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骆驼刺地上部分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骆驼刺的化学成分,为进一步阐明其活性成分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反复硅胶、Sephadex LH-20、ODS等柱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骆驼刺中分离鉴定了12个化合物,即异鼠李素(isorhamnetin,1),异鼠李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isorhamnetin3-O-β-D-glucopyranoside,2),异鼠李素3-O-β-D-芸香糖苷(isorhamnetin3-O-β-D-rutinoside,3),山柰酚(kaempferol,4),槲皮素(quercetin,5),芦丁(rutin,6),芒柄花苷(ononin,7),二十六烷醇(1-hexacosanol,8),二十七烷醇(1-heptacosanol,9),二十八烷醇(octacosanol,10),三十烷醇(1-triacontanol,11),三十烷酸甲酯(triacontanoic acid,methyl ester,12)。结论:化合物4、7~1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5、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骆驼刺茎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和反相RP-18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现代波谱学鉴定方法(1H-NMR、13C-NMR)结合文献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骆驼刺茎中分离并鉴定19个化合物,分别为:(3S,5R,6R,7E,9S)-megastigman-7-ene-3,5,6,9-tetrol 3-O-β-D-glucopyranoside(1)、(3S,5R,6R,7E,9S)-megastigman-7-ene-3,5,6,9-tetrol 9-O-β-D-glucopyranoside(2)、(1R)-4-[(3R)-3-hydroxybutyl]-3,5,5-trimethylcyclohex-3-enyl-O-β-D-glucopyranoside(3)、(1R)-3-[(4R)-4-hydroxybutyl]-2,6,6-trimethylcyclohex-1-methy-propyl-O-β-D-glucopyranoside(4)、松脂素(5)、松脂酚-4-O-β-D-吡喃葡萄糖苷(6)、丁香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7)、epoxyconiferyl alcohol(8)、阿魏酸(9)、2-(2-羟基苯)乙基-O-β-D-吡喃葡萄糖苷(10)、4,6-二羟基-2-O-β-D-吡喃葡萄糖基苯丙酮(11)、香草醛(12)、对-羟基苯甲酸(13)、对-羟基苯甲醛(14)、烟酸(15)、甲基-α-D-呋喃果糖苷(16)、红车轴草素(17)、异鼠李素-3-O-刺槐二糖苷(18)、异鼠李素-3-O-β-芸香糖苷(19)。结论:其中,化合物1~1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骆驼刺的化学成分及民间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骆驼刺是一种耐盐碱抗旱很强的豆科牧草,在干旱荒漠区分布广泛,具有很强的再生性和生态适应性,利用盐碱地等弃耕地种植骆驼刺进行改土治沙、抑制草场退化、提供饲草料,是有效解决牲畜与人争粮问题的突破口。骆驼刺的药材资源丰富,来源于豆科骆驼刺属植物骆驼刺,和疏叶骆驼刺的干燥叶、花、种子、全草以及茎叶分泌物(刺糖),在民间用于治疗多种疾病,是维吾尔医用传统药材。随着对骆驼刺研究的不断深入,这种植物必将发挥更好的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4.
