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陈彦  贾晓斌  胡明  丁安伟 《中国中药杂志》2008,33(10):1164-1167
目的:研究淫羊藿苷在Caco-2细胞模型中的吸收机制。方法:通过研究10,20μmol.L-1淫羊藿苷在细胞中的双向转运,考察时间、药物浓度及转运蛋白抑制剂对淫羊藿苷吸收的影响。用超高压液相法测定药物浓度,计算其表观渗透系数。结果:淫羊藿苷通过Caco-2细胞单层的转运量4 h内随时间延长呈线性增大,双向转运的渗透系数PBA/PAB大于4。在加入P-糖蛋白(P-gp)转运蛋白抑制剂维拉帕米后,淫羊藿苷PAB增大了1.2倍[(1.37±0.10)×10-6cm.s-1],PBA/PAB显著降低(由4.83下降到2.72)。而加入转运蛋白多药耐药蛋白(MRP2)的抑制剂白细胞三烯C4、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的底物潘生丁时,对淫羊藿苷转运影响不显著。结论:结果提示淫羊藿苷口服吸收差的原因有二:一是淫羊藿苷肠壁的渗透系数较小,二是可能存在肠道P-gp转运蛋白对淫羊藿苷的外排。  相似文献   

2.
仙乐雄胶囊中淫羊藿的质量控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建立仙乐雄胶囊中淫羊藿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Shim-pack VP-ODS C18反相色谱柱(4.6mm×150mm,5μm),以乙腈-水(28∶72)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270nm;柱温:30℃。结果:淫羊藿苷在0.103~1.858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n=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0%,RSD为1.4%(n=6)。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仙乐雄胶囊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3.
HPLC法测定仙灵骨葆分散片中淫羊藿苷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测定仙灵骨葆分散片中淫羊藿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Extent C18(250mm×4.6mm,5μm)柱,以乙腈-0.1%乙酸溶液(28∶72)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1;在270nm波长处检测。结果:淫羊藿苷在0.368~1.84μg范围内呈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84%,RSD为1.59%(n=6)。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性和重复性好,可用于仙灵骨葆分散片中的淫羊藿苷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4.
薄层扫描法测定藿贞胶囊中淫羊藿苷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为控制药物的内在质量,对藿贞胶囊中淫羊藿苷进行定量分析?方法:采用薄层扫描法?结果:样品藿贞胶囊中淫羊藿苷的平均含量为5.24mg·g-1,加样回收率平均值为98.16%,精密度试验:RSD%=1.92% ?结论:测定方法简单,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淫羊藿苷对肝细胞癌细胞CLC5增殖能力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通过网络药理学筛选淫羊藿苷作用靶点,构建靶点网络及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预测淫羊藿苷可能作用靶点及相关通路;使用梯度浓度(0、6.25、12.5、25、50 μmol·L-1)淫羊藿苷刺激肝细胞癌CLC5细胞,通过细胞活性及增殖检测(CCK-8)法检测淫羊藿苷对CLC5细胞活力的影响;使用不同浓度(0、25、50 μmol·L-1)淫羊藿苷处理肝细胞癌CLC5细胞,通过Edu-488及克隆形成实验(Clone Forming)检测淫羊藿苷对CLC5细胞增殖的影响;使用不同浓度淫羊藿苷分别刺激CLC5细胞不同时间,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验证淫羊藿苷对蛋白激酶B(Akt)/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细胞周期依赖激酶(CDK)通路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情况。