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研究珍珠菜Lysimachia clethroides的黄酮苷类成分。珍珠菜乙醇提取物经硅胶、Sephadex LH-20和Pre-HPLC等色谱技术分离纯化,通过质谱和核磁共振等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从珍珠菜中分离得到11个黄酮苷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紫云英苷(1),异槲皮苷(2),异鼠李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3),槲皮素-3-O-β-D-6"-乙酰基吡喃葡萄糖苷(4),槲皮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5),江户樱花苷(6),2-羟基-柚皮素-5-O-β-D-吡喃葡萄糖苷(7),山柰酚-3-O-芸香糖苷(8),山柰酚-3-O-洋槐糖苷(9),芦丁(10),山柰酚-3,7-二-O-β-D-吡喃葡萄糖苷(11)。化合物4, 711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 、 59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体外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化合物2, 6, 8具有一定的醛糖还原酶抑制活性,IC50分别为2.69,1.00,1.80 μmol·L-1;化合物1 ~ 11对5种人肿瘤细胞均没有明显的细胞毒活性(IC50 > 10 μmol·L-1)。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多裂委陵菜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硅胶、大孔吸附树脂HP-20、氧化铝、SephadexLH-20柱色谱、制备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常数和光谱分析鉴定结构。结果:从多裂委陵菜全草中分离并鉴定了4个四甲基环己烯型单萜苷(megastigmanglycosides):citrosideA(1),icarisideB1(2),(6S,7E,9R)-roseoside(3),(6S,7E,9R)-vomifoliol-9-O-β-D-xylopyranosyl-(1-6)-O-β-D-glucopyranoside(4)。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3.
戴忠  王峰  王钢力  林瑞超 《中国中药杂志》2006,31(21):1798-1800
目的:研究穗花蛇菰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和反相制备色谱对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应用IR,NMR,MS等波谱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穗花蛇菰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为蛇菰素A(1),蛇菰素B(2),β-香树脂醇乙酸酯(3),Monogynol A(4),羽扇豆酮(5),咖啡酸乙酯(6),儿茶素(7),1-O-(E)-caffeoyl-3-O-galloyl-β-D-glucopyranose(8)。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其中化合物4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4.
滇丁香萜苷类化合物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康文艺  郝小江 《中国中药杂志》2007,32(24):2606-2609
目的:对滇丁香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部位进行研究。方法:色谱技术进行分离,MS,NMR,2D NMR等波谱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Vogeloside(1),epi-Vogeloside(2),Loganoside(3),Loganin(4),Cincholic acid 28-O-β-D-glucopyranosyl ester(5),Cincholic acid-3-O-β-D-glucopyranoside,28-O-β-D-glucopyranosyl ester(6),Cincholic acid-3-O-β-D-glucopyranoside(7)。结论:化合物1~7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鉴定。  相似文献   

5.
薄叶山柑水溶性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薄叶山柑Capparis tenera根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和纯化,并通过现代光谱方法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薄叶山柑共分离并鉴定了8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erigeside C(1),glu-cosuringic acid(2),vanillic acid 4-O-β-D-glucoside(3-methoxy 4-glucosyl-benzoic acid)(3),4-O-β-D-glucopyranosyl-benzoate(4),3′,5′-dimethoxy-4-O-β-D-glucopyranosyl-cinnamic acid(5),tachioside(6),2,3-dihydroxy-1-(4-hydroxyl-3,5-dimethoxypheny1)-1-propanone(7)和acacetin 7-rutinoside(8)。结论:化合物1~8均为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8为首次从该属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长穗桑中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长穗桑中具有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各种离子交换树脂对长穗桑水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NMR、MS等波谱分析手段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长穗桑水提取物中分离到11个化合物,其中7个多羟基生物碱类化合物,2个酰胺类化合物,1个氨基酸以及甜菜碱。分别鉴定为1-deoxynojirimycin (1),fagomine (2),3-epi-fagomine (3),1,4-dideoxy-1,4-imino-D-arabinitol (4),2-O-α-D-galactopyranosyl-1-deoxynojirimycin (5),4-O-β-D-glucopyranosyl-fagomine (6),1,4-dideoxy-1,4-imino-(2-O-β-D-glucopyranosyl)-D-arabinitol (7),(2S)-citrullinamide (8),grateloupinamide (9),天冬氨酸(10),甜菜碱(11)。化合物1~10分别进行了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筛选。结论 化合物1~11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4个多羟基生物碱(1,5~7)以及1个酰胺类化合物(9)有较强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1的IC50为0.07 μmol·L-1;化合物5的IC50为0.39 μmol·L-1,与阳性对照阿卡波糖(acarbose,IC50=0.52 μmol·L-1)相当;化合物6,7,9的IC50值在1~5 μmol·L-1。  相似文献   

