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比较异丙酚、异丙酚复合阿托品/氯胺酮应用于结肠镜检查的安全性、舒适性及实用性。方法 选择结肠镜患者90例,随机分为A、B、C三组(各30例),A组为异丙酚组,B组为异丙酚复合阿托品组,C组为异丙酚复合氯胺酮组。A组缓慢静注异丙酚(1.0~2mg/kg),B组缓慢静注异丙酚(1.0~2mg/kg)和阿托品(0.5mg)混合液,C组先缓慢静注氯胺酮(0.5~0.8mg/kg),后静注异丙酚(1.0~2mg/kg)。用药至患者无意识,睫毛反射消失后检查开始,后根据手术需要和患者情况追加异丙酚(30~50mg)至手术结束。连续监测并记录麻醉前、手术开始至手术结束时三组患者的SBP、HR、SpO2,术后苏醒时间及异丙酚用量。结果 (1)A组术中心率下降与术前基础值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B、C两组心率麻醉前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2)A、B两组收缩压与术前基础值相比下降明显,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C组收缩压麻醉前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3)本组异丙酚用量相比,B、C两组明显少于A组(P〈0.01)。(4)三组患者对术中不适均无记性,但C组患者有术后轻微躁动,苏醒延迟。结论 这三组药都能减轻患者痛苦,B、C组能减轻异丙酚的心血管副反应,但氯胺酮不利于患者术后迅速苏醒。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异丙酚及异丙酚复合氯胺酮、芬太尼、瑞芬太尼用于无痛人流术中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120例早孕者,均无麻醉前用药,随机分为4组,其中单用异丙酚组为A组,异丙酚复合氯胺酮组(0.3mg/kg)为B组,异丙酚复合芬太尼组(1.5μg/kg)为C组,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0.5μg/kg)为D组。记录麻醉前后SPO2、HR、R变化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对4组麻醉效果进行比较。结果4组病人麻醉前后的SpO2、HR、R无显著性差异,苏醒时间A、C、D组较短,与B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异丙酚用量B、C、D组与A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B组明显高于A、C、D组(P〈0.05),患者麻醉药效以D组最高,与A、B、C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比单用异丙酚复合芬太尼、复合氯胺酮更有优点,麻醉效果确切、唤醒时间短、清醒程度高、呼吸抑制发生率低。该药物配伍方案用于门诊无痛人工流产手术是一种较为合理安全可行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异丙酚复合芬太尼与异丙酚复合小剂量氯胺酮应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90例早孕妇女,随机分为F(芬太尼组)、K(氯胺酮组)、P(异丙酚对照组)三组,观察并记录异丙酚用量、清醒时间、离院时间、麻醉前、麻醉后每两分钟的BP、HR、SPO2及术中、术后不良反应。结果:P组用药量明显高于F组、K组,F组用药量与K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P组、F组BP、HR、SPO2均明显下降与K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清醒时间及离院时间不良反应率三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芬太尼与氯胺酮均可复合异丙酚有效应用于无痛人流术,但小剂量氯胺酮复合异丙酚更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
郭创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7):101-101
目的探讨靶控输注麻醉技术在无痛胃肠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06年1月~2010年8月胃肠镜检查患者2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20例。对照组静脉注射丙泊酚2.0mg/kg;观察组采用靶控输注丙泊酚,检查过程中有体动反应者临时追加丙泊酚。结果两组麻醉前收缩压、舒张压、心率、SpO2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麻醉过程中对照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下降明显(P〈0.05),SpO2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短,丙泊酚总量少(P〈0.05),两组入睡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丙泊酚靶控输注可控性强,维持血液动力学稳定,值得推广普及。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异丙酚静注联合应用瑞芬太尼靶控输注(TCI)在胃镜诊疗中的镇静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实行无痛胃镜诊疗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予以异丙酚静注联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RP组)和单纯静注异丙酚镇静(P组),观察诱导前、进镜时、诊疗时及术毕时BIS、SpO2、平均动脉压(MAP)、HR的变化以及比较检查操作时间、意识消失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异丙酚用量。结果与诱导前相比,2组术中BIS降低(P〈0.05),P组术MAP和HR及术毕时HR降低(P〈0.05)。与P组比较,RP组术中BIS升高(P〈005),MAP、HR、SpO,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瑞芬太尼靶控输注联合异丙酚静注用于胃镜检查及治疗时,麻醉迅速、平稳,苏醒快,镇静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靶控输注异丙酚、瑞芬太尼在无痛人流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飞鹏  赵高峰  吴群林  徐波  季刚  张兴安 《广东医学》2005,26(12):1681-1682