结果 网络药理学分析发现淫羊藿苷作用于肝细胞癌的机制与阻滞细胞周期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有关;CCK-8法结果表明,与空白组比较,淫羊藿苷组CLC5细胞活力显著下降(P<0.01),呈时间-浓度依赖性;与空白组比较,淫羊藿苷组Edu-488阳性率及克隆形成菌落数量明显减少(P<0.05,P<0.01);与空白组比较,淫羊藿苷组p-Akt、p-GSK3β、CDK4、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P<0.01)。结论 淫羊藿苷可抑制阻滞肝细胞癌细胞周期,抑制肝细胞癌增殖,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Akt/GSK3β/CDK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淫羊藿防治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的作用及初步机制。 方法: 雌性7月龄SD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淫羊藿高、低剂量组共4组(n=8),除正常组行假手术外,其余均手术彻底摘除卵巢,术后进行模型筛选,1周后依照正常组、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淫羊藿高、低剂量组灌胃淫羊藿提取液(剂量以生药量计为50,25 g·kg-1),连续给药90 d。给药45 d时检测血清钙(Ca2+),90 d时检测血清Ca2+、血清磷(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碱性磷酸酶(ALP)活性、血清雌二醇(E2)和睾酮(T)含量,并分离胫骨进行病理切片观察。 结果: 与模型组血清Ca2+(3.01±0.33) mmol·L-1相比,给药45 d后低、高剂量淫羊藿组血清Ca2+均下降[(2.48±0.39),(2.86±0.34)mmol·L-1,(P<0.05,P<0.01)],90 d后高剂量淫羊藿组血清Ca2+下降更明显(1.76±0.53)mmol·L-1,(P<0.01)。与模型组相比,淫羊藿能降低血清MDA(8.4±1.3)mmol·L-1(P<0.01),提高血清P(4.61±0.82)mmol·L-1(P<0.05),SOD活性(110±13)U·L-1(P<0.05),碱性磷酸酶活力(4.4±0.89)U·L-1(P<0.05),雌二醇水平(25.66±9.38) pg·L-1(P<0.05)和睾酮水平(1.95±1.21) ng·L-1(P<0.05)。胫骨病理切片显示高剂量淫羊藿能预防骨小梁断裂,Ⅰ级和Ⅱ级病变率占87.5%,无Ⅳ级病变。 结论: 淫羊藿明显提高性激素水平,清除活性氧,可能是其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回春酒(HCJ)中淫羊藿苷、宝藿苷Ⅰ、西红花苷-Ⅰ和西红花苷-Ⅱ的含量。方法: Hypersil C18色谱柱(4.6 mm×150 mm,5 μm),流速0.8 mL·min-1,流动相A为乙腈,B为1%冰醋酸溶液,检测波长270 nm(淫羊藿苷和宝藿苷Ⅰ);流动相A为乙腈-甲醇(2:3),流动相B为0.5%磷酸溶液,检测波长440 nm(西红花苷-Ⅰ和西红花苷-Ⅱ)。结果: 淫羊藿苷和宝藿苷Ⅰ分别在0.054 6~1.092 μg (r=0.999 7),0.076 2~1.524 μg(r=0.999 1)进样量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56%,99.17%,RSD分别为0.94%,0.77%,西红花苷-Ⅰ和西红花苷-Ⅱ分别在0.102 8~2.056 μg(r=0.999 4),0.060 4~1.208 μg(r=0.999 8)进样量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54%,96.91%,RSD分别为0.90%,1.27%。结论: 该方法测定结果准确、灵敏、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8.
