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成年鼠脑纹状体中已分离出具有分化成神经元及各种胶质细胞潜能的神经干细胞后,医学工作者试图从中寻找新思路用于脑损伤的治疗。目的:总结神经干细胞移植对治疗脑损伤中的作用及其前景。方法:电子检索EMbase(1980-01/2011-04),MEDLINE(1966-01/2011-04),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1978/2011-04)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筛查相关文章的参考文献。中文检索词"神经干细胞,脑损伤,脑卒中,脑梗死",英文检索词"neural stem cells,brain injury,stroke,cerebral infarction",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12篇。结果与结论:动物研究结果显示神经干细胞移植可以改善神经功能并且明显降低脑组织炎症反应,沉默NgR基因、GDNF基因修饰和联合移植BDNF可更大程度上恢复神经功能。临床试验发现神经干细胞移植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后遗症。提示神经干细胞移植在动物实验中获取明显效果,可进一步应用于临床并研究其疗效。 相似文献
2.
背景:成年鼠脑纹状体中已分离出具有分化成神经元及各种胶质细胞潜能的神经干细胞后,医学工作者试图从中寻找新思路用于脑损伤的治疗.目的:总结神经干细胞移植对治疗脑损伤中的作用及其前景.方法:电子检索EMbase(1980-01/2011-04),MEDLINE(1966-01/2011-04),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1978/2011-04)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筛查相关文章的参考文献.中文检索词"神经干细胞,脑损伤,脑卒中,脑梗死",英文检索词"neural stem cells,brain injury,stroke,cerebral infarction",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12 篇.结果与结论:动物研究结果显示神经干细胞移植可以改善神经功能并且明显降低脑组织炎症反应,沉默NgR 基因、GDNF基因修饰和联合移植BDNF 可更大程度上恢复神经功能.临床试验发现神经干细胞移植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后遗症.提示神经干细胞移植在动物实验中获取明显效果,可进一步应用于临床并研究其疗效. 相似文献
3.
半乳凝素1诱导脑损伤大鼠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原位增殖及定向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半乳凝素1表达于室管膜下区的星形胶质细胞中并诱导其分化,分化的星形胶质细胞可明显提高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的产生。目的:观察半乳凝素1诱导脑损伤大鼠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原位增殖和定向分化效果。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内观察实验,于2007—03/11在佳木斯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完成。材料:纯种清洁级成年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模型组、药物组,24只/组。半乳凝素1为北京晶美生物工程公司产品。方法:两组大鼠均采用线栓法制作局灶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造模后24h,药物组经右侧侧脑室注入10uL浓度为0.2g/L的半乳凝素1,模型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缺血再灌注后3,7,14,28d处死大鼠,取脑组织制作石蜡切片,处死前1d腹腔注射Brdu。主要观察指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层下区Brdu和巢蛋白阳性细胞的表达,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层下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表达。结果:模型组脑缺血后3dBrdu、巢蛋白阳性细胞开始增加,7d增殖达高峰,14d后表达开始下降,28d后下降至最低。药物组脑缺血后3d两种阳性细胞均明显增加;7d增殖达高峰,半定量分析Brdu、巢蛋白阳性细胞数分别是模型组的1.8倍和2倍:14d后开始下降;28d降至最低,但仍明显多于模型组俨〈0.05)。脑缺血后各时间点两组Brdu^+/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细胞基本相似(P〉0.05);药物组脑缺血7dBrdu^+/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细胞开始大量增多,28d达高峰,半定量分析所有BrdU^+细胞中约27%表达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半乳凝素1在大鼠脑缺血后可激活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原位增殖及分化,且分化后表达成熟神经元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阳性细胞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4.
背景:目前研究表明,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在参与趋化迁移内源性神经干细胞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其具体迁移机制尚不明确。目的:观察外源性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对大鼠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趋化迁移作用及海马区神经干细胞的激活增殖情况。方法:通过向SD大鼠海马区上大脑皮质内注射外源性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注射量为5μL,质量浓度为500μg/L)建立动物模型,于3,7,14,21 d后灌注取脑,通过石蜡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大鼠皮质内注射区及海马区nestin阳性细胞表达情况,并设实验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结果与结论:石蜡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显示:实验组注射区周围及海马区nestin表达阳性细胞的数量随时间推移逐渐增多,3,7 d时注射区及海马区nestin表达阳性细胞少量表达,14 d时注射区及海马区nestin表达阳性细胞进一步增多,并向注射区形成明显的迁移趋势,21 d时注射区及海马区nestin表达阳性细胞更多。实验对照组及空白实验组未见上述表现。结果表明外源性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可能诱导海马区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分化,参与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趋化迁移过程。 相似文献
5.
