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比较牛膝多糖及其硫酸酯和磷酸酯衍生物对糖尿病大鼠血糖和血脂的影响。方法以链脲佐菌素制备SD大鼠糖尿病模型,观察牛膝多糖(AbP)、牛膝多糖硫酸酯衍生物(S-AbP)和牛膝多糖磷酸酯衍生物(P-AbP)对糖尿病大鼠的体重、空腹血糖的变化以及血脂水平的影响。结果AbP及其两种衍生物均能显著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P<0.05或P<0.01),且S-AbP的降糖效果优于AbP和消渴丸(P<0.05);S-AbP还能使糖尿病大鼠体重增加(P<0.01),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显著升高(均P<0.01);P-AbP使糖尿病大鼠体重增加(P<0.05),血清TG水平降低、HDL-C水平升高(P<0.05或P<0.01);AbP只能使糖尿病大鼠的HDL-C水平升高(P<0.05)。结论S-AbP和P-AbP均能使糖尿病大鼠体重增加,血糖、血脂水平降低,且S-AbP效果优于AbP,对糖尿病治疗及其并发症的控制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芪桑降糖方对实验性2型糖尿病(T2DM)模型大鼠糖代谢及脂代谢的影响。 方法: 大鼠高糖高脂饲料喂养4周后,ip 40 mg·kg-1链脲佐菌素(STZ)建立T2DM大鼠模型,随机分为糖尿病模型对照组、芪桑降糖方低剂量组(ig 180 mg·kg-1·d-1)、中剂量组(ig 360 mg·kg-1·d-1)、高剂量组(ig 540 mg·kg-1·d-1)及罗格列酮治疗组(ig 4 mg·kg-1·d-1)。持续ig给药60 d后测空腹血糖(FBG)、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lc)、胰岛素(Ins)的含量。 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HbAlc含量显著增高(P<0.01),总胆固醇(TCH)、血清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均明显升高(P<0.05),高密度脂蛋白(HDL)明显下降(P<0.05)。芪桑降糖方可降低T2DM模型大鼠的FBG、HbAlc、TCH、TG、LDL水平,提高HDL和Ins水平,与模型组比较有明显改善(P<0.05),芪桑降糖方与罗格列酮药物治疗组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 芪桑降糖方能有效地降低T2DM模型大鼠的血糖,促进Ins分泌,纠正糖尿病大鼠脂代谢紊乱,调节血脂。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紫茉莉根醇提物对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血脂及胰岛素水平的影响。 方法: 注射链脲佐菌素(STZ,40 mg·kg-1, ip)加高糖高脂饲料喂养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低中高剂量紫茉莉根醇提物(1,2,4 g·kg-1)和罗格列酮组(4 mg·kg-1),连续给药8周。给药后每2周测1次空腹血糖(FBG),试剂盒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肝糖原及肌糖原含量,放射免疫法测血清胰岛素(FINS)。 结果: 给药8周后,糖尿病模型组大鼠FBG, HbAlC, TC, TG, FINS显著升高,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肝糖原、肌糖原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与糖尿病模型组相比,紫茉莉根醇提物中、高剂量组大鼠FBG, HbAlC, TC, TG, FINS水平下降,ISI, 肝糖原及肌糖原水平均上升,均有显著差异(P<0.01)。 结论: 紫茉莉根醇提物对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具降糖调脂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灯盏花素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糖脂代谢的影响。 方法: 高脂高糖饮食联合链尿佐菌素(STZ)建立T2DM大鼠模型,将成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灯盏花素低、高剂量组(100,200 mg·kg-1·d-1),并设正常对照组。腹腔注射(ip)灯盏花素14 d后,比较各组大鼠的一般状态、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INS)、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脂联素(APN)水平,并制作大鼠胰腺组织病理切片。 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糖尿病状态明显,血清FBG,INS,TC,TG及LDL-C水平升高,APN 水平降低(P<0.01),胰腺组织病理损害明显;与模型组比较,低、高剂量组大鼠一般状态有所改善,血清FBG,INS,TC,TG及LDL-C水平降低,APN 水平升高(P<0.01或P<0.05),胰腺组织病理损害减轻。 结论: 灯盏花素可能通过改善T2DM大鼠APN低水平状态和胰岛素抵抗来改善糖、脂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5.
