫状况与其有相当大的关系。树突状细胞在机体免疫反应中的地位已得到确定。近几年应用树突状细胞防治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研究不断增多 ,树突状细胞的参与有可能为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防治提供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整合素αv对子宫内膜异位基质细胞(ECSC)纤维化的影响,以及其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法检测正常子宫内膜细胞(NESC)和ECSC中整合素αv、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的相对表达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NESC和ECSC中纤连蛋白(FN)、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Ⅰ型胶原蛋白(Col-1)的相对表达量;对ECSC中整合素αv分别进行过表达和低表达、转染整合素αv模拟物和整合素αv小干涉RNA,对ECSC中TGF-β1分别进行低表达、转染TGF-β1小干涉RNA,Western blot法检测ECSC中FN、α-SMA、Col-1的相对表达量,qRT-PCR法与Western blot法共同验证整合素αv与TGF-β1的相对表达量关系。结果 ECSC中整合素αv与TGF-β1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NESC(P<0.05);ECSC中FN、α-SMA、Col-1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NESC(P<0.05);过表达整合素αv可使ECSC的FN、α-SMA、Col-1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PKC)抑制剂GF109203X诱导角质形成细胞去分化形成表皮干细胞的可能性。方法采用酶消化法结合Ⅳ型胶原快速贴壁法获得人原代表皮干细胞及角质形成细胞,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状况,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GF109203X诱导培养后角质形成细胞的表型及功能改变。同期分离培养的人在体表皮干细胞作为本次实验的阳性对照,原代角质形成细胞培养2 d后加等体积二甲基亚砜为阴性对照。结果表皮干细胞快速黏附,培养4 d后细胞呈圆形,形态规则,折光性强,明显克隆,β1整合素、CK19及CK14呈阳性表达,CK10阴性表达;已分化角质形成细胞不能快速黏附,培养4 d细胞呈类圆形,大小不一,折光性较差,无明显克隆,β1整合素、CK19及CK14呈阴性表达,CK10呈阳性表达。角质形成细胞经GF109203X诱导培养2 d后,实验组与阳性对照组细胞群β1整合素、CK19、CK14均呈阳性表达,但实验组较阳性对照组中细胞β1整合素、CK19、CK14阳性细胞数少,CK10均呈阴性表达;阴性对照组中细胞群β1整合素、CK19及CKl4呈阴性表达,CKl0呈阳性表达。结论 GF109203X能够诱导角质形成细胞去分化形成表皮干细胞。  相似文献   

12.
细胞外基质与成纤维细胞相互作用的主要表现为:细胞外基质调控成纤维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对成纤维细胞趋化作用、负反馈抑制成纤维细胞合成胶原。成纤维细胞表面介导细胞外基质-成纤维细胞相互作用的粘附分子主要是整合素β_1、β_3亚族,与多种细胞外基质共同具有的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序列特异结合。硬皮病中成纤维细胞表面整合素α_1、α_3链表达较正常成纤维细胞明显增强;β_1整合素在皮损血管周围、淋巴样细胞聚集区及胶原束间明显增多;胶原和前胶原肽对成纤维细胞合成胶原的负反馈抑制在硬皮病时消失。细胞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干扰素等对细胞外基质-成纤维细胞相互作用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作为一种肿瘤相关病毒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机体的免疫状况与其有相当大的关系。树突状细胞在机体免疫反应中的地位已得到确定。近几年应用树突状细胞防治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研究不断增多,树突状细胞的参与有可能为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防治提供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细胞外基质与成纤维细胞相互作用的主要表现为,细胞外基质调控成纤维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对成纤维细胞趋化作用,负反馈抑制成纤维合成胶原,成纤维细胞表面介导细胞外基质-成纤维细胞相互作用的粘附分子主要是整合素β1β3亚族,与多种细胞外基质共同具有的精氨酸-基氨酸-天冬氨酸序列特异结合,硬皮病中成纤维细胞表面整合素α1,α3链表达较正常成纤维细胞明显增强β1整合素在皮损血管周围,淋巴样细胞聚集区及胶原束间明  相似文献   

15.
树突状细胞为基础的疫苗在HPV感染防治中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树突状细胞是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 ,在启动T细胞免疫应答中起关键作用。以树突状细胞为基础的人乳头瘤病毒疫苗在体外试验及动物模型中已证实能引发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反应和感染病灶的消退。现就树突状细胞的功能、特性、临床应用及树突状细胞疫苗在防治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中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NK细胞是天然免疫系统的主要效应细胞,具有广泛的生物学功能,位于机体抵抗肿瘤和病毒感染的第一道防线。NK细胞作为天然免疫的主要效应细胞,在感染性疾病的防治、肿瘤的生物治疗以及骨髓移植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皮肤黏膜组织是机体的重要免疫器官之一,是阻挡病原微生物入侵的天然屏障,而NK细胞是这一屏障的主要效应细胞之一。本文仅对近年来有关NK细胞的研究进展以及NK细胞在几种常见皮肤病中的研究及作用做一个简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报道EB病毒感染相关的皮肤淋巴增殖性疾病2例及其与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 分析2例皮肤淋巴增殖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治疗和转归。结果 2例患者均有间断性发热,淋巴结肿大,反复发作的丘疹、丘疱疹、坏死、痘疮样瘢痕,皮疹分布于曝光和非曝光部位。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内淋巴样细胞浸润,细胞形态异形,侵犯血管周围及部分皮下组织。免疫组化显示浸润细胞以CD8+细胞为主;T细胞受体γ基因(TCRγ基因)阴性;EB病毒原位杂交阳性。外周血EB病毒DNA拷贝数高于正常。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病情缓解。结论 2例皮肤淋巴增殖性疾病的生物学行为呈慢性惰性经过,与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接触性超敏反应为T细胞对接触皮肤抗原所产生的迟发型超敏反应,T细胞通过分泌细胞因子及黏附分子表达改变,迁移至局部皮损,发挥着效应和调节双重功能。综述了与T细胞募集皮肤相关的黏附分子和细胞趋化因子,以及在接触性超敏反应中效应性和调节性T细胞及其分泌细胞因子与该反应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接触性超敏反应为T细胞对接触皮肤抗原所产生的迟发型超敏反应,T细胞通过分泌细胞因子及黏附分子表达改变,迁移至局部皮损,发挥着效应和调节双重功能。综述了与T细胞募集皮肤相关的黏附分子和细胞趋化因子,以及在接触性超敏反应中效应性和调节性T细胞及其分泌细胞因子与该反应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牛痘样水疱病(hydroa vacciniforme)是一种较罕见的皮肤病,日光照射可诱发和加重皮肤损害。有研究发现,在牛痘样水疱病皮肤损害中,存在Epstein-Barr(EB)病毒感染的细胞,提示EB病毒潜伏感染可能与牛痘样水疱病的发病相关[1]。本研究通过免疫组化、原位杂交、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分析牛痘样水疱病病理中浸润细胞的类型,并检测EB病毒的基因,以探讨牛痘样水疱病发病与EB病毒感染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