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南京地区鲍曼不动杆菌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基因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调查南京地区鲍曼不动杆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情况,并研究其耐药机制。方法 在南京地区的医院随机收集了73株鲍曼不动杆菌,历时9个月。定量肉汤稀释法测定菌株对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和加替沙星3种喹诺酮类药物的MIC,PCR扩增gyrA基因和parC基因并进行酶切分析,选取部分PCR扩增产物进行测序。结果 鲍曼不动杆菌对左氧氟沙星耐药率为39.7%(29/73);对环丙沙星耐药率为76.7%(56/73);对加替沙星耐药率为32.9%(24/73)。对3种喹诺酮类药物均耐药的有16株,占21.9%。PCR—RFLP显示,对gyrA基因,耐药株有80.4%(45/56)不能被Hinf Ⅰ酶切,敏感株100%(17/17)被Hinf Ⅰ酶切;对parC基因,耐药株73.2%(41/56)不能被Hinf Ⅰ酶切,敏感株有88.2%(15/17)被Hinf Ⅰ酶切。测序结果:耐药株中的gyrA和parC基因存在突变,敏感株中则不存在突变,并在耐药株中发现gyrA和parC基因新的点突变,Genbank号分别为DQ270238和DQ270239。结论 南京地区鲍曼不动杆菌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情况严重,其耐药与gyrA和parC基因突变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淋病奈瑟球菌耐氟喹诺酮类药物与gyrA和parC基因突变的相关性。方法采用E试验测定30株临床分离的淋病奈瑟球菌对环丙沙星的MIC。PCR法检测30株淋病奈瑟球菌喹诺酮耐药决定区(QRDR)相关gyrA和parC基因并测序分析。结果淋病奈瑟球菌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达到100%,所有耐氟喹诺酮菌均存在gyrA基因双位点突变,20株高水平耐氟喹诺酮菌(MIC≥mg/L)均存在gyrA基因双位点突变和parC单(或双)位点突变。结论gyrA和parC基因突变在淋病奈瑟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中起着重要作用,gyrA和parC基因同时突变会导致耐药性增强。  相似文献   

3.
目的 检测宋内志贺菌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探讨染色体介导DNA旋转酶A亚单位(gyrA)和拓扑异构酶ⅣC亚单位(parC)基因突变或(和)质粒介导qnrA基因存在与宋内志贺菌耐喹诺酮类药物的相关性.方法 用K-B纸片扩散法对58株宋内志贺菌进行耐药性检测;PCR法检测宋内志贺菌喹诺酮耐药决定区(QRDR)相关gyrA、parC基因,并根据药敏结果 挑选5株菌扩增片段进行DNA测序;PCR法扩增qnrA基因片段.分析宋内志贺菌gyrA、parC基因突变或(和)qnrA基因存在与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的关系.结果 宋内志贺菌对萘啶酸的耐药率高达94.8%.58株宋内志贺菌中,8株检出qnrA基因,5株测序gyrA、parC基因的菌株中,4株萘啶酸耐药菌株均在gyrA 83位发生有义突变TCG(Ser)→TTG(Leu),但未发生parC基因突变,gyrA基因突变菌株对萘啶酸全耐药.qnrA基因阳性菌株对5种喹诺酮类药物抑菌圈中位数比较都缩小;对NAL、氧氟沙星的耐药率高于qnrA基因阴性菌株(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gyrA Ser83分→Leu突变是导致宋内志贺菌临床分离株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的关键突变,宋内志贺菌若携带质粒介导qnrA基因则会导致对喹诺酮类药物的敏感性下降,若两者同存也可引起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增强,除萘啶酸耐药外对其他喹诺酮类药物也可呈中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DNA旋转酶A亚单位(gyrA)和拓扑异构酶Ⅳ C亚单位(parC)基因突变与志贺菌耐喹诺酮类药物的相关性。