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6 毫秒
1.
山葛降脂分散片中葛根素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山葛降脂分散片和葛根分散片中葛根素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的对比研究。 方法: 以香草醛为内标物,利用HPLC测定大鼠血浆中葛根素的含量。 结果: 山葛降脂分散片的主要药动学参数: T max (3.000±0.371) h, C max (3.159±0.415) mg ·L-1,AUC0→∞ (19.593±3.168) mg ·L-1 ·h-1,MRT 0→∞ (11.370±2.358) h;葛根分散片的主要药动学参数: T max (4.000±0.313) h, C max (2.784±0.398) mg ·L-1,AUC 0→∞ (17.605±3.993) mg ·L-1 ·h-1,MRT 0→∞ (8.678±1.625) h。 结论: 山楂叶和葛根提取物合用能使葛根素的吸收加快,浓度增大,消除减慢。房室模型拟合分析为二房室模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阿立哌唑在中国精神分裂症病人体内的多剂量药动学。方法11名男女精神分裂症病人口服阿立哌唑10mgbid,连用19d后停药,采集血样,用HPLC-MS/ESI测定体内阿立哌唑的血药浓度。采用3P97程序进行数据处理。结果阿立哌唑的稳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tmax(2.6±1.1)h,ρssmin(388.4±108.7)μg·L-1,ρssmin(557.3±135.5)μg·L-1,AUCssO-12(5492±1390)μg·h·L-1,AUCss0-∞(38678±12639)μg·h·L-1,Vβ/F(173±48)L,CL/F(1.9±0.5)L·h-1,t1/2β(62.2±9.0)h,MRT(84.5±11.2)h。结论阿立哌唑口服给药后吸收快,分布广,在中国精神分裂症病人体内的血药浓度-时间数据符合一级吸收二室模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allo-HSCT )预处理患者口服大剂量白消安 (Bu) 的药动学特征。 方法 allo-HSCT 预处理患者口服 Bu 1 mg· kg-1 , q6h ,共 16 剂。在首剂和第 9 剂给药时,分别于给药前及给药后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样,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 Bu 浓度;用 DAS 软件进行药动学房室模型拟合,计算药动学参数。 结果 首剂和第 9 剂给药后 Bu 在 allo-HSCT 预处理患者体内血药浓度 - 时间曲线均符合一室模型,其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 <> t 1/2 ( 133.0 ± 30.6) 与 (131.4 ± 28.2)min , <> K e ( 0.005 ± 0.001 )与( 0.006 ± 0.001 ) min-1 , <> V d /<>F ( 0.56 ± 0.12 )与( 0.46 ± 0.08 ) L·kg-1 , <> CL /<>F ( 0.003 ± 0.001 )与( 0.002 ± 0.001 ) L·min-1·kg-1 , AUC0-t ( 910.3 ± 146.9 )与( 1 158.5 ± 139.0 ) μmol·min·L-1 , AUC0- ( 1 401.9 ± 243.2 )与 ( 1 689.0 ± 312.4 ) μmol·min·L-1 ; Bu 平均稳态血浆浓度为( 3.29 ± 0.39 ) μmol·L-1 。 结论 口服大剂量 Bu 在 allo-HSCT 预处理患者体内过程符合一室药动学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个体差异大,多次给药后药物清除率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在全麻手术患者中硫喷妥钠对丙泊酚药动学的影响,并与单用丙泊酚时比较。方法16名全麻手术患者分为2组,分别静注丙泊酚2mg·kg-1或1%丙泊酚和2.5%硫喷妥钠1:1等体积混合液0.2mL·kg-1(相当于丙泊酚1mg·kg-1,硫喷妥钠2.5mg·kg-1),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丙泊酚血药浓度。