仙人掌粉对大鼠血脂的调节作用及其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仙人掌粉对大鼠血脂的调节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分别以基础饲料、基础饲料加高、中、低剂量仙人掌粉饲喂正常大鼠,观察仙人掌粉对正常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动脉硬化指数(AI),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指标的影响。将造模成功的高血脂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模型对照组和仙人掌粉高、中、低3剂量组,后者按高、中、低3种剂量给予样品。以上各组继续喂饲高脂饲料,3周后分别取血测定上述指标。结果:仙人掌粉对正常大鼠血清TC有降低作用,但与正常饲料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对正常大鼠TG,HDL C无影响。能明显降低正常大鼠MDA含量,升高SOD活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对于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仙人掌粉高、中、低3剂量组均能显著降低血清TC,LDL C,AI(P<0.01),TG(P<0.05),且其降脂作用与给药剂量有关。结论:仙人掌粉对正常大鼠及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血脂均有调节作用,而对后者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双益方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血糖、血脂及SOD、MDA、FFA的影响,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抽取10只大鼠为正常对照组(N组),其余大鼠采用高脂饲料喂养联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尾静脉注射的方法造2型糖尿病模型,成模40只,分为模型组(M)、二甲双胍组(Met)、双益方高剂量组(SH)和双益方低剂量组(SL),每组10只.检测药物干预2周和4周后各组大鼠空腹血糖(FBG)以及4周后各组大鼠血清中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游离脂肪酸(FFA)的水平.结果 药物干预后,SH、SL组可显著降低大鼠血清FBG、TG、TC、FFA、和LDL-C的水平(P<0.01或P<0.05),提高血清HDL-C的水平(P<0.01或P<0.05);同时可显著降低大鼠血清MDA的含量(P<0.01或P<0.05),明显升高血清SOD的活性(P<0.01或P<0.05).结论 双益方对2型糖尿病大鼠有降糖、降脂的作用,抑制氧化应激反应、降低游离脂肪酸(FFA)为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紫心甘薯总黄酮(PSPF)的降糖及其抗氧化作用。方法 采用链脲佐菌素(STZ,65 mg·kg-1)腹腔注射诱导形成糖尿病大鼠模型,实验组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PSPF高剂量组(240 mg·kg-1),中剂量组(120 mg·kg-1),低剂量组(60 mg·kg-1),阳性对照组(二甲双胍,90 mg·kg-1),PSPF灌胃4周,每天测量体重、饮食和饮水量,初期、中期、后期测量空腹血糖(FBG),最后取血测定糖化血清蛋白(GSP)、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的变化并测量餐后2 h血糖(2 h BG)。结果 PSPF灌胃4周后,糖尿病大鼠“三多一少”症状明显改善,与模型组相比,高、中灌胃组均有效降低FBG、GSP、2 h BG、MDA,提高大鼠血清中的T-SOD、GSH含量(P<0.01);低剂量灌胃组均可明显改善FBG、GSP(P<0.05)、MDA、T-SOD含量(P<0.01);血糖与抗氧化指标统计学分析相关性显著(P<0.05)。结论 PSPF可以明显改善糖尿病大鼠的血糖异常,提高大鼠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8.
香青兰不同部位提取物对大鼠实验性高脂血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建立大鼠实验性高脂血症模型,观察香青兰石油醚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脂肪乳剂ig制备高脂血症大鼠模型,给药10周后观察香青兰不同提取物对高脂血症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以及肝组织内SOD,MDA水平的影响;光镜观察大鼠肝组织脂肪变性程度。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香青兰石油醚提取物显著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清TG,LDL-C,ALT,AST,MDA(P<0.01或P<0.05),显著升高血清HDL-C,SOD(P<0.01),显著升高肝匀浆SOD(P<0.05),显著降低肝匀浆MDA(P<0.01);香青兰乙酸乙酯提物显著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清TC,LDL-C,ALT,AST,MDA(P<0.01),显著升高血清SOD(P<0.05),显著升高肝匀浆SOD(P<0.01),显著降低肝匀浆MDA(P<0.01)。结论:香青兰石油醚与乙酸乙酯提取物能调节高脂血症大鼠脂质代谢紊乱,其调节血脂机制可能与抗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通腑润燥方治疗口服降糖药物控制不佳的胃肠实热型2型糖尿病(T2 DM)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口服降糖药物控制不佳的胃肠实热型T2 DM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两组均采用重组甘精胰岛素治疗,观察组加服通腑润燥方,疗程为8周。监测治疗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G);检测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及血脂;记录血糖达标时间,记录每周重组甘精胰岛素使用量,记录低血糖发生人次及记录胃肠实热证评分。结果: 观察组2 hPG、HbA1c及FINS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均升高,观察组上升更为显著(P<0.01);观察组BMI、体重及腰围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第4、6、8周,观察组重组甘精胰岛素使用量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平均血糖达标时间(14.2±2.48) d少于对照组的(17.8±2.79) d (P<0.01);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及平均发生人次均少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TG,TC,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HDL-C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口渴喜冷饮、脘腹痞满及大便硬结等主要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通腑润燥方能降低口服降糖药物控制不佳的T2 DM的2 hPG,HbA1c,促使患者血糖达标,能减少胰岛素的使用量,降低胰岛素所致低血糖发生率,还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桑叶总黄酮改善2型糖尿病(T2DM)大鼠肝脏脂代谢紊乱的药效学作用,并基于肝脏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肉毒碱棕榈酰基转移酶-1(CPT-l)蛋白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醇提法+大孔树脂纯化法提取、纯化桑叶总黄酮,并进行鉴定。