目的比较靶控输注异丙酚瑞芬太尼在无痛人工流产手术中的麻醉效能、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及其不良反应。方法选择45例早孕患者靶控输注异丙酚(Ⅰ组,n=15)、复合瑞芬太尼2 ng/ml(Ⅱ组,n=15)或4 ng/ml(Ⅲ组,n=15)。Ⅰ组患者单纯靶控输注异丙酚,Ⅱ及Ⅲ组患者分别先以瑞芬太尼靶浓度2,4 ng/ml输注3 min后开始输注异丙酚。异丙酚初始靶浓度为2.0μg/ml,稳定1 min后每次递增0.5μg/ml直至意识消失。术中调整异丙酚靶浓度值维持麻醉完善,手术结束后停药。所有患者行脑电边缘频率(SEF)监测,记录BP,HR,SpO2,SEF及意识消失及睁眼时间。结果3组患者手术时间、SEF值差异无显著性。与Ⅱ,Ⅲ组相比,Ⅰ组异丙酚用药量多,睫毛反射消失时间、停药至睁眼时间明显延长(P<0.05)。Ⅰ,Ⅱ,Ⅲ组患者注射部位疼痛、术中肢体扭动发生率、术中面罩吸氧后SpO2≤90%的发生率分别80%、13.3%、6.7%,46.7%、13.3%、0%,0%、53.3%、46.7%。结论靶控输注异丙酚瑞芬太尼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手术中麻醉完善,但瑞芬太尼以2 ng/ml为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观察异丙酚复合小剂量氯胺酮在人工流产手术中的效果。方法选择ASAI-Ⅱ级拟行人工流产手术早孕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即异丙酚组(P组)和氯胺酮组(K组),每组50例,P组:单纯缓慢静脉推注异丙酚2.5mg/kg;K组:静脉缓慢推注氯胺酮0.15mg/kg,缓慢静脉推注异丙酚1.5mg/kg。结果各组手术方式、患者年龄、体重、妊娠时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P组麻醉后2min与麻醉前MAP、HR、SPO2相比均下降(P〈0.05)。K组苏醒时间稍长,但离院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中流泪K组明显少于P组(P〈0.05),而术中知晓、术中疼痛、术后腹痛、恶心、呕吐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异丙酚加用小剂量氯胺酮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单纯采用异丙酚。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异丙酚靶控输注及复合瑞芬太尼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监护麻醉中的静脉麻醉效能,及其对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和药物的不良反应。方法42例患者,随机分为异丙酚靶控输注复合瑞芬太尼组(A组)及单纯异丙酚靶控输注组(B组)。在不同时间点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不良反应。结果A组诱导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5),T1、T2点B组MAP低于A组(P〈0.05),术中A组肢动明显少于B组(P〈0.05),呼吸暂停A组多于B组(P〈0.05),A组病人对镇静镇痛的满意程度高于B组。结论异丙酚靶控输注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的效果确切、术后苏醒迅速,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9.
小剂量氯胺酮对靶控输注异丙酚全麻时 BIS 值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①目的观察静脉输注小剂量氯胺酮对靶控输注(TCI)异丙酚全麻时脑电双频指数(BIS)值及血流动力学参数影响。②方法将40例择期手术病人随机分为Ⅰ、Ⅱ、Ⅲ、Ⅳ组。麻醉诱导前直接启动异丙酚TCI,每3min行警觉-镇静(OAA/S)评分一次,并记录BIS值,根据OAA/S评分和BIS值调整异丙酚TCI,直到OAA/S评分达1分时维持异丙酚TCI,各组分别静脉推注氯胺酮0、0.1、0.2、0.4mg/kg,记录每次评分时刻的BIS值、心率、平均动脉压。分析用药前后BIS值和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③结果Ⅰ、Ⅱ、Ⅲ组用氯胺酮前后BIS值、心率、平均动脉压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Ⅳ组用氯胺酮后3min时BIS值比用药前增高(P〈0.05),6min时BIS值恢复至用药前水平(P〉0.05)。④结论靶控输注异丙酚全麻时,静脉输注小剂量氯胺酮对BIS值的影响与剂量相关,静脉输注≤0.2mg氯胺酮对BIS值无影响,提示异丙酚伍用小剂量氯胺酮静脉麻醉时,BIS值可作为异丙酚靶控输注的反馈控制变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妇科腹腔镜手术中依托咪酯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4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依托咪酯复合瑞芬太尼(简称依托咪酯组)和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简称异丙酚组),采用静脉靶控输注系统静脉麻醉,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前、气管插管前后各1min、切皮后3min、探查后3min、病灶切除后3min以及气管导管拔除后3min等时点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以及心率(HR)值。结果气管插管前、后1min时点依托咪酯组SBP与DBP均明显高于异丙酚组(P〈0.05),麻醉前两组患者SBP明显高于气管插管前1min(P〈0.05),异丙酚组DBP、HR麻醉前明显高于气管插管前1min(P〈0.05);气管插管后1min两组患者SBP、DBP、HR明显高于气管插管前1min(P〈0.05,P〈0.01)。探查后3min,依托咪酯组SBP、DBP明显高于异丙酚组(P〈0.05)。病灶切除后3min,依托咪酯组DBP明显高于异丙酚组(P〈0.05)。结论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依托咪酯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能平稳保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11.