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大黄酸聚乳酸纳米粒的制备及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制备大黄酸聚乳酸纳米粒,并考察其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征,以期提高大黄酸口服生物利用度。方法 以聚乳酸为载体材料,采用改良的自乳化溶剂扩散法制备大黄酸聚乳酸纳米粒;透射电镜观察纳米粒的形态;激光粒度仪考察粒径和Zeta电位;超速离心法测定其包封率及载药量;透析袋法研究其体外释药特性;以大黄酸混悬液为对照组,进行大鼠口服大黄酸聚乳酸纳米粒的药动学研究。结果 纳米粒外观呈圆形或类圆形,平均粒径为(134.37±3.61)nm,Zeta电位为(-18.41±0.07) mV,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60.37±1.52)%和(1.32±0.09)%;体外释药符合Higuchi方程;大鼠口服大黄酸混悬液和纳米粒后,ρmax分别为(5.788±0.15)和(11.607±0.56)mg·L-1,tmax分别为(0.193±0.01)和(1.102±0.13)h, AUC0→t分别为(8.077±2.98)和(34.583±3.93)mg·h·L-1,t1/2β分别为(3.319±0.23)和(21.721±6.13)h。结论 聚乳酸纳米粒可显著改善大黄酸的药动学行为,有效提高其口服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2.
静脉注射蝙蝠葛苏林碱在兔体内的药动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蝙蝠葛苏林碱(DS)在兔体内的药动学和组织分布特征。方法兔耳缘静脉注射DS后,采用HPLC测定各时间点血浆和组织器官药物浓度。结果兔DS 2.5,5.0,10.0 mg·kg-1静脉注射后,体内动力学行为符合二室开放模型。t1/2α分别为0.024,0.030,0.018 h;t1/2β分别为3.0,3.4,6.9 h;CL分别为3.1,3.6,4.4 L·kg-1·h-1;Vd分别为13.1,18.0,43.6L·kg-1。在DS 2.5~5.0 mg·kg-1内主要药动学参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DS 10.0 mg·kg-1静脉注射后,ρ0超比例增加(由2.08 mg·L-1增加至10.72 mg·L-1,P<0.01),t1/2β明显延长(P<0.01)。结论DS在兔体内分布迅速、广泛,消除较快。在2.5~5.0 mg·kg-1内DS的消除为线性动力学,而10.0 mg·kg-1静脉注射后,本品在兔体内的消除未呈线性动力学。组织分布以肺脏含量最高,各组织器官中药量均显著高于血浆药物浓度。  相似文献   

3.
口服马钱子碱后小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马钱子碱在小鼠体内的药动学。方法 小鼠灌胃2种剂量60及40mg·kg-1后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时间的血药浓度和组织浓度。应用3P87药动学软件程序对数据进行计算机处理。结果  2种剂量的主要动力学参数:Ka分别为3.56和4.3h-1;Ke分别为0.54和0.59h-1;t1/2Ka分别为0. 19和0.16h;t1/2Ke分别为1.28和1.17h;VC分别为14.59和13.37L·kg-1;CLs分别为7.87和7.89L·h-1·kg-1;AUC分别为7.62和5.07h·mg·L-1。组织中以肝脏浓度最高,然后依次是肾、心、肺和脑,血中浓度最低。结论 2种剂量马钱子碱在小鼠体内的C-T变化均符合一室开放模型,马钱子碱在小鼠体内分布,消除迅速。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磺胺嘧啶在家兔体内药动学过程。方法20只家兔耳缘静脉快速推注磺胺嘧啶300mg·kg-1,752紫外分光光度计比色法测定不同时间的血药浓度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磺胺嘧啶在家兔体内药-时曲线符合二室模型,并表现为快慢两种速率类型。