用3P97程序拟合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静注丙泊酚的药-时曲线符合三室模型,单用组与合用组的药动学参数:t1/2α分别为(0.8±0.4)和(0.7±0.3)min,t1/2β分别为(10.2±15.6)和(6.5±5.0)min,t1/2γ分别为(113.0±47.2)和(159.0±82.5)min,Vc分别为(0.055±0.022)和(0.052±0.041)L·kg-1,CL分别为(17.4±4.5)和(15.5±8.3)mL·h-1·kg-1,AUC分别为(108.92±31.68)和(88.84±59.08)mg.min·L-1。结论二组患者间丙泊酚主要药动学参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喘平方防治支气管哮喘的作用机制。 方法: 取白化豚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麻黄组(0.20 g·kg-1)、洋金花组(0.07 g·kg-1)、喘平方组(0.32 g·kg-1)、地塞米松组(7.5×10-4 mg·kg-1),通过对豚鼠ip卵蛋白致敏并雾化吸入激发,建立实验性哮喘豚鼠模型;治疗组自注射第14天起每天ig给药1次,连续7 d,正常组及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观察豚鼠的一般情况,豚鼠肺泡灌洗液中免疫球蛋白E(IgE),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肺组织病理情况。 结果: 各组豚鼠肺泡灌洗液中IgE,TGF-β1,TNF-α分别为:正常组IgE(68.25±5.92) mg·L-1,TGF-β1(78.72±10.92)ng·L-1,TNF-α(388.02±55.61) ng·L-1;模型组IgE(137.28±14.38) mg·L-1,TGF-β1(172.39±14.04)ng·L-1,TNF-α(752.76±51.25)ng·L-1;喘平方组IgE(76.35±6.22) mg·L-1,TGF-β1(115.76±9.17)ng·L-1,TNF-α(569.32±39.7) ng·L-1;哮喘组及喘平方组豚鼠肺泡灌洗液中IgE,TGF-β1,TNF-α含量均高于正常组(P<0.05);喘平方组豚鼠肺泡灌洗液中IgE,TGF-β1,TNF-α含量均低于哮喘组(P<0.05)。 结论: 喘平方能够通过下调豚鼠肺泡灌洗液中IgE,TGF-β1,TNF-α含量,可降低气道高反应性、减轻气道炎症症状、控制或延缓气道纤维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磺胺嘧啶在家兔体内药动学过程。方法20只家兔耳缘静脉快速推注磺胺嘧啶300mg·kg-1,752紫外分光光度计比色法测定不同时间的血药浓度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磺胺嘧啶在家兔体内药-时曲线符合二室模型,并表现为快慢两种速率类型。慢消除型药动学参数为:VC=(0.24±0.09)L·kg-1,V=(0.62±0.22)L·kg-1,AUC=(0.11±0.05)g·h·mL-1,CL=(3.8±1.5)mL·min-1,t1/2α=(3.3±1.3)min,t1/2β=(122±21)min。快消除型药动学参数为:VC=(0.19±0.10)L·kg-1,V=(0.45±0.17)L·kg-1,AUC=(0.062±0.022)g·h·mL-1,CL=(6.0±2.4)mL·min-1,t1/2α=(2.1±0.9)min,t1/2β=(53±5)min。与慢消除型比较,快消除型AUC减少,CL增加,P<0.05;t1/2β缩短,P<0.001。结论磺胺嘧啶在家兔体内药动学过程表现为快慢两种速率类型。快消除型AUC减少,CL增加,t1/2β缩短。本实验为磺胺嘧啶的临床给药方案制定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黄芩与五味子配伍对黄芩苷和五味子酯甲的大鼠药代动力学规律的影响。方法: 大鼠灌胃黄芩提取物2.5 g ·kg-1﹑五味子提取物2.5 g ·kg-1和黄芩提取物加五味子提取物各2.5 g ·kg-1,分别于0.25,1,2,4,8,12,24 h取血分离血浆,采用HPLC测定其黄芩苷﹑五味子酯甲的含量,结果运用DAS 3.0计算其药动学参数。结果: 测定黄芩组黄芩苷的药动学参数分别为t1/2=(6.203±3.324)h,AUC=(41.868±28.254)μg ·L-1 ·h-1,Cmax=(2.883±0.684) μg ·L-1,MRT=(11.697±4.108) h,Vd=(568 112.69±81 364.658)L ·kg-1,CL=(98 526.569±93 774.892)L ·h-1 ·kg-1;黄芩+五味子组黄芩苷的药动学参数分别为t1/2=(10.686±1.533)h,AUC=(53.064±30.047) μg ·L-1 ·h-1,Cmax=(3.168±1.312) μg ·L-1,MRT=(16.147±1.79) h,Vd=(2 240 724.1±1 824 718.9)L ·kg-1,CL=(139 855.27±107 995.59)L ·h-1 ·kg-1;黄芩+五味子组五味子酯甲的药动学参数分别为t1/2=(21.544±14.611)h,AUC=(11.554±5.516) μg ·L-1 ·h-1,Cmax=(0.311±0.074) μg ·L-1,MRT=(34.139±18.532) h,Vd=(12 153 917±5 806 489.8)L ·kg-1,CL=(564 758.71±384 128.86)L ·h-1 ·kg-1;五味子组五味子酯甲的药动学参数分别为t1/2=(4.926±5.371)h,AUC=(4.988±3.029) μg ·L-1 ·h-1,Cmax=(0.287±0.071) μg ·L-1,MRT=(12.002±6.854) h,Vd=(3 091.656±1 585.602)L ·kg-1,CL=(615.571±250.643)L ·h-1 ·kg-1。结论: 黄芩与五味子配伍,可以促进黄芩苷和五味子酯甲在血液中的吸收,并可延长这两种成分的半衰期,使其血药浓度维持在较高水平,达到协同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匹卡米隆片在健康人体的药动学。 方法 采用液 - 质联用法测定 12 名健康志愿者口服匹卡米隆片后的血药浓度 , 计算药动学参数。 结果 受试者单次口服匹卡米隆片 50 , 100 和 200 mg 后的实测平均达峰时间 <> t max 分别为 (0.73 ± 0.41) , (0.67 ± 0.33) 和 (0.67 ± 0.31)h ; <> t 1/2 分别为 (0.68 ± 0.22) , (0.89 ± 0.41) 和 (0.91 ± 0.21)h ;平均 <> ρ max 分别为 (1 328.75 ± 552.33) , (2 460.83 ± 571.19) 和 (4 415.00 ± 1 077.45)μg·L- 1 ; AUC 0 -t<>n 平均值分别为 (1 617.37 ± 575.48) , (3 117.08 ± 620.93) 和 (5 987.01 ± 1 365.57)μg·h·L- 1 ; AUC 0 - 平均值分别为 (1 697.45 ± 584.78) , (3 227.39 ± 641.54) 和 (6 192.36 ± 1 388.59)μg·h·L- 1 。 结论 血浆药物的 <> ρ max 和 AUC 随剂量的增大而增加,匹卡米隆的体内药代过程无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血清中克班宁(crebanine,Cre)浓度的高效液相测定方法,探讨克班宁注射剂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过程。方法:家兔按2.0 mg·kg-1量耳缘静脉注射克班宁后5,10,20,30,50,70,90,110 min采血,用HPLC测定血清中克班宁浓度,以DAS软件拟合药动学参数。结果:克班宁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9.4±2.5)%,(105.4±4.1)%,(102.7±5.8)%;精密度分别为日内RSD 2.8%,3.9%,5.6%;日间RSD分别为8.2%,6.8%,7.2%。克班宁注射剂在家兔体内成二室模型,雌、雄兔体内的药动学参数经t检验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主要药动学参数为:t1/2α=(3.246±0.222) min,t1/2β=(36.675±5.525) min,Cmax=(1.401±0.063) mg·L-1,Vd=(5.928±0.877) L·kg-1,Cl=(0.051±0.003) L·min-1·kg-1。结论:克班宁静注在家兔体内为超速处置类(t1/2<1 h)药物,其在体内的分布迅速、广泛。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人血浆中氟氯西林浓度的测定方法,进行氟氯西林的人体药动学研究和生物等效性评价。方法20名健康志愿者随机交叉、单剂量po 500mg受试和参比氟氯西林钠胶囊剂,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氟氯西林浓度,计算氟氯西林的人体药动学参数,并进行生物等效性评价。结果受试和参比氟氯西林钠胶囊剂的药-时曲线均符合二房室模型,药动学参数为:tlag(0.1±0.2)和(0.2±0.1)h,tmax(0.8±0.2)和(0.9±0.3)h,ρmax(34.83±7.90)和(30.53±10.73)mg·L-1,Ka(4.869±2.135)和(3.682±1.681)h-1,t1/2(1.51±0.39)和(1.45±0.36)h,CL/F(9.268±2.165)和(9.876±2.657)L·h-1,Vd/F(23.58±11.26)和(22.34±12.35)L,AUC0-8h(69.05±13.26)和(62.22±15.51)mg·h·L-1,AUC0-∞(70.55±13.47)和(63.69±15.69)mg·h·L-1,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14.9±25.1)%。