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金锐  王珍  韩毓博 《中国药学杂志》2004,39(11):852-853
 目的 研究两种尼扎替丁胶囊的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测定20名健康受试者单剂量 po 300 mg尼扎替丁国产或进口胶囊剂后的药动学数据。结果 po 国产与进口制剂后AUC0~12均值分别为(6.66±1.54)和(6.79±1.56)μg·h·mL-1,实测cmax均值分别为(2.10±0.64)和(2.06±0.74)μg·mL-1,实测tmax均值分别为(1.32±0.59)和(1.67±1.04)h,国产尼扎替丁胶囊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8.40±10.50)%。结论 经统计学分析,两种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2.
米格列奈片人体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考察米格列奈在中国健康人体内的药动学特征, 估算主要药动学参数,为本品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方法 12 名健康受试者,按平行三周期设计方法进行 3 个剂量组(分别为 5 , 10 , 20 mg )的单次 po 给药。给药后按预定时间点抽取静脉血 3.5 mL ,用液相色谱 - 质谱联用法测定血浆中米格列奈的浓度,估算药动学参数。 结果 12 名受试者单次口服米格列奈片 5 , 10 和 20 mg 后, <> ρ max 分别为( 742.86 ± 272.60 ),( 1 447.42 ± 590.64 )和( 2 614.43 ± 721.09 ) μg·L-1 ; t max 分别为 ( 0.32 ± 0.12 ),( 0.34 ± 0.11 )和( 0.35 ± 0.11 ) h ; t 1/2 分别为( 1.61 ± 0.39 ),( 1.91 ± 0.66 )和( 1.70 ± 0.38 ) h ; AUC0-12 分别为( 1 006.27 ± 218.09 ),( 1 928.35 ± 596.17 )和 (3 677.82 ± 901.27) μg·h·L-1 。 结论 米格列奈 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均为一级动力学过程,吸收、消除速率呈现剂量非依赖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单次及多次静脉滴注头孢西酮钠在中国健康志愿者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方法 30名健康受试者(男、女各半)随机分为低、中、高3个剂量组,分别单次静脉滴注头孢西酮钠0.5、1.0、2.0 g,中剂量组继续给药,按每天给药2次,每次1.0 g,连续给药5 d,用LC-MS/MS测定受试者不同时间点血浆中药物浓度,经DAS 2.1.1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低、中、高剂量单次给药后头孢西酮钠t1/2z分别为(1.85±0.53)、(1.81±0.29)、(2.07±0.32) h,AUC0-t分别为(145.30±68.67)、(244.26±38.284)、(513.10±127.27) mg·h·L-1,AUC0-∞分别为(147.89±70.45)、(246.60± 40.61)、(521.02±134.33) mg·h·L-1,tmax分别为(0.30±0.06)、(0.33±0.00)、(0.35±0.05) h,ρmax分别为(87.18±36.37)、(151.13±19.02)、(271.94±38.86) mg·L-1, Vz分别为(9.97±2.91)、(10.67±1.27)、(11.75±1.78) L,CLz分别为(3.88±1.239)、(4.14±0.57)、(4.03±0.86) L·h-1。多次给药组头孢西酮钠AUCss为(208.93±37.37) mg·h·L-1,AUC0-t为(208.93±37.37) mg·h·L-1,AUC0-∞为(210.64±38.55) mg·h·L-1,tmax为(0.33±0.00) h,ρmax为(130.20±22.83) mg·L-1,平均稳态浓度ρss为(17.41±3.11) mg·L-1,ρmax为(0.89±0.60) mg·L-1,DF为(7.45±0.70),t1/2z为(1.77±0.25) h, Vz为(12.40±2.57) L,CLz为(4.90±0.95) L·h-1。结论 健康受试者单次静脉滴注头孢西酮钠0.5、1.0、2.0 g后,其体内药动学过程呈线性动力学特征;性别对头孢西酮钠的体内药动学无差异;多次给药主要药动学参数(tmaxVzt1/2zCLz)与单次给药无显著性差异(P>0.05);连续给药后在体内无蓄积。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HPLC-MS/MS测定人体血浆齐墩果酸(OA)浓度分析方法,探讨人体药动学特征。 方法 18例健康志愿者按随机分组自身交叉对照试验设计,口服OA普通片剂和分散片剂,采取受试者血样测定血药浓度,计算药动学参数,并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药品暴露与各时间点血浆药物浓度的相关关系。结果 根据药时数据用非房室模型进行药动学计算,得OA片和分散片的主要药动学参数:ρmax(18.9±8.0)和(17.8±7.5)μg·L-1;tmax(2.9±1.2)和(2.5±1.0)h;AUC0-48(112.2±56.6)和(109.7±41.6)μg·h·L-1;t1/2(12.3±9.0)和(16.1±12.1)h;MRT (13.6±8.6)和(18.3±11.8)h。分散片相对于普通片剂的人体生物利用度为(111.4±44.0)%。经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AUC与ρ8-ρ48各呈良好相关性(r>0.7, P<0.01),并得出有限浓度值计算药品暴露量的线性回归方程式。结论 OA人体药动学参数对临床用药有指导意义,有限的血样采集和浓度测定可以准确估算药品暴露程度。  相似文献   

5.
