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护理体会.做好心理护理的同时,在抗凝、溶栓期间,密切监测凝血指标,观察出血的倾向;加强皮肤的护理,对患者肿胀的肢体行肿消散外敷;预防肺栓塞的发生.经治疗护理后,全组患肢肿胀、疼痛等症状消失,无肺栓塞并发症发生,无肢体功能障碍,平均治疗时间15d,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2.
探讨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护理体会.做好心理护理的同时,在抗凝、溶栓期间,密切监测凝血指标,观察出血的倾向;加强皮肤的护理,对患者肿胀的肢体行肿消散外敷;预防肺栓塞的发生.经治疗护理后,全组患肢肿胀、疼痛等症状消失,无肺栓塞并发症发生,无肢体功能障碍,平均治疗时间15d,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3.
43例产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总结43例产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护理经验。重点做好心理护理及保守治疗期间的护理;对实施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的患者,从足背静脉滴注溶栓药物时,在足踝上部加扎止血带,患肢用50%硫酸镁湿热敷,配合自制翘足板拍高患肢,并进行下肢空气波压治疗,结合健康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患肢肿胀基本消退,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4.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指下肢深静脉特别是腓肠部位深静脉血栓形成致血液运形障碍从而出现患肢肿胀疼痛等一系列症状和体征,产后DVT的发生率为0.61%~1.5%,一旦发病给患者带来心身痛苦,严重者可致肺动脉栓塞(PE)而危及生命。2005年1月~2006年12月本院收治产后并发下肢深静血栓患者15例,经实施综合护理,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VTE)是脑卒中患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以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多见。研究显示脑卒中后DVT的发病率2%-21.7%。现就本院2000年7月-2008年6月发生的45例脑卒中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栓塞患者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一种常见的血管外科疾病,多发于年老体弱、久病卧床不起、骨折的患者.主要表现为下肢肿胀、疼痛和压痛、浅静脉扩张,严重者可引起下肢动脉痉挛,肢体缺血甚至坏死及栓子脱落致肺栓塞.  相似文献   

7.
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应积极预防和治疗。我科对2003年1月-2005年3 月收治的12例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进行治疗及护理干预,同时进行预防宣教,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四肢瘫痪患者1例,男性,23岁,因车祸致颈以下运动消失6h收入骨科,X片及CT提示C4椎体骨折,伤后13d在全麻下行C4椎体前路减压复位、置骨内固定术。术后第8天转入康复科,给予运动治疗、肢体气压治疗等。转入后第2天发热,体温37.5℃~38.5℃,血压降低,收缩压最低为90mmHg,疑有肺部感染,转入ICU,给予抗感染、抗真菌、营养支持及对症治疗,15d后病情平稳,又转入康复科,查体:体温38.4℃,血压90/56mmHg,心率70次/min,呼吸22次/min,双侧乳头平面以下痛觉减退,肋弓平面以下痛觉消失,双上肢肌张力低,双侧提肩胛肌肌力Ⅱ级,左侧肱二头肌肌力Ⅲ级,其余肌力0~Ⅰ级,双上肢腱反射对称(+)。  相似文献   

9.
李学军  董红  赵鉴非 《现代康复》1999,3(11):1387-1387
下肢深静脉栓塞是全膝、全髋关节置换术和髋部大手术后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牢在50%~70%之间,但下肢手术后较少发现。现介绍2例下肢手术后发生深静脉栓塞的诊治。  相似文献   

10.
背景:肾移植患者存在引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诸多危险因素,如何有效降低该并发症的发生,并对其做出及时诊断、正确处理,对临床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目的:探讨肾移植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肾移植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诊断依据及治疗效果,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与结论:依据病史、超声确诊的两例患者经及时的治疗(包括抗凝、溶栓等),均在六七天内患肢肿胀基本消退,彩超检查下肢深静脉血流通畅,患者完全康复,肾功能正常。提示,肾移植患者有引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较多危险因素,彩色多普勒超声是最佳诊断措施,规范及时的抗凝、溶栓治疗可取得满意效果。对肾移植术后高危患者应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的疗效,并探讨其技术特点。方法:3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肢DVT)患者,先行下肢静脉滤器植入术,然后静脉抗凝、溶栓(经足背静脉)化淤通脉治疗。结果:33例病人中,31例在2d~15d内患肢基本恢复正常,2例经察明确为左髂静脉压迫综合症,经血管内支架植入术后好转。结论:下肢静脉滤器植入术是防止因下肢DVT引起的致命的肺栓塞的有效方法;溶栓、抗凝、化淤通脉治疗疗效好。  相似文献   