结论氟氯西林钠胶囊口服在中国人体中吸收迅速,消除快;两种胶囊剂在人体内生物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预处理患者静脉输注大剂量白消安的药动学特征。方法 17例allo-HSCT预处理患者静脉输注白消安0.8 mg·kg-1,q6h,共16剂。在首剂和第9剂给药时,分别于给药前及给药后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样,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白消安浓度,用DAS软件进行药动学房室模型拟合,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 首剂和第9剂静脉滴注给药后白消安在allo-HSCT预处理患者体内过程均符合二室模型,其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CL(0.004 2±0.001 8)与(0.002 8±0.001 3)L·min-1·kg-1、AUC0-t(612.3±182.8)与(1 005.4±286.2)μmol·min·L-1、AUC0-∞ (899.5±298.6)与(1 484.4±623.0)μmol·min·L-1;ρmax(2.95±0.81)与(4.53±1.42)μmol·L-1。不同性别患者的主要药动学参数有显著差异。结论 静脉滴注白消安在allo-HSCT预处理患者体内过程符合二室药动学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个体差异大且与性别有关,开展治疗药物监测仍有必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左旋多巴在大鼠血液和纹状体细胞外液药物浓度随时间变化规律。方法 大鼠单次灌胃给予左旋多巴48 mg·kg-1和苄丝肼12 mg·kg-1后,采用脑微透析活体取样和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测定给药后6 h内不同时间点大鼠血浆和纹状体细胞外液左旋多巴浓度,应用3P87药动学程序拟合药动学参数。结果 左旋多巴在血浆及纹状体细胞外液药-时曲线均符合一室模型,左旋多巴在纹状体细胞外液半衰期(t1/2)、达峰时间(tmax)、达峰浓度(ρmax),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分别为(63.25±25.80) min, (34.21±8.70)min,(112.98±76.85)μg·L-1,(14 443±8 744)μg·min·L-1(n=7),血浆t1/2,tmax,ρmax,AUC0→∞分别为(78.94±7.95) min, (6.763±3.579) min, (4 373±1 815)μg·L-1,(509 940±134 619)μg·min·L-1(n=7),其中左旋多巴在纹状体细胞外液和外周血t1/2相近(P>0.05),而纹状体tmax远大于外周血(P<0.01)。结论 左旋多巴在血液和作用靶部位纹状体药物浓度随时间变化不完全一致,血药浓度变化规律不能完全反映药物在脑内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3.
陶学  陈幸福 《中国药学杂志》1997,32(12):758-760
 目的:研究小鼠分别iv不同剂量的二硫卡钠(DTC)后,DTC及其甲酯(DTC-Me)体内药动学特征。方法:小鼠分别iv DTC 25,50,100mg·kg-1后,于各时间点摘眼球获取血浆。用柱切换高压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DTC及DTC-Me的浓度,所得血药浓度-时间数据用MCPKP药动学软件处理,求得药动学参数。结果:DTC药-时曲线均符合二室开放模型,t1/2α分别为(1.36±0.11)min、(3.0±0.5)min、(3.1±0.6)min;t1/2β分别为(17.2±2.3)min、(11±3)min、(9.1±0.9)min;CLb分别为(0.106±0.017)L·kg-1·min-1、(0.104±0.024)L·kg-1·min-1、(0.053±0.021)L·kg-1·min-1;AUC分别为(235±18)μg·min·ml-1、(480±79)μg·min·ml-1、(1184±107)μg·min·ml-1。DTC-Me均符合一室线性动力学模型,t1/2β分别为(141±21)min、(30±5)min、(22±32)min;t1/2Ka分别为(8.5±0.9)min、(4.3±0.8)min、(1.3±0.4)min。结论:DTC及其代谢产物DTC-Me在小鼠体内分布消除迅速,并表现为纯属药动学。  相似文献   

14.