背景:成年人中枢神经系统再生困难,颅脑损伤后,损伤灶周边区域神经细胞的存活数量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如何有效地使移植入创伤性脑损伤灶周边的神经干细胞存活分化,是目前神经修复再生研究的重点.目的:探讨神经干细胞移植入大鼠创伤性脑损伤灶周边的成活、迁移和分化情况.方法:利用无血清培养技术,加入表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诱导刺激大鼠胚胎源性前脑神经干细胞生长增殖,并存体外进行克隆培养,移植前行BrdU标记,采用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法检测其增殖特性和多向分化潜能,并观察其移植到Fenney's落体脑损伤模型鼠脑皮质内的成活和辽移情况.结果与结论: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克隆细胞球呈nestin和BrdU阳性,分化后呈NSE,GFAP,MAP-2阳性.免疫组化及荧光双标检测结果显示移植后7,14 d损伤灶周边散在BrdU阳性细胞.并且GFAP阳性细胞增多.提示前脑神经干细胞在体外培养中能够增殖,并分化为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移植后能够在创伤性脑损伤灶周边存活和迁移,形态上显示出与脑组织整合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背景:神经干细胞的迁移在颅脑损伤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其具体迁移机制尚不明确。目的:观察大鼠颅脑损伤后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在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与迁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Feeney’s等的方法用自制自由落体撞击器撞击大鼠左侧皮质运动感觉区以制备大鼠中度重型颅脑损伤模型,于伤后6h,3d,5d,7d灌注取脑,通过冰冻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Nestin及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表达,比较分析大鼠颅脑损伤后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和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与迁移之间的关系。并设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做对照。结果与结论:颅脑损伤大鼠的神经行为学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冰冻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显示:伤后3d,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表达较对照组明显,海马区可见大量Nestin阳性细胞,未见向损伤区迁移;伤后5d和7d,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表达更明显,范围扩大,损伤区可见少量Nestin阳性细胞。对照组及假手术组未有上述改变。结果表明大鼠颅脑损伤后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表达时间推移越加明显,提示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参与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及向损伤区迁移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转基因神经干细胞移植对脑外伤大鼠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移植转染pDsVEGF165Red1—N1质粒的神经干细胞能否促进脑外伤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方法利用阳离子脂质体转染大鼠神经干细胞,在脑立体定向仪引导下分别将PBS(A组)、神经干细胞(B组)、转基因神经干细胞(C组)移植到脑外伤大鼠局部损伤灶边缘,通过NSS评分评价移植后大鼠神经功能的变化。结果转基因细胞移植后可以在一定时间内表达VEGF165,C组大鼠NSS评分从移植后第3天开始明显低于A组(P<0.05),而B组大鼠NSS评分则从移植后第7天开始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转基因神经干细胞移植后可以分泌VEGF165促进脑外伤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背景:当中枢神经系统受损伤时,Nestin蛋白的重新表达可能增加细胞抗损伤的能力,有利于损伤灶的修复。目的:通过永久性脑缺血神经干细胞迁移及Nestin蛋白表达的变化,探讨永久性脑缺血情况下神经干细胞的反应性。设计:以实验动物为研究对象,随机对照的验证性研究。单位:一所专科学校的解剖学教研室和一所大学的解剖学教研室。材料:实验于1999-10/2001-01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进行,选择健康SD大鼠75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实验组和假手术组,每组25只。各组动物均在术后1,3,7,14和28d,断头取脑,每个时间点5只大鼠。方法:以永久性大鼠脑缺血为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观察脑缺血1,3,7,14和28d时,神经干细胞的迁移及其神经干细胞标记物Nestin蛋白的变化。主要观察指标:①免疫组化染色结果。②SZa区Nestin阳性细胞在正常和缺血后不同时间点脑组织中的迁移距离。③缺血后不同时间点缺血区附近Nestin阳性细胞数的变化。结果:通过Nestin免疫组化染色,发现正常脑组织中神经干细胞主要位于室管膜下区。室管膜下区的神经干细胞在缺血后沿胼胝体腹侧向缺血区方向发生了迁移。其中,缺血7d时达到最远。缺血灶附近在缺血1d时就出现较多的Nestin阳性细胞,缺血3d以后逐渐减少。结论:神经干细胞对缺血性脑损伤有一定的反应能力,Nestin蛋白表达于缺血附近可能是一种对损伤的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9.