淫羊藿黄酮磷脂复合物大鼠体内药动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淫羊藿黄酮及其磷脂复合物(EFL)中淫羊藿苷在SD大鼠体内药动学。方法:以HPLC测定法测定大鼠血中淫羊藿苷的含量,以同组大鼠(8只,♂♀各半)交叉灌服淫羊藿黄酮及其磷脂复合物,药-时曲线数据经3P87药动学计算程序处理。结果:分别以淫羊藿黄酮及其磷脂复合物给SD大鼠灌胃(剂量为淫羊藿苷100 mg·kg-1),淫羊藿苷的药-时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淫羊藿黄酮中淫羊藿苷的AUC、Cmax、Tmax分别为(62.5±4.7) mg·h·L-1,(5.3±1.6) mg·L-1,(2.9±0.9) h,而EFL中的为(156.1±27.2) mg·h·L-1,(17.5±3.5) mg·L-1,(2.1±0.6) h,统计结果表明AUC、Cmax之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磷脂可提高淫羊藿黄酮中淫羊藿苷在大鼠体内的吸收。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中药艾复康胶囊中黄芩苷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Diamonsil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0.4%磷酸-甲醇(58∶42)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80nm,流速1.0mL·min-1,柱温35℃。结果:黄芩苷线性方程为Y=2.78×103X-4.13,在0.0968-0.484μg范围内具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7),平均回收率为99.7%,RSD为3.0%。结论:该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艾复康胶囊中黄芩苷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大孔树脂同时分离纯化淫羊藿中淫羊藿苷和淫羊藿次苷Ⅱ的工艺条件。 方法: 以淫羊藿苷和淫羊藿次苷Ⅱ的吸附容量、洗脱率为评价指标,通过静态吸附-洗脱试验筛选大孔树脂型号,采用单因素试验优选淫羊藿苷和淫羊藿次苷Ⅱ的吸附和洗脱条件。 结果: 选用DM301型大孔吸附树脂,最佳吸附条件为上样液质量浓度7.45 g·L-1,上样液流速3 BV·h-1;淫羊藿苷洗脱条件为加45%乙醇4 BV以1.5 BV·h-1的流速进行洗脱;淫羊藿次苷Ⅱ洗脱条件为加60%乙醇5 BV以1.5 BV·h-1的流速进行洗脱;淫羊藿苷、淫羊藿次苷Ⅱ纯度分别达56.23%,67.41%。 结论: 建立的工艺条件可同时分离纯化淫羊藿苷和淫羊藿次苷Ⅱ,且稳定性好、收率较高、生产成本低,适宜于规模化生产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丹参药材指标成分及浸出物含量与外观色泽的相关性。方法:采用HPLC对18批丹参药材中有效成分(丹酚酸B和丹参酮类成分)的含量进行测定,按2015年版《中国药典》收录的方法对丹参药材的浸出物进行测定,使用色差仪测定丹参粉末甲醇溶液的色度值,在此基础上,分别对有效成分、浸出物含量和色度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丹参中有效成分含量越高,浸出物含量越高,a*(红绿分量值)越大,外观红色越深,药材质量越好;有效成分含量越低,浸出物含量越低,a*越小,外观红色越浅,药材质量越差。结论:通过丹参内在质量与外观质量关联度分析,确立了一种可用于判断丹参质量的简便方法,验证了传统鉴别经验"色红者佳"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建立高效毛细管电泳法同时测定丹参饮片中迷迭香酸、原儿茶醛、丹参素、丹酚酸B、丹酚酸A含量的方法,同时考察丹参药材适宜干燥温度。方法 10 mmol·L-1硼酸-12 mmol·L-1磷酸二氢钠-10 mmol·L-1SDS为电泳介质,未涂渍标准熔融石英毛细管(75 μm×64.5 cm,有效长度56 cm)为分离通道,分离电压为18 kV,检测波长为206 nm,毛细管温度为20 ℃,压力进样:5 kPa×6 s。结果 5种指标成分的浓度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9 0);干燥温度以100 ℃为宜。结论 该方法简单、准确,重复性较好,可用于丹参饮片的质量评价和控制。  相似文献   

13.
