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观察辨证分型联合针刺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70例门诊患者按就诊顺序号方法简单随机分两组。对照组34例,针刺,太冲、风池、百会、颈夹脊,肝阳上亢加行间、侠溪、肝俞、肾俞、太溪;痰湿中阻加中脘、丰隆、阴陵泉、内关、解溪、头维;气血亏虚加气海、脾俞、胃俞、足三里;肾精不足加志室、悬钟、三阴交;40mm毫针,平补平泻,得气后留针20min,行针1次,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1次/d。治疗组36例辨证分型,肝阳上亢-天麻钩藤饮,痰湿中阻-半夏白术天麻汤,气血亏虚-归脾汤,肾精不足,补肾滋阴-左归丸,补肾助阳-右归丸;针刺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1周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不良反应。连续治疗3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22例,显效8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40%。对照组痊愈10例,显效14例,有效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6.5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辨证分型联合针刺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针刺治疗三叉神经痛140例:治疗方法:取太冲、侠溪、丰隆、足三里。第I支痛加措竹、头维、阳白、中结;Ⅱ支痛加四白、迎香、角孙、内庭;见支痛加下关、颊车、风、合谷。太冲、侠溪、丰隆、足三里、中渚、内庭、合谷用提插捻转泻法、近取诸穴用捻转泻法。施手法后留...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治疗失眠(不寐)疗效。[方法]对89例门诊患者使用"醒脑开窍"针法,内关(双)、人中、三阴交(双);心脾两虚:加神门、心俞、脾俞;肝郁化火:行间、太冲、风池;阴虚火旺:太溪、太冲、涌泉;痰热内扰:中脘、丰隆、内庭;心胆气虚:心俞、胆俞、丘墟;先刺双侧内关,直刺0.5~1寸,提插捻转结合泻法,施手法1min,使针感传向中指;继刺人中,向鼻中隔方向斜刺0.3~0.5寸,采用雀啄手法(泻法),以流泪或眼球湿润为度;再刺三阴交,沿胫骨内侧缘与皮肤呈45°角斜刺,针刺入1~1.5寸,采用提插手法(补法),使针感到足趾,下肢出现不能自控的运动,以患肢抽动3次为度。神门、心俞等穴位常规针刺,1次/d,以上穴位均留针30min,5d/周,休息2d。连续治疗2周为1疗程。观测临床表现、不良反应。连续治疗2疗程(4周),判定疗效。[结果]治愈13例,显效25例,有效43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1.01%(81/89)。[结论]"醒脑开窍"针法治疗失眠(不寐),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舒乐安定治疗失眠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20例门诊患者按抛硬币法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0例舒乐安定,2mg/次,1次/d。治疗组10例针刺,取百会、印堂,加电针;心肾不交加心俞、肾俞、太溪,平补平泻法;心脾两虚加心俞、厥阴俞、脾俞,补法,背俞穴加灸法;胃热化火加胃俞、脾俞、中脘、天枢、内关、足三里、公孙,泻法;肝胆郁热加肝俞、肾俞、神门、风池、三阴交、中封、太冲,泻法;留针20~40min,1次/2d;西药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6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睡眠时间、不良反应。连续治疗3疗程,疗程间隔3d,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2例,显效4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痊愈1例,显效2例,有效1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40.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舒乐安定治疗失眠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辨证针灸治疗失眠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20例门诊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简单随机分为两组。选用0.30×25mm、0.30×40mm华佗牌一次性针灸针。患者呈仰卧位,针刺处常规消毒。心脾两虚加心俞、脾俞;心胆气虚加心俞、胆俞;肝郁化火加行间、太冲;阴虚火旺加肾俞、太冲。针后,灸百会、四神聪,40min/灸。1次/d,下午治疗。对照组60例主穴:百会、申脉、四神聪、照海。百会、四神聪平刺0.6寸,得气后,平补平泻;申脉、照海直刺0.5寸,得气后,照海穴行补法,申脉穴行泻法。配穴遵循虚补实泻。30min/次(每间隔10min行手法操作1次)。治疗组60例主穴:内关、神门、三阴交神门直刺,进针约0.5寸,内关直刺,进针约0.8寸,三阴交直刺,进针1.0寸。得气后,平补平泻,配穴遵循虚补实泻法。30min/次(每间隔10min行手法操作1次)。两组均连续治疗15d为1疗程。观测入睡时间、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日间功能、PSQl评分、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27例,显效11例,有效12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7.70%。对照组治愈22例,显效13例,有效11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76.3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PSQl总评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辨证针灸治疗失眠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刺提插泻法治疗枕大神经痛疗效。[方法]使用前瞻性设计方法,对40例门诊患者针刺夹脊穴、阿是穴、风池穴、悬钟穴,直刺得气后采用提插泻法,留针30min,1次/d,连续治疗5d为1疗程,休息2d,继续下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不良反应。