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血液、肝组织中新乌头碱(mesaconitine)、乌头碱(aconitine)、次乌头碱(hypaconitine)含量的HPLC分析方法。方法采用Welchrom C18柱(4.6mm×250mm,5μm),以乙腈-0.03%四丁基氢氧化铵(用冰醋酸调至pH9.74)(58∶42)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230nm。结果生物样品中新乌头碱在0.077~23mg·L-1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乌头碱在0.083~25mg·L-1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次乌头碱在0.08~24mg·L-1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6)。生物样品中新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的回收率不低于83.6%。生物样品中新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的日内精密度和日间精密度分别在5.1%和9.3%以内。结论本方法简便、灵敏、准确,适用于血液、肝组织中新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忍冬藤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建立RP-HPLC测定忍冬藤中绿原酸、咖啡酸、当药苷和马钱子苷含量的方法,并以此对忍冬藤进行质量控制。方法色谱柱为Aglient Extend-C18(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4%醋酸水溶液(26∶74);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40 nm。结果绿原酸、咖啡酸、当药苷和马钱子苷的线性范围和相关系数分别为23.5~470 mg·L-1,r=0.999 9;12~240 mg·L-1,r=0.999 7;10.5~210 mg·L-1,r=0.999 9;13~260 mg·L-1,r=0.999 8。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7%(RSD=2.23%),96.6%(2.29%),95.0%(2.26%),103.3%(2.93%)。结论本方法简单、快速、可靠,可用于忍冬藤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3.
HPLC测定风湿安泰片中乌头碱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测定中药制剂风湿安泰片中乌头碱的含量,为中药制剂风湿安泰片中乌头碱的含量提供检测方法,制定质控标准。方法色谱柱采用YWG-C18(4.6 mm ×250 mm,5μm),流动相为0.04 mol·L-1三乙胺(磷酸调pH=3)-甲醇(50:50),检测波长为235 mm。结果风湿安泰片中乌头碱的含量线性范围为(0.02~5.0)mg·L-1(r=0.999 9),最低检测限0.01mg·L-1,平均回收率为(97.4±2.76)%。日内、日间RSD均小于5%。结论此方法具有快速、简便、灵敏、准确等特点,适合于风湿安泰片中乌头碱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4.
HPLC测定附子及其炮制品中3种双酯型生物碱的含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附子中3种双酯型生物碱——新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含量的HPLC分析方法。方法:Zorbax Eclipse XDB 18柱,40 mmol乙酸铵缓冲液-乙腈,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30 nm。结果:3种双酯型生物碱新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均达到了较好的分离,分别在0.035 7~1.784 μgr=0.999 9),0.012 6~0.632 μgr=0.999 7)和0.033 4~1.672 μgr=0.999 7)呈良好的线形关系。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可有效地用于附子的鉴别和内在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5.
