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剖宫产适应证的扩大,剖宫产手术也在急剧上升。我科自2004年6月~2005年6月共分娩婴儿1090例,其中剖宫产为512例,剖宫产率达47.0%。为了让婴儿得到宝贵的初乳,有专业护士对产妇进行术前、术后母乳喂养知识的指导,保证了剖宫产术后产妇心情舒畅,配合医务人员正确哺乳,提早了产妇首次母乳喂养的时间,提高了早期母乳喂养的成功率。使剖宫产术后的母乳喂养率基本达98%以上。  相似文献   

2.
WHO提出婴儿纯母乳成功率应达80%,剖宫产术后产妇由于切口疼痛、活动受限、焦虑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的难度比正常产妇难度大,基于上述原因笔者对剖宫产术后的产妇采取了相应措施,提高了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母乳是婴儿良好的天然食品,具有其它代乳品无法比拟的优点。科学的母乳喂养,对维护产妇和婴儿的身心健康起着重要作用,已经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但剖宫产产妇,由于受到手术创伤、术后疼痛、饮食、活动受限等因素影响,术后一周内母乳喂养的成功率很低,针对以上情况,我们采取如下措施,可以大大提高母乳喂养质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母乳喂养是保障儿童健康成长的最基础措施,既有利于婴儿健康发育,同时也有利于产妇的身体恢复,对母婴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产妇尤其是初产妇由于各种原因,剖宫产也随之上升,术后一段时间需禁饮食,产妇活动不方便,使母乳喂养相对来说较难,只有作好多方面护理,才能提高术后母乳喂养。自2004年3月来,通过对90例剖宫产妇的护理,认识到加强剖宫产妇术前术后的护理,是提高母乳喂养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母乳喂养是保证婴儿健康生长发育、提高人口质量的重要措施。但由于现在各种原因导致剖宫产日益增多,而研究表明,与阴道分娩相比,剖宫产后产妇泌乳始动时间晚,血清催乳素含量低,产后一年内母乳喂养失败率的风险高,所以对剖宫产产妇应加强促进泌乳、催乳的措施,消除一切不利因素,以提高母乳喂养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所谓剖宫产术是经腹切开子宫取出胎儿、胎盘的手术。近年来剖宫产率居高不下,为减轻产妇术后病痛,保证产妇早日恢复健康,加强剖宫产术后的及时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结合多年护理实践经验,谈谈剖宫产术后的及时护理。  相似文献   

7.
口服四磨汤对剖宫产术后产妇泌乳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剖宫产是解决分娩困难行之有效的方法,但由于手术创伤及麻醉药物副反应的影响,使术后肠蠕动受到影响,产妇不能进食,术后前3d泌乳量多数不能满足新生儿的哺乳需要。如何促进产妇术后肠蠕动恢复,减少剖宫产术后并发症,提高母乳喂养的成功率,是临床护理人员必须探讨的问题。现对剖宫产术后产妇采取术后6h口服四磨汤,经观察比较,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胀的原因分析和预防措施。方法采用回顾分析方法,对我科所有行剖宫产的病人术前至术后的病症进行登记,分析术后出现腹胀的相关因素。结果剖宫产术后腹胀的原因与产妇本身特点、医源性因素、精神心理因素与认知能力都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针对产妇自身特点,采取个性化的预防,可以减少和解除剖宫产术后的腹胀。  相似文献   

9.
母乳是婴儿健康生长与发育最理想的食品,坚持纯母乳喂养是爱婴医院的基本要求,但实际临床工作表明早吸吮、勤哺乳而产妇产后泌乳时间仍有个体差异,部分产妇产后3d内乳汁分泌量少,不能满足新生儿生理需要,特别是剖宫产术后的产妇,未添加辅食,致使部分新生儿病理性体重下降,甚至出现脱水热。为此,我们探讨了剖宫产术后产妇的母乳喂养方法。  相似文献   