李立  丁黎  马鹏程 《中国药学杂志》2008,43(13):1008-1010
 目的建立人血浆中阿折地平的HPLC-MS测定方法,并对其人体药动学进行评价。方法12名健康受试者分别po单剂量阿折地平片8,16 mg,受试者经清洗期后,连续po阿折地平8 mg,每日1次,连续服药8 d。采用HPLC-MS测定人血浆中阿折地平浓度,并计算单次及多次给药后的药动学参数。结果单次口服阿折地平片8及16 mg后,阿折地平的消除半衰期分别为(25.0±4.3)和(24.6±5.6)h,达峰时间分别为(2.9±1.4)和(2.6±0.8)h;达峰浓度分别为(5.13±2.20)和(9.48±3.70)μg·L-1;AUC分别为(53.6±17.1)和(107.9±39.1)μg·h·L-1。多次po阿折地平片8 mg后,阿折地平的消除半衰期为(25.2±5.0)h,达峰时间为(3.1±1.1)h,达峰浓度为(6.12±2.27)μg·L-1,AUC为(53.6±18.4)μg·h·L-1.结论本试验建立的测定方法灵敏、准确、简便。阿折地平在8~16 mg内呈线性药动学特征,多剂量给药与单剂量给药药动学参数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
吲达帕胺人体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建立人血浆中吲达帕胺的HPLC-ESI-MS测定法,以研究健康志愿者口服吲达帕胺片后吲达帕胺的药动学过程。方法血浆样品加入内标,以1 mol·L-1的盐酸水溶液酸化后以乙酸乙酯萃取,进行HPLC-MS分析。色谱柱为Licrospher C18,流动相为甲醇-10 mmol·L-1醋酸铵水溶液(78∶22),内标为格列本脲,检测离子为m/z364.3(吲达帕胺)和m/z492.4(内标)。20名健康受试者po 2.5 mg吲达帕胺片,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在0.1~100μg·L-1内吲达帕胺与内标峰面积的比值与浓度的线性关系良好。批内RSD<9.4%,批间RSD<10.6%;提取回收率为90.5%~93.8%。吲达帕胺的消除半衰期为(18.2±4.3)h;峰质量浓度为(55.8±8.4)μg·L-1;达峰时间为(1.6±0.6)h。结论本试验所建立的HPLC-ESI-MS分析方法快速、灵敏,可用于吲达帕胺人体药动学研究。  相似文献   

7.
盐酸纳美芬注射液在健康人体的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建立快速、灵敏的纳美芬人体内血药浓度的液相色谱-质谱测定法,并对静脉注射盐酸纳美芬注射液后在人体内的药动学过程进行研究。方法12名健康志愿者单剂量静脉给药2 mg后,分别于给药前和给药后0.083,0.25,0.5,1,2,3,4,6,8,10,12,24,36及48 h采集血样。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血浆中纳美芬的浓度,并采用PKS药动学程序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求算有关药动学参数。结果单剂量静脉给药盐酸纳美芬注射液2 mg后,其药-时曲线拟合符合二室模型,t1/2,AUC0-48,AUC0-∞分别为(12.01±2.20)h,(30.29±9.84)μg·h·L-1,(32.23±9.94)μg·h·L-1。结论试验建立的纳美芬人体内血药浓度测定方法灵敏、简便、可靠;盐酸纳美芬注射液单剂量给药后在中国健康人体内耐受良好,人体内的药动学行为与国外文献报道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8.