陆洋  李娟  杜守颖 《中国中药杂志》2008,33(11):1294-1296
目的:建立大鼠血浆中甘草次酸浓度的高效液相测定方法,探讨甘草次酸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过程。方法:大鼠按1.0 mg·kg-1尾静脉注射甘草次酸后0.08,0.17,0.25,0.33,0.5,0.75,1,2,3,4,6 h眼底采血,乙腈沉淀血浆,HPLC测定血浆中甘草次酸浓度,以DAS软件拟合药动学参数。结果:甘草次酸血药浓度在50~2 000 ng·mL-1线性良好,r=0.999 7,测得低中高浓度回收率分别为(105.2 ±2.23)%,(102.5±2.95)%,(98.4±2.32)%,日内、日间低中高浓度RSD均小于4%。甘草次酸在大鼠体内药-时曲线符合二室开放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为:t1/2α=(0.153±0.023) h,t1/2β=(2.365±0.866) h,Cmax =(2.074±0.100) mg·L-1,CL=(0.715±0.082) L·h-1·kg-1Vd =(2.427±0.872) L·kg-1,AUC0~6 h =(1.302±0.151) mg·h-1·L-1。结论:建立的RP-HPLC适用于体内甘草次酸的含量测定及药代动力学研究,甘草次酸在体内的分布迅速、广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中药配伍对中药复方药效成分药动学的影响。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延胡索乙素的血药浓度,非房室模型拟合药动学参数,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法。结果延胡索提取物组和延胡索白芷提取物组的主要药动学参数:ρmax分别为(0.484±0.30)和(0.853±0.52)mg·L-1,AUC0-∞分别为(1.822±1.0)和(5.542±3.8)mg·h·L-1,tmax分别为(1.06±0.83)和(1.88±1.6)h,两组药动学参数的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胡索与白芷配伍对延胡索乙素的药动学特征有显著影响,提示该配伍可能是导致延胡索乙素的药动学特征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测定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施卉  邱利焱  金一  金龙宇 《中国药学杂志》2007,42(19):1501-1504
 目的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法(HPCE)的胶束毛细管色谱(MECC)模式分离和测定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的含量。方法未涂层熔融石英毛细管67 cm(有效长度55 cm)×50μm;运行缓冲液为50 mmol·L-1 SDS-50 mmol·L-1的硼酸钠溶液(pH8.33);6.89 KPa×10 s压力进样;运行电压15.0 kV;检测波长214 nm;毛细管柱温25℃。结果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中的九种成分分离完全,烟酰氨、维生素B6、D-生物素、核黄素磷酸钠、维生素B12、维生素C、泛酸钠、叶酸、维生素B1的线性范围分别为4.16~520.0 mg·L-1(r=0.999 1),0.40~50.0 mg·L-1(r=0.999 7),0.42-52.0 mg·L-1(r=0.999 3),0.40~50.0 mg·L-1(r=0.998 2),0.39-49.0 mg·L-1(r=0.999 6),8.00~1 000.0 mg·L-1(r=0.992 0),0.83-104.0 mg·L-1(r=0.999 5),0.42~53.0 mg·L-1(r=0.999 0),0.41~51.0 mg·L-1(r=0.999 8),n=5;精密度(RSD)分别为1.75%,1.04%,1.6%,2.84%,1.85%,3.26%,1.58%,2.5%,1.92%(n=5);最低检测质量浓度分别为0.60,0.16,0.24,0.23,0.21,0.45,0.41,0.20,0.18 mg·L-1。结论采用HPCE测定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的方法简便、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8.
玉泉丸对盐酸二甲双胍在糖尿病大鼠体内药动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玉泉丸对盐酸二甲双胍在糖尿病大鼠体内药动学过程的影响。方法:糖尿病模型大鼠灌胃给予玉泉丸7 d后,给予盐酸二甲双胍,给药后于不同时间采集血样,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测定血药浓度,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二甲双胍组、联合用药组的药动学参数Cmax分别是18.95,21.76 mg·L-1t1/2分别是1 069.8,1 767.4 min;CL/F分别是0.013,0.008 L·min-1·kg-1;AUC分别是10 042.1,10 712.2 mg·L-1·min-1。结论:盐酸二甲双胍在糖尿病大鼠体内药动学过程符合一室模型,玉泉丸对盐酸二甲双胍在糖尿病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吉西他滨及其代谢产物(dFdU)在我国恶性肿瘤病人体内的药动学过程。方法8位病人按吉西他滨1000 mg·m-2体表面积单一给药,采用HPLC测定给药后不同时间点的吉西他滨及其代谢产物的血药浓度,血药浓度-时间数据经PKS软件处理,拟合药动学模型,得出吉西他滨及其代谢产物(dFdU)的药动学参数,并比较药动学参数在性别上的差异及国外文献报道的差异。