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目的:探讨依帕司他联合行为疗法治疗女性糖尿病膀胱(DCP)的临床疗效,
为DCP患者提供更多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本院DCP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
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4例,2组患者均予以相同的行为疗法,治疗组患者在此基
础上加用依帕司他片,1片(50 mg)/次,3次/日,疗程均为8周。8周后观察2组患者的残
余尿和首次排感时膀胱内尿量的减少量和最大尿流率(Qmax)的增加值。结果:治疗
组和对照组患者残余尿减少≥100 mL者分别为11例(32.35%)和6例(17.65%);残余尿减少50~99
mL者分别为17例(50.00%)和10例(29.41%);残余尿减少<50 mL者分别为6例(17.65%)和18例(52.94%);总有效率分别为82.35%和47.06%,二者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首次排尿感时膀胱内尿量减少≥100 mL
者分别为12例(35.29%)和5例(14.71%);首次排尿感时膀胱内尿量减少50~99 mL
者分别为15例(44.12%)和11例(32.35%);首次排尿感时膀胱内尿量减少<50 mL
者分别为7例(20.59%)和18例(52.94%);总有效率分别为79.41%和47.06%,二者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Qmax增加值≥3mL/s-1者分别为9例(26.47%)和5例(14.71%);Qmax增加值1~
2 mL/s-1者分别为16例(47.06%)和12例(35.29%);Qmax增加值<1 mL/s-1者
分别为9例(26.47%)和17例(50.00%);二者分别为73.53%和50.00%,二者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未见明显不良药物反应。结论:依帕
司他联合行为疗法能明显改善女性DCP患者的排尿功能,对女性DCP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NP)的疗效.方法 DNP患者7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对照组36例.对照组给予甲钴胺0.5mg静脉推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依帕司他50mg,日3次口服,疗程12周.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相似文献
3.
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醛糖还原酶抑制剂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DPN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口服依帕司他)32例,对照组(仅控制血糖)28例,各组治疗前、后测FBG、2hPBG、HbAlc、神经电生理检查并进行多伦多床神经病变评分(TCSS评分)。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正中神经与腓神经的神经传导速度及TCSS评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醛糖还原酶抑制剂可以提高DPN神经传导速度,并显著改善临床症状(降低TCSS评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应用依帕司他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1年4月—2012年3月我院明确诊断为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36例,所有患者血糖、血脂、血压控制均达标,同时均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等综合治疗。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依帕司他50mg,一日3次,口服);对照组(甲钴胺0.5mg,一日3次,口服);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外周神经症状、神经传导速度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外周神经症状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0%,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临床短期疗效观察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依帕司他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一种更有效、安全的方法之一,值得进一步研究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确诊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均给予常规糖尿病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依帕司他治疗,连用8周。评价治疗后患者双侧正中神经、尺神经、腓神经、胫后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SNC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SNCV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观察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给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依帕司他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减轻临床症状,且患者对其耐受性好,毒副作用小,安全性高,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6,(5):516-518
目的观察艾箱灸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炎患者,采用单盲设计,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治疗组予艾箱灸联合依帕司他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依帕司他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尿频尿急、尿失禁等主要症状人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主要症状消失率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膀胱残余尿量比较,治疗组膀胱残余尿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两组尿白细胞阳性率比较,治疗组尿白细胞阳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箱灸联合依帕司他治疗对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依帕司他联合高压氧治疗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尿白蛋白排泄率的影响。方法将78例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9例),两组均予胰岛素控制血糖,并予依帕司他口服,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予高压氧治疗,疗程2个月,治疗前后检测血糖、血脂、血液流变学及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结果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糖、血脂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UAER均下降,但治疗组下降更加显著,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帕司他联合高压氧可有效降低尿白蛋白排泄率,从而抑制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进展,疗效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52例糖尿病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降糖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依帕司他。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46%,明显高于对照组(46.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SDNN、SDNN5、SDANN、RMSSD、PNN50均高于本组治疗前(P<0.05),并且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观察组经治疗后总积分为(5.47±2.46)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总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帕司他在糖尿病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治疗中效果显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心率变异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库、Pub Med、MEDLINE、EMBASE数据库,收集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肾病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3年8月,并追溯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由2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质量后,采用Rev 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评价指标包括:尿蛋白排泄率、血肌酐、尿素氮、24 h尿蛋白定量。结果共纳入10篇随机对照试验,合计724例患者,其中试验组365例,对照组359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依帕司他在降低尿蛋白排泄率[均数差-82.16,95%可信区间(-110.30,-54.02),P〈0.000 01]、24 h尿蛋白总量及尿β2微球蛋白水平方面优于对照组,在血肌酐及尿素氮水平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但由于纳入的高质量文献很少,样本量有限,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依帕司他对早期糖尿病肾病肾小管功能的作用。方法选取该院于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糖尿病肾病Ⅲ期患者86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治疗组在严格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加用依帕司他治疗,对照组在严格血糖基础上加用安慰剂治疗。分别治疗6个月后,测定尿α1-微球蛋白(α1-MG)、β2-球蛋白(β2-MG)、视黄醇结合蛋白(RBP)。结果应用依帕司他治疗组肾小管相关指标较对照组均有更明显的好转。结论依帕司他对早期糖尿病肾病肾小管功能损伤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采用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对86例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进行控制血糖和口服依帕司他片(50 mg tid×3周)的治疗,3周疗程结束后观察周围神经病变症状学评分、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结果 治疗后周围神经病变的各种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治疗后尺神经、胫神经和正中神经MNCV及SNCV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均<0.05),治疗总有效率为90.70%.仅3例患者出现短时间轻度发热、恶心,未予处理自行缓解,无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少且轻. 相似文献
12.