背景:当中枢神经系统受损伤时,Nestin蛋白的重新表达可能增加细胞抗损伤的能力,有利于损伤灶的修复。目的:通过永久性脑缺血神经干细胞迁移及Nestin蛋白表达的变化,探讨永久性脑缺血情况下神经干细胞的反应性。设计:以实验动物为研究对象,随机对照的验证性研究。单位:一所专科学校的解剖学教研室和一所大学的解剖学教研室。材料:实验于1999-10/2001-01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进行,选择健康SD大鼠75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实验组和假手术组,每组25只。各组动物均在术后1,3,7,14和28d,断头取脑,每个时间点5只大鼠。方法:以永久性大鼠脑缺血为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观察脑缺血1,3,7,14和28d时,神经干细胞的迁移及其神经干细胞标记物Nestin蛋白的变化。主要观察指标:①免疫组化染色结果。②SZa区Nestin阳性细胞在正常和缺血后不同时间点脑组织中的迁移距离。③缺血后不同时间点缺血区附近Nestin细胞主要位于室管阳性细胞数的变化。结果:通过Nestin免疫组化染色,发现正常脑组织中神经干膜下区。室管膜下区的神经干细胞在缺血后沿胼胝体腹侧向缺血区方向发生了迁移。其中,缺血7d时达到最远。缺血灶附近在缺血1d时就出现较多的Nestin阳性细胞,缺血3d以后逐渐减少。结论:神经干细胞对缺血性脑损伤有一定的反应能力,Nestin蛋白表达于缺血附近可能是一种对损伤的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10.
人类羊膜细胞表达神经干细胞特异性蛋白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利用神经干细胞特异性标志蛋白鉴定人类羊膜组织中多分化潜能神经前体细胞的存在.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人类羊膜组织和培养人类羊膜细胞中巢蛋白(nestin)、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musashi-1、波形蛋白(vimentin)和PSA-NCAM等神经干细胞特异性标志蛋白的表达.结果人羊膜组织中存在nestin/GFAP双阳性细胞,此外,还表达musashi-1、vimentin和PSA-NCAM等神经干细胞特异性标志蛋白;培养羊膜细胞中存在vimentin和PSA-NCAM阳性细胞,以及nestin/GFAP双阳性细胞.结论羊膜组织和培养羊膜细胞中有神经干细胞特异性标记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11.
背景:神经干细胞的迁移在神经系统的发育和损伤修复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来研究表明趋化因子参与神经干细胞的迁移,但关于其迁移机制目前尚不清楚.目的:观察体外条件下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对胎鼠海马神经干细胞的趋化迁移作用.方法:通过无血清法体外分离、培养及鉴定胎鼠海马神经干细胞;细胞免疫荧光及RT-PCR 检测其CXCR4 是否表达;观察不同浓度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对神经干细胞的趋化迁移作用,中和CXCR4 受体以验证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趋化迁移作用的特异性.结果与结论:胎鼠海马来源神经干细胞表达趋化因子受体CXCR4,呈阳性.RT-PCR 琼脂糖凝胶电泳后出现643 bp 特异性扩增条带.体外条件下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趋化迁移随浓度而增强,500 μg/L 为最佳趋化浓度.加入抗CXCR4 多克隆抗体中和后,神经干细胞迁移较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组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提示抗CXCR4多克隆抗体可阻断趋化迁移作用. 相似文献
12.