治疗3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愈10例,有效2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50%。[结论]针刺提插泻法治疗枕大神经痛,疗效满意,无副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辨证分型联合电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20例门诊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取穴百会、风池(双)、颈百劳(双)。痰湿中阻加中脘、丰隆、内关;湿热内扰加肝俞、行间、侠溪;气血虚弱加取膈俞、脾俞、足三里;瘀滞仅取主穴。0.32 mm×(25~50)mm华佗牌针灸毫针刺入,得气后接6805-1型低频电子脉冲治疗仪(上海医用电子仪器厂),连续波,刺激频率约60次/min,强度以患者感到舒适或者能耐受为度,留针20min/次,1次/d,5次/周。治疗组60例辨证施治:痰湿中阻,半夏白术天麻汤;痰瘀互结,血府逐瘀汤;湿热内扰,温胆汤;气血亏虚,益气聪明汤。均1剂/d,水煎300mL,早晚口服。电针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14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不良反应。连续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31例,显效2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6.00%。对照组痊愈23例,显效25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80.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辨证分型联合电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辨证分型联合电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20例门诊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取穴百会、风池(双)、颈百劳(双)。痰湿中阻加中脘、丰隆、内关;湿热内扰加肝俞、行间、侠溪;气血虚弱加取膈俞、脾俞、足三里;瘀滞仅取主穴。0.32 mm×(2550)mm华佗牌针灸毫针刺入,得气后接6805-1型低频电子脉冲治疗仪(上海医用电子仪器厂),连续波,刺激频率约60次/min,强度以患者感到舒适或者能耐受为度,留针20min/次,1次/d,5次/周。治疗组60例辨证施治:痰湿中阻,半夏白术天麻汤;痰瘀互结,血府逐瘀汤;湿热内扰,温胆汤;气血亏虚,益气聪明汤。均1剂/d,水煎300mL,早晚口服。电针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14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不良反应。连续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31例,显效2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6.00%。对照组痊愈23例,显效25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80.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辨证分型联合电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刺、电针联合穴位注射维丁胶性钙、维生素B12治疗不宁腿综合征疗效。[方法]对3例患者行针灸治疗,取双下肢局部穴位为主,每次从下列四组对穴中选取两组:即血海、梁丘;阴陵泉、阳陵泉;悬钟、三阴交;昆仑、太溪。另选取足三里、外关、委中、承山、丰隆、阿是穴等,交替选穴,每侧肢体每次取8~10个穴位。得气后,选取两组对穴及足三里、承山、丰隆、阿是穴等接电针仪,用疏密波,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留针30min,隔日治疗1次。第1次另加穴位注射治疗,在足三里、丰隆穴各局部注射维丁胶性钙注射液2ml+维生素B12注射液1mg混合液1.5mL。观测临床症状。随访观测疗效。[结果]2例治疗5次,1例治疗6次,均临床痊愈,随访5~10个月,均未复发。[结论]针刺、电针联合穴位注射维丁胶性钙、维生素B12治疗不宁腿综合征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和总结。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刺任督二脉联合皮内针治疗缺血性脑梗死睡眠-觉醒节律紊乱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06例住院患者按病志号抽签简单随机分两组。对照组53例取内关、神门、百会、四神聪,痰热内扰加足三里、丰隆、内庭;阴虚火旺加太溪、心俞;气虚血瘀加血海、脾俞、膈俞、足三里;于神庭、百会平刺帽状肌腱膜0.5寸,捻转泻法;直刺关元、气海1~1.5寸,提插捻转,补法为主;余穴均平补平泻;5次/周。治疗组53例任督二脉主穴:任脉取关元、气海,督脉取百会、印堂、神庭;随证取穴与治疗方法同对照组;皮内针:耳穴取皮质下、神门;取三阴交、神门、心俞;心胆气虚者配胆俞,心脾两虚配脾俞;穴位消毒,体穴用颗粒皮内针,左手按压穴位并撑开穴位皮肤,右手用镊子夹住皮内针,沿皮下入针至真皮内,针身平行埋入0.5~1cm,将针柄用箭头状胶布固定,用箭头标明针尖走向。耳穴用揿针型皮内针,针尖直刺穴位后用方形胶布固定;夏季埋针1~2d,其余季节为3~4d。连续治疗4周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AIS评分、夜间睡眠总时间、NIHSS、ADL、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4周),随访3个月,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13例,显效17例,有效1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2.45%;对照组治愈12例,显效19例,有效12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81.1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AIS评分、夜间睡眠总时间、NIHSS、ADL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任督二脉联合皮内针治疗缺血性脑梗死睡眠-觉醒节律紊乱,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后顽固性呃逆的疗效。