13.
加巴喷丁联合依帕司他片治疗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加巴喷丁联合依帕司他片治疗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 随机将88例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分为3组,A组和B组分别给予加巴喷丁胶囊和依帕司他治疗,C组给予加巴喷丁联合依帕司他片治疗,其他治疗相同,疗程均为4周,比较3组疼痛缓解情况并测定治疗前后VAS值,进行疗效分析。结果 A、B、C组治疗后疼痛均有一定程度的缓解,总有效率分别为71.4%(20/28)、46.7%(14/30)、86.7%(26/30),C组>A组>B组,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VAS评分均显著下降,且C组相似文献
14.
依帕司他片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依帕司他片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8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给予口服依帕司他片50mg,3次/d;对照组40例给予肌注维生素B121 000μg,隔日1次;均以4周为1疗程;观察两组患者的主观症状和糖尿病周围神经功能障碍改善情况的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22.5%,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口服依帕司他片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依帕司他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将76例DPN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9例,静脉滴注前列地尔10μg/d,口服依帕司他3次/天,每次50mg;对照组37例,口服维生素B1,每次10mg,3次/天代替依帕司他,其余同治疗组。2组均治疗4周。记录治疗前后主症状、体征及肌电图的改变。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和神经传导速度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依帕司他联合前列地尔治疗DPN安全有效,且临床疗效优于维生素B,联合前列地尔。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感觉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34例。测定治疗前后腓总神经及胫总神经传导速度。结果 61%的受试者治疗前腓总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治疗后32%的受试者该神经传导速度减慢;97%的受试者治疗前胫总神经感觉神经段1传导速度减慢,治疗后65%的受试者该神经传导速度减慢;腓总神经感觉神经治疗后其神经传导速度较治疗前明显增快,胫总神经感觉神经运动节段1在治疗后其神经传导速度较治疗前明显增快。结论 口服依帕司他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并与甲钴胺对照观察两组疗效差别。方法:选择住院DPN病人80例,均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及对照组(B组)各40例,治疗组使用依帕司他治疗,对照组使用甲钴胺治疗,疗程均为12周,观察2组病例治疗前后的变化,并进行组间对照。结果:按症状改善程度,依帕司他治疗DPN有效率达到90.00%,甲钴胺治疗DPN有效率达到57.5%,依帕司他组疗效明显优于甲钴胺组(P<0.01)。观察两组神经传导速度,依帕司他组优于甲钴胺组(P<0.05)。结论:依帕司他治疗DPN疗效确切,并优于甲钴胺对照组,治疗病例未见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依帕司他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0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共筛选116例早期糖尿病肾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低盐低蛋白的糖尿病饮食方案,按时服用降糖药和/或胰岛素进行血糖的控制,降压等治疗,定期监测血糖,以及避免使用肾损害药物等常规治疗,对照组仅予以常规治疗措施,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依帕司他治疗,两组均以2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测空腹血糖(FPG)、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结果治疗组患者显效20例,有效33例,无效5例,有效率91.38%;对照组患者中显效17例,有效30例,无效11例,有效率81.03%,两组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治疗组除FPG外,其余实验室指标如SCr、BUN以及UAER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唐林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安全有效,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依帕司他联合弥可保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把5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应用弥可保,治疗组28例应用依帕司他联合弥可保。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5.7%,显效率25.O%;对照组总有效率66.66%,显效率13.33%,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正中神经、腓总神经和腓浅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两组之间比较,则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依帕司他联合弥可保治疗糖尿病神周围经病变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