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本文作者认为,在中医病证规范研究中应注意:①历史与逻辑的统一搞好病证文献整理;②病证标准制订必须坚持宏观与微观的辩证统一;⑧病名规范和证候规范同步进行;④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问题;⑤理论与临床密切结合的原则;⑥病证规范标准宜逐步分级进行制订。这些问题的提出无疑对病证规范研究开拓思路有较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论中医症状的规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文锋 《中医杂志》2005,46(9):649-651
症状规范首先应明确症、症状、体征、证候等的概念.症状等病理信息的全面、准确,是正确辨证的基础.症状规范的内容包括症名选择恰当,症状各自独立,不使用诊断术语,利于反映病情本质,正确诠释症状,症状的轻重区分,客观指征的选择等.为了提高临床的诊断水平,应当开展症状辨证的定量研究,制定出统一的症状辨证量表,并且建立常见症状的鉴别诊疗学.  相似文献   

3.
现阶段中医现代化首先是中医疗效的现代化,简约的病证辨治是中医现代化的初级阶段。简约的病证辨治即在中医学理论的指导下,发挥中医核心优势(辨证论治),保持中医疗效的前提下,简化中医辨病辨证相结合的理论,使之容易被广大医学工作者接受。其优势在于简洁、规范,易于操作,适于在各级各类医院推广。简约是中医学理论精髓指导下的简约,不是废医存药,也不是单纯的简单化。简约的病证辨治是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的标准的规范性治疗,可能减低了部分临床疗效,却换来了中医疗效的认可,从而为中医药的继承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中医“五版”教材从整体上考察了其病,证规范性。认为病名较证名的规范程度为高,辨证中辨病性较辨病位更被重视,温病的几个主要病名实际是病类概念;外科,伤科重外症及外治,不太强调辨证论治。列举了病、证、症概念混淆,病种分合失当及重、漏,病名不准及西化,外科疾病归类不规则,辨证含义歧化,证名之病位、病性不确切等问题,并提出了改进而使之规范的意见。  相似文献   

5.
6.
作者在本文中重点讨论了病证规范的内容、要求及方法,认为其内容应包括病症名称规范化、一病所见证候规范化、四渗及症状体征描述规范化、病证临床表现规范化,要求病证规范应注重继承性、准确性、实用性、先进性、稳定性等问题,最后阐述了病证规范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保留中医病名是关系到中医学能否继续发展和关系到中医存亡的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规范中医病名必须遵循中医学理论的自身发展规律,充分反映当代先进的认识水平和符合临床实际,并提出了规范中医病名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8.
论中医病证研究原则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王琦 《新中医》1998,30(8):3-5
中医病证研究对指导中医临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认为,在病证研究中要坚持以下原则。继承原则:保持中医传统诊部体系,通过学习,整理,保留沿用与现代临床相适应的部分古下名称,分类方法,治疗方法,否定与反思原则,对不符合临床实际的错误认识进行了反思,否定;规范原则:中医病证命名要避免不确定性和随意性,尽量规范化,病名要的反映疾病的本质特征,要区别病,证,症3个不同的概念,用西医指标使病证诊断客观化,创新原则  相似文献   

9.
中医内科病名的分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逐步实行中医诊断规范,以内科疾病为突破口,将实际属于主症性,病类性的“病名”,进行了具有分化,扩充,由原来常用的70个左右名称,扩展为300多个病(含部分症)名。  相似文献   

10.
段戡 《中医正骨》1998,10(1):39-40
中医骨伤科病证规范初探──兼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的若干问题湖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长沙410007)段戡,刘向前,孙之镐,罗毅文主题词中医骨伤科学/标准,病证/标准近年来,中医、中西医结合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已取得不少阶段性成果,但中医病证不规...  相似文献   

11.
肥胖的中医病证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肥胖的病因、病机、病位、病性等病证特点,认为其可归属于一种特殊类型的"积聚"范畴。  相似文献   

12.
通过举例说明中医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应以辨识两字贯穿始终,加强重视中医本有的临证论治体系及其中的辨识思维.回到中医固有的论治体系中进行辨识,是提高疗效的关键一环,病证辨识是其中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国内外不少专家学者在中医药英译方面做了许多研究工作,出版了少数汉英双解的中医词典、名同术语解释和中药词典。  相似文献   

14.
一、病、证、症的不同什么叫作病,什么叫作证,什么叫作症?徐大椿《医学源流论·病症不同论》说“凡病之总者,谓之病,而一病必有数症……如疟,病也:往来寒热、呕吐、畏风、口苦,是症也,合之而成为疟”:又《医学源流论·知病必先知症论》说“凡一病必有数症,有病同症异者,有症同病异者,有症与病相因者,有症与病不相因者,盖合之则曰病,分之则曰症,同此一症,因不同,用药亦异,变化无穷,当每症究其缘由,详其情况,辨其异同,审其真伪,然后详求其治法”。这里所说的“症”,即是症状,而不是证候,所谓“辨其异同,审其真  相似文献   

15.
蒙木荣 《广西中医药》1991,14(3):127-130
<正> 从字义以及中医习惯称谓而言,病与证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高度概括人体生理或心理发生的不正常状态,后者则广泛反映与前者相关的征象。二者之间,既有密切的从属关系,又有各自内涵而独立存在的界限。鉴于此,笔者试从病与证的角度出发,以考察全国中医高等院校第五版中医内科学教材为线索,就中医内科病、证命名规范的现状及问题作初步分析。1 病、证命名的现状本教材收入病种49个(不包括附篇),大致分为病因病理命名(有的侧重于病因,  相似文献   

16.
浅析中医神志病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琼琼  胡倩 《光明中医》2016,(11):1521-1523
中医古籍对神志病证记载有丰富的理论认识及治疗经验,其中《黄帝内经》基本构建了中医心理学的理论框架,奠定了中医心理学的基础。《伤寒论》和《温病学》对各种外感病中的神志异常症状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与分析,《金匮要略》对数种内伤杂病性质的神志病证列出了证治分析。此外,针灸疗法、中药疗法、情志疗法等多种治疗神志病的有效手段保留至今。  相似文献   

17.
贾得道 《山西中医》2001,17(1):44-46
近些年来 ,学术界出现了两种新的研究倾向。一种是研究世界科学及思维方式的演变 ,认为古代科学及思维方式是综合的 ;近代科学及思维方式是分析的 ;现代科学及思维方式是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也即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方式。一般说来 ,15世纪以前为古代 ,16世纪至 2 0世纪初为近代 ,从 2 0世纪下半叶即二战以后开始进入现代。这样世界科学及思维方式的演变是经过综合——分析——再综合这样一个颇符合辩证法正——反——合发展法则的。另一种新倾向是对中西传统文化思想的比较研究 ,认为中国的宇宙观是“生成论”;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一 ,世界…  相似文献   

18.
在多因素疾病和老龄化疾病占主导地位的今天,中医临床必须结合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在客观化、规范化方面加强研究力度,针对现代医学难治病种和中医药作用的优势环节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19.
通过痹证与风湿病一、二级病名对比,找出痹证病名存在的问题。以逻辑的要求和推理,分折了痹证病名不规范是病因病机不确切这一更深层次中医理论体系的问题。得出规范痹证病名的方法:继承合理的中医痹证病名;纳入西医  相似文献   

20.
中医病历书写西医病名并非“西化”但西医病名也存在着某些不规范,应创造性地应用西医病名,科学地深入探讨,使中西医均认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