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转染Bcl-2反义核酸对胃癌细胞药物敏感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以手术根治为主的胃癌综合治疗,五年生存率只有37-7%,对胃癌的化疗并未取得理想的效果[1].Bcl2基因的异常表达,不仅与胃癌的发生有关,其抗凋亡作用的发挥,势必影响化疗效果[2];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存在多药耐药现象,缘于多种机制,Bcl2基因的异常表达可能与之有关[3].我们通过pDOR载体将Bcl2反义核酸转染胃癌细胞,观察转导细胞对化疗药物顺铂(DDP)、5氟脲嘧啶(5FU)、长春新碱(VCR)的敏感性调变,能否逆转耐药,为胃癌的治疗探索新的途径.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 人…  相似文献   

2.
大肠癌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免疫功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本实验检测大肠癌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表面HLA-DR及B7表达水平,并进一步探讨DC表面HLA-DR及B7表达水平与DC免疫功能的相关性及其在肿瘤逃避宿主免疫监视中的作用及机制;1材料和方法1.1材料1996/1997本院病理确诊DukeC期大肠癌患者11例,男8例,女3例,年龄30岁~65岁,平均49岁,均未接受任何抗肿瘤治疗.健康成人10例(本校学员),男女各5例,年龄20岁~24岁,平均21岁.1.2方法参照Thomas方法[1]分离及纯化,DC及T细胞,FITC荧光素标记的抗CD…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马兜铃酸I(AAI) 所致LLCPK1 细胞凋亡时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 Ca2+ ]i) 的变化和钙拮抗剂拉西地平对细胞凋亡的作用。 方法:应用已建立的AAI 所致LLCPK1 细胞凋亡模型,使用光镜、AnnexinVFluos 凋亡检测试剂盒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经Fluo3/AM 染色,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测定平均[Ca2+]i 。 结果:0-04 g/L 的AAI 作用24h 可致LLCPK1 细胞出现明显细胞凋亡和平均[Ca2+]i 显著升高;拉西地平(100 ng/L,1 μg/L) 可显著抑制AAI 所致的[Ca2 +]i 升高并能降低凋亡细胞比例。 结论:在体外条件下AAI 所致LLCPK1 细胞凋亡的发生可能与[Ca2+]i 升高有关;拉西地平可能通过抑制[ Ca2+]i 升高而抑制AAI 所致的凋亡。  相似文献   

4.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TNF-α和IL-6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溃疡性结肠炎(UC)发生机制尚不清楚.目前认为属自身免疫性疾病,细胞因子和炎性递质的参与在UC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并发现TNF抑制剂在治疗UC中取得了一定效果[1].我们测定了26例UC血清中TNFα,IL6含量,探讨其在U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 活动期UC26例,年龄28岁~71岁,男15例,女11例.全部病例符合1993年UC诊断标准[2],并根据该标准将分为轻度(8例),中度(15例),重度(3例)3级.正常对照组30例,为健康体检者.1.…  相似文献   

5.
抗细粒棘球蚴单克隆抗体在检测包虫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利用BAS的生物放大作用[1],应用生物素-抗生物素抗原斑点试验(ABC-AST)[2,3],将抗细粒棘球蚴单克隆抗体用于检测包虫病患者血清抗原。材料与方法1试剂和药品1.1抗细粒棘球蚴单克隆抗体细胞株诱生腹水由本室采用细胞融合方法,获得稳定分...  相似文献   

6.
GM—CSF及IL—4增强肝癌患者树突状细胞免疫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粒/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MCSF) 及白介素4(IL4) 对正常成人及肝癌患者树突状细胞(DC) 表面人白细胞抗原(HLA)DR 及B72 等免疫分子表达及其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GMCSF 及IL4 联合刺激正常成人(n = 10) 及肝癌患者(n = 10)DC,检测经GMCSF 及IL4 联合刺激前后DC 表面HLADR 及B72 表达水平及DC 免疫功能变化。结果 经GMCSF 及IL4 联合刺激后DC 表面HLADR 及B72 表达水平在肿瘤患者(6-7 ±1-6 、6-1 ±1-1 增至13-1 ±2-3 、11-4 ±2-0VOF,P< 0-01) 及正常成人(10-7 ±1-4 、9-6 ±1-2 增至14 ±2-2 、11 ±1-7VOF,P< 0-05) 均有增高;该DC 免疫诱导能力亦相应增强( 肝癌患者:由3100 ±120 增至6400 ±140cpm ,P< 0-01 ;正常人:由6200 ±90 增至7000 ±110cpm ,P> 0-05) 。结论 GMCSF 及IL4 联合刺激能增强正常成人及肝癌患者DC 表面HLADR 及B72 表达水平并进一步增强DC 免疫功能。提示联合应  相似文献   