结果吉西他滨及其代谢产物(dFdU)在我国病人血浆中的药动学过程符合二室模型拟合,其药动学参数分别为:吉西他滨ρmax(11.29±2.4)mg·L-1,t1/2β(25.29±7.85)min,CL(7 410±820)mL·min-1,Vd(270.13±53.36)L,AUC(2.23±0.34)mg·h·L-1;代谢产物ρmax(48.47±6.73)mg·L-1,t1/2β(8.04±3.66)h,CL(102.98±24.8)mL·min-1,Vd(66.08±23.8)L,AUC (170.05±39.44)mg·h·L-1)。结论吉西他滨按1 000 mg·m-2体表面积给药,在我国病人体内吉西他滨和代谢产物(dFdU)药动学符合二室模型拟合。吉西他滨的AUC和CL与文献报道不一致,吉西他滨的其余药动学参数和代谢产物(dFdU)药动学参数与文献报道的基本一致。吉西他滨的t1/2β,AUC和CL可能存在性别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郭涛  常馨予  夏东亚 《中国药学杂志》2008,43(17):1336-1338
 目的研究汉族健康志愿者单剂量po替硝唑片的药动学。方法健康志愿者10名(其中男性5名,女性5名),单剂量po替硝唑片剂1 g,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替硝唑的含量。用DAS软件程序进行数据处理,用SPSS软件对不同性别药动学参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受试者单剂量po 1 g替硝唑的主要药动学参数:ρmax为(19.04±2.42)mg·L-1,tmax为(2.15±0.47)h,t1/2为(16.94±2.40)h,AUC0-72h为(454.37±59.74)mg·h·L-1,AUC0-∞为(486.14±65.63)mg·h·L-1。结论汉族健康志愿者单剂量po替硝唑片的体内药动学过程符合一室模型。经统计学分析,汉族健康志愿者药动学过程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1.
中药制剂乌头碱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中药制剂乌头碱的含量。方法:以参附注射液为例,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乌头碱含量,确定样品溶液p H值等最佳提取时间。精确程度定量乌头碱对照品储备液,制备成1μg·L~(-1)乌头碱、新乌头碱和次乌头碱,然后依次稀释,将乌头碱浓度分别稀释到100 ng·L~(-1)、10 ng·L~(-1)、2.5 ng·L~(-1)、1.0 ng·L~(-1)、0.25 ng·L~(-1)、0.1 ng·L~(-1)。按照设定色谱参数条件进行检测,记录峰值面积。结果:在0.1~100 ng·L~(-1)内,乌头碱线性回归方程为y=492.1x+122.3(r=0.999 2),线性关系良好;新乌头碱线性回归方程为y=117.1x+218.3(r=0.999 2),线性关系良好;次乌头碱线性回归方程为y=355.9x+98.34(r=0.999 6),线性关系良好。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3%、97.7%、97.4%,乌头碱峰面积RSD为1.6%,新乌头碱峰面积RSD为1.6%,次乌头碱峰面积RSD为2.9%。结论: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中药制剂乌头碱含量稳定性好,能够保证用药安全,为正确评价药学作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刘吉成  周嵩煜 《中成药》2012,34(9):1716-1720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正骨水(九龙川、木香、海风藤、草乌等)中3种乌头类生物碱(乌头碱、次乌头碱和新乌头碱)的定量测定方法。方法样品经浓缩,乙醚提取,再经1%甲酸萃取,正己烷净化,用XTerraMSC18,5μm,2.1 mm×150 mm柱子分离,以乙腈-10 mmol/L醋酸胺(含0.1%甲酸)(35∶65)作为流动相,柱温35℃,体积流量0.25 mL/min,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正离子模式,多反应监测方式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在本实验条件下,乌头碱、次乌头碱和新乌头碱的标准曲线及线性范围分别为:Y=47.374 2X-0.136 0(1.14~57.0 ng/mL,r=0.999 97);Y=78.384 6X-23.14(1.328~66.40 ng/mL,r=0.999 93);Y=66.887 4X-16.69(0.995~49.75 ng/mL,r=0.999 70);加样回收率均在80%~110%之间,回收及重复性的RSD均少于5%;最低检出质量浓度均为0.01 ng/mL。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方法精密度较好、准确度较高,结果满意,可作为正骨水中乌头类生物碱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腰痛合剂中次乌头碱和乌头碱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腰痛合剂中次乌头碱和乌头碱含量,色谱柱SunFire C18(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2%冰乙酸(用三乙胺调pH为6.30),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232 nm,柱温为30℃。结果次乌头碱和乌头碱分别在进样量0.0072~0.072μg、0.004 6~0.046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分别为0.999 5、0.999 8,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2%(RSD=1.6%)、97.4%(RSD=1.9%)。结论该方法准确、方便、快速,可以用来测定腰痛合剂中次乌头碱和乌头碱的含量。  相似文献   

14.