富马酸卢帕他定片的人体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通过对健康志愿者口服不同剂量富马酸卢帕他定片后的药动学研究,探讨其在国人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方法 12名中国健康志愿者采用随机自身交叉试验设计,口服单剂量富马酸卢帕他定片(10,20,40 mg)。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测定血药浓度。结果 富马酸卢帕他定10,20,40 mg剂量组主要药动学参数如下:ρmax分别为(4.39±1.46)、(15.16±7.71)、(27.04±10.92)μg·L-1;tmax分别为(0.78±0.37)、(0.94±0.38)、(1.14±0.54)h;t1/2分别为(7.23±6.35)、(10.05±6.43)、(11.53±3.14)h, AUC0-tn平均值分别为(14.14±5.28)、(49.28±28.86)、(104.14±45.32) μg·h·L-1;AUC0-∞平均值分别为(15.18±5.84)、(51.59±30.92)、(107.53±46.87)μg·h·L-1。结论 血浆中卢帕他定的ρmax和AUC随给药剂量的增大而增大,显示线性药动学特征。受试者服用10,20,40 mg富马酸卢帕他定片后药动学参数经单因素方差分析有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质谱联用法(HPLC-MS/MS)测定血浆中牡荆素的方法,并用于大鼠药动学研究。方法:采用Capcell Pak C18柱(50 mm×2.0 mm,I.D.,5μm),柱温25℃,流动相为甲醇∶水(95∶5,0.1%甲酸),流速为0.2 mL/min。用负离子电喷雾电离源,多反应方式检测,选择监测的离子反应为m/z 431~311(牡荆素)和m/z 269~225(大黄素,内标)。结果:牡荆素在0.5~2 000 ng/mL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60,最低定量限为0.5 ng/mL。加样回收率76.1%~89.0%,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11%。结论:该方法分析速度快、操作简单、灵敏度高,可用于大鼠血浆中牡荆素的浓度测定及药动学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HPLC-MS/MS检测体内阿奇霉素血药浓度,并用于研究阿奇霉素片人体药动学。方法应用建立的HPLC-MS/MS方法测定人血清中阿奇霉素的浓度,并通过PKs软件进行房室模型拟合,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阿奇霉素的线性范围为3.33~833μg·L-1,方法回收率为100%~115%,日内、日间RSD值均小于6%,人po阿奇霉素500 mg后的药-时曲线均符合二房室开放模型,其主要药动学参数t1/2α为(2.93±3.38)h,t1/2β为(36.24±8.34)h,t1/2ka为(0.61±0.34)h,ρmax为(415.9±114.4)μg·L-1,tmax为(1.812±0.650)h,AUC0-t为(6 937±1 626)μg·h·L-1,CL/F为(0.076±0.018 2)L·h-1,Vd/F为(3.976±1.413)L,tlag为(0.349±0.173)h,k10为(0.110±0.039)h-1,k21为(0.067±0.025)h-1,k12为(0.223±0.109)h-1。结论该法简便、灵敏、特异,适用于阿奇霉素片人体药动学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单次注射盐酸纳布啡后的药代动力学,为该药临床研究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16名健康受试者,男女各半,分为两组,采用随机、开放试验设计,试验分别单剂量注射10、20 mg的盐酸纳布啡注射液。分别于给药前及给药后0、5、10、15、30、45 min、1、1.5、2、4、6、8、12 h分别采集静脉血4 mL。采用LC-MS/MS法测定血浆样品中纳布啡的血药浓度,并计算主要的药动学参数。结果 单剂量注射10、20 mg的盐酸纳布啡注射液后AUC0-12分别为(213.4±195.7)和(325.7±26.8) ng·h·mL-1,AUC0-∞分别为(218.1±200.7)和(332.0±25.8) ng·h·mL-1;t1/2分别为(2.2±0.4)和(2.2±0.2) h;V分别为(202.9±114.2)和(194.1±24.3) L;CL分别为(63.7±25.4)和(60.6±4.5) L·h-1;MRT0~12分别为(3.4±0.6)和(3.1±0.6)h。结论 两种剂量的清除率、体内滞留时间和药物消除半衰期相近;与给药剂量无关,结果符合线性药动学特征。经体重与剂量校正后各剂量组受试者的药动学参数AUC0-12和AUC0-∞在性别之间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中国健康志愿者单剂量静脉推注0.25、0.5、1.0 μg·kg-1盐酸纳美芬注射液后的药动学行为,并评价药动学参数在0.25~1.0 μg·kg-1内剂量相关性。 方法 12名健康志愿者,随机三交叉试验,分别单剂量静脉推注盐酸纳美芬注射液0.25、0.5、1.0 μg·kg-1;测定给药后48 h内的血药浓度。结果 单剂量静脉推注0.25、0.5、1.0 μg·kg-1盐酸纳美芬注射液后,纳美芬的消除半衰期大约为13~15 h,血浆药物浓度(ρmax)随剂量增加呈线性增加[(104.4±61.9)~(330.6±152.5) pg·mL-1]。