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荨麻水溶性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梦月  李外  李晓波 《中国药学杂志》2005,40(24):1853-1855
 目的 研究荨麻的水溶性化学成分。方法 运用大孔树脂、聚酰胺柱色谱、硅胶柱色谱等方法对荨麻水溶性化学成分 进行分离;运用UV,IR,MS,NMR等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荨麻全草中分离并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为硝酸钾(potassi- um nitrate,Ⅰ)、异鼠李素(isorhamnetin,Ⅱ)、山柰酚-7-O-β-D-吡喃葡萄糖苷(kaempferol-7-O-β-D-glucopyranoside,Ⅲ)、槲皮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quercetin-7-O-β-D-glucopyranoside,Ⅳ)、异鼠李素-3-O-β-D-芸香糖苷(isorhamnetin-3-O-β-rutinoside,Ⅴ)、3,5-二 咖啡酰奎宁酸(3,5-di-O-caffeoylquinic acid,Ⅵ)、芦丁(rutin,Ⅶ)。结论 化合物Ⅱ-Ⅶ均为首次从荨麻中分得,其中Ⅳ,Ⅴ为首 次从荨麻属中分得。  相似文献   

2.
宽叶荨麻化学成分研究(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宽叶荨麻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 运用多种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多种波谱数据以及和对照品对照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宽叶荨麻地上部分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a,6β-二羟基胡萝卜苷(Ⅰ)、2a,3a,19a-三羟基-12-烯-28-乌苏酸(Ⅱ)、2,3,4,9-四氢-1 H-吡啶骈[3,4-b]吲哚-3-羧酸(Ⅲ)、2,3,4,9-四氢-1-甲基-吡啶骈[3,4-b]吲哚-3-羧酸(Ⅳ)、东莨菪素(Ⅴ)、对羟基桂皮酸(Ⅵ)、对甲氧基苯甲酸(Ⅶ)、己二酸(Ⅷ).结论 化合物Ⅰ~Ⅷ均为首次从宽叶荨麻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Ⅰ、Ⅲ、Ⅳ为首次从荨麻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宽叶荨麻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多种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以及和对照品对照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宽叶荨麻地上部分分离并鉴定了13个化合物,分别为:3β-羟基-5-烯-欧洲桤木烷醇(Ⅰ)、豆甾-4-烯-3-酮(Ⅱ)、1,3-二肉豆蔻酸-2-山梨酸-甘油三酯(Ⅲ)、α-香树脂醇(Ⅳ)、β-香树脂醇(Ⅴ)、羽扇豆烷醇(Ⅵ)、4-羟基苯甲酸(Ⅶ)、正二十八烷醇(Ⅷ)、正二十八烷酸甲酯(Ⅸ)、十六烷酸(Ⅹ)、十一烷酸(Ⅺ)、胡萝卜苷(ⅩⅡ)、β-谷甾醇(ⅩⅢ)。结论化合物Ⅰ~ⅩⅢ均为首次从宽叶荨麻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Ⅰ~Ⅺ为首次从荨麻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麻叶荨麻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麻叶荨麻为荨麻科Urticaceae荨麻属植物。具有祛风除湿,活血解痉等功效[1] 。国外以同属植物大荨麻为原料开发出多种治疗风湿痛及良性前列腺炎的药物。并在该类OTC药物中占有重要地位[2 ] 。麻叶荨麻在我国资源丰富,但化学成分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报道从麻叶荨麻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其中化合物Ⅱ,Ⅲ,Ⅳ为首次从荨麻属中获得,Ⅴ为首次从麻叶荨麻中获得。1 仪器、试剂和药材X4型显微熔点仪(未校正) ,Bruker-Avance5 0 0型核磁  相似文献   

5.
荨麻抗风湿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王梦月  卫莹芳  李晓波 《中草药》2006,37(9):1300-1303
目的研究荨麻抗风湿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柱色谱、制备型薄层色谱等方法对荨麻抗炎镇痛的活性部位进行分离;运用UV、IR、MS、NMR等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活性部位中分离并鉴定了12个成分,分别为槲皮素(quercetin,)、山柰酚(kaempferol,)、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kaempferol-3-O-β-D-glucopyranoside,)、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quercetin-3-O-β-D-glucopyranoside,)、咖啡酸(caffeicacid,)、绿原酸(chlorogenicacid,)、东莨菪苷(scopolin,)、东莨菪内酯(scopoletin,)、山柰酚-3-O-β-D-芸香糖苷(kaempferol-3-O-rutinoside,)、槲皮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quercetin-7-O-β-D-glucopyranoside,)、异鼠李素-3-O-β-D-芸香糖苷(isorhamnetin-3-O-β-D-rutinoside,)、β-谷甾醇(β-sitosterol,)。结论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荨麻中分得,其中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荨麻属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6.
