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我国是病毒性肝炎大国,由乙型肝炎或丙型肝炎导致的终末期肝病,包括失代偿性肝硬化、肝癌及肝功能衰竭患者,已越来越多地接受原位肝移植(OLT)治疗。HBV或HCV相关的终末期肝病患者行肝移植后,其预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预防和治疗移植肝的再感染。过去的十几年里,尽管在移植后乙型肝炎与丙型肝炎的防治方面取得长足进步,但仍未能完全控制移植后乙型肝炎或丙型肝炎的复发或再感染,当前尚有许多问题急待解决。  相似文献   

2.
丙型肝炎相关肝病肝移植后丙型肝炎复发的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肝移植是慢性丙型肝炎相关终末期肝病惟一的有效治疗方法,但所有患者均可能出现移植后丙型肝炎复发,移植后5年内约25%~33%的患者可因丙型肝炎复发出现肝硬化,因此对其预防和治疗尤为重要,本文就丙型肝炎相关肝病肝移植后丙型肝炎复发的防治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3.
在所有原位肝移植(OLT)中进行再移植(re-OLT)的比例占10%,后者与首次OLT相比生存率显著下降。HCV感染病人肝移植后,同种异体移植物仍会感染HCV。随着移植后病人存活期的增长,似乎会发生HCV复发而导致的移植肝的功能衰竭。而由HCV所致的再移植的结果更劣于首次移植,其他原因所致再移植的结果亦然。已有许多研究显示,即使不考虑移植物衰竭,HCV感染也会严重降低肝移植后病人和移植物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4.
张敏  刘振文 《传染病信息》2012,25(2):121-125
丙型肝炎(丙肝)肝移植后大部分会出现丙肝复发,疾病进展快于移植前,并有特殊的发病机制.影响复发的因素有HCV基因型、病毒载量、供者和受者人白细胞抗原匹配情况、复发时间、供者年龄以及免疫抑制剂的使用情况等.移植前干扰素抗病毒治疗以取得病毒阴转为目标,2/3的患者移植后HCV RNA阴性;移植后丙肝复发可用长效干扰素┼利巴韦林抗病毒,但持续病毒学应答仅30.2%.特异性靶向抗HCV治疗可能为肝移植后丙肝治疗带来希望.  相似文献   

5.
《肝脏》2017,(1)
正目前在世界范围内,丙型肝炎肝硬化(无论是否合并肝细胞癌)是原位肝移植最常见的指征。移植后丙型肝炎病毒复发可导致移植肝失活,也可以导致患者出现罕见且严重的纤维淤胆性肝炎。之前,人们曾采取过多种治疗措施预防肝移植后HCV的再感染,然而,因干扰素可以导致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  相似文献   

6.
慢性丙型肝炎相关终末期肝病惟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肝移植,但移植后丙型肝炎复发率颇高,移植后5年内25%~33%的患者可因丙型肝炎复发出现肝硬化,因此对其预防和治疗尤为重要,本文就丙型肝炎相关肝病肝移植后丙型肝炎复发的防治作一介绍。1肝移植前的抗病毒治疗肝移植术前丙型肝炎  相似文献   

7.
����ֲ����׸����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随着移植学突飞猛进的发展,肝移植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终末期肝病,并成为目前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最有效方法。我国是肝病大国,肝病患者超过3000万,90%肝移植患者与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病毒(HBV)感染有关;尚有部分肝移植患者与丙型肝炎(简称“丙肝”)病毒(HCV)感染相关。本文就国内外防治肝移植术后肝炎复发的进展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1预防肝移植后肝炎复发的重要性在我国,与肝炎病毒感染相关的急慢性肝病是肝移植的主要适应证,肝移植后肝炎复发是影响肝移植术后长期存活率的主要因素之一,肝移植受体带毒状况严重影响肝脏移植的肝炎复发…  相似文献   

8.
郭芳  魏来 《传染病信息》2007,20(5):273-277
有研究表明,丙型肝炎(丙肝)相关终末期肝病肝移植后第一年有50%患者组织学证实出现丙肝复发,术后5年100%导致肝脏的慢性炎症。曾有病例报道,最早的丙肝临床复发发生在移植后第9天[1]。丙肝复发是肝移植后死亡或再次肝移植最常见  相似文献   

