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药物性肾损害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药物性肾损害的临床特点、治疗措施及预后。方法:收集本院2000年元月~2003年9月药物引起急性肾损害病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9例均有不同程度急性肾功能衰竭,其中7例发生尿毒症。9例尿比重均低,在1.010左右.提示肾小管功能障碍。1例血嗜酸粒细胞升高达0.054,提示为速发超敏的反应。治疗予及时停用致病药物,予支持、护肾治疗.发生尿毒症者配合血透治疗,对急性过敏性问质性肾炎予激素治疗。7例痊愈,1例因原有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功能未完全恢复.转为维持性血透,1例患者因经济原因放弃治疗,自动出院最后死亡。结论:药物引起肾损害易导致肾功能衰竭,病变主要在肾小管间质,迅速停用致病药物,给予积极治疗可获痊愈,未积极治疗者及原有慢性肾小球肾炎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儿药物性血尿的临床表现及防治措施。方法:收集200例患儿病例,所有患儿均行尿常规、离心后镜检等检测。结合患儿用药史、临床特征及相关实验室检查、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引起血尿的前3位药物为解热镇痛药85例、抗感染类72例、中草药类28例,其他15例。结论:小儿药物性血尿的防治应当做到早期发现、及时停药,正确处理并发症,不能忽视对药物所致肾损害的后果,重视预防是关键。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由于化学性药物的不断增多和广泛应用,药物性肾损害屡有报告,笔者结合我们自1989年以来收治的11例病人进行中药治疗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11例中住院9例,门诊2例,既往均无肾脏病史,亦无肾脏病家族史。其中男性7例,女性4例。年龄最大64岁,最小5岁。 原发病:痢疾1例,上感1例,肺炎2例,呋哺类药及磺胺类药中毒4例,脑血管病2  相似文献   

4.
曹西田  蒋莹辉  李松 《河南中医》2014,(10):1997-1998
药物引起的肾脏损害是临床常见疾病,尤其常见于老年人,是老年人肾功能不全的常见病因,如果不及时处理可出现肾功能衰竭,危及生命[1]。西医主要是停用肾毒性药物,进入肾功能衰竭的患者,给予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以及对症处理。本院收治1例因服用抗结核药物导致的急性肾功能衰竭,经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情好转,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黄芪合丹参注射液治疗急性药物性肾损害3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易 《中国中医急症》1999,8(3):119-119
药物引起肾脏损害是临床常见疾病,尤其常见于老年人。它是老年人急性肾功能不全的常见原因,如果不及时处理可出现肾功能衰竭,危及生命。笔者将治疗36例药物性急性肾脏损害的资料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24例,女12例;年龄52~76岁;其中使用氨基精贰类抗生素28例,非自体抗炎药6例,甘露醇2例。这些病人否认过去有肾脏疾病史。病者在使用药物后出现少尿,尿液检查异常,尿蛋白(+~-------),可见红细胞及白细胞,部分有管型出现。其中12例有尿素氮、血肌醉增高改变,尿素氮7.5~12mmol/L,肌吁18O~310尸mol/L…  相似文献   

6.
大黄甘草汤治疗抗肿瘤药物性肾损害1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亚东  解小成  房松 《中医杂志》2004,45(4):259-259
大黄甘草汤出自<金匮要略>.我们用本方治疗抗肿瘤药物所致的急性肾功能损害1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中草药性肾损害研究现状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能造成肾损害的中草药日益增多,及要有三大烘共95种;原因大概有八个方面,其病理损害主要为肾小管及间质的损害;中医临床工作进应规范用药,加强防范意识,杜绝用中药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加味附子理中免煎颗粒治疗药物性急性肾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两组,对照组34例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38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加味附子理中免煎颗粒(制附子8 g,干姜6 g,人参12 g,黄芪15 g,当归10 g,白术15 g,茯苓12 g,法半夏6 g,炙甘草6 g)。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BUN、SCr、CCr、Cys C水平的改变。结果:两组SCr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显著降低(P0.01),观察组SCr水平低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CCr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上升(P0.01),观察组CCr水平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血清Cys C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附子理中免煎颗粒对患者的肾功能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并显著降低Cys C,提示对其药物性急性肾损害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能造成肾损害的中草药日益增多 ,目前主要有三大类共95种 ;原因大概有八个方面 ;其病理损害主要为肾小管及间质的损害 ;中医临床工作者应规范用药 ,加强防范意识 ,杜绝滥用中药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中草药所致肾损害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来,由于中药运用不当或滥用,致使中毒现象时有发生.而中药所致的肾脏损害,尚未引起临床医生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药物性间质性肺炎近年来陆续有报道 ,但尚未引起人们的重视 ,笔者复习文献就部分中西药物引起间质性肺炎的机理及其防治对策综述如下。1 引起间质性肺炎的中西药物1.1 西药。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 CSF)和肺毒性抗肿瘤药物 :任少华[1] 报道化疗期间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 CSF)可引起间质性肺炎。原发疾病包括 19例非霍奇金淋巴瘤和 1例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已剔除既往有肺部疾病的患者。结果共检出间质性肺炎 2 0例 ,所有患者在化疗期间均曾接受 G- CSF治疗 ,化疗方案均含有肺毒性药物包括环磷酰胺、博莱霉素、甲氨蝶呤和鬼臼…  相似文献   