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志贺菌喹诺酮耐药决定区(QRDR)相关gyrA、parC基因并挑选11株菌扩增片段进行DNA测序,分析突变位点与药敏结果的关系。结果11株扩增片段测序结果显示,9株耐萘啶酸菌均在gyrA83位发生有意义突变TCG(Ser)→TTG(Leu),宋内志贺菌未发生parC基因突变,5株耐萘啶酸、诺氟沙星和/或环丙沙星中介敏感福氏志贺菌在parC80位发生有意义突变AGC(Ser)→ATc(Ile)。结论志贺菌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严重,福氏志贺菌比宋内志贺菌更耐此类药物,靶酶基因突变是其耐喹诺酮类药物的主要机制之一,gyrA Ser83→Leu突变是导致志贺菌临床株对萘啶酸耐药的关键突变。parC基因突变在gyrA基因突变的基础上才会发生,parC突变可能引起诺氟沙星和/或环丙沙星不敏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鲍氏不动杆菌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机制及菌株同源性分析。方法收集临床分离的喹诺酮类耐药鲍氏不动杆菌25株,采用纸片扩散法(K-B)检测其对常规药物的敏感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喹诺酮类耐药相关基因gyrA和parC基因,并经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及测序方法验证;基因外重复回文序列(REP)-PCR分析菌株同源性。结果 25株鲍氏不动杆菌对12种抗菌药物呈现出多重耐药,仅对米诺环素和阿米卡星敏感,敏感率分别为48.0%和32.0%,对多黏菌素B全部敏感[最低抑菌浓度(MIC)≤2μg/mL];所有菌株检出gyrA和parC基因,25株菌株均存在gyrA基因第83位密码子TCA→TTA突变(Ser→Leu),23株菌株存在parC基因第80位密码子TCG→TTG突变(Ser→Leu),2株菌株存在parC基因第84位GAA→GGA突变(Glu→Gly);REP-PCR显示,所测菌株具有很高的同源性。结论耐喹诺酮类鲍氏不动杆菌具有很高的同源性,存在gyrA和parC基因突变位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医院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情况及氟喹诺酮类相关耐药基因存在状况.方法 用BD Phoenix100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parC、gyrA两种氟喹诺酮类耐药相关基因.结果 70株铜绿假单胞菌呈现多重耐药,对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51.4%、50.0%,其余11种的耐药率在10.0%~100.0%.在70株铜绿假单胞菌中,39(55.7%)株分离菌检出parC基因,18(25.7%)株分离菌检出gyrA基因.结论 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严重,携带parC和gyrA基因是本组试验菌株对氟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淋病奈瑟球菌DNA旋转酶A亚单位(gyrA)和拓扑异构酶Ⅳ C亚单位(parC)基因突变与淋病奈瑟球菌耐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关系。方法收集2002年9月-2003年8月临床分离淋病奈瑟球菌48株,用琼脂稀释法检测8种抗菌药物对其的MIC,并用Nitrocefin纸片检测B内酰胺酶,PCR检测37株环丙沙星高耐淋病奈瑟球菌喹诺酮耐药决定区(QRDR)相关gyrA和parC基因并进行DNA测序分析。结果细菌对青霉素、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吡肟、四环素、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和大观霉素耐药率分别为60.4%、0%、0%、0%、70.8%、50%、95.8%和0%。