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院心内科自1995年10月--2005年10月,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52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观察抑酸药对小儿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 4 2例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患儿分成 3组 ,分别以西米替丁、雷尼替丁、洛赛克静脉滴注治疗。结果  3种药物的显效率分别为 4 0 .0 %、4 6 1%、77.8%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χ2 =3.6 5 4 ,P >0 .0 5 ) ;总有效率分别为 90 .0 %、92 .3%、88.9%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χ2 =4 .372 ,P >0 .0 5 )。结论 抑酸药对小儿消化性溃疡伴出血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奥氮平联合氟西汀治疗伴自杀意念抑郁症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伴自杀意念抑郁症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氟西汀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奥氮平治疗。比较两组的抑郁量表(HAMD-17)评分、自杀意念(BSSI量表)评分、认识功能(MoCA量表)评分、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2周、4周、8周后,两组HAMD-17评分和BSS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MoCA总分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00%,与对照组的42.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氮平联合氟西汀治疗伴自杀意念抑郁症患者,可降低抑郁评分和自杀意念评分,提高认识功能和治疗总有效率,效果优于单纯氟西汀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环境中致癌物质越来越多,以及人们一些不良生活方式等许多因素,使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增加。由于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治疗癌症的药物品种亦不断增加,使患者的生存率及生存质量均明显提高,新药艾恒(即注射用奥沙利铂,OXA)自2003年3月在本科室应用观察,对治疗应用5-氟脲嘧啶(5-Fu)失效的大肠癌患者取得一定的效果。本品是1、2-二氨基环已烷铂类的水溶性衍生物,与其他铂类一样,艾恒通过产生烷化结合物作用于DNA,形成链内链间交联,从而抑制DNA的合成及复制,一些对顺铂耐药的细胞系,艾恒治疗均有效,癌胚抗原持续下降,通过对临床33例患者用药的观察及护理,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86例(95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3例(47眼)与观察组43例(48眼)。对照组采用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观察组采用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视力水平、眼压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1、6个月视力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6个月眼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可提高视力水平,降低眼压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其效果优于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  相似文献   

17.
胆结石与胆囊炎互为因果,相互伴发,是常见多发病。我们近十年来采用排石汤合双金散治疗胆结石并发胆囊炎190例,排石率为94.74%。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非布司他联合秋水仙碱对高尿酸血症患者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3(NALP3)、IL-1β的影响。方法将86例高尿酸血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3例。观察组采用非布司他联合秋水仙碱治疗,对照组采用别嘌醇联合秋水仙碱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酸(BUA)、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NALP3、IL-1β水平。记录治疗过程中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BUA、NALP3、IL-1β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BUA、NALP3、IL-1β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cr、BUN水平未发生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16.28%)显著低于对照组(25.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布司他联合秋水仙碱能显著降低高尿酸血症患者血清NALP3、IL-1β的水平,疗效较别嘌醇更好。  相似文献   

20.
本应用抗入CD20,CD3及其亚群单克隆抗体,检测了43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及27例正常月经周期妇女的CD20,CD3,CD4,CD8百分率。其中24例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用参合剂保留灌肠加他莫西芬治疗,并观察了其治疗前及治疗两个疗程后CD20,CD3,CD4,CD8,CD4/CD8比值的变化。结果表明:本病患机体存在明显的免疫功能紊乱,其紊乱程度随着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理变化程度而上升;丹参合剂加他莫西芬治疗对调整机体免疫功能,改善了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症状起了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