西藏产异株荨麻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明确西藏林芝地区产异株荨麻(Urtica dioicaL.)的化学成分。方法:对异株荨麻进行了化学成分的研究,采用多种层析方法进行分离;采用光谱学方法鉴定结构。结果:从全草中分得10个化合物,利用光谱方法,鉴定了其中的9个化合物,为β-谷甾醇(1,β-sitosterol),阿魏酸(2,ferulic acid),正三十二烷(3,dotriacotane),芥酸(4,erucic acid),熊果酸(5,ursolic acid),山莨菪素(6,scopoletin),芦丁(7,rutin),槲皮素(8,quercetin),对羟基苯甲醇(9,P-hydroxylbenzalcohol)。结论:化合物3,4,9为首次从荨麻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荨麻科植物化学成分研究中文文献进行了综述。文献报道集中于荨麻属,另散见于水麻属、苎麻属、赤车属、锥头麻属、艾麻属、蝎子草属。  相似文献   

8.
荨麻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国内外近年来荨麻属药用植物在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方面的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并根据国内外荨麻属植物的研究与开发现状作了简单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不同栽培环境对大荨麻植物中有效成分的影响。方法:利用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法对两种不同栽培环境生长的大荨麻根乙醇提取物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对比。结果:午朝山林场试验地样品分离出13种组分,主要以酚类、脂肪酸类、烃类化合物为主,分别占42.52%,23.31%和17.85%。天台试验地样品分离出17种组分,主要以脂肪酸类、杂环类、烃类化合物为主,分别占50.77%,33.32%和10.62%,并从中鉴定出6种农药残留物和医药化工中间体成分。结论:本研究为今后大荨麻药用原料栽培基地的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雷公藤根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f.根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各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谱学数据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研究。结果:从雷公藤根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α-豆甾烷-3,6-二酮(5α-stigmast-3,6-dione,1),6β-羟基-豆甾-4-烯-3-酮(6β-hydroxystigmast-4-en-3-one,2),邻苯二甲酸二丁酯(phthalic acid dibutyl ester,3),秦皮素(fraxetin,4),β-谷甾醇(β-sitosterol,5),胡萝卜苷(daucosterol,6)。结论:化合物1、3、4为首次从卫矛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荨麻属植物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荨麻属植物在开发抗风湿病和治疗前列腺炎的药物方面有广阔前景,综述了近年来对荨麻属植物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12.
董玉启  于华  王春华  李正  朱彦 《天津中医药》2017,34(12):845-848
[目的]研究北细辛根乙醇提取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葡聚糖凝胶、制备高效液相等方法分离纯化化合物,并通过核磁共振、质谱等方法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北细辛根二氯甲烷部分分离鉴定了15个化合物,分别为:(1R,2S,5R,6R)-5′-O-methylpluviatilol、咖啡酸甲酯、(2E,4E,8E)-Nisobutyl-2,4,8-decatrienamide、升麻酸、(1S,4S,5S)-5-isopropyl-2-methyl-2-cyclohexene-1,4-diol、(±)-asarinol A、对羟基苯甲醛、3-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4-羟基-苯乙醇、对羟基肉桂酸、β-谷甾醇、L-细辛脂素、3,4-亚甲二氧基苯甲酸、卡枯醇和3,4-二甲氧基肉桂醇。[结论]结果中前10个化合物1~10为首次从北细辛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白马骨根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强  孙隆儒 《中药材》2006,29(8):786-788
目的:研究白马骨(Serissa serissoides)根中的化学成分。方法:用80%乙醇回流提取,经反复硅胶、葡聚糖凝胶和聚酰胺柱层析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测定以及核磁共振和红外波谱数据分析鉴定结构。结果:从该植物的叶中分离得到了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 )-松素脂(1)、(-)丁香脂素(2)、( )-麦迪奥脂素(3)、(-)橄榄脂素(4)、β-谷甾醇(5)、齐墩果酸(6)、胡萝卜苷(7)。结论:化合物1、3、7为首次从白马骨植物的根部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和4均是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荨麻属药用植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综述了近二十年来荨麻属药用植物在生药鉴定、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方面国内外的研究情况。