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滇藏五味子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滇藏五味子 Schisandra neglecta A.C.Smith系五味子科五味子属植物 ,是一种传统中药 ,用于补虚益气、治疗无名肿痛、蛇咬伤等症 [1]。 2 0世纪 70年代发现五味子粉制成的蜜丸治疗肝炎有较好的疗效 ,对减低肝炎病人的谷丙转氨酶有显著作用 ,总有效率为 84%~ 97%。后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发现五味子的乙醇提取物还有抗 HIV活性 ,并发现具有抗癌活性的三萜成分 ,许多三萜成分在体外或体内具有抑制胆固醇生物合成的活性 [2 ]。刘嘉森等 [3]报道了五内脂 E和长南酸在体外都对白血病 P- 388细胞有抑制作用。孙汉董等[4 ] 对 nigranoic acid进… 相似文献
2.
南五味子属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综述了自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对五味子科南五味子属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工作。我们从5种南五味子属药用植物的藤茎中共分离鉴定了80余种化合物,并主要探讨了这些化合物的抗脂质过氧化、钙拮抗和PAF拮抗等与补血活血作用相关的生物活性,同时也尝试抗HIV方面的研究工作,发现部分木脂素和三萜类化学成分具有显著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3.
4.
5.
目的:研究内南五味子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羟丙基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ODS及HPLC等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内南五味子体积分数90%乙醇水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5个木脂素类化合物,分别为利卡灵A(1)、南五味子素(2)、异形南五味子丁素(3)、异形南五味子庚素(4)、8α-羟基松脂醇(5)、内南五味子素丙(6)、异形南五味子戊素(7)、扁核木醇(8)、阿里山五味子灵C(9)、苄基氧代南五味子醇(10)、松脂醇(11)、香豆木脂素(12)、川椒脂醇(13)、异形南五味子壬素(14)、二氢去氢二松柏醇(15)。结论:化合物1、5、7、8、10~15是首次从内南五味子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华中五味子Schisandra sphenanthera藤茎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正相硅胶柱色谱,制备TLC等方法进行分离,根据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华中五味子藤茎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3个化合物,包括6个三萜,6个木脂素和1个甾醇,分别鉴定为华中五内酯素(1)、南五内酯(2)、五内酯E(3)、12β-羟基黑老虎酸(4)、五味子酸(5)、schisanbilactone A(6)、β-谷甾醇(7)、内消旋二氢愈创木脂酸(8)、去氧五味子素(9)、五味子酯甲(10)、五味子酚乙(11)、五味子乙素(12)和当归酰基戈米辛M1(13)。结论其中化合物1为1个新三萜类化合物,命名为华中五内酯素。化合物2~4、6、9、11、13为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8.
目的:对藏菖蒲Acorus calamus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运用硅胶,ODS,HPLC及SephadeX LH-20等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波谱数据的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藏菖蒲中分离并鉴定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β,4β,7α-三羟基桉烷(1β,4β,7α-trihydroxyeudesmane,1),bullatantriol(2),teuclatriol(3),苏式-1’,2'-二羟基细辛醚(threo-1’,2’-dihydroxyasarone (4),赤式-1’,2’-二羟基细辛醚(erythro-1',2'-dihydroxyasarone,5),(+)-去4’-氧-甲基桉素[(+)-de-4'-O-methyleudesmin,6],(+)-去-4’-氧-甲基木兰脂素[(+)-de-4'-O-methylmagnolin,7],(+)-桉素[(+)-eudesmin,8],(+)-木兰脂素[(+)-magnolin,9],β-谷甾醇(10).结论:化合物1~2,4~9为首次从藏菖蒲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2,6~9为首次从菖蒲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球蕊五味子藤茎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提取、分离、鉴定球蕊五味子藤茎化学成分。方法:乙醇冷浸提取,石油醚和乙酸乙酯依次萃取,硅胶柱层析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和光谱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12个化合物,分别为五味子丙素(1),甘五酸(2),nigranoic acid(3),儿茶素(4),2a,24-二羟基乌索酸(5),3-乙酰氧基乌索酸(6),乌索酸(7),26-羟基二十六烷酸甘油酸酯(8),二十六烷酸甘油酯(9),脂肪酸(10),β-谷甾醇(11),胡萝卜苷(12)。结论:3个五环三萜酸类化合物为首次从五味子科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研究鹿根[ ( Rhaponticum carthamoides (Willd . ) Iljin. ]中化学成分。 方法 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法、 Sephadex LH - 20 柱色谱法、 ODS 柱色谱法、聚酰胺柱色谱法和反复重结晶等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波谱分析鉴定了其化学结构。 结果 从鹿根体积分数 70% 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 11 个化合物,并鉴定其结构为:异鼠李素( 1 );汉黄芩素( 2 );山柰酚( 3 ),槲皮素( 4 ),槲皮素 -5- O- β- D- 吡喃葡萄糖苷( 5 ), 5- O- β- D- 吡喃葡萄糖 - 槲皮素 -3- 甲醚( 6 ),熊果酸( 7 ),蔷薇酸( 8 ), β - 蜕皮甾酮( 9 ), buplerol ( 10 ), lappaol A ( 11 )。 