7.
已证实肿瘤坏死因子(TNF)α、γ-干扰素(IFN-γ)和血红素氧合酶1(HO-l)都参与哮喘的发病机制[1-3],但IFN-γ和TNFα是否调节HO-l尚未阐明,我们对此进行了研究。 一、材料与方法 1.哮喘模型制备和药物干预:健康雄性豚鼠60只,体重(150 ±20)g,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A组:哮喘组,参照Huston法[3],实验第l、4、7天豚鼠超声雾化吸入1%卵蛋白(OVA) 3min致敏,第21天雾化吸入2%OVA5min诱发其哮喘发作;B组:激动组,致敏和诱喘方法同A组,豚鼠诱…  相似文献   

8.
T淋巴细胞在哮喘气道炎症的发生和发展中起枢纽作用。哮喘时激活的T淋巴细胞增加[1],白细胞介素3(IL3)、IL5、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RNA(GMCSFmRNA)表达增强,除了抗原反复刺激外,与T淋巴细胞凋亡障碍,生存时间延长可能也有一定的关系。目前,已证实凋亡的发生是受基因控制,发现了许多与凋亡有关的基因。我们的实验观察了哮喘豚鼠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凋亡及其相关基因B细胞淋巴瘤(bcl2)、白细胞介素1β转化酶(ICE)的表达。材料与方法 哮喘豚鼠模型:雄性豚鼠400~500…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慢性胃炎患者血清sIL_2R及RBC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内镜及病理检查确诊的慢性胃炎51例和40例正常对照组作血清sIL_2R(双抗体夹心ELISA法)及RBCC3b受体花环率、RBC免疫复合物花环率(酵母菌花环试验)测定。结果慢性胃炎患者血清sIL_2R水平(2750±2311KU/L)与正常对照组(1906±793KU/L)相比增高,RBC免疫功能降低;上述改变在慢性萎缩性胃炎及合并Hp感染者更明显(P<001)。血清sIL_2R与RBCC3bRR呈负相关(r=-057,P<001);与RBCICR呈正相关(r=072,P<001)。结论慢性胃炎患者有免疫功能紊乱,血清sIL_2R及RBC免疫功能低下,可能与慢性胃炎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0.
研究炎症性肠病(IBD)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的免疫功能,探讨DC免疫功能变化在IBD发生中的作用。方法:以健康成人(n=10)作为对照,自IBD患者(n=11)外周血中分离和纯化DC及T细胞,按间接免疫荧光法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面HLA-DR及B7-1的表达水平,检测DC诱导自体混合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能力。结果:IBD患者 DC表面 HLA-DR、 B7-1的表达水平及 DC诱导自体混合 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19.6VOF±1.3VOF,18.7VOF±1.6VOF,12310cpm±146cpm)明显高于对照组(13.6VOF±1.2VOF,12.8VOF±1.4VOF,P<0.05,8660cpm±120cpm,P<0.01)。结论: IBD患者DC免疫功能亢进。提示DC免疫功能亢进可能与IBD的发生及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11.
免疫病理与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DCM)是一种慢性心肌组织病变,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仍不清楚[1]。目前,DCM的发病机制主要有二[2],即:(1)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发生后病毒持续性感染;(2)自身免疫病变导致的进行性心肌损害。后者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异常[3,4]。Limas[5]认为,自身免疫的异常是由于在病毒的诱导下,心肌细胞抗原暴露,人类白细胞抗原(HLA-I)的异常表达[6]并且将自身抗原信息传递给T淋巴细胞,引起心肌自身细胞和体液免疫损伤。其中血循环中自身抗心肌抗体的存在于DCM的发生和发展过…  相似文献   

12.
SPA—ABC法诊断日本血吸虫病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物素与亲和素(BAS)是80年代迅速建立起来的一项测试技术[1-2]。近两年来,我们收集粪检阳性的血吸虫病患者血清和非血吸虫病人血清,用自己建立的ABC[3]方法进行测试,同时用IHA、COPT对比检测。材料与方法血吸虫病患者血清来自湖北省公安县、...  相似文献   

13.
系统探讨α-2b干扰素在呼吸道感染儿对阳性的柯萨奇B组病毒抗原(CVB-Ag)的消除效应。CVB-Ag阳性呼吸道感染病儿38例,其中上呼吸道感染16例,下呼吸道感染22例,年龄2~10岁,平均4.55+3.81岁,男21例,女17例。分A(18例),B(20例)2组。CVB-Ag和CVB-IgM测定采用ELISA法。α-2b干扰素,皮下或肌肉注射5~7天,每天100万U。连续3周观测2组CVB-Ag阳性率变化,并分析CVB性心肌炎发生率。结果显示:(1)用α-2b干扰素后1~2周抗原阳性率明显降低(P<0.05)。(2)用α-2b干扰素后CVB性心肌炎发病率明显降低(P<0.01)。(3)α-2b干扰素不良反应轻。提示α-2b干扰素有快速消除CVB抗原的功效,并对降低CVB性心肌炎的发病有益。  相似文献   