其中环丙沙星高耐菌株37袜(MIC≥4mg/I。),占77.1%。48株淋病奈瑟球菌中B内酰胺酶阳性有18株,阳性率37.5%。对37株环丙沙星高耐菌株进行gyrA和parCPCR检测均阳性,10株PCR产物(分别为gyrA基因和parC基因)进行DNA测序,均发现成单或双位点突变,突变率为90%。结论青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已不能作为治疗淋病的常规用药。gyrA和parC基因突变在淋病奈瑟球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染色体介导DNA旋转酶和拓扑异构酶基因突变与宋内志贺菌对喹诺酮类抗菌药耐药的相关性。方法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36株宋内志贺菌进行耐药表型检测;PCR法检测喹诺酮耐药决定区相关基因gyrA、gyrB、parC、parE,并对产物进行基因序列分析。结果 36株志贺菌对萘啶酸、环丙沙星、诺氟沙星、左氧氟沙星耐药率分别为75.0%、30.5%、36.1%、16.7%;测序结果显示gyrA、gyrB、parC、parE的突变率为90.9%、45.5%、66.7%和24.2%。结论宋内志贺菌的gyrA基因突变是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的重要机制,gyrA和parC的基因突变有协同作用,是引起细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高水平耐药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鲍曼不动杆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机制。方法收集我院2006年5月—2007年2月不同患者痰培养标本中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80株,剔除重复菌株用肉汤稀释法测定菌株在环丙沙星、含有不同浓度羟基氰氯苯胺(CCCP)的环丙沙星、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的MIC。PCR扩增gyrA基因和parC基因并进行酶切分析,选取部分PCR扩增产物进行测序鉴定。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环丙沙星敏感株与耐药株的adeBmRNA表达的相对定量。结果鲍曼不动杆菌对环丙沙星的敏感率为15%,随加入CCCP的浓度增高而增加,并接近亚胺培南的敏感率。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显示,58株耐药菌中39株gyrA基因不能被Hinf I酶切,23株praC基因不能被Hinf I酶切,敏感株均能被Hinf I酶切,耐药株中的gyrA和parC基因存在突变。环丙沙星耐药菌株的adeB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敏感菌株。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除了与gyrA、praC基因突变有关外,还与主动外排泵基因adeBmRNA过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DNA旋转酶A亚单位(gyrA)和拓扑异构酶ⅣC亚单位(parC)基因突变与志贺菌耐喹诺酮类药物的相关性。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志贺菌喹诺酮耐药决定区(QRDR)相关gyrA、parC基因并挑选11株菌扩增片段进行DNA测序,分析突变位点与药敏结果的关系。结果11株扩增片段测序结果显示,9株耐萘啶酸菌均在gyrA 83位发生有意义突变TCG(Ser)→TTG(Leu),宋内志贺菌未发生parC基因突变,5株耐萘啶酸、诺氟沙星和/或环丙沙星中介敏感福氏志贺菌在parC 80位发生有意义突变AGC(Ser)→ATC(Ile)。结论志贺菌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严重,福氏志贺菌比宋内志贺菌更耐此类药物,靶酶基因突变是其耐喹诺酮类药物的主要机制之一,gyrA Ser83→Leu突变是导致志贺菌临床株对萘啶酸耐药的关键突变。parC基因突变在gyrA基因突变的基础上才会发生,parC突变可能引起诺氟沙星和/或环丙沙星不敏感。  相似文献   

11.