利用高脂肪饮食(HFD)+链脲佐菌素(STZ)法建立T2DM大鼠模型,选择血糖≥11.1 mmol·L-1的大鼠,以桑叶总黄酮高、中、低剂量(300、150、75 mg·kg-1)分别灌胃给药8周,观察大鼠体质量及血糖情况。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肝脏病理变化,生化法检测大鼠血清脂代谢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及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肝脏组织PPAR-α及CPT-1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桑叶总黄酮干预8周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摄食量、肝脏指数、空腹血糖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桑叶总黄酮高、中、低剂量组大鼠摄食量、空腹血糖、肝脏指数显著降低(P<0.01)。HE结果显示,正常组大鼠肝组织结构完整未见明显异常;模型组大鼠肝细胞空泡变性且有炎性浸润;桑叶总黄酮高、中、低剂量组大鼠肝脏结构未见明显异常。血脂四项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TC、TG、LDL-C水平显著升高(P<0.01),HDL-C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TC、TG、LDL-C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HDL-C水平显著增加(P<0.01)。Real-time PCR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PPAR-α和CPT-1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桑叶总黄酮高剂量组PPAR-α和CPT-1 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PPAR-α和CPT-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桑叶总黄酮高剂量组PPAR-α和CPT-1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 桑叶总黄酮可有效降低T2DM大鼠血糖,改善肝脏脂质代谢紊乱,其发挥降糖调脂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调控PPAR-α和CPT-1蛋白、促进脂肪酸氧化分解,发挥调控脂质代谢,进而发挥降糖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电针对2型糖尿病(T2DM)胰岛素抵抗和瘦素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小剂量STZ尾静脉注射结合高热量饲料喂养的方法复制T2DM大鼠模型,将成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简称对照组)和电针治疗组(简称电针组),另设正常对照组(简称正常组),每组8只。观察电针"胰俞"穴和"后三里"穴对大鼠体重、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空腹血清瘦素(LEP)和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的影响。结果:电针治疗前,电针组和对照组体重、FBG、FINS、TC、TC和LEP均明显高于正常组,而ISI则降低(均P0.05),有显著性差异。电针治疗后,电针组体重、FBG、FINS、TC、TC和LEP与本组治疗前和对照组相比均明显下降,而ISI则上升(均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电针能减轻体重,改善脂质代谢紊乱,具有良好的减肥降脂作用。(2)电针能降低血糖及胰岛素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3)电针能降低血清瘦素水平,改善瘦素抵抗。(4)电针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瘦素水平,改善瘦素抵抗有关。  相似文献   

12.
黄萸方对大鼠糖尿病早期肾脏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黄萸方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微量白蛋白尿的疗效。方法:采用高糖高脂喂饲加低剂量STZ建立伴胰岛素抵抗的大鼠2型糖尿病模型,给予黄萸方治疗12周,动态观察血糖及尿微量白蛋白等指标。结果:黄萸方可降低血糖、减少尿微量白蛋白、减轻肾脏肥大、改善尿多症状、降低血清甘油三酯水平,疗效优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氯沙坦。结论:黄萸方可改善实验性大鼠2型糖尿病肾脏病变,主要是减少微量白蛋白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葛根交泰丸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高糖高脂饲料喂养联合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的方法建立T2DM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N组),模型组(MOD组),二甲双胍组(MET组),葛根交泰丸高(GJH),中(GJM),低(GJL)剂量(12.15,8.1,4.05 g·kg-1)组;治疗后每周测量大鼠体质量及空腹血糖(FBG),末次给药24 h后收集大鼠血清样本,比较各组大鼠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清肝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尿酸(UA)的差异。结果:与N组比较,MOD组大鼠体质量减轻,FBG,TG,TC,LDL-C,ALT,AST,BUN,SCr,UA均升高,HDL-C降低(P0.05);与MOD组比较,各治疗组大鼠体质量均增加,FBG,TG,TC,LDL-C下降(P0.01),MET组,GJH组和GJM组ALT,UA明显下降(P0.05);与MET组比较,GJH组和GJL组体质量,LDL-C下降(P0.05),GJL组FBG,ALT,UA均升高(P0.05),GJM组TC,LDL-C降低(P0.01);与GJM组比较,GJH组和GJL组体质量降低,FBG,TC,LDL-C均升高(P0.05),GJL组ALT,UA升高(P0.01)。结论:不同剂量的葛根交泰丸均能明显降低T2DM大鼠的血脂及血糖水平,增加大鼠体质量,抑制ALT表达,降低UA含量,可用于防治T2DM及其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STZ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的剂量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腹腔注射建立2型糖尿病(T2DM)大鼠模型的最佳注射剂量。方法:4周龄SPF级雄性SD大鼠高糖高脂饲料喂养4周,分别按30mg/kg、40mg/kg、50mg/kg体重剂量腹腔注射STZ建立T2DM大鼠模型,观察成模大鼠各阶段体重、食量、饮水量、尿量变化;检测空腹血糖(FBG)、胰岛素(FINS)、血脂,比较各组大鼠模型稳定性。