吕良  张恒义 《中国药学杂志》2010,45(11):849-852
 目的 建立自由活动大鼠颈静脉血管微透析技术,比较大鼠在麻醉与清醒两种状态下丹参素药动学的差异。方法 设计颈静脉微透析组件,包括颈静脉导管、导管固定装置、阻塞管及软微透析探针,可预先手术将导管插入实验动物颈静脉,另一端用导管固定装置固定在动物背部。另在下肢静脉处植入给药导管,一并在背部固定。 手术恢复后,将微透析探针沿导管插入血管,在动物自由活动状态下进行血液微透析采样。10只SD大鼠分两组,每组5只,作颈静脉微透析预处理后,通过给药导管按40 mg·kg-1单剂量静注丹参素,分别在麻醉与清醒状态自由活动状态下进行血液微透析,应用HPLC紫外检测器测定透析液样品中丹参素浓度,绘制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 成功获得清醒自由活动状态与麻醉状态下丹参素在大鼠体内的药-时曲线,计算得到大鼠在清醒与麻醉状态下丹参素药动学参数,分别为:AUC0-∞(3 517.3±7 754.5)、(10 739.8±2 458.8) mg·min·L-1;MRT0-∞ (37.0±7.7)、(67.7±3.8) min;t1/2zeta(69.6±33.4)、(123.1±16.1) min;ρmax(290.0±90.3)、(256.4±15.5) mg·L-1;CLz(11.7±2.0)、(3.9±1.0) mL·min-1;Vssz (423.8±57.0)、(260.9±58.9) mL·kg-1结论 成功建立了自由活动大鼠颈静脉血管微透析技术。应用该技术对丹参素在清醒自由活动和麻醉大鼠体内药动学过程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两种状态下的药动参数有显著性差异。取血等强应激可能影响药动学过程,因此自由活动大鼠血液微透析技术有可能成为药动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健康受试者单次和多次口服普卢利沙星片后的药动学过程。方法 采用多周期试验设计,10名健康受试者单次po(200,400,600 mg)和多次po(400 mg)普卢利沙星片;采用HPLC测定普卢利沙星活性代谢物噻丁啶-喹啉羧酸衍生物(NM394)的血药浓度。用DAS2.0程序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健康志愿者单次及多次口服普卢利沙星片后,其活性代谢物NM394符合一级吸收一级消除的二室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单次给药低、中、高3种剂量普卢利沙星血浆活性代谢物NM394的消除半衰期及体内平均驻留时间相近,ρmax、AUC0-t和AUC0-∞均值与剂量呈良好的线性;多次给药ρ 为(1.02±0.18)mg·L-1,DF为(2.17±0.48),AUC 为(15.69±3.20)mg·h·L-1,AUC 为(16.38±3.34)mg·h·L-1,t1/2α为(1.23±0.58)h,t1/2β为(7.95±3.28)h。结论 普卢利沙星片单次(低、中、高3种剂量)与多次(中剂量)po给药的主要药动学参数(t1/2、V/F、CL/F)无显著性差异(P>0.05),体内药物无蓄积现象。 style="width:400px" rows="8" cols="> 摘要:目的 研究健康受试者单次和多次口服普卢利沙星片后的药动学过程。 方法 采用多周期试验设计, 10 名健康受试者单次 <> po ( 200 , 400 , 600 mg )和多次 <> po ( 400 mg )普卢利沙星片;采用 HPLC 测定普卢利沙星活性代谢物噻丁啶 - 喹啉羧酸衍生物( NM394 )的血药浓度。用 DAS2.0 程序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健康志愿者单次及多次口服普卢利沙星片后,其活性代谢物 NM394 符合一级吸收一级消除的二室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 单 次给药 低、中、高 3 种剂量普卢利沙星血浆活性代谢物 NM394 的消除半衰期及体内平均驻留时间相近, <> ρ max 、 AUC0-<>t 和 AUC0-∞ 均值与剂量呈良好的线性;多次给药 <> ρ 为( 1.02±0.18 ) mg·L-1 , DF 为( 2.17±0.48 ), AUC 为( 15.69±3.20 ) mg·h·L-1 , AUC 为( 16.38±3.34 ) mg·h·L-1 , <> t 1/2α 为( 1.23±0.58 ) h , <> t 1/2β 为( 7.95±3.28 ) h 。 