慢消除型药动学参数为:VC=(0.24±0.09)L·kg-1,V=(0.62±0.22)L·kg-1,AUC=(0.11±0.05)g·h·mL-1,CL=(3.8±1.5)mL·min-1,t1/2α=(3.3±1.3)min,t1/2β=(122±21)min。快消除型药动学参数为:VC=(0.19±0.10)L·kg-1,V=(0.45±0.17)L·kg-1,AUC=(0.062±0.022)g·h·mL-1,CL=(6.0±2.4)mL·min-1,t1/2α=(2.1±0.9)min,t1/2β=(53±5)min。与慢消除型比较,快消除型AUC减少,CL增加,P<0.05;t1/2β缩短,P<0.001。结论磺胺嘧啶在家兔体内药动学过程表现为快慢两种速率类型。快消除型AUC减少,CL增加,t1/2β缩短。本实验为磺胺嘧啶的临床给药方案制定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在全麻手术患者中硫喷妥钠对丙泊酚药动学的影响,并与单用丙泊酚时比较。方法16名全麻手术患者分为2组,分别静注丙泊酚2mg·kg-1或1%丙泊酚和2.5%硫喷妥钠1:1等体积混合液0.2mL·kg-1(相当于丙泊酚1mg·kg-1,硫喷妥钠2.5mg·kg-1),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丙泊酚血药浓度。用3P97程序拟合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静注丙泊酚的药-时曲线符合三室模型,单用组与合用组的药动学参数:t1/2α分别为(0.8±0.4)和(0.7±0.3)min,t1/2β分别为(10.2±15.6)和(6.5±5.0)min,t1/2γ分别为(113.0±47.2)和(159.0±82.5)min,Vc分别为(0.055±0.022)和(0.052±0.041)L·kg-1,CL分别为(17.4±4.5)和(15.5±8.3)mL·h-1·kg-1,AUC分别为(108.92±31.68)和(88.84±59.08)mg.min·L-1。结论二组患者间丙泊酚主要药动学参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
方焱  陈礼明  戴敏  陈象青 《中国药学杂志》2006,41(18):1411-1413
 目的研究双黄连粉针剂与头孢唑啉钠配伍在家兔体内药动学相互影响。方法15只家兔随机分为3组:双黄连粉针剂给药组、头孢唑啉给药组、联合给药组,分别测定不同时间点血药浓度,将血药浓度-时间(ρ-t)数据以3P97程序(PracticalPharmacokinetic Program-Version 97)拟合,进行房室模型判别及药动学参数计算,并对单独用药组及联合用药组进行比较。结果双黄连单独用药组与联合用药组中黄芩苷的药-时曲线均符合权重为1/C2的二室开放模型,其主要药动学参数:t1/2α分别为6.66和6.68 min;t1/2β为118.77和48.23 min;Vc为0.086 6和0.108 2 L·kg-1;AUC0-t为8.98和7.36 kg·min·L-1,AUC0-∞为9.20和7.47 kg·min·L-1,MRT0-t为14.19和13.75 min,MRT0-∞为17.91和15.94 min,CLs为0.007 9和0.010 4 L·min-1·kg-1。头孢唑啉单独用药组与联合用药组的药-时曲线均符合权重为1/C2的二室模型,其主要药动学参数:t1/2α分别为11.68和14.36 min;t1/2β为46.85和55.59 min;Vc为0.166 9和0.143 9 L·kg-1;AUC0-t为36.20和56.49 kg·min·L-1,AUC0-∞为36.51和57.33kg·min·L-1,MRT0-t为40.28和48.07 min,MRT0-∞为42.55和51.72 min,CLs为0.005 7和0.003 6 L·min-1·kg-1。结论双黄连与头孢唑啉联合用药后,双黄连中黄芩苷药动学参数除Vc显著性升高外,其他参数无显著性变化,而头孢唑啉多项药动学参数发生显著性变化:血药浓度、AUC、MRT0~t显著升高,而CLs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7.