结果:40mg/kg剂量组大鼠的成模率最高(73.3%),成模大鼠具有胰岛素抵抗、高血糖、高胰岛素血症和血脂紊乱的T2DM临床特征,高血糖持续时间最长、最稳定(到实验结束模型稳定至少28d)。30mg/kg剂量组大鼠成模率只有40%,成模大鼠于实验结束血糖水平已基本恢复正常,50mg/kg剂量组成模大鼠倾向于1型糖尿病。结论:短期高糖高脂饮食联合STZ腹腔注射建立2型糖尿病SD大鼠模型的STZ最佳注射剂量为40mg/kg。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五味豆汤对2型糖尿病(T2DM)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用酶法测定二甲双胍组和五味豆汤组各20例的空腹血糖(FPG)、OGTT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浆胰岛素(FINS)、血脂,计算HOMA-IR指数、中医症状积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HOMA-IR明显下降(P0.05),二甲双胍组和五味豆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FBG、FINS、Hb1Ac、2hPG、TC在二甲双胍组和五味豆汤组明显下降(P0.05),二甲双胍组和五味豆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在在二甲双胍组和五味豆汤组明显下降(P0.05),二甲双胍组和五味豆汤组进行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五味豆汤可以明显减轻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温脾肾暖肝胃方药对2型糖尿病(T2DM)胰岛素抵抗(IR)及低度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80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取糖尿病教育、合理饮食并常规应用西药降血糖,治疗组加用温脾肾暖肝胃方药。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1个月为1个疗程,共观察2个疗程。测定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2hBG)、胰岛素(FINS)、C反应蛋白(CRP)含量,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治疗后两组FBG、P2hBG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P2hBG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治疗组FINS、CRP含量显著下降、ISI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且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上述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温脾肾暖肝胃方药可以明显降低T2DM患者的血糖,显著改善T2DM患者的IR和低度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清热降浊方对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观察清热降浊方(治疗组)与二甲双胍(对照组)对208例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2B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体重、体重指数(BMI)、腰围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2-IR)、胰岛素敏感指数(HOMA2-S)、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2-B)的影响。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HbA1c、FBG和P2BG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01),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C、TG、LDL-C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但对HDL-C的作用不明显。治疗组体重与BMI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HOMA2-IR、HOMA2-S、HOMA2-B的改善不明显。结论清热降浊方对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各项指标的影响与二甲双胍相当,但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改善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6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8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组为2组。对照组60例,以盐酸二甲双胍肠溶胶囊治疗;治疗组68例,在此基础上加服自拟降糖合剂。2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2组治疗前后FBG、P2BG、不良反应等。结果:治疗组显效45例,有效2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53%;对照组显效21例,有效28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81.67%;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2组FBG、P2BG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FBG、P2BG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翻白草总黄酮对2型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和肝组织胰岛素底物-2-磷脂酰肌醇-3激酶(IRS-2-PI3-K)信号通路的影响. 方法: 翻白草经溶剂提取,聚酰胺柱分离提取得总黄酮提取物;以高脂高糖乳剂加链脲佐菌素复制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翻白草总黄酮高剂量(216 mg·kg﹣1)和低剂量(108 mg·kg﹣1)、模型对照组、阳性药组(盐酸二甲双胍悬浊液20.8 mg·kg-1),连续给药4周后,观察其血糖、血脂、游离脂肪酸、肝糖原、胰岛素水平的变化,采用Western blots法检测肝组织IRS-2和PI-3K蛋白的表达. 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重下降、血糖及总胆固醇(TC)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翻白草总黄酮高剂量组血糖下降(P<0.05),TC下降,HDL-C升高(P<0.05);胰岛素和胰岛素抵抗指数均降低(P<0.05);肝组织IRS-2和PI-3K蛋白的表达量升高(P<0.05). 结论: 翻白草总黄酮能纠正2型糖尿病大鼠糖代谢紊乱,可能是通过降低减少肝糖原的输出,提高肝组织胰岛素IRS-2-PI3-K蛋白表达,从而减弱外周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