鹿根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敏芳  李宁  倪慧  贾晓光  李铣 《中国药学杂志》2009,44(17):1287-1290
  目的 研究鹿根[ ( Rhaponticum carthamoides (Willd . ) Iljin. ]中化学成分。 方法 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法、 Sephadex LH - 20 柱色谱法、 ODS 柱色谱法、聚酰胺柱色谱法和反复重结晶等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波谱分析鉴定了其化学结构。 结果 从鹿根体积分数 70% 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 11 个化合物,并鉴定其结构为:异鼠李素( 1 );汉黄芩素( 2 );山柰酚( 3 ),槲皮素( 4 ),槲皮素 -5- O- β- D- 吡喃葡萄糖苷( 5 ), 5- O- β- D- 吡喃葡萄糖 - 槲皮素 -3- 甲醚( 6 ),熊果酸( 7 ),蔷薇酸( 8 ), β - 蜕皮甾酮( 9 ), buplerol ( 10 ), lappaol A ( 11 )。 结论 化合物 2 , 6 , 8 , 10 , 11 均为首次从漏芦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 7 为首次从植物鹿根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黔产白及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黔产白及药材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应用MCI、正相硅胶、Sephadex LH-20凝胶以及半制备型HPLC分离纯化,运用1H-NMR,13C-NMR,ESI-MS等现代波谱技术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结果:从黔产白及中分离得到其中7个化合物,经波谱数据及理化性质鉴定为α-异苹果酸(1),4,4’-二羟基二苯基甲烷(2),留兰香木脂素B(3),gymnoside V(4),4,4’-二羟基苄基硫醚(5),gymnoside IX(6)以及gymnoside X(7)。结论:7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采自中国南海的海绵Biemna sp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从中寻找有生物活性的次生代谢产物。方法:用硅胶、凝胶LH-20柱层析和HPLC对海绵Bemna sp的乙醚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并结合现代波谱技术对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了五个化合物,其结构分别鉴定为对羟基苯甲醛(1)、3-(hydroxylacetyl)-indole(2)、4-hydroxy-5-(indole-3-y1)-5-oxo-pentan-2-one(3)、3-carboxy-indole(4)和(24R)-ergosta-7,22-diene-3β,5α,6β-triol(5)。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斑叶兰属植物斑叶兰Goodyera schlechtendaliana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从而丰富斑叶兰的化学成分,为斑叶兰后续深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取斑叶兰干燥全草10 kg,85℃下用95%乙醇回流提取4次,合并提取液,减压浓缩得到粗浸膏,再将粗浸膏混悬于蒸馏水中,依次用等体积的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得到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部位。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ODS等多种色谱填料和半制备高效液相对斑叶兰的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部位进行分离和纯化,利用~1H-NMR,~(13)C-NMR,MS等各种现代波谱技术以及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并结合参考文献确定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结果:从斑叶兰乙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是2,5-二羟基-4-甲氧基-9,10-二氢菲(1),间苯三酚三甲醚(2),3,4-二羟基苯甲酸(3),4-羟基苯甲醛(4),4-羟基苯甲酸(5),槲皮素(6),香兰素(7),胡萝卜苷(8),腺嘌呤(9),腺嘌呤核苷(10)。结论:化合物1~10均为首次从斑叶兰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黄芩茎叶的抗菌活性物质基础。方法:60%乙醇冷浸提取,通过硅胶柱色谱,聚酰胺柱色谱,羟丙基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HPLC,重结晶等方法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1H-NMR,13CNMR,UV,MS)鉴定化学结构。结果:从黄芩茎叶6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1),5,4'-二羟基-7-甲氧基二氢黄酮(2),芫花素(3),千层纸素A-7-O-β-D-葡萄糖醛酸苷(4),7-甲氧基白杨素(5),白杨素(6),3',4',5,5',7-五甲氧基黄酮(7),红花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8)。结论:化合物3为首次从黄芩茎叶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5,7为首次从黄芩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秦皮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刘丽梅  王瑞海  陈琳  吴萍  王丽 《中草药》2003,34(10):889-890
在前报[1] 中 ,作者从苦枥白蜡树树皮中分离到 2个化合物 ,秦皮乙素 ( )和秦皮素 ( ) ,现又从该树皮中分到 3个化合物 ,6,7-二甲氧基 - 8-羟基香豆素( ) ,秦皮苷 ( )和秦皮甲素 ( )。化合物 为首次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2 0 0 0年版 )收载的 4种秦皮中分得 ,并首次对化合物 的 13 C- NMR谱数据进行了归属 ,化合物 为首次从苦枥白蜡树树皮中分得 ,并首次对 的13 C- NMR谱数据进行了归属。1 仪器与材料熔点用 XT4A型显微熔点测定仪测定 (温度计未校正 ) ,核磁共振谱用 Varian INOVA- 60 0型核磁共振仪测定 ,TMS为内标 …  相似文献   

10.