口服芹菜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制剂学及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本研究对所制得的芹菜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剂学性质和药动学进行研究。方法使用激光粒度仪,Zeta电位值测定仪,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体外溶出实验考察芹菜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剂学性质;以自制芹菜素混悬液为对照组,考察了大鼠口服芹菜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的药动学过程。结果透射电镜观察纳米粒的形态发现该纳米粒为类球形粒子;平均粒径为135nm;Zeta电位为-18.90mV;测定药物在释放介质中的释放符合一级释放方程。X-射线衍射证明,芹菜素在固体脂质纳米粒中以无定形形式存在。口服药动学结果表明,芹菜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组的平均AUC0-t为17.337mg·h·L-1,而对照组为5.3mg·h·L-1。纳米粒组的ρmax为3.07mg·L-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544mg·L-1。纳米粒组的消除速率常数Ke较低,为0.232h-1,低于对照组。结论芹菜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327%。芹菜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可有效提高芹菜素的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制备地西泮固体脂质纳米粒,评价其制剂学性质,并探讨其经鼻腔给药后的药动学过程。方法 用高温乳化-低温固化法制备地西泮固体脂质纳米粒,考察了其包封率、体外释药、粒径分布、Zeta电位和形态;大鼠经鼻腔给予固体脂质纳米粒或静脉给予地西泮注射液后经股动脉插管采集血样,采用HPLC测定血药浓度,以DAS1.0软件估算药动学参数。结果 制备的地西泮固体脂质纳米粒形态为类球形,平均粒径为(104.4±0.56 nm;Zeta电位为(-18.50±0.98 mV;包封率为(98.8±3%。经鼻腔给药后,地西泮固体脂质纳米粒的tmax为11 min,ρmax为(0.33±0.01 μg·mL-1,绝对生物利用度为67.01%。结论 鼻腔给予地西泮固体脂质纳米粒后吸收迅速,绝对生物利用度较高,有望成为治疗癫痫持续状态的新型制剂。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allo-HSCT )预处理患者口服大剂量白消安 (Bu) 的药动学特征。 方法 allo-HSCT 预处理患者口服 Bu 1 mg· kg-1 , q6h ,共 16 剂。在首剂和第 9 剂给药时,分别于给药前及给药后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样,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 Bu 浓度;用 DAS 软件进行药动学房室模型拟合,计算药动学参数。 结果 首剂和第 9 剂给药后 Bu 在 allo-HSCT 预处理患者体内血药浓度 - 时间曲线均符合一室模型,其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 <> t 1/2 ( 133.0 ± 30.6) 与 (131.4 ± 28.2)min , <> K e ( 0.005 ± 0.001 )与( 0.006 ± 0.001 ) min-1 , <> V d /<>F ( 0.56 ± 0.12 )与( 0.46 ± 0.08 ) L·kg-1 , <> CL /<>F ( 0.003 ± 0.001 )与( 0.002 ± 0.001 ) L·min-1·kg-1 , AUC0-t ( 910.3 ± 146.9 )与( 1 158.5 ± 139.0 ) μmol·min·L-1 , AUC0- ( 1 401.9 ± 243.2 )与 ( 1 689.0 ± 312.4 ) μmol·min·L-1 ; Bu 平均稳态血浆浓度为( 3.29 ± 0.39 ) μmol·L-1 。 结论 口服大剂量 Bu 在 allo-HSCT 预处理患者体内过程符合一室药动学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个体差异大,多次给药后药物清除率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0.
黄芩苷在家兔感染性脑水肿模型中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黄芩苷在家兔获得脑水肿前后,体内药代动力学参数的变化。方法:18只家兔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感染百日咳菌液获得脑水肿模型,另一组为正常对照组,静脉注射60mg/kg黄芩甙,于注射后不同时间内抽取血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芩甙血药浓度测定值用3P87程序包进行拟合。结果:静脉注射黄芩甙后,在家兔体内代谢符合二室开放模型。对照组与脑水肿模型组的主要药动力学参数:t1/2α分别为0.1196h和0.2158h;t1/2β分别为2.381h和2.562h;Vd分别为1.006L·kg-1和1.414L·kg-1;CL分别为1.843L·h-1·kg-1和1.877L·h-1·kg-1。结论:用黄芩苷治疗脑水肿时,要考虑其药代动力学参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制备壳聚糖修饰的雷公藤甲素聚乙二醇-聚乳酸纳米粒,并对其质量进行评价。