神经生长因子与表皮生长因子干预创伤性脑损伤后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表皮生长因子、神经生长因子可促进神经干细胞增殖,但对创伤性脑损伤后成年大鼠脑内内源性干细胞的影响研究甚少.目的:观察创伤性脑损伤后神经生长因子和表皮生长因子对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Feeney氏法自由落体撞击的方法建立大鼠创伤性脑损伤模型,48只大鼠随机抽签法分为4组,外伤后 24 h分别行神经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单独或联合注射,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结果与结论:神经生长因子组、表皮生长因子组和联合组前肢放置实验及平衡实验评分均优于对照组,联合组优于单独治疗组(P < 0.05).单独治疗组和联合组大鼠室管膜下区、海马和损伤区域出现的BrdU阳性细胞数明显多于对照组,联合治疗组多于单独治疗组(P < 0.05).提示创伤性脑损伤后使用神经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均可增加大鼠模型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和肢体功能的恢复,而且两种神经营养因子联合应用使这种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背景:表皮生长因子、神经生长因子可促进神经干细胞增殖,但对创伤性脑损伤后成年大鼠脑内内源性干细胞的影响研究甚少。目的:观察创伤性脑损伤后神经生长因子和表皮生长因子对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Feeney氏法自由落体撞击的方法建立大鼠创伤性脑损伤模型,48只大鼠随机抽签法分为4组,外伤后24h分别行神经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单独或联合注射,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结果与结论:神经生长因子组、表皮生长因子组和联合组前肢放置实验及平衡实验评分均优于对照组,联合组优于单独治疗组(P〈0.05)。单独治疗组和联合组大鼠室管膜下区、海马和损伤区域出现的BrdU阳性细胞数明显多于对照组,联合治疗组多于单独治疗组(P〈0.05)。提示创伤性脑损伤后使用神经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均可增加大鼠模型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和肢体功能的恢复,而且两种神经营养因子联合应用使这种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4.
中以"Traumatic brain injury; Neurogenesis; Hippocampus; Subventricular zone; Cerebral cortex"为检索词进行检索.选择的神经解剖部位为神经发生区域海马和脑室下区以及非神经发生区域大脑皮质,文章内容与创伤和成年神经细胞再生相关,同一领域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发表在权威杂志文章.初检得到213篇文献,根据纳入标准选择31篇文章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成年个体神经系统存在神经细胞再生,适度的创伤能够刺激海马和脑室下区的神经细胞再生,神经细胞再生有助于海马神经功能的修复,一些促进神经细胞再生的外界因素能够改善神经功能.大脑皮质中可能存在处于静息状态的神经前体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可能会再次进入细胞周期从而诱发神经细胞再生,可能对于脑损伤修复有潜在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地塞米松对人胚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脑液压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有较多的学者提出,中枢神经系统是一个部分免疫豁免区,仍然存在干细胞移植后的排异问题,为求证免疫排异的存在与否,实验拟探讨人胚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脑液压损伤大鼠的移植免疫及其对策。方法:实验于2003-01/2003-07在北京神经外科研究所神经干细胞室完成。①实验材料:人胚来源:12周龄死胎大脑,产妇及家属知情同意,来自北京天坛医院产科。SD雌性大鼠30只,体质量(290±10)g,购自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研究所。②实验方法:体外培养人胚神经干细胞,并用5-溴脱氧尿嘧啶(BrdU)标记,液压冲击大鼠右侧大脑皮质运动感觉区制作脑损伤模型,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在移植人胚神经干细胞后使用地塞米松腹腔注射,对照组移植人胚神经干细胞后仅使用生理盐水腹腔注射。③实验评估:脑外伤后24h移植人胚神经干细胞,于人胚神经干细胞移植后1周脑组织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BrdU、巢蛋白、微管相关蛋白2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蛋白表达。采用流式细胞仪计数分析检测大鼠脑组织CD4 T细胞淋巴细胞占总淋巴细胞的百分比。结果:两组移植后1周,均见BrdU阳性细胞从移植区域向周围扩散,切片巢蛋白、微管相关蛋白2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均为阳性,且微管相关蛋白2阳性细胞较多;实验组侧脑室脉络丛和脑实质的微血管中只见有少量的BrdU阳性细胞,对照组脉络丛中见大量聚集的BrdU阳性细胞。两组CD4 T淋巴细胞占总淋巴细胞的百分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异种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脑损伤可能存在免疫排斥反应,地塞米松对其存在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神经干细胞静脉移植对脑外伤大鼠神经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静脉移植的神经干细胞能否促进脑外伤犬鼠神经功能的恢复。