江西青霉甲醇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江西青霉Penicillium jiangxiense发酵菌丝体甲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正相硅胶,Sephadex-20,ODS等色谱技术及重结晶等方法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方法鉴别了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江西青霉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尿嘧啶核苷(1),麦角甾醇(2),十八烷酸α-单甘油酯(3),2’-脱氧腺苷(4),胸腺嘧啶脱氧核苷(5),D-甘露醇(6),棕榈酸(7),20-hydroxydammar-24-en-3-one(8),7,22-二烯-3,5,6-三羟基-麦角甾醇(9),烟曲霉酸(10),β-单硬脂酸甘油酯(11),木犀草素(12),烟酸(13)。结论:化合物4~13为首次从该真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木蹄层孔菌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冯薇  杨峻山 《中国药学杂志》2010,45(20):1528-1529
 目的 研究木蹄层孔菌 [ Fomes fomentarius ( L.Ex.Fr.) ] 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法、Sephadex LH-20 柱色谱法等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木蹄体积分数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其中1个木脂素类化合物:泡桐素 (1);2个小分子芳香族化合物:原儿茶醛 (2),4-( 3,4-二羟苯基)-3-丁烯-2-酮 (3); 3个甾类化合物:5α,8α-过氧化麦角甾-6,22-二烯-3β醇 (4),麦角甾-7,22-二烯-3β醇 (5),β-谷甾醇 (6) 。结论 化合物1~4, 6均为首次从该真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楮头红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楮头红(Sarcopyramis nepdensis)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大孔树脂、Sephadex LH-20和ODS等色谱手段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依据理化性质、波谱数据和相关文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分别为丁香树脂酚(syringaresinol,1),羟基苯甲酸甲酯(m...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紫金砂的化学成分。方法 药材采用体积分数80%乙醇提取,氯仿萃取,利用硅胶柱,RP-18反相柱,Sephadex LH-20凝胶柱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鉴定13个化合物,分别为异欧前胡素(1)、水合氧化前胡素内酯(2)、拐芹色原酮(3)、佛手柑内酯(4)、欧前胡素(5)、ledebouriellol(6)、二氢欧山芹素(7)、isopimpinellin(8)、osthol(9)、3′(R)-+-亥茅酚(10)、oxypeucedanin ethanolate(11)、β-谷甾醇(12)、豆甾醇(13)。结论 化合物6~11为首次从紫金砂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6、11为首次从当归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山蜡梅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山蜡梅Chimonanthus nitens Oliv.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氧化铝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质谱、核磁等光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山蜡梅Chimonanthus nitens Oliv.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 分别是:6,7-二甲氧基香豆素(1),l-洋蜡梅碱(2),小檗碱(3),槲皮素(4),山柰酚(5),对羟基苯甲酸(6),香草酸(7),异东莨菪素(8)。结论 化合物2~3,6~8为首次在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野菊花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野菊花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及ODS反相柱色谱法,运用波谱方法确定结构。结果从野菊花有机相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蒙花苷(1),刺槐素(2),5,3',4'-三羟基-6,7-二甲氧基黄酮(3),芹菜素(4),木犀草素(5),5,3'-二羟基-6,7,4',5'-四甲氧基黄酮(6),β-谷甾醇(7),β-胡萝卜苷(8),α-香树脂醇(9),β-香树脂醇(10),羽扇豆醇(11),二十八烷醇(12)。结论化合物3,6,8,9,10,11,12均为首次从野菊花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藤香树Schisandra propinqua (Wall.) Baill var. intermidia A.C.Smith的化学成分。方法 应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数据分析鉴定其结构。结果 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R),4(R)-环氧-5(R)-羟基-1-环己烯-1-羧酸(1)、n-丁基-β-D-吡喃果糖苷(2)、(+)-儿茶素(3)、3′,5′,7-三羟基双氢黄酮(4)、刺槐双氢黄酮(5)、双氢刺槐亭(6)、刺槐亭(7)、2′,3,4,5,5′,7-六羟基双氢查尔酮(8)、紫铆查尔酮(9)、山嵛酸-α-单甘油酯(10)、三十烷酸(11)、胡萝卜苷(12)、5α,8α-表二氧麦角甾-3β-醇(13)、南五内酯(14)、β-谷甾醇(15)。结论 除化合物14外,其余14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藤香树中获得。
  相似文献   

17.