12.
背景:肾移植患者存在引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诸多危险因素,如何有效降低该并发症的发生,并对其做出及时诊断、正确处理,对临床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目的:探讨肾移植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肾移植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诊断依据及治疗效果,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与结论:依据病史、超声确诊的两例患者经及时的治疗(包括抗凝、溶栓等),均在六七天内患肢肿胀基本消退,彩超检查下肢深静脉血流通畅,患者完全康复,肾功能正常.提示,肾移植患者有引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较多危险因素,彩色多普勒超声是最佳诊断措施,规范及时的抗凝、溶栓治疗可取得满意效果.对肾移植术后高危患者应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下肢手术后有症状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方法和预防措施。方法:对5例下肢手术后发生有症状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彩色多普勒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下肢手术后小腿出现疼痛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最早出现并具有很高诊断价值的临床特点。手术后肢体加压包扎是促进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因素。结论:下肢手术后出现小腿后侧疼痛时应考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彩色多普勒检查可明确诊断。对高危患者围手术期应采取综合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4.
王佃卫  马传燕  黄婉 《妇幼护理》2023,3(3):541-543
目的 探讨产妇剖宫产实施全面护理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 2020 年 6 月到 2022 年 5 月在我院实施剖宫产的 80 例产妇,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全面护理组,每组各 40 例。常规护理组应用产后常规护理干预模式,全面护理组应用产后全面护理干预模式。观察对比两组患者静脉血流峰速、平均血流速度、产妇住院时间、产妇出院后 2个月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数量、产妇心理状态评估结果、凝血功能指标。结果 全面护理组静脉血流峰速以及平均血流速度检测指标显著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全面护理组产妇相较于常规护理组具有更短的住院周期(P<0.05)。全面护理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2.50%)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20.00%)(P<0.05)。全面护理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全面护理组凝血功能指标显著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 剖宫产产后实施全面护理,能够改善产妇静脉血流峰速、平均血流速度水平、产妇心理状态和凝血功能,减少产妇住院时间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  相似文献   

15.
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2005年6月至2009年4月在我院行剖宫产,术后根据临床症状及体征、彩色多普勒超声及静脉血管造影诊断为下肢深静脉血栓。采用非手术保守治疗,主要包括抗凝、祛聚、溶栓。结果 1个疗程治疗后29例痊愈,5例显效,2例好转;对未痊愈的患者间隔7 d后,行第2疗程治疗后,均痊愈。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肺栓塞。结论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产妇要以预防为主,对于出现临床症状的患者要早诊断、早治疗,以免延误治疗时间或导致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外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现将本院腹部手术后并发DVT18例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990年1月至2006年1月,本院行腹部手术3456例,术后并发DVT18例(0.52%)。患者年龄40~68岁(平均48.53岁),体重48~71kg(平均56.8kg);临床表现为下肢疼痛、活动受限、肿胀、肢体增粗、皮肤苍白或发钳,皮温低,腓肠肌挤压痛试验阳性,Homans征阳性,术后体温37.5℃~38.5℃,血象偏高。18例中复合性创伤12例(66.7%),其中小肠破裂合并单侧股骨骨折6例行肠修补术、胰腺损伤合并腰椎压缩性骨折2例行胰…  相似文献   

17.
王艳波  李芳 《全科护理》2011,(24):2240-2242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血管外科常见病、多发病,是血液在深静脉腔内的异常凝结,导致血管管腔阻塞,静脉血回流障碍,从而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的血管疾病。临床上以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ower extremity deep venous thrombosis,LDVT)最为多见。  相似文献   

18.
对21例剖宫产术后并发下肢性深静脉血栓病人给予溶栓抗凝治疗,并配合心理疏导、患肢护理及病情观察,经积极有效的治疗和护理,21例病人均痊愈出院,无并发症,复查彩超示患肢深静脉通畅未见血栓。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急诊护理措施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5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根据护理措施不同分组,其中,观察组给予急诊综合性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措施,对两组并发症发展情况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8.00%(2/2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00%(7/25),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6.00%(24/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00%(21/25),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急诊综合性护理中积极配合溶栓手术,科学注射、使用溶栓和抗凝剂,有效缓解患肢肿胀,稳定病情避免继发血栓,减少皮下血肿、出血、感染等并发症,提高疗效及满意度,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20.
杨敏  安丰玲 《上海护理》2005,5(4):19-20
目的分析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根据患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分娩方式及时间、治疗方法、疗效标准和护理措施进行分析。结果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与剖宫产后的压迫、黏连及硬膜外麻醉和术后卧床时间长有关。结论加强孕期、产时和产后的护理与预防,减少剖宫产比率,积极治疗妊高征,可有效减少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