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对环丙沙星耐药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医院铜绿假单胞菌(PAE)的临床分布和耐药性,并了解其对环丙沙星的耐药机制.方法 我院2011年9月-2013年9月收集的287株铜绿假单胞菌.采用琼脂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药敏试验,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环丙沙星对PAE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应用PCR方法扩增PAE的gyrA、gyrB、parC及parE基因,并测序来确定基因的突变.结果 287株铜绿假单胞菌以痰液标本中分离最多(76.3%);主要感染分布在重症监护室(29.3%)和呼吸内科(22.6%);且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及亚胺培南敏感,敏感率均在70%以上;而对氨苄西林及环丙沙星耐药率高,分别达97.9%和44.9%.在45株(环丙沙星MICs≥32 μg/ml)铜绿假单胞菌中,有42株均存在gyrA基因突变,且28株存在着gyrA基因和parC基因双突变.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现象严重,gyrA基因突变是PAE对环丙沙星耐药的主要机制之一.应加强对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监测,更好地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控制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DNA解旋酶和拓扑异构酶Ⅳ与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耐药关系。方法选择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且主动外排表型机制阴性的临床分离菌株19株和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敏感株10株,对其gyrA和parC的喹诺酮决定区域的基因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进行测序,BLAST比对分析其氨基酸序列。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9株耐药菌的gyrA和parC基因各有7株菌核苷酸发生了碱基替换改变但均为同义突变,有2株菌在gyrA基因中124位氨基酸发生了突变由谷氨酸变为天冬氨酸(GAA→GAC),在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敏感组中也同样有1株发生同样的突变,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与主动外排泵、外膜的通透性降低有关,但与解旋酶和拓谱异构酶Ⅳ的靶位点改变无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分 离气单胞菌属细茵(Aeromonas spp. )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机制。方法收集从北京友谊医院2017年腹泻患者粪便标本中分离的气单胞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其对喹诺酮类药物的敏感性,提取菌株核酸进行PCR扩增,测序分析气单胞茵喹诺酮耐药决定区(quinolone-resistancedeter mining region, QRDR)及喹诺酮耐药质粒相关( plasmid-mediated quinolone resistance, PMQR)基因。结果共收集 111株气单胞菌,其中7株(6.3%)对萘啶酸(NAL)和环丙沙星(CIP )均耐药,54株(48.6%)对NAL耐药但对CIP敏感,50株(45.0%)对NAL和CIP均敏感。QRDR测序结果显示,NAL耐药菌株gyrA基因第83位发生丝氨酸(Ser)突变,突变为异亮氨酸(le)、缬氨酸(Val)或酪氨酸(Tyr)。对NAL-CIP耐药的菌株中,除了 gyrA基因突变外,parC基因第87位Ser突变为Ile。 CIP 敏感的104株菌株中,仅有7株parC基因第87位Ser突变。PMQR基因检测结果显示,QnrS基因检出率为7.2%(8株) ,aac(6'')-lb-cr 基因检出率为6.3%(7株),且QnrS和aac(6'' )-1b-cr基因检出 主要集中在CIP耐药菌株中,CIP耐药菌株PMQR基因检出率为85.7%。结论气单胞菌喹诺酮低水平耐药主要与 gyrA基因第第83位突变或QnurS基因有关。gyrA基因第83位突变和parC基因第87位突变Ser87lle联合PMQR基因存在时,可能与气单胞茵对喹诺酮的高水平耐药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南京地区肺炎链球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性变迁及对喹诺酮类的耐药机制。方法收集2010-2012年南京7所教学医院共147株肺炎链球菌,琼脂稀释法测定9种抗菌药物的MIC,与南京2006-2007年分离的肺炎链球菌耐药情况进行比较。并对氟喹诺酮耐药株的gyrA、gyrB、parE和parC基因喹喏酮耐药决定区域(QRDR)进行PCR扩增及测序。结果147株肺炎链球菌中,对红霉素的耐药率为89.1%;青霉素不敏感肺炎链球菌(MIC≥4mg/L)占3.4%;对头孢呋辛、头孢曲松、美罗培南、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26.5%、1.4%、3.4%、1.4%、0.7%;所有分离株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敏感。