结论 普卢利沙星片单次(低、中、高 3 种剂量)与多次(中剂量) <> po 给药的主要药动学参数( <> t 1/2 <> V /<>F<> CL /<>F ) 无显著性差异( <> P >0.05 ), 体内药物无蓄积现象 。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盐酸左氧氟沙星即形凝胶在兔眼内的药动学行为,考察该制剂的释药特征。方法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左氧氟沙星即形凝胶给药后不同时间兔眼房水中的药物浓度,绘制药-时曲线,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盐酸左氧氟沙星即形凝胶在兔眼内的吸收和消除过程呈线性动力学特征,其t1/2(ke),MRT,tmax,ρmax,AUC0-τ和AUC0-∞分别为(118.76±7.21)min,(208.40±13.46)min,(34.07±5.02)min,(2.56±0.14)mg·L-1,(432.05±13.55)mg·min·L-1及(501.52±25.24)mg·min·L-1。结论盐酸左氧氟沙星眼用即形凝胶显著延长药物在眼部的滞留时间,可用之实现长效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双氯芬酸对莫西沙星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的影响。方法 采用平行对照实验设计,健康雄性SD大鼠18只随机分成2组,单用莫西沙星组(ig 40 mg·kg-1 )和双氯芬酸与莫西沙星联合使用组(ig 25 mg·kg-1双氯芬酸,ig 40 mg·kg-1莫西沙星)。采用HPLC测定莫西沙星的血药浓度。用DAS2.0程序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健康雄性SD大鼠灌胃给药:单用组、联用组莫西沙星ρmax分别为(6.7±1.1)和(4.4±1.0)mg·L-1,tmax分别为(0.9±0.2)和(1.2±0.2)h;AUC0-t 分别为(34.4±9.6)和(27.5±7.8)mg·h·L-1,AUC0-∞分别为(41.2±12.2)和(30.8±11.9)mg·h·L-1;t1/2分别为(9.0±5.7)和(6.2±3.7)h;Clz/F分别为(1.1±0.5)和(1.4±0.5) mL·h-1·g-1,联用组莫西沙星的AUC0-t、AUC0-∞ρmax均显著小于单用组(高侧P>0.05,低侧P<0.05),两组莫西沙星tmaxt1/2Clz/F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氯芬酸和莫西沙星联合用于大鼠时,双氯芬酸使莫西沙星的AUC和ρmax减小,临床上应注意两药联用时的给药剂量的调整。  相似文献   

18.
黄芪甲苷包合体的药动学和绝对生物利用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应用完整大鼠间断连续取血模型研究黄芪甲苷包合体的药动学和绝对生物利用度。方法 30只雄性SD大鼠分为5组,每组6只,分别给予黄芪甲苷水剂(20 mg·kg-1、黄芪甲苷包合体(5.0, 10.0和20.0 mg·kg-1灌胃,以及黄芪甲苷水剂(2.0 mg·kg-1注射。每只大鼠间断连续取血,所有的血样以地高辛为内标,用液质联用仪(HPLC-MS测定。结果 黄芪甲苷和地高辛m/z比分别为 807.5和803.5。黄芪甲苷包合体(5.0, 10.0和20.0 mg·kg-1的t1/2β分别为(10.73±3.34,(11.47±3.28和(12.88±2.03 h, CL分别为(0.88±0.09,(0.90±0.63和(0.85±0.04 L·h-1, Vc分别为(6.73±1.78,(5.66±2.23和(5.72±2.41 L·kg-1,AUC0-t分别为(1 099.09±84.32,(2 174.68±232.98和(4 800.24±214.86 ng·h·mL-1。黄芪甲苷包合体的绝对生物利用度为10.2%~11.2%,而黄芪甲苷水剂的绝对生物利用度只有3.2%。结论 包合体是提高黄芪甲苷绝对生物利用度的有效剂型,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