HPLC 内标法测定姜黄中姜黄素类成分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慧  张丹  王妍  蔡德富  孙杰 《中国药学杂志》2009,44(18):1423-1425
 目的 建立一种测定姜黄原药材中主要成分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含量的新方法。 方法 以醋酸地塞米松为内标,采用 Welchrom-C18 柱 ( 4.6 mm×250 mm , 5 μm ) ,乙腈 -3% 醋酸 ( 50 ∶ 50 ) 为流动相,检测波长 260 nm ,流速 1 mL·min-1 。 结果 姜黄素在 12.6 ~ 201.6 m g·L -1 <> r =0.999 8 ), 去甲氧基姜黄素在 4.6 ~ 73.6 m g·L -1 <> r =0.999 0 ) ,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在 4.2 ~ 67.2 m g·L -1 <> r =0.999 9 ) 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 100.3% (RSD=1.2%) , 101.1%(RSD=1.2%) , 101.2%(RSD=0.9%) 。 结论 方法准确、可靠,可作为姜黄原药材或含有姜黄的中成药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红花当归单煎共煎液中有效成分羟基红花黄色素A和阿魏酸含量的变化,初步探索2味中药配伍的变化规律。方法 采用RP-HPLC,色谱柱为Shim-pack VP-ODS C18(4.6 mm×150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0.02 mol·L-1磷酸二氢钾缓冲液(磷酸调节pH至 3.5),采用梯度洗脱进行分析;检测波长为230 nm,流速为1.0 mL·min-1。结果 羟基红花黄色素A回归方程Y=22 821ρ-4 105.1,r=0.999 9,在2.5~50 mg·L-1内线性相关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1%,RSD为2.2%;阿魏酸回归方程Y=70 219ρ-2 573.9,r=0.999 9,在0.5~10 mg·L-1内线性相关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1.4%,RSD为3.0 %。结论 红花当归共煎液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和阿魏酸含量比各单煎液中含量高。共煎更有助于有效成分的提取。本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适用于同时测定羟基红花黄色素A和阿魏酸的含量。  相似文献   

16.
扎来普隆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测定原料及胶囊中扎来普隆含量的方法。方法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Waters Spherisorb S5 ODS2(5 μm,4.6 mm×250 mm)分析柱,流动相为甲醇-0.01 mol·L-1磷酸溶液(57∶43),流速1.0mL·min-1,柱温为25℃,检测波长为231 nm。结果 方法的精密度和稳定性均良好;扎来普隆浓度在0.011?3~0.067 5 mg·mL-1内,峰面积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9.7%;扎来普隆与其相邻杂质峰的分离度符合要求。结论 方法简便、专属、重现性好,可用于扎来普隆原料及其它制剂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7.