孵育12天的鸡胚额骨用胰酶制成分离细胞悬液。共获得3×10~6个细胞,均分为5份,分别加 Eagle 培养液或0.1%、0.2%、0.4%和0.8%丹参 Eagle 培养液,在CO_2培养箱内进行培养。逐日进行活体观察。至培养26天收获。标本作 HE、AS、ARS 染色和 AlP-AcP 反应以进行比较。发现:丹参能促进成骨细胞样细胞成熟,分泌胶原性物质和 AlP,并使钙盐在胶原基质上沉积,形成骨小结节。但是过高浓度的丹参能导致对成骨细胞样细胞生长的抑制。丹参的合适实验浓度为0.2%。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黄芪和丹参提取物配伍对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方法:成功构建大鼠心梗模型后,随机分为模型组、黄芪组、丹参组、黄芪-丹参配伍组,每组8只大鼠,另设假手术组8只.术后48 h,黄芪、丹参及黄芪-丹参配伍组大鼠,均按20 mg· kg-1灌胃,其中黄芪-丹参配伍组,黄芪、丹参提取物按照1∶1配伍;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给予生理盐水20 mL·kg-1灌胃.8周后测定大鼠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应用HE染色分析左心室心肌细胞组织形态学变化;采用Masson染色法检测左心室心肌胶原纤维;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左心室心肌组织蛋白激酶D1(PKD1)的表达情况.结果:血流动力学检测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假手术组、黄芪组-丹参组及黄芪丹参配伍组心脏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内压曲线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dp/dt)均显著升高(P<0.01),左室舒张末压(LVEDP)均显著降低(P<0.01),与丹参组相比,黄芪丹参配伍组LVSP,±dp/dt均明显升高(P<0.05).HE染色分析,模型大鼠心肌细胞坏死严重,成纤维细胞增多,伴有炎症细胞浸润;黄芪、丹参单体组,细胞形态略显模糊,核肥大,成纤维细胞轻度增生,炎症细胞减少;黄芪-丹参配伍组细胞形态较清晰,成纤维细胞和炎症细胞少见.Masson染色结果表明,模型组大鼠心肌以胶原组织为主,各治疗组大鼠以红色心肌组织为主,间杂以胶原组织.免疫组化分析表明,模型组心肌组织胞浆中PKD1蛋白的表达极其明显(P<0.01);和模型组相比,黄芪-丹参组心肌组织胞浆中PKD1蛋白的表达明显下调(P<0.01),但仍清晰可见;和黄芪、丹参单体组相比,黄芪-丹参配伍组心肌组织胞浆中PKD1蛋白的表达进一步下调(P<0.05).结论:黄芪-丹参配伍可明显改善心肌梗死后异常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组织的病理学病变,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心肌组织PKD1蛋白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15.
该研究基于《中医方剂大辞典》数据库,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提取含丹参、红花药对的方剂,运用软件的关联规则,改进的互信息法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丹参、红花药对用药规律。最终纳入方剂39首,涉及中药280味,使用频率除丹参、红花外最高的前5位中药依次为当归、川芎、香附、白芍、桃仁/生地黄。经过聚类得到核心药物6组,分别为丹参-香附-红花,丹参-白芍-红花,丹参-当归-香附-红花,丹参-当归-白芍-红花,红花-丹参-白芍-当归,丹参-白芍-红花-当归。设支持度11(38.46%),置信度80%,共得到关联规则38组。提示丹参、红花常与活血、行气之品联用,主以妇科病、瘀血疼痛证、中风等为治疗病证。  相似文献   

16.