9.
《临床肝胆病杂志》2021,37(10):2444-2447
直接抗病毒药物的上市使丙型肝炎的治疗取得了里程碑式进展,但其在HCV相关肝细胞癌(HCC)肝移植中应用的具体时机和有效性尚待进一步探讨。归纳了目前国内外相关的指南、共识及推荐意见,分别总结了不同治疗时机的优势,并针对直接抗病毒药物对移植后HCV相关HCC复发率的影响这一具有争议性的问题,作出了现有相关研究的回顾性分析,认为直接抗病毒药物治疗可以减少HCV相关HCC肝移植受者的肝癌复发风险。治疗时机的选择需综合考虑肝功能、移植等待时间、HCV阳性器官的利用等多方面因素。  相似文献   

10.
HCV相关肝硬化发生肝功能失代偿后的最佳选择可能是肝移植。移植后免疫调节药物尤其是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可能是加速HCV复发的一个主要因素,如何在减轻移植排斥反应的同时兼顾HCV感染的控制是目前须要探讨的问题。总结了目前HCV相关肝移植术后的抗病毒及免疫调节治疗情况,分析表明,在HCV相关肝硬化肝移植术后进行合理的免疫抑制和抗病毒治疗对于预防HCV复发、延长移植物生存期、改善患者预后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突然改变免疫抑制方案,如快速撤药或改变免疫抑制剂的剂量或类型都有可能导致HCV的复发,类固醇激素缓慢进行性减量和硫唑嘌呤维持治疗也许有益。  相似文献   

11.
HCV相关性肝硬化是欧洲和美国目前肝移植的主要适应症。肝移植后复发性HCV几乎是世界性的,且60%-90%患者的移植物将发生发展为慢性丙肝的损伤。与有免疫能力的患者相比,在移植受者中加速了HCV移植物疾病的病程,在5年时肝硬化的发病率大约为10%-30%。这导致了移植后10-15年时肝衰竭后过高的死亡率或再次移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病毒性肝炎复发导致移植肝肝功能衰竭患者再次肝移植的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日至2012年11月20日215例再次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18例因肝炎复发(其中丙型肝炎8例,乙型肝炎10例)再次肝移植患者与115例因胆道并发症再次肝移植患者的移植肝的生存情况,比较丙型肝炎与乙型肝炎复发患者首次肝移植后的移植肝失功情况和再次肝移植的生存情况.预后分析采用Kaplan-Meier方法绘制生存曲线进行比较.结果 215例再次肝移植患者的病因中,胆道并发症最多,为115例(53.5%),肝炎复发18例(8.4%).肝炎复发与胆道并发症患者第2个移植肝的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43).部分丙型肝炎复发导致的移植肝失功在首次肝移植后早期(3个月内)即出现,乙型肝炎复发患者的移植肝失功几乎全出现在首次肝移植2年后.8例丙型肝炎复发患者中,5例第2个移植肝存活>1年,10例乙型肝炎复发患者的第2个移植肝均存活>1年,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0).结论 肝炎复发患者与胆道并发症患者的再次肝移植预后相似.乙型肝炎复发再次肝移植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移植后慢性移植肝失功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01/2006-12完成的291例原位肝移植中18例肝移植后慢性移植肝失功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肝移植后慢性移植肝失功的病因及诊断和治疗.结果:18例肝移植后慢性移植肝失功患者发生反复胆道感染2例、胆管广泛胆泥2例、胆管吻合口狭窄1例、胆管非吻合口狭窄4例、乙型肝炎复发3例、丙型肝炎复发1例、胆汁性肝硬化1例、肝动脉狭窄1例、巨细胞病毒(CMV)感染1例和慢性排斥反应2例.通过各种内科支持治疗、介入治疗或再次肝移植.11例好转,4例病情反复,3例死亡.结论:根据肝移植后慢性移植肝失功的不同病因,可采取不同的治疗手段;对于不可逆转的移植肝功能衰竭,应进行再次肝移植.  相似文献   