方法 将脑外伤大鼠随机分为两组,A组大鼠尾静脉移植PBS,B组移植Brdu标记的神经干细胞,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移植细胞在体内的分布及迁移,应用RT—PCR方法分析两组局部损伤组织中神经营养因子表达情况。在移植后应用NSS评分评价两组大鼠的神经功能。结果 ①B组犬鼠局部损伤组织内可见大量的Brdu^+细胞;②移植7d后,B组大鼠的NSS评分明显低于A组大鼠(P〈0.05);③B组与A组相比局部损伤组织中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明显增高(P〈0.05)。结论 经尾静脉移植的神经干细胞可以到达损伤部位,并可以通过上调局部组织内神经营养因子浓度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脊髓损伤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背景:单纯的神经干细胞移植对受损脊髓组织的修复作用并不理想,研究证实神经生长因子兼有神经元营养和促突起生长双重作用,可以有效的促进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的恢复.目的:观察神经干细胞移植联合应用神经生长因子对脊髓损伤后大鼠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SD大鼠42只,建立急性脊髓损伤模型后随机分成3组,伤后1周于损伤处分别注入培养液、单纯神经干细胞或神经干细胞联合神经生长因子.于伤后1,2,4,6,8周进行BBB评分和斜板实验等运动功能检测.伤后4周取材行病理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及BrdU免疫组化染色,伤后8周取材行辣根过氧化物酶示踪观察及体感诱发电位观察神经电生理恢复情况.结果与结论:伤后4周单纯神经干细胞组、神经于细胞联合神经生长因子组大鼠后肢运动功能均有较明显恢复,神经干细胞联合神经生长因子组较单纯神经干细胞组快,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培养液组亦有所恢复,但程度较轻.病理切片显示培养液组未见神经轴索通过.单纯神经干细胞组可见少量神经轴索样结构,神经干细胞联合神经生长因子组可见较多神经轴索样结构.BrdU的阳性细胞数及HRP阳性神经纤维数:神经干细胞联合神经生长因子组>单纯神经干细胞组>培养液组且各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神经干细胞联合神经生长因子组大鼠体感诱发电位的潜伏期、波幅优于单纯神经干细胞组(P<0.05),明显优于培养液组(P<0.01). 结果提示神经干细胞移植对于后肢功能的恢复有促进作用,联合应用神经生长因子有协同效果. 相似文献
18.
缺血性脑损伤诱导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缺血性脑损伤对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9/2005-03在新乡医学院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重点实验室进行。10~12周体质量300~350g的健康雄性SD大鼠62只,由新乡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按随机数字表方法将其分为正常组6只、假手术对照组14只、脑缺血再灌注组42只(分为再灌注1,3,5,7,10,15,20d7个时间点,每时间点6只)。参照Pulsinelli-Brierley法,夹闭大鼠双侧颈总动脉制作短暂性全脑缺血动物模型,全脑缺血10min后再灌注,假手术对照组不夹闭颈总动脉。于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点应用SABC免疫组化法染色显示5-溴-2-脱氧尿嘧啶阳性细胞和巢蛋白阳性细胞,光镜下观察并分析脑缺血损伤后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迁移的变化过程。结果:正常组、假手术对照组大鼠均存活,脑缺血再灌注组大鼠1d、5d、15d、20d各死亡1只,共58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正常组与假手术对照组室管膜下区、海马CA1区、齿状回区域均偶见5-溴-2-脱氧尿嘧啶阳性细胞和巢蛋白阳性细胞。②脑缺血再灌注后1d于海马、齿状回和室管膜下区均有5-溴-2-脱氧尿嘧啶阳性细胞和巢蛋白阳性细胞,随后逐渐增加,7~10d达高峰,术后20d仍有表达;在室管膜下区的5-溴-2-脱氧尿嘧啶阳性细胞和巢蛋白阳性细胞有向皮质、海马迁移的现象。结论:成年大鼠全脑缺血后7~10d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达到高峰;增殖的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存在由增殖区向靶区迁移的现象。 相似文献
19.
缺血性脑损伤在临床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干细胞移植是目前有可能实现对缺血坏死区结构与功能重建的方法之一。当前干细胞治疗缺血性脑损伤的主要策略有:激活脑内成体神经干细胞自身修复机制;外源干细胞脑内移植;基因修饰的干细胞脑内移植。作用机制上,重建神经环路并不总是功能恢复的首要条件。 相似文献
20.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能促进神经功能修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神经细胞黏附分子有关。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急性脑缺血损伤大鼠神经细胞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模型组大鼠采用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再随机分为细胞移植组(左侧侧脑室移植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5×105)和对照组(移植磷酸盐缓冲液)。假手术组不闭塞大脑中动脉也不移植。结果与结论:移植后7,14d,细胞移植组与对照组梗死灶周围神经细胞黏附分子表达高于假手术组(P<0.01),且细胞移植组高于对照组(P<0.05)。移植后14d,细胞移植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通过上调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梗死灶周神经细胞黏附分子表达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