蒙药玉簪花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玉簪[Hosta plantaginea(Lam.)Aschers]花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进行系统分离。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体积分数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正二十烷酸(Ⅰ),棕榈酸-α-单甘油酯(Ⅱ),山柰酚(Ⅲ),槲皮素(Ⅳ),山柰酚-3-O-芸香糖苷(Ⅴ),山柰酚-7-O-β-D-葡萄糖苷(Ⅵ)。结论6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化合物Ⅰ,Ⅱ,Ⅲ,Ⅳ,Ⅵ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委陵菜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ToyopearlHW-44、SephadexLH-20等多种柱色谱分离,制备高效液相色谱对有效部位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委陵菜的乙酸乙酯层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槲皮素-3-O-α-L-阿拉伯呋喃糖苷(quercetin-3-O-α-L-arabinofuranoside,Ⅰ),槲皮素-3-O-α-L-吡喃鼠李糖苷(quercetin-3-O-α-L-rhamnoside,Ⅱ),山柰酚-3-O-α-L-阿拉伯呋喃糖苷(kaempferol-3-O-α-L-arabinofuranoside,Ⅲ),山柰酚-3-O-β-D-(6-O-cis-p-香豆酰基)葡萄糖苷(kaempferol-3-O-β-D-(6-O-cis-p-coumaroyl)glucopyranoside,Ⅳ),山柰酚-3-O-β-D-(6-O-trans-p-香豆酰基)葡萄糖苷(kaempferol-3-O-β-D-(6-O-trans-p-coumaroyl)glucopyranoside,Ⅴ),4′,5,7-三甲氧基-黄酮醇(Ⅵ),布卢姆醇A(blumenol A,Ⅶ),dihydrosyringenin(Ⅷ),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Ⅸ),β-胡萝卜苷(daucosterol,Ⅹ)。结论化合物Ⅰ~Ⅷ为首次从委陵菜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Ⅴ~Ⅷ为首次从委陵菜属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武当青牛胆[Tinospora sagittata (Oliv.) Gagnep.]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并初步筛选具有抑菌活性的化合物。方法 对青牛胆干燥块根进行渗漉提取,用柱色谱方法(Silica gel, MCI, Rp-8等)对乙酸乙酯部位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MS,1H-NMR,13C-NMR)进行结构鉴定。单体化合物采用比浊法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 从武当青牛胆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古伦宾、异古伦宾、药根碱、金果榄苷、巴马汀,其中巴马汀抑菌活性最强,药根碱次之,古伦宾、异古伦宾和金果榄苷最弱。结论 本实验首次以武当道地药材青牛胆为材料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和单体活性研究,为武当青牛胆的活性成分研究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对于阐明其药理作用的物质基础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葛枣猕猴桃[Actinidia polygama(Sieb. et Zucc.)Miq]叶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方法利用多种色谱手段对化学成分分离纯化,利用ESI-MS、1H-NMR、13C-NMR等光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得到8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山柰酚(Ⅰ),胡萝卜苷(Ⅱ),伞形花内酯(Ⅲ),山柰酚-3-O-β-D-吡喃半乳糖苷(Ⅳ),异鼠李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Ⅴ),山柰酚-3-O-α-L-鼠李糖基-(1→6)-β-D-吡喃半乳糖苷(Ⅵ),芹菜素-6-C-葡萄糖基-8-C-木糖苷(Ⅶ),山柰酚-3-O-α-L-鼠李糖基-(1→3)-α-L-鼠李糖基-(1→6)-β-D-吡喃半乳糖苷(Ⅷ)。结论化合物Ⅰ-Ⅷ均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