将《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收录的含丹参成方制剂的提取方法分为水煎煮法、乙醇加热回流法、乙醇-水提取法三大类,通过列表分类进行工艺分析,揭示存在提取溶剂选择不当、提取时间过长、提取温度过高、提取次数过多等问题,不利于丹参制剂的产业化生产。选取一种高效低耗并适合产业化生产的丹参提取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为丹参制剂的工艺改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建立复方降脂胶囊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方中丹参、山楂、甘草进行定性鉴别 ,采用比色法测定方中主药绞股蓝总皂苷的含量。结果 处方中丹参、山楂、甘草所含主要成分与其它成分分离良好。比色法测定方中主药绞股蓝总皂苷的测定波长为 4 96 nm,工作曲线在 0 .0 7~ 0 .5 2 m g/ml的范围内呈线性关系 ,平均回收率为 99.4 %。RSD=0 .78%。结论 本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 ,重现性好 ,可用于复方降脂胶囊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优选丹参-人参活性组分抗肝癌优化配伍并对其作用机制作初步研究。方法:以人肝癌细胞SMMC-7721为研究对象,人正常肝细胞L-O2为对照,采用CCK-8法以对肝癌细胞增殖抑制和正常肝细胞保护作用为筛选指标,正交设计优选丹参-人参活性组分抗肝癌有效组合,确定优化配伍;应用实时细胞分析技术(RTCA DP)检测丹参-人参组分优化配伍对肝癌细胞SMMC-7721和正常肝细胞L-O2增殖的影响,并进行时效关系考察;采用Annexin V/PI双染法经高内涵细胞成像系统(HCS)检测丹参-人参组分优化配伍对肝癌细胞SMMC-7721凋亡的影响。结果:丹参-人参组分配伍抗肝癌SMMC-7721细胞的优化组合为丹参总酚酸、人参总皂苷和人参多糖,其配伍剂量分别为10,10,5 mg·L-1;优选的丹参-人参组分配伍能显著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呈现时间依赖性,而对正常肝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不明显;丹参-人参组分优化配伍能诱导肝癌细胞凋亡,对正常肝细胞的凋亡无显著影响。结论:丹参-人参组分优化配伍具有潜在的特异选择性抗肝癌作用,其机制与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建立中药丹参中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测定方法来测定不同产地、不同煎煮时间丹参中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含量,并探究丹参体内硝酸盐积累的因素。方法:在超声条件下,利用去离子水萃取试样中的亚硝酸盐和硝酸盐,萃取液经C_(18)小柱净化,离心过滤后直接进样,使用阴离子交换色谱柱分离,电导检测器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亚硝酸和硝酸根离子的线性关系良好,加样回收率介于93.1%~105.9%,方法的精密度和重复性良好。测得不同产地、不同品种、不同栽培措施处理的丹参中硝酸盐含量很高并且有显著性差异,同一品种不同器官中硝酸盐含量茎根叶。结论:离子色谱法可以同时检测丹参中亚硝酸根离子和硝酸根离子,灵敏度高,结果准确可行,为丹参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一种简便快速的方法。同时,参考文献与其他10多种常用中药材的硝酸根含量作比较得出丹参是一种容易富集硝酸盐的作物,其硝酸盐的累积与种类、品种及部位等内在因素和施肥、栽培措施等外在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丹参临床应用中的潜在功能发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发掘和论证丹参业已失传的潜在功能,以利临床应用。方法:通过全面梳理丹参在历代本草学中的流传情况,考察历代本草记载的丹参功用。同时,借助《普济方》数据库管理系统检索古代含丹参复方治疗病证的分布和构成,在归类基础上提炼出丹参古代整体功用,进而与2015版《中国药典》一部比较分析,发现古今功能主治的异同,发掘丹参潜在功能,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与临床应用加以论证。结果:古代本草学中丹参功效可概括为13类:活血化瘀、益气养血、宁心安神、凉血消痈、清热泻火、和血调经、安胎、祛风除湿、止痛、理气、平肝息风、止痒和壮骨。古代含丹参复方治疗病证分布和构成显示其广泛应用于治疗中风、痹病、痈疽疮疡、疥癣瘙痒、脚气、虚损等29类疾病,除与《中国药典》记载"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用于胸痹心痛,脘腹胁痛,癥瘕积聚,热痹疼痛,心烦不眠,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疮疡肿痛"相吻合的功能主治外,丹参还应用于中风、痹病、骨痿、水肿、诸热、咳嗽、胎动不安等病证。现代药理学研究与临床应用显示丹参具有保护脑组织、调节神经递质紊乱、促进成骨细胞分裂和增值、抑菌等作用。结论:通过古今比较,及现代药理学研究与临床应用的佐证,确认平肝息风、止痉、利水消肿、壮骨、祛风除湿、清热泻火(清热解毒)、止咳、安胎为丹参的潜在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