14.
疡性结肠炎(UC)发病机制至今不明。近年研究表明氧自由基、炎症介质及细胞因子与UC肠粘膜损伤机制密切相关[1]。中药结肠宁(JCN)临床治疗UC取得了良好疗效[2],但缺乏实验研究。本文通过建立角叉菜胶性实验性UC豚鼠模型,观察了JCN对实验性UC的治疗作用,并对其可能机制进行了探讨。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健康雄性短毛豚鼠,体重250~300g,由同济医科大学实验动物学部提供。JCN由党参、柴胡各10g,白术6g,赤芍12g,黄连6g等生药组成,用前制成汤剂,每1ml含生药3.2g。Ⅱ型角…  相似文献   

15.
鱼腥草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9  
柳氮磺吡啶目前仍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主要药物,但其疗程长,副反应多,停药后易复发,疗效并不理想,因此,寻找更为理想有效,副反应少的药物成为UC研究的重点.我们以前的实验发现鱼腥草蒸馏液灌肠可改善UC大鼠结肠动力紊乱[1],本研究以柳氮磺吡啶作对照,进一步观察其治疗UC的作用.1 材料和方法封闭群成年Wistar大鼠30只,雌雄各半,质量250g~350g.应用2,4-二硝基氯苯(DNCB)和乙酸复合法建立大鼠UC模型[2];大鼠颈背部用100g/LNa2S脱毛后,以20g/LDNCB丙酮…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人类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中B7分子的作用,本实验对手术切除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患者[桥本甲状腺炎(HT)和Graves病(GD)]、非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患者[单纯性甲状腺肿(NTG)和乳头状癌(PC)]的甲状腺组织B7分子的表达进行了研究。材料和方法 手术切除14例HT、9例GD、12例NTG、39例PC患者的甲状腺,制成组织薄片。①免疫组化:将组织与各种鼠单克隆抗体(抗B7.1mAb、抗B7.2mAb、抗主要组织相容复合物(MHC)ⅡmAb、抗CD3mAb、抗CD28mAb、抗细胞间粘…  相似文献   

17.
目的阐明B7-1在乙型肝炎肝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病变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连续切片的乙型肝炎肝组织B7-1及表面抗原表达。结果正常对照2例均为阴性;17例慢性迁延性肝炎(CPH)中,胞浆B7-1阳性的有16例,轻度阳性8例,中度5例,重度3例;14例慢性活动性肝炎(CAH)全部阳性,其中轻度阳性2例,中度3例,重度9例,经等级秩和检验,两者差异显著(P<001)。急性黄疸性肝炎、亚急性重型肝炎轻度阳性。在34例乙型肝炎肝组织中,33例HBsAg阳性,轻度阳性3例,其余为中到重度阳性,且CPH与CAH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1)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可诱导B7-1在肝组织表达,且表达强弱与肝炎病变程度正相关;(2)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在组织中表达强弱与B7-1表达无关。(3)B7-1在肝组织中的表达可能是肝细胞活化积极参与免疫反应的佐证。  相似文献   

18.
乙型肝炎病毒前C区变异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资料与方法 1.病例来源:30例慢性HBV感染者系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男20例,女10例,其中无症状HBsAg携带者9例(AsC组);慢性乙型肝炎12例 CHB组);慢性重型肝炎9例(CHF组),平均年龄36.4岁(13~5岁)。21例行肝活检。肝炎分级分期按1995年北京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定标准。所选病例全部为HBsAg(+)抗-HBe(+)、及抗-HBc(+)。 2.血清HBV标志物:采用微粒酶联免疫法系统及试剂盒(Abbott,USA)。 3. RFLP分析参照文献[1]进行。将前…  相似文献   

19.
西安市儿童CagA阳性幽门螺杆菌感染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幽门螺杆菌(Hp)是小儿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炎及消化性溃疡的重要病因之一,成人Hp相关性胃疾病的发生与儿童期Hp感染密切相关[1].研究表明,只有产生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CagA)的Hp菌株才有致病性,而一半以上的Hp菌株表达CagA[2],CagA与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有密切关系[3],同时CagA可能是胃癌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4].因此,我们采用斑点金免疫渗滤法,对胃癌高发区西安市14岁及以下儿童进行Hp感染及CagA阳性Hp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 共79…  相似文献   

20.
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形态学特点及其意义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分析一组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者冠状动脉造影II型斑块的发生率、主动脉根部及冠状静脉窦(CS)血浆凝血烷B2(血栓素B2,TXB2)及6-酮-前列腺素F1a。(6-酮-PGF1a)含量的变化。方法:42例患者(冠心病29例,非冠心病13例)纳为受试对象。对冠心病患者[稳定性心绞痛(SA)9例,UA20例]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病变的形态学分析。对所有受试对象,同时采集升主动脉根部(AO)及CS血进行血浆TXB2及6-酮-PGF1a的测定(放射免疫分析法)。结果:UA患者II型斑块的发生率明显高于SA者(60%对11.1%,P<0.05);II型斑块患者血浆TXB2CS/AO比值明显大于其它斑块者及非冠心病患者(P<0.01,即使在UA患者中结果亦相似)。结论:UA患者II型斑块的发生率高;UA患者的发病与斑块局部血小板激活和(或)血栓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