另外,曲线下面积(AUC)在0.25~1.0 μg·kg-1内也呈线性增加[AUC0-t(301.4±86.8)~(1 023.1±214.2)pg·h·mL-1, AUC0-∞:(337.1±82.7)~(1 115.2±302.3) pg·h·mL-1]。结论 在0.25~1.0 μg·kg-1内纳美芬呈线性药动学,ρmax、AUC的升高与剂量成正比。tmaxt1/2、AUC0-tCL/FVd/F性别间无统计学差异,但是ρmax有明显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考察磷霉素在体内的药动学过程。方法20名健康男性志愿者口服磷霉素钙后,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血药浓度,求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单剂量po磷霉素钙后,其药-时曲线符合一室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tmax为(2.4±0.5)h,ρmax为(6 182±1 221)μg·L-1,t1/2为(5.2±1.6)h,AUC0-t和AUC0-∞分别为(43 721±9 134)和(45 673±9 027)μg·h·L-1。结论磷霉素的主要药动学参数与国外相关报道一致,本实验结果为临床用药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中国健康志愿者单剂量静脉滴注250、500、1 000 mg米屈肼注射液后的药动学行为,并评价药动学参数在250~1 000 mg内剂量相关性。方法 12名健康志愿者,随机三交叉试验,分别单剂量静脉滴注米屈肼注射液250、500、1 000 mg;测定给药后24 h内的血药浓度和尿药浓度,用DAS2.0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 单剂量静脉滴注250、500、1 000 mg米屈肼注射液后,米屈肼的消除半衰期大约为5~6 h,血浆药物浓度(ρmax)随剂量增加呈线性增加。另外,曲线下面积(AUC)在250~1 000 mg内也呈线性增加。24 h 尿药排泄率分别为(30.19±7.63)%、(39.64±5.02)%和(58.10±10.21)%。结论 静脉滴注米屈肼在250~1 000 mg内呈线性药动学,ρmax、AUC的升高与剂量成正比。不同剂量组tmax、尿药排泄率有统计学差异。除500 mg剂量组尿药排泄率性别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他剂量组tmax、ρmax、t1/2、AUC0-t、CL、Vd、MRT0-t、尿药排泄率性别间均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中国健康受试者静脉注射头孢替坦二钠后的药动学特征。方法 30名健康受试者随机分为3组,男、女各半,分别静脉滴注头孢替坦二钠0.5、1.0、2.0 g,进行低、中、高单剂量药动学研究。1.0 g剂量组并进行多剂量药动学研究。采用HPLC-UV测定血浆中头孢替坦二钠的浓度。应用DAS2.1.1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0名健康受试者分别单次静脉滴注头孢替坦二钠0.5,1.0,2.0 g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如下:ρmax为(68.03±15.95)、(110.77±17.67)、(225.34±19.63) mg·L-1;AUC0-15为(242.88±56.60)、(415.22±54.24)、(856.18±82.72) mg·h·L-1;t1/2为(3.67±0.48)、(3.69±0.40)、(3.53±0.26) h。多次给药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如下:ρmax为(123.60±15.74) mg·L-1 ;AUC0-15为(444.38±62.78) mg·h·L-1;AUCSS为(426.87±59.36) mg·h·L-1;t1/2为(3.29±0.36) h;ρav为(35.57±4.95) mg·L-1。结论 注射用头孢替坦二钠单剂量静脉滴注后在0.5~2.0 g内呈线性动力学特征;连续给药后在体内无蓄积;性别对注射用头孢替坦二钠的体内药动学无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多潘立酮咀嚼片和普通片在中国健康人体中的药动学及生物等效性。方法18名健康男性受试者单次口服10 mg多潘立酮咀嚼片和多潘立酮普通片后,采用LC-MS/MS测定多潘立酮的血药浓度,并计算两制剂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及相对生物利用度。结果多潘立酮咀嚼片和普通片的主要药动学参数tmax分别为(0.59±0.29)和(0.67±0.43)h,ρmax分别为(11.27±4.31)和(10.87±4.31)μg·L-1,t1/2分别为(6.97±1.96)和(6.97±2.34)h,AUC0-t分别为(37.89±13.15)和(37.54±12.53)μg·h·L-1,AUC0~∞分别为(41.53±13.96)和(41.67±13.56)μg·h·L-1;两制剂的药动学参数基本相同,咀嚼片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2.35±21.85)%。ρmax,AUC0-t,AUC0-∞采用双向单侧t检验,并经对数转换后,进行统计学方差分析,tmax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显示两制剂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多潘立酮咀嚼片和普通片在人体内处置过程基本一致,2种制剂具生物等效,临床上可以替换使用。  相似文献   

17.