陈鼎雄  黄诗亮 《中国药学杂志》2009,44(17):1346-1349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复方地巴唑氢氯噻嗪胶囊中氢氯噻嗪、维生素 B6 、维生素 B1 、硫酸胍生、地巴唑、氯氮、磷酸氯喹和盐酸异丙嗪等 8 种组分含量的方法。 方法 提取溶剂为甲醇 - 水 (50 ∶ 50) ,色谱柱为 Ultimate XB-C18(4.6 mm × 150 mm , 5 μm) ,流动相为甲醇 -5 mmol·L-1 庚烷磺酸钠溶液 - 冰醋酸 (55 ∶ 45 ∶ 0.25), 检测波长为 284 nm 。 结果 线性范围分别为氢氯噻嗪 30.2~151.0 mg·L-1 (<>r=0.999 8) ;维生素 B610.2 ~ 51.0 mg·L-1 (<>r=1.000 0) ;维生素 B1 10.1~50.5 mg·L-1 (<>r=0.999 9) ;硫酸胍生 12.1~60.5 mg·L-1 (<>r=1.000 0) ;地巴唑 99.8~499.0 mg·L-1 (<>r=0.999 2) ;氯氮 20.1~100.5 mg·L-1 (<>r= 1.000 0) ;磷酸氯喹 24.88~124.4 mg·L-1 (<>r=1.000 0) ;盐酸异丙嗪 30.3~151.5 mg·L-1 (<>r=1.000 0) 。平均回收率 (<>n=9) 分别为氢氯噻嗪 101.2%(RSD=1.4%) ,维生素 B6102.2%(RSD=0.9%) ,维生素 B1100.5% (RSD=1.5%) ,硫酸胍生 101.6%(RSD=1.5%) ,地巴唑 101.8% (RSD=1.1%) ,氯氮 99.3% (RSD= 1.3%) ,磷酸氯喹 101.5%(RSD=1.6%) ,盐酸异丙嗪 101.7 % (RSD=1.7%) 。 结论 本法简便快速,准确可靠,适于该复方制剂中 8 种组分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18.
研究四逆汤复方环境中乌头生物碱的体内吸收动力学特征。运用大鼠肝门静脉和颈静脉双位点插管技术取血,采用HPLC测定血浆中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求算表观吸收系数,分析四逆汤喷干粉中3种乌头生物碱在大鼠体内的吸收动力学特征。结果显示,四逆汤喷干粉中新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的表观吸收系数分别为0.336,0.090,0.176,新乌头碱的体内吸收程度优于乌头碱和次乌头碱。结果表明,肝门静脉和颈静脉双位点插管技术是一种研究药物肠道吸收的有效方法。大鼠灌胃四逆汤喷干粉后,3种乌头生物碱均可吸收入血,但吸收程度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血浆和尿液中乌头碱(aconitine)与次乌头碱(hypaconitine)含量的LC-MS/MS分析方法方法 采用Phenomenex Gemini C18柱 (4.6 mm×150 mm,5 μm) 为色谱柱,以甲醇-0.1%甲酸(70∶30)为流动相,流速为0.5 mL·min-1,以乙醚提取血浆和尿液中乌头碱与次乌头碱。样品经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化后,通过API3200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仪,采用多反应离子监测(MRM)对乌头碱(m/z 646.3→105.2)与次乌头碱(616.3→105.2)进行测定。结果 生物样品中乌头碱在0.5~40 μg·L-1内、次乌头碱在0.25~25 μg·L-1内线性关系良好;乌头碱与次乌头碱最低定量限分别为0.5和0.25 μg·L-1,在尿液中的平均提取回收率76.54%~81.25%,血浆中的平均提取回收率73.22%~80.31%;日间和日内精密度均小于15%。结论方法简便、灵敏可靠,适用于血浆、尿液中乌头碱与次乌头碱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体外血浆温孵法测定乌头碱、中乌头碱和次乌头碱水解规律的方法。方法:空白兔血浆加入不同浓度的3种生物碱混合对照品溶液,通过对温孵不同时间血浆样品的预处理(沉淀蛋白、除杂)、分离和检测等过程实现复杂生物样品中待测成分的分离分析。结果:乌头碱、中乌头碱和次乌头碱浓度在血浆中均随温孵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水解速率中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与附子饮片在炮制过程中3种双酯型生物碱的水解规律一致。结论:所建立的体外水解方法简单、稳定、可控,对上述3种成分的体内药动学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