7.
鲜鱼腥草的黄酮类化合物研究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7  
目的:研究三白草科Saururaceae蕺菜属植物蕺菜Houttuynia cordata的黄酮类化学成分。方法:利用Diaion HP-20,Sephadex LH-20,ODS和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槲皮素-3-O-β-D-半乳糖-7-O-β-D-葡萄糖苷(1),山柰酚-3-O-β-D-[α-L-吡喃鼠李糖(1→6)]吡喃葡萄糖苷(2),槲皮苷(3),金丝桃苷(4),槲皮素-3-O-α-D-鼠李糖-7-O-β-D-葡萄糖苷(5)。结论:化合物1,2,5为首次从该属及本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复叶耳蕨地上部分黄酮类化合物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复叶耳蕨(Arachniodes exilis)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C18反相硅胶、Sephadex LH-20凝胶等色谱技术对其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6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柚皮芸香苷(1),芒花苷(2),圣草次苷(3),木犀草素-7-O-芸香糖苷(4),5,7-二羟基色原酮-7-O-芸香糖苷(5)和5,7-二羟基色原酮(6)。结论化合物1~6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萱草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萱草根Hemerocallis fulva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多种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自萱草根正丁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苷类化合物:獐牙菜苷(1),laganin(2),picraquassioside C(3),葛根素(4),3-甲氧基葛根素(5),7-hydroxylnaphthalide-O-β-D-glucopyranoside(6),3,5-二羟基甲苯-3-O-β-D-葡萄糖苷(7),HN saponin F(8),长春藤皂苷元-3-O-β-D-葡萄糖吡喃-(1-3)-α-L-阿拉伯糖吡喃基苷-28-O-β-D-葡萄糖吡喃基酯(9)。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0.
细梗胡枝子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豆科植物细梗胡枝子Lespedeza virgata的化学成分。方法:将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部分进行反复柱色谱,利用质谱对分离得到的单体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并鉴定了7个化合物,包括4个黄酮类化合物和3个酚酸类化合物。其中4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槲皮素-3-O-[2″-O-(E-6-O-阿魏酰基)-β-D-葡萄糖]-β-D-半乳糖苷(1),7-O-α-吡喃鼠李糖基山柰酚苷(2),7-O-α-L吡喃鼠李糖基-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3),槲皮素(4),3个酚酸类化合物,分别为对羟基反式肉桂酸(5),原儿茶酸(6),对羟基苯甲酸(7)。结论:7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获得。  相似文献   

11.
矮桃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矮桃(Lysimachia clethroides Duby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各种色谱法分离,运用多种波谱技术鉴定结构。结果 从醋酸乙酯和甲醇部位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α-香树酯醇(1,β-香树酯醇(2,β-谷甾醇(3,豆甾-5,22(E-二烯-3β-醇(4,12-乌苏酸-3-O-β-D-葡萄糖苷(5,12-乌苏烷-3-O-β-D-葡萄糖苷(6和β-胡萝卜苷(7。结论 化合物1~3、5和6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5和6为首次从该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乌骨藤总苷H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柱色谱和HPLC技术对乌骨藤总苷H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骨藤总苷H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tenacissoside A(1、tenacissoside B(2、tenacissoside C(3、tenacissoside D(4、marsdenoside K(5、11-α-O-乙酰基-12-β-O-惕各酰基tenacigenin B 3-O-β-D-葡萄吡喃糖基-(1→4-6-去氧-3-O-甲基-β-D-阿洛吡喃糖基-(1→4-β-D-夹竹桃吡喃糖苷(6。结论 化合物6是新化合物,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檵木叶的化学成分。方法药材采用丙酮提取,利用大孔树脂柱、ODS反相柱、硅胶柱、Sephadex LH-20等色谱技术进行提取分离,根据波谱数据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檵木叶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Dglucopranosyl(Z)-3-hexenol(1)、ampelopsisionoside(2)、红景天苷(3)、2-hydroxy-5-[3-hydroxybutyl]phenyl-β-D-glucopyranoside(4)、杨梅素-3-O-α-L-鼠李糖苷(5)、6″-O-galloylsalidroside(6)、绿原酸甲酯(7)、绿原酸(8)、杨梅素-3-O-β-D-葡萄糖苷(9)、alangionoside-A(10)、benzyl-α-L-rhamon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11)。结论化合物1~4、6、10、11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铁皮石斛中一个新化合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铁皮石斛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色谱法、HP2MGL型大孔树脂色谱法、Sephadex LH-20、Sephadex G-25凝胶色谱法、RP-HPLC制备柱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现代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2-甲氧基苯基-1-O-β-D-芹糖-(1→2)-β-D-葡萄糖苷(1), 3,4,5-三甲氧基苯基-1-O-β-D-芹糖-(1→2)-β-D-葡萄糖苷(2), leonuriside A(3),(1′R)-1′-(4-羟基-3,5-二甲氧基苯基)-1-丙醇-4-O-β-D-葡萄糖苷(4),左旋丁香脂素(5),丁香脂素-4,4′-O-双-β-D-葡萄糖苷(6),(+)-丁香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7),icariol A2-4-O-β-D-glucopyranoside(8),(+)-lyoniresinol-3a-O-β-D-glucopyranoside(9),裂异落叶松脂醇(10)。结论 1为新化合物,2~4,6~10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发现,5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发现。
  相似文献   