方法通过降解反应合成低相对分子质量壳聚糖,采用黏度测定法和酸碱滴定法测定其黏均相对分子质量和脱乙酰度;以聚乙二醇-聚乳酸为载体材料,低相对分子质量壳聚糖为修饰剂,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壳聚糖修饰的雷公藤甲素聚乙二醇-聚乳酸纳米粒;并比较壳聚糖修饰前后纳米粒的性质;以纳米粒形态、粒径、Zeta电位、包封率、载药量及体外释放度为指标评价其质量。结果壳聚糖的黏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0000,脱乙酰度为90%;经壳聚糖修饰后,纳米粒的粒径和Zeta电位均增大,包封率几无变化;所制备的纳米粒外观呈圆形或类圆形,平均粒径、Zeta电位、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202.62±1.52)nm、(0.17±0.12)mV、(58.20±2.43)%和(1.25±0.13)%。体外释放实验表明,纳米粒体外释放t1/2为1.1h,在10.0h累积释放率达到74.0%。结论壳聚糖修饰对纳米粒的粒径及Zeta电位影响较大;制备的纳米粒包封率较高,粒径小,体外释放具有一定缓释特征。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制备延胡索乙素聚乳酸纳米粒,并考察其体内药动学。方法改良的自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聚乳酸纳米粒,测定平均粒径、Zeta电位、包封率、载药量、体外释药,透射电镜观察形态。大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灌胃给予延胡索乙素及其聚乳酸纳米粒0??5%CMC?Na混悬液(20 mg/kg),于0、0.25、0.5、1、2.0、2.5、3、4、6、8、10、12 h采血,HPLC法测定延胡索乙素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所得纳米粒呈球形,平均粒径为(176.18±5.21)nm,Zeta电位为(-11.1±1.5)mV,包封率为(76.64±0.23)%,载药量为(5.01±0.12)%,36 h内累积释放度低于30%,释药过程符合Weibull模型(r=0.9884)。与原料药比较,聚乳酸纳米粒tmax、t1/2延长(P<0.05,P<0.01),Cmax、AUC0-t、AUC0-∞升高(P<0.01),相对生物利用度增加至2.41倍。结论聚乳酸纳米粒可促进延胡索乙素体内吸收,改善其口服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13.
王晓明  张智强 《中成药》2022,(2):356-362
目的 制备柚皮素-PLGA纳米粒,并考察其体内药动学.方法 纳米沉淀法制备PLGA纳米粒,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处方,测定包封率、载药量、粒径、Zeta电位、体外释药.大鼠分别灌胃给予柚皮素及其PLGA纳米粒混悬液(40 mg/kg)后采血,HPLC法测定柚皮素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 最佳处方为...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羟基喜树碱(HCPT)氯化壳聚糖(CS-HCl)包衣纳米脂质体(nanoliposomes)的制备方法,并考察其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HCPT脂质体,用CS-HCl包衣后乳匀,得到CS-HCl包衣的HCPT纳米脂质体(平均粒径<100 nm)。除去游离HCPT后,测定其包封率(EE%)、平均粒径、粒径分布及Zeta电位。以5 mg·kg-1羟基喜树碱的剂量小鼠尾静脉注射HCPT注射液、普通HCPT脂质体、HCPT纳米脂质体、包衣HCPT纳米脂质体,测定血浆及肝、脾组织中的血药浓度。结果包衣HCPT纳米脂质体的EE%为(61.2±1.20)%,平均粒径为(91.9±8.78)nm,Zeta电位为(55.1±1.04)mV(n=3)。包衣HCPT纳米脂质体在血液中AUC0~48为HCPT纳米脂质体的1.3倍,为普通HCPT脂质体的4.7倍,为注射液的25.4倍。AUCplasma/AUCRES表明,包衣HCPT纳米脂质体为HCPT纳米脂质体的1.4倍,为普通脂质体的8.7倍,为注射液的3.4倍。结论该包衣HCPT纳米脂质体具有大小均匀,带有较大正电荷,能显著延长药物在血液循环中的时间,减少RES对脂质体的吞噬作用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西娜  俞发  侯连兵 《中国药学杂志》2012,47(16):1307-1312
 目的 制备羟基喜树碱的两亲性长循环纳米粒并进行初步的理化性质考察,研究了其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方法 本实验合成了聚乙二醇-聚己内酯嵌段共聚物(PEG-PCL),并以此为载体材料,采用溶剂扩散法制备了羟基喜树碱两亲性长循环纳米粒(HCPT-PEG-PCL-NPs),对其进行初步的质量评价及稳定性考察,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并比较了HCPT注射液和不同共聚物载体制备的羟基喜树碱两亲性长循环纳米粒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参数。结果 以共聚物PEG4000-PCL1250、PEG4000-PCL2000、PEG2000-PCL1250、PEG2000-PCL2000为载体制备的4种羟基喜树碱两亲性长循环纳米粒的平均粒径依次为110.0、116.1、99.1、119.9 nm,平均ξ电位依次为-16.9、-22.4、-28.8、-33.5mV,平均包封率依次为83.10%、88.29%、77.46%、80.67%,平均载药量依次为2.56%、2.96%、2.14%、2.31%;冻干粉剂的稳定性较好,但高温环境不利于保存。HCPT注射液t1/2为0.141 8 h,以共聚物载体PEG4000-PCL1250、PEG4000-PCL2000、PEG2000-PCL1250、PEG2000- PCL2000制备的羟基喜树碱两亲性长循环纳米粒的t1/2依次为它的18.07、9.08、5.25、5.14倍。结论 羟基喜树碱两亲性长循环纳米粒在体内有较好的长循环作用。  相似文献   

16.