12.
恶性肿瘤患者在接受放化疗时,常出现毒性作用及机体免疫功能低下,而且几乎所有的化疗药物在不同程度上均对骨髓造血功能有抑制作用。我院自制扶正合剂由黄芪、党参、当归、白术、生熟地黄、女贞子、补骨脂、杜仲、牡丹皮11味中药制成,具有益气养血、扶正壮阳、滋补肝肾及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笔者应用扶正合剂防治放化疗抑制骨髓造血功能40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各种恶性肿瘤80例,均经细胞学、病理学证实。其中化疗2个疗程44例(55%),3个疗程20例(25%),4个疗程以上16例(20%);化疗加放疗52例,占总病例数65%。…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有关中草药引起的药物性肝病的报道逐渐增多,给人们的用药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危害,为了指导临床医生合理正确的应用中草药,提高临床医生对中草药引起药物性肝病的重视,本文对中草药所致药物性肝病  相似文献   

14.
保元排毒丸防治顺铂早期损肾损害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3,16(11):1606-1607
  相似文献   

15.
高血压病肾损害是高血压病严重并发症之一。近年来,因高血压肾损害导致的终末期肾病的发病率逐年递增,给人类健康及社会经济造成极大危害。该文回顾了现代医学高血压肾损害的发病机制与治疗方案以及中医药防治本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为合理降压、改善肾功能及减少心血管病死率提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6.
药物性肝损害的早期诊断和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介绍了临床常用药的药物性肝损害发生率,以抗生素类及解热镇痛剂为多见。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病机理分为直接中毒和药物过敏两大类。病理变化可分为6种类型。本文重点介绍了早期诊断要点,确诊依据及预防途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脉络疏通帖方防治药物性静脉炎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肿瘤内科收治肿瘤首次化疗患者32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A各164例,观察组在输液前于输液穿刺点上方沿静脉走向把脉络疏通帖贴于皮肤上,对照组不用药,观察4d、8d输液后静脉炎的发生率及轻重程度;对已发生输液性静脉炎的92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B各46例,治疗组采用脉络疏通帖治疗,对照组B给予50%硫酸镁湿敷治疗,观察3d、7d两种疗法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A4d静脉炎的发生率分别为23.17%和46.34%,8d静脉炎的发生率分别为41.46%和67.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B3d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3.04%和34.45%,7d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7.83%和84.8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脉络疏通帖对药物性静脉炎有显著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8.
我国现有高血压患者2亿多,肾脏是高血压损害的靶器官之一。临床上将高血压造成的肾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称为高血压肾损害,主要表现为小动脉肾硬化。积极稳妥地控制高血压是治疗高血压肾损害的关键。中医药在配合降压治疗高血压肾损害方面有一定优势。近年来中医药防治高血压肾损害取得一定成效,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概述药物性静脉炎的防治方法,得出选择一种疗效肯定,剂型使用方便,价格适宜的中药贴剂是今后防治静脉炎的方向和研究重点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分娩镇痛在国内外已大量开展,特别是发达国家方法很多,药物性镇痛有常用的氧化亚氮吸入性镇痛;吗啡、杜冷丁、硬膜外阻滞等。但一些人担心药物镇痛对产妇及胎儿造成影响而愿意选择非药物性镇痛。我院运用传统的中医理论,选用针刺方法对临产妇女进行分娩镇痛的临床观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