10.
适当适时有计划地改变体位是剖宫产术后护理中一项虽简单但却重要的护理措施.剖宫产术后6h协助产妇改变体位,采取左侧卧位或右侧卧位,且1~2h协助改变1次,可减轻臀部长时间受压,防止因血液循环障碍而引起褥疮,降低肌张力,有利于切口愈合和婴儿对母乳的早吸吮,经常改变体位还可促进肠蠕动,有利于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任丽英 《全科护理》2013,11(6):525-526
近年来,我国剖宫产的产妇越来越多,剖宫产是指经腹切开子宫、娩出胎儿的手术。对于行剖宫产术的产妇,一般在顺产后4h~6h内就可以自己小便,但有的产妇会发生尿潴留。产后尿潴留是指在分娩6h~8h后仍然不能正常地将尿液排出而导致的暂时性排尿障碍,是产褥期常见的不适病症,会给产妇带来生理和心理上的诸多困扰,是影响术后产妇恢复与早期母乳喂养的重要因素[1]。我科2010年5月—2011年5月共收治的剖宫产术865例,术后尿潴留病人26例,经过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剖宫产术后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的护理方法。方法对50例产妇进行剖宫产术后护理。结果50例产妇舒适度提高,住院5天康复出院。结论对剖宫产后立即实行相应的护理,可提高其舒适度,防止产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3.
产妇剖宫产术后切口疼痛严重影响了术后活动及按时哺乳,从而影响了剖宫产术后身体恢复及乳汁的分泌,甚至产生术后并发症。为了有效地解决产妇术后疼痛的问题,2003年12月-2006年12月,我们为862例剖宫产的产妇术后安置了一次性持续微量麻醉镇痛泵,均收到了良好的镇痛效果,同时也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出现,现将该泵的应用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临产前后采取两种剖宫产术式的产妇的腹部切口及子宫切口愈合情况。方法 施行新式剖宫产术的产妇400例为观察组,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产妇400例为对照组,在手术后5~7d进行超声检查,对临产前后的两组产妇的腹部切口及子宫切口愈合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已临产的产妇腹部切口与子宫切口愈合情况和施行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相比较无显著差异。临产前的产妇实行新式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率则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腹部切口愈合情况无明显差异。结论 新式剖宫产术不适宜用于临产前的产妇。剖宫产术后应常规行B超检查了解切口愈合情况。  相似文献   

15.
母乳是婴儿健康生长发育最理想的天然食品,具有诸多人工喂养所不能比拟的优点。母乳喂养的重要性日益受到重视。近年来,我国剖宫产率呈逐渐上升趋势,而剖宫产妇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在产褥早期乳汁分泌量少于正常产妇。因此,探讨剖宫产术影响乳汁分泌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是摆在妇幼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也是实现2000年我国纯母乳喂养率达到80%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剖宫产术后促使产妇早进食早泌乳的护理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孔令霞 《护理研究》2002,16(7):394-395
为促使剖宫产术后产妇早进食、早泌乳,满足母乳喂养的需要,选取360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于剖宫产术后6h口服果导2片,7h进流质饮食,12h进半流质饮食;对照组于术后肛门排气后再进食。结果:实验组肛门排气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泌乳时间提前,泌乳量也增加(P<0.05)。认为剖宫产术后适当刺激肠蠕动,对恢复产妇饮食、改善泌乳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60例剖宫产术后镇痛产妇留置导尿管时间的观察表明,术后12小时后22小时拔除导尿管对自行排尿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主伙剖宫产术后持续行硬膜外麻醉镇痛,应于术后12小时拔除导尿管较为适宜,不仅有利产妇的康复,而且可以预防和减少泌尿系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剖宫产术是产科最常见的手术之一,剖宫产术后早期活动早期进食可促进产妇的康复。但针对乙型肝炎孕妇手术后的早期活动早期进食的观察未见报道,我院产科主要收治乙型肝炎孕妇,由于肝病的特殊性,针对这些产妇一直采取术后去枕平卧6小时,24小时后拔除尿管下床活动、排气后进流食、半流食,排便后进普食的方法。患者排气、排便时间延长,饮食恢复慢,影响产妇的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剖宫产手术前后的护理方法,对149例患者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术,并进行术前、术后护理。结果本组149例患者中,产后出血2例,术后腹胀2例,均经相应处理治愈;无产后子痫、尿潴留、产褥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所有产妇均经母乳喂养指导;所有产妇、婴儿平稳康复,于术后7 d顺利出院。表明术前、术后细致科学的护理可避免各种手术并发症,有效减轻产妇的痛苦和不适,是剖宫产术患者及婴儿顺利康复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决剖宫产后产妇母乳喂养困难的问题,本院自1999年以来将需要剖宫产孕妇随机分为新式剖产术组110例及纵式切口剖宫产术100例,进行对比分析、探讨有利于母乳喂养的剖宫产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