并根据国外荨麻的研究与开发现状,结合我国药用情况,对我国荨麻的开发与利用提出了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芭蕉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大孔吸附树脂、硅胶柱层析和Sephadex LH-20柱等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芭蕉根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为:(1R*,2S*,3R*)-2,3-dihydro-1,2,3-trihydroxy-4-(4′-methoxyphenyl)-1H-phenalene(1)、4-hydroxy-2-methoxy-9-phenyl-1H-phenalen-1-one(2)、trans-(1S,2S)-3-(4′-methoxyphenyl)-acenaphthene-1,2-diol(3)、(4E,6E)-1,7-bis(4-hydroxy-3-methoxyphenyl)hepta-4,6-dien-3-one(4)、irenolone(5)、bis-demethoxycurcumin(6)、rel-(3S,4aR,10bR)-8-hydroxy-3-(4-hydroxyphenyl)-9-methoxy-4a,5,6,10b-tetrahydro-3H-naphtho[2,1-b]pyran(7)、cis-3-phenyl-acenaphthene-1,2-diol(8)、2-methoxy-9-phenyl-phenalen-l-one(9)、bis-(2-ethylhexyl)terephthalate(10)、胡萝卜苷(11)、2-(4-methoxyphenyl)naphthalene-1,8-dicarboxylic anhydride(12)、lasiodiplodin(13)、4′-dehydroxy-irenolone(14)、2-hydroxy-4-(p-methoxyphenyl)-phenalen-1-one(15)。结论:其中,化合物4、6、10、13为首次从芭蕉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为首次从芭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7、9、12、1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百两金为传统苗药,其化学成分的有关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目的在于研究百两金的化学成分。方法 将百两金干燥根体积分数70%乙醇提取物利用硅胶、重结晶、ODS及制备/半制备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对所得化合物结构进行鉴定。结果 从百两金根中得到了20个化合物。分别为岩白菜素 (1)、甲基岩白菜素 (2)、11-O-没食子酰岩白菜素 (3)、 syringin (4)、(+)-syringaresinol-O-β-D-glucopyranoside (5)、(-)-(7R,8S,7′R,8′S)-4,9,4′,9′-tetrahydroxy-3,3′-dimethoxy-7,7′-epoxylignan-9-O-β-D-xylopyranoside (6)、saracoside (7)、isolariciresinol-4-O-β-D-glucopyranoside (8)、(7S,8R)-urolignoside (9)、staphylionoside D (10)、蚱蜢酮 (11)、l-borneol 6-O-β-D-aiosyl-β-D-glucoside (12)、(+)-angelicoidenol 2-O-β-D-glucopyranoside (13)、牡荆素-2″-O-鼠李糖苷 (14)、根皮苷 (15)、phenethyl alcohol β-D-(2′-O-β-D-glucopyranosyl)glucopyranoside (16)、phenylethyl-β-D-glucopyranoside (17)、菖蒲碱C (18)、己内酰胺 (19)、蔗糖 (20)。结论 其中化合物5~19为首次从紫金牛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为首次从紫金牛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和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6是自国内学者2013年从岭南杜鹃分离得到以来第二次被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荨麻根提取物中多糖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德国、瑞士和美国等欧美国家,异株荨麻被广泛用来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而荨麻科植物在我国也是常用的民间药和民族药[1]。本课题组在对荨麻科植物资源分布进行调查的基础上,采集了7种荨麻科植物,以丙酸睾丸素引发的前列腺增生大鼠为药理模型进行了体内活性筛选,结果发现裂叶荨  相似文献   

18.
菊苣根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目的 :分离鉴定菊苣根中的化学成分。方法 :硅胶、大孔树脂、ODS等柱色谱分离纯化 ,核磁、质谱、紫外、红外光谱及物理常数鉴定结构。结果 :分离鉴定了 12个化学成分。结论 :2,3,4,9 四氢-1H-吡啶并 (3,4b)吲哚 3-羧酸为首次从菊科中分离得到 ,壬二酸、胡萝卜苷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从具有抗类风湿关节炎作用的宽叶荨麻中分离到的9个化学成分对人类风湿性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MH7A增殖的影响.方法:分别以从宽叶荨麻中分离得到的9个化学成分(0~400 mg·L-1):RoseosideⅡ(C1),(6S,9R)-3-氧-α-紫罗兰醇-β-D-葡萄糖苷(C2),(6R,9R)-3-氧-α-紫罗兰醇β-D-葡萄糖基(1→2)-β-D-葡萄糖苷(C3),芹菜素-6,8-二-C-β-D-吡喃葡萄糖苷(C4),木樨草素-7-O-新橙皮糖苷(C5),木樨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C6),芦丁(C7),异落叶松脂素-9-O-β-D-吡喃葡萄糖苷(C8),5α,6β-二羟基-胡萝卜苷(C9)处理MH7A细胞(2.5×104/mL),24 h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率,并通过测定DNA片段化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在被检测的9个化合物中,化合物5α,6β-二羟基-胡萝卜苷显示了较强的抑制MH7A细胞增殖的作用,其IC50值为140 mg·L-1.DNA片段化分析结果表明,其能显著诱导MH7A细胞凋亡.结论:宽叶荨麻中化学成分5α,6β-二羟基-胡萝卜苷能够显著抑制MH7A细胞增殖并能诱导MH7A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0.
百尾参根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百尾参Disporum cantoniense(Lour.)Merr.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 方法: 利用硅胶色谱及重结晶进行化学成分分离与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其根结构。 结果: 从百尾参根中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为:大黄素甲醚(physcion, 1)、大黄素(emodin, 2)、豆甾醇(stigmasterol, 3)、槲皮素(quercetin, 4)、β-谷甾醇(β-sitosterol, 5)、β-胡萝卜苷(daucosterol, 6)。 结论: 化合物 1~4 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