环维黄杨星D在健康受试者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环维黄杨星D在健康受试者中的人体药动学。方法32名健康受试者随机分为6,4,2mg 3个单剂量组及2mg 1个多剂量组,每组8人,静脉滴注环维黄杨星D2,4,6mg以及多次静脉滴注环维黄杨星D 2mg后,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血浆中环维黄杨星D浓度。结果单剂量静脉滴注环维黄杨星D高、中、低剂量组的ρmax分别为(16.56±1.15),(9.227±2.204)和(4.742±1.607)μg·L-1;tmax分别为(1.625±0.551),(1.917±0.691)和(1.583±0.731)h。低剂量组多次静脉滴注后的ρmaxtmax分别为(5.252±2.078)μg·L-1和(1.786±0.267)h,平均稳态血药浓度ρav为(4.972±1.038)μg·L-1。波动系数DF为(0.902±0.477),累积系数R为(2.629±1.187)。结论健康受试者单次静脉滴注高、中、低3个剂量组的环维黄杨星D后,药动学参数tmax,K,t1/2,MRT相近,ρmax,AUC0→∞与剂量呈依赖性。药物半衰期较长,多剂量在体内有蓄积现象。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建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测定受试者口服氯沙坦钾片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后的血药浓度,估算两制剂的药动学参数并评价生物等效性。方法 采用随机、开放、双周期交叉试验设计,20名中国男性健康受试者单剂量口服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50 mg后,血浆样品经甲醇直接沉淀蛋白后进行LC-MS/MS分析,利用DAS2.0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并进行生物等效性评价。结果 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血浆中氯沙坦的ρmax分别为(222 ± 131)和(226 ± 166) μg·L-1,tmax分别为(1.28±0.64)和(1.45±0.70) h,t1/2分别为(1.91±0.32)和(1.90±0.37) h,AUC0-12 h分别为(450±191)和(446±227) μg·h·L-1,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4.0 ±14.3)%。结论 建立的分析方法准确、灵敏、简便,统计结果表明,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生物等效。  相似文献   

19.
马来酸依那普利片的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用HPLC-MS测定健康受试者口服马来酸依那普利制剂后的血药浓度,估算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药动学参数,评价两种制剂的生物等效性和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采用随机二交叉设计试验,20例男性健康志愿受试者,单剂量口服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马来酸依那普利片。以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血浆中依那普利和依那普利拉的浓度。采用SPSS及BAPP2.2软件处理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血浆中马来酸依那普利的t1/2分别为(1.33±0.22)和(1.25±0.37)h;ρmax分别为(238.59±55.40)和(230.61±78.29)μg·L-1,tmax分别为(0.70±0.20)和(0.80±0.20)h,AUC0-8h分别为(339.03±70.66)和(373.23±108.83)μg·h·L-1,AUC0-∞分别为(343.51±71.15)和(378.36±107.35)μg·h·L-1。依那普利拉的t1/2分别为(6.26±0.63)和(5.72±0.54)h;ρmax分别为(83.75±25.91)和(99.13±29.61)μg.L-1,tmax分别为(3.80±0.60)和(3.40±0.70)h,AUC0-36 h分别为(812.02±181.88)和(803.35±199.50)μg·h·L-1,AUC0-∞分别为(832.99±180.85)和(817.36±201.78)μg·h·L-1,以依那普利和依那普利拉计算的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90.84±39.6)%和(102.8±31.3)%。结论两种制剂在健康人体内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