结论 化合物 2 , 6 , 8 , 10 , 11 均为首次从漏芦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 7 为首次从植物鹿根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藤香树Schisandra propinqua (Wall.) Baill var. intermidia A.C.Smith的化学成分。方法 应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数据分析鉴定其结构。结果 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R),4(R)-环氧-5(R)-羟基-1-环己烯-1-羧酸(1)、n-丁基-β-D-吡喃果糖苷(2)、(+)-儿茶素(3)、3′,5′,7-三羟基双氢黄酮(4)、刺槐双氢黄酮(5)、双氢刺槐亭(6)、刺槐亭(7)、2′,3,4,5,5′,7-六羟基双氢查尔酮(8)、紫铆查尔酮(9)、山嵛酸-α-单甘油酯(10)、三十烷酸(11)、胡萝卜苷(12)、5α,8α-表二氧麦角甾-3β-醇(13)、南五内酯(14)、β-谷甾醇(15)。结论 除化合物14外,其余14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藤香树中获得。
相似文献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白木通藤茎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反复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和重结晶的方法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为2α,3,β23,29-tetrahydroxyolean-12-en-28-oic acid(Ⅰ),齐墩果酸-3-O-β-D-吡喃葡萄糖-(1→3)-α-L-吡喃阿拉伯糖苷(Ⅱ),齐墩果酸-3-O-β-D-吡喃葡萄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苷(Ⅲ),3-O-β-D-glucopyranosyl-(1→2)-α-L-arabino pyranosyl-30-norolean-12-en-28-oic acid(Ⅳ),3-O-β-D-葡萄糖-(1→3)-α-L-阿拉伯糖-常春藤皂苷(Ⅴ)。结论5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从满山香子(seed of Schisandra propinqua(Wall)Hook.f.et Thom s.)中分离、鉴定化学成分。方法通过体积分数为75%乙醇提取,利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制备薄层色谱的方法对满山香子提取物进行分离,并通过1H-NMR,13C-NMR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满山香子中分离鉴定出6个化合物:均三苯甲酸(trimesic acid,Ⅰ)、柚皮素(nar-ingenin,Ⅱ)、大黄素甲醚(physcion,Ⅲ)、6-乙基-5-羟基-2,7-二甲氧基-1,4-萘醌(6-ethyl-5-hydroxy-2,7-d imethoxy-1,4-naphtho-quinone,Ⅳ)、乌苏酸(ursolic acid,Ⅴ)和十九碳酸(nonadecanoic acid,Ⅵ)。结论化合物Ⅰ,Ⅱ,Ⅲ,Ⅳ和Ⅵ系首次从5味子科中分得,化合物Ⅴ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5.
白木通化学成分研究(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白木通藤茎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反复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和重结晶的方法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为calceolarioside B(Ⅰ),1-O-β-D(3,4-dihydrox-yphenyl)-ethyl-6-O-trans-feruloyl-glucopyranoside(Ⅱ),1-O-β-D-(4-hydroxyphenyl)-ethyl-6-O-trans-caffeoyl-glucopyranoside(Ⅲ),2α,3β-二羟基齐墩果烷-12-烯-28-酸(Ⅳ),胡萝卜苷(Ⅴ),β-谷甾醇(Ⅵ)。结论6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Ⅰ~Ⅲ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预知子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反复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和重结晶的方法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为常春藤皂苷元-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α-L-吡喃阿拉伯糖苷(Ⅰ),常春藤皂苷元-3-O-α-L-吡喃阿拉伯糖苷(Ⅱ),3-O-α-L-吡喃鼠李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常春藤皂苷元-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Ⅲ),3-O-α-L-吡喃阿拉伯糖-常春藤皂苷元-28-O-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Ⅳ),常春藤皂苷元-28-O-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Ⅴ),3-O-β-D-吡喃葡萄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30-去甲齐墩果酸-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Ⅵ),胡萝卜苷(Ⅶ)。结论其中化合物Ⅱ、Ⅲ、Ⅳ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Ⅴ、Ⅵ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18.
19.
目的:研究棕榈花蕾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大孔吸附树脂色谱、硅胶色谱、凝胶渗透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利用理化检验和波谱分析进行化合物结构鉴定。结果:从棕榈花蕾中分离了8个化合物,鉴定其中6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异香草酸(isovanillic acid,Ⅰ)、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Ⅱ)、薯蓣皂苷(dioscin,Ⅲ)、5-咖啡酰氧基莽草酸(5-O-caffeoylshikimicacid,Ⅳ)、咖啡酸(caffeic acid,Ⅴ)、芦丁(rutin,Ⅵ)。结论:化合物Ⅰ,Ⅱ,Ⅳ~Ⅵ为首次该植物中分离得到。Ⅰ,Ⅳ为首次从棕榈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