14.
肝移植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方法,在我国,病毒性肝炎相关性肝病是接受肝移植患者的主要病因.随着经验的积累,肝移植就手术过程而言已有相当高的成功率,影响术后生存率的主要因素有术后感染、慢性排斥及胆道梗阻、移植后肝炎复发等.众多的研究结果表明,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epatitis Bimmunoglobulin,HBIG)联合核苷(酸)类似物能显著降低肝移植术后HBV再感染率及肝炎复发率,但该方案仍存在HBIG费用昂贵、使用不便及部分抗HBV药物耐药率高等问题.对于丙型肝炎,目前仍没有特效的预防方案可以很好地预防术后再感染及复发,在移植前用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进行抗病毒治疗降低病毒载量可以减少术后复发的机会和严重程度,但由于药物的不良反应、移植术前患者的肝功能状态以及移植时间的不确定性,很难在术前常规对丙型肝炎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15.
在所有原位肝移植 (OLT)中进行再移植 (re OLT)的比例占10 % ,后者与首次OLT相比生存率显著下降。HCV感染病人肝移植后 ,同种异体移植物仍会感染HCV。随着移植后病人存活期的增长 ,似乎会发生HCV复发而导致的移植肝的功能衰竭。而由HCV所致的再移植的结果更劣于首次移植 ,其他原因所致再移植的结果亦然。已有许多研究显示 ,即使不考虑移植物衰竭 ,HCV感染也会严重降低肝移植后病人和移植物的存活率。有HCV感染的病人 1年存活率是 5 7%~ 65 % ,而没有HCV感染的是 65 %~ 82 %。无论如何 ,再移植的病例有限 ,因此 ,许多研究因为…  相似文献   

16.
随着有关丙型肝炎病毒(HCV)及其所致丙型肝炎研究的深入,对HCV感染终末期肝病肝移植及移植后HCV感染的研究也日渐增多,现就目前的研究状况作一概述。一、肝移植前HCV感染的自然病程与临床转归急性丙型肝炎约20%一30%可完全恢复,即HCVRNA阴转、抗HCVIgM阴转及转氨酶(ALT)正常。40%一60%的病人转为慢性肝炎,进而发展为肝硬变,其中20%可发生肝癌,其所需时间分别为10、21、29年“’。急性HCV感染后的慢性化与感染者体内抗HCV出现早晚有关,在急性期已出现抗HCV的病人,其慢性化率较高,且一旦转为慢性后,抗HCV…  相似文献   

17.
罗生强 《传染病信息》2005,18(3):109-110,113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导致的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是肝移植(LT)的主要适应证之一。遗憾的是,LT后HCV感染的复发相当普遍,并处于活动性进展。在LT受体中,慢性HCV感染导致的肝硬化在LT后5年的发生率约为30%,一旦出现肝硬化,1年后发生临床失代偿的概率接近50%,使移植后患者的生存期明显缩短。所以,LT后HCV的预防与治疗一直为各移植中心所关注。本综述将讨论这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18.
在特异性免疫抑制剂对丙型肝炎移植病人长期结果的影响方面,存在一些疑惑,使用皮质醇治疗急性细胞排斥对感染HCV的接受是有害的。多年前,Kings学院医院Ed Gane和同事表示皮质醇片剂与血清中HCVRNA浓度增加4到100倍有关。较高的HCV RNA水平也与复发性肝炎的组织学严重程度增加有关。他们也表示皮质醇片剂与急性肝炎和较早时间复发的频率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9.
HCV感染复发仍然是肝移植术后的主要问题。使大多数病人和移植物获益的最适宜策略尚不清楚。与其它原因接受肝移植相比较,HCV相关性肝硬化接受肝移植5年死亡率上升23%,移植物失活率上升30%。移植后几个加速疾病进展的预测因素已被证实,包括供体高龄、CMV感染和早期对急性排异的处理。但不幸的是,大多数与加速疾病进展有关的因素不容易改变。[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丙型肝炎患的肝移植——结局、抗病毒策略和免疫抑制 丙型肝炎是美国最常见的单一肝移植指征。在免疫抑制的个体中会加速复发性丙型肝炎相关肝硬化的进程,在8-44%的患中仅需要5-7年的时间。丙型肝炎复发的患与没有丙肝的受相比预后明显要差得多,在超过700天的随访期中,死亡风险升高23%并且移植物衰竭的风险增加30%。因为与别的原因造成的肝病相比,丙型肝炎的预后较差(1年死亡率接近50%),因此对丙肝患进行再移植存在争议。[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