15.
胭脂花化学成分的研究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报春花科报春花属植物胭脂花(Primula maximowiczii Regel)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多种色谱方法,从胭脂花全草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得到的化合物结构为:山柰酚3-O-β-D-葡萄糖基(1→2)-β-D-葡萄糖基(1→6)-β-D-葡萄糖苷(1),山柰酚3-O-(2″,6″-二-O-α-L-鼠李糖基)-β-D-半乳糖苷(2),槲皮素3-O-(2″,6″-二-O-α-L-鼠李糖基)-β-D-半乳糖苷(3),山柰酚3-O-β-D-半乳糖苷(4),槲皮素3-O-β-D-半乳糖苷(5),杨梅素3-O-β-D-半乳糖苷(6),山柰酚3-O-(2″,6″-二-O-α-L-鼠李糖基)-β-D-葡萄糖苷(7),槲皮素3-O-(2″,6″-二-O-α-L-鼠李糖基)-β-D-葡萄糖苷(8),樱草苷(9)。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8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9为首次从胭脂花中分离得到,同时本实验将化合物9的13C-NMR数据补充完整。  相似文献   

16.
吴彤  李燕  孔德云  李惠庭 《中国药学杂志》2010,45(16):1224-1227
 目的 研究深绿山龙眼叶的化学成分。方法 应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数据分析鉴定其结构。 结果 分离得到1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l→2)-α-L-吡喃鼠李糖苷(1)、黑燕麦内酯(2)、sawaranin(3)、芦丁(4)、紫云英苷(5)、山柰酚(6)、香橙素(7)、豆腐果苷(8)、豆腐果醇(9)、岩白菜素(10)、栗柄醇(11)、4-羟基苯甲酸(12)、β-谷甾醇(13)、胡萝卜苷(14)、二十四烷酸-α-单甘油酯(15)、正三十烷醇(16)、十八烷酸(17)。结论 化合物8、9除外,其余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7.
西藏胡黄连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中药西藏胡黄连(Picrorhiza scrophulariiflora)体积分数95%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反复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波谱分析及与文献报道对照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其结构鉴定为11-O-(4′-甲氧基没食子酰基)-岩白菜素(1)、11-O-没食子酰基岩白菜素(2)、岩白菜素(3)、熊果苷(4)、草夹竹桃苷(5)、胡黄连苷A(6)、β-谷甾醇(7)、胡萝卜苷(8)。结论除化合物5和6外,其余6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胡黄连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地桃花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对地桃花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方法 应用溶剂法进行提取,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MCI柱色谱、ODS反相柱色谱分离纯化,并利用MS、NMR技术确定结构。结果 从地桃花全草体积分数95%乙醇浸膏中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分别是东莨菪亭(scopoletin) (1)、梣皮素(fraxitin) (2)、己内酰胺(caprolactam) (3)、邻苯二甲酸异丁酯[bis(2-methylproyl) ester] (4)、芹菜素-6-C-α-L-鼠李糖苷(6-C-β-L-rhamnosylopigenin,即isofurcatain) (5)、6,8-二羟基-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6,8-dihydroxy kaempferol -3-O-β-D-glycoside) (6)、黄芩素-7-O-α-L-鼠李糖苷(baicalein-7-O-α-L-rhamnoside) (7)、槲皮素-4′-O-芸香糖苷[quercetin 4′-O-α-L-rhamnosyl (1→6)-O-β-D-glycoside ] (8)、苯甲酸 (9)、七叶苷(esculin) (10)、丁香酸葡萄糖苷(glucosyringic acid) (11)。结论 11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地桃花中得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南刘寄奴中的黄酮类成分。方法 运用各种柱色谱法分离,采用核磁共振波谱技术和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共分离得到了11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异鼠李素(1)、山柰酚(2)、半齿泽兰素(3)、木犀草素(4)、芹菜素(5)、槲皮素(6)、大波斯菊苷(7)、山柰酚-3-O-α-L-吡喃鼠李糖苷(8)、木犀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9)、槲皮素-3-O-α-L-吡喃鼠李糖苷 (10)、广寄生苷(11)。结论 化合物1~11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8和11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