与2006-2007年分离株相比,2010-2012年临床分离株对青霉素、头孢呋辛耐药率下降,对红霉素、头孢曲松耐药率变化不大,出现了少数左氧氟沙星及莫西沙星耐药株。对喹诺酮耐药株进行基因测序发现1菌株有gyrA突变(Asn167-Ile)和ParE突变(Ile460~Val);另1菌株则有ParC突变(Ser81-Gly;Asn94-Asp)。结论南京地区肺炎链球菌对红霉素耐药率居高不下,对青霉素仍较敏感,出现了少数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耐药株。喹诺酮耐药株有gyrA、parE和parC的QRDR突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中国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相关基因的分子特征。方法对138株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和45株敏感菌的耐药相关基因inhA、katG和oxyR-ahpC间隔区(异烟肼)、rpob(利福平)、gyrA(氧氟沙星)和rrs(卡那霉素)进行序列测定,分析其基因突变特点。结果 138株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中,14.4%的菌株inhA基因发生突变,72.5%菌株的katG基因发生突变,15.9%菌株的oxyR-ahpC基因发生突变,同时考虑这3种基因,异烟肼耐药相关基因突变检出率可达90.6%;94.2%菌株的rpoB基因发生突变,74.5%菌株的gyrA基因发生突变,61.1%菌株的rrs基因发生突变,主要的突变位点为katG315(66.7%),inhA-15(9.4%),oxyR-ahpC-10(5.1%),rpoB516(13.8%),526(26.1%)和531(49.3%),gyrA90(21.6%)和94(51%),rrs1401(61.1%)。结论我国耐多药结核菌异烟肼、利福平、氧氟沙星和卡那霉素耐药相关基因最常见突变为katG315、inhA-15,rpoB531、526和516,gyrA94和90,rrs1401。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肠球菌属的耐药性趋势和耐药基因分布,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对2008年1月至2012年5月间临床送检标本中分离的319株肠球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采用PCR方法对ermB、mef、gyrA耐药基因进行研究。结果319株肠球菌中以屎肠球菌最多205株(64.26%),其次为粪肠球菌63株(19.75%),其他种类肠球菌51株(15.99%)。肠球菌常用抗生素药敏结果显示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耐药率最低的是万古霉素(1.0%.1.6%),其次是利茶唑胺和替考拉宁(3.9%,3.2%),耐药率最高的是红霉素(94.6%,79.4%)。肠球菌中ermB基因阳性率为73.4%(234/319),gyrA基因阳性率为67.1%(214/319),reef基因均为阴性。结论肠球菌获得gyrA基因和ermB基因是肠球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和红霉素类药物耐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铜绿假单胞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机制。方法30株对环丙沙星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采用 PCR方法扩增DNA解旋酶和拓扑异构酶Ⅳ的基因 gyrA,gyrB,parC和 parE,再测序查找是否存在位点突变,同时用脉冲场电泳(pulsed-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对菌株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30株菌中,28株菌出现 gyrA基因扩增片段的137位点均有C→T突变,导致T83I改变;17株菌gyrB基因扩增片段的351位出现G→C突变,导致G466A改变;21株菌的 parC基因扩增片段的277位点有 C→U 突变导致 S87L 改变;2株菌 parE 基因在不同位点出现 C→U 突变,导致A425V和 A473V改变。30株菌可分为6个克隆,其中 A克隆4株,仅有 gyrA突变;B克隆7株,有 gyrA和 parC两种基因发生突变;C克隆3株,有gyrA和gyrB两种基因发生突变;D克隆14株,同时有 gyrA,gyrB和 parC三种基因发生突变;其他克隆2株,仅在 parE位点发生突变。结论该组菌株的靶位突变型与流行克隆型密切相关,同一流行型的菌株药物作用靶位的改变相同,并与环丙沙星的 MICs值的高低呈正比,突变基因数越多,MICs 值越高。4种基因中 gyrA基因突变频率最高,且该突变比其他靶位的突变对药物与靶位结合的影响更大,是需要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A)IgyrA/I基因突变与环丙沙星耐药关系。方法 以鲍曼不动杆菌IgyrA/I基因序列为靶序列,用PCR+DNA测序等方法对62株临床分离株gyrA基因突变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在53株耐环丙沙星MDR-ABA菌中,有52株IgyrA/I基因的83位表现出突变,其突变方式全为TCATTA,导致氨基酸丝氨酸亮氨酸; 8株环丙沙星敏感和1株环丙沙星中介的MDR-ABA菌IgyrA/I基因无突变。结论 临床分离的MDR-ABA菌对环丙沙星耐药的分子机制主要表现为IgyrA/I基因83位氨基酸密码子突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