17.
王风云  李伟宏 《中成药》2020,(5):1114-1119
目的 制备莪术醇固体脂质纳米粒,并评价其抗肿瘤活性.方法 乳化超声分散法制备固体脂质纳米粒,测定粒径、Zeta电位、包封率、载药量、体外释药、光稳定性(4 500 lx,25℃).MTT法考察固体脂质纳米粒对人宫颈癌上皮细胞(Caski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 所得莪术醇固体脂质纳米粒粒径为(198.84±4.17) nm,Zeta电位为(-21.8±2.5)mV,包封率为83.27%,载药量为3.83%,36 h内累积溶出度为61.81%;体外释药符合Weibull模型(R2 =0.960 5);光照72 h后,莪术醇含有量仅降低了3.42%;对Caski细胞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并呈量效和时效依赖性(P<0.05,P<0.01).结论 固体脂质纳米粒可明显提高莪术醇体外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制备注射用紫杉醇脂质纳米粒,并考察其理化性质、体外释放及体内药动学性质。 方法 采用高压乳匀结合冷冻干燥工艺制备注射用紫杉醇脂质纳米粒;考察脂质纳米粒形态、粒径分布、载药量及超滤离心法测定包封率;考察了制剂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以市售紫杉醇注射液为对照,考察其体外释放特性及大鼠体内药动学行为。 结果 注射用紫杉醇脂质纳米粒的平均粒径为 25.6 nm ;包封率为( 99.55 ± 0.25 ) % ,载药量为( 1.37 ± 0.78 ) % ;与 5% 葡萄糖溶液或 0.9%NaCl 注射液配伍 8 h 内稳定;安全性良好,无溶血现象;在 0.8 mol·L-1 水杨酸钠溶液中 24 h 的累积释放百分率分别为 99.8% 和 99.9% ,释放行为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紫杉醇注射液与脂质纳米粒溶液在大鼠体内的平均滞留时间 (mean residence time , MRT) 分别为 1.10 和 1.85 h ,两者 24 h 内药 - 时曲线下面积 (AUC) 分别为 6.78 和 33.6 mg·h·L-1 。 结论 采用高压乳匀 - 冷冻干燥工艺制备注射用紫杉醇脂质纳米粒,对纳米粒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避免了药物的渗漏;载药量和包封率较高,粒径分布均匀;与注射液相比,脂质纳米粒的体外释放显著慢于注射液,具有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制备喜树碱衍生物CZ48缓释纳米粒并考察其体外释药特性。方法:以聚乳酸(PLA)为材料,采用W/O/W型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CZ48缓释纳米粒,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纳米粒的微观形态,采用粒度分析仪测定粒径并考察该制剂的体外释药特性。结果:CZ48缓释纳米粒呈明显的球状结构,粒度(260.6±3.2)nm,载药量(11.8±1.29)%,包封率(88.7±2.55)%,体外释放可持续48 h,累积释放率达85%。结论:制备的CZ48缓释纳米粒包封率和载药量高,缓释效果明显,为该制剂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