方法:确诊的45例中风后顽固性呃逆患者,均采用针刺双侧内关、三阴交及中脘穴,配合氯丙嗪注射液25mg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结果:45例患者痊愈36例,好转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78%。结论: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后顽固性呃逆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温针灸八髎穴配合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的疗效。方法:将4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1例。治疗组采用温针灸八髎穴配合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单纯针刺关元、中极、膀胱俞(双)、三阴交(双)、肾俞(双)。1次/d,7d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24%,对照组总有效率66.67%,经统计学检验比较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温针灸八髎穴配合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灸干预防治早发更年期综合症疗效。方法利用补肾健脾疏肝法A:三阴交,太溪,足三里,太冲,合谷,子宫,关元,中脘。B.膈俞,肝俞,脾俞,肾俞,关元俞,次谬穴。隔天一次,1月为1疗程,连续3月,经期暂停针灸。结果痊愈20例,显效17例,有效11例,无效2例,有效率达96.00%。结论针灸干预防治早发更年期综合症付作用小,疗效好。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配合雷火灸治疗对肿瘤患者放化疗后出现白细胞减少症的升白作用。方法采用羊肠线对放化疗后出现白细胞减少症的肿瘤患者气海、关元、足三里(双)、肾俞(双)、脾俞(双)、膈俞(双)穴行穴位埋线治疗,并配合雷火灸对颈7椎至胸12椎施行灸疗。结果治疗组(穴位埋线合雷火灸组)与对照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注射液治疗组]对比,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疗效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穴位埋线配合雷火灸治疗对放化疗肿瘤患者有明显升白细胞作用,且作用稳定持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电针加 TDP治疗遗尿的疗效。方法 将 86 0例遗尿病人按治疗时间的先后顺序 ,随机分为 4组 ,治疗组、穴位注射组、单纯针刺组 ,均以百会、中极、关元、足三里、三阴交为基本处方 ,西药组口服氯脂醒 (遗尿丁 ) ,1~ 2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与穴位注射组、单纯针刺组、西药组有效率比较 ,均 P<0 .0 1。结论 提示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穴位注射组、单纯针刺组和西药组。  相似文献   

17.
脏腑痛取穴规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客观地分析治疗脏腑痛取穴的规律。方法 从 6 84篇论文中对 7470 0例患者在心痛、胃脘痛、腹痛、小儿腹痛、胆绞痛、肾绞痛、癌痛、痛经的取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结论 临床常用穴位为足三里、中脘、三阴交、内关、肾俞、阿是穴 ;多用脏腑俞募穴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运用薄智云腹针疗法联合体针治疗中风后呃逆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60例中风后呃逆门诊患者按完全随机方法(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腹针结合体针治疗,腹针取中脘(浅刺)、下脘(浅刺)、气海(深刺)、关元(深刺)、阴都(双侧,浅刺)、滑肉门(双侧,中刺);体针取内关、天突、攒竹、足三里、三阴交。患者取仰卧位,穴位常规消毒后,用0.35×50mm毫针浅刺中脘、下脘、阴都,直刺深度达皮下浅筋膜;中刺滑肉门,直刺深度达腹直肌;深刺气海、关元,直刺深度达腹横肌深处,均选用提插捻转手法,再以0.25×40mm毫针针刺体针穴位,得气后施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min,间隔15min用提插捻转手法行针1次,1次/d。对照组30例传统体针方法治疗,取穴及操作方法同治疗组。连续治疗3次(3d)随访2周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22例,显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痊愈18例,显效6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0.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薄智云腹针疗法联合体针治疗中风后呃逆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针刺实验文献中穴位生物学效应的分子机制,为临床及实验研究提供方法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资源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三大数据库中的针刺动物实验文献。筛选出单纯针刺对动物机体内相关基因表达影响研究的文献,按文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选择、整理文献。采集文献中的有效穴位及相应的基因名称,运用Python编程语言编写的软件、Cytoscape3.3.0软件及MECODE复杂网络算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获得符合研究的文献2136篇,穴位233个,分子793个;频次排在前十的穴位为足三里、百会、内关、水沟、大椎、三阴交、肾俞、曲池、风府、阳陵泉;频次排在前十的分子有:BCL2、FOS、BDNF、Bax、CASP3、TNFA、GFAP、NGF、HSP70、IL1B;频次排在前五的穴位配伍有大椎-百会、水沟-百会、百会-足三里、三阴交-足三里、内关-水沟;穴位足三里处于穴位-基因网络的中心位置;通过复杂网络的模块分析发现,一些穴位与一些通路相关的基因落入同一网络模块中。结论:本研究发现足三里穴是针刺实验研究的最常用穴位,足阳明胃经可能与代谢通路关系密切,这一发现可为临床及实验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