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结合实验室检测肌钙蛋白Ⅰ与心电图aVR导联ST段抬高情况,探讨二者在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入选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255例,采血检验肌钙蛋白Ⅰ,并详细测量心电图AVR导联ST段抬高情况,均行冠脉造影,根据具体情况分别行冠脉介入治疗、冠脉搭桥手术及药物保守治疗,随访6个月,观察终点为不良心血管事件,包括心肌梗死(包括再梗)、心血管死亡和血运重建。结果在随访的6个月内,肌钙蛋白Ⅰ值(OR=7.01,95%CI=1.22~12.63,P=0.02)和aVR导联ST段抬高值(OR=1.38,95%CI=1.084~1.751,P=0.009)是患者发生死亡和心肌梗死(包括再梗)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肌钙蛋白Ⅰ值(OR=1.249,95%CI=1.114~1.501,P0.01)和aVR导联ST段抬高值(OR=2.03,95%CI=1.20~4.29,P=0.04)亦是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包括死亡、心肌梗死及血运重建术)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在NSTE-ACS患者中,肌钙蛋白Ⅰ的升高的同时aVR导联ST段抬高者,其左主干病变或三支冠状动脉血管病变发生,以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包括死亡、心肌梗死、再梗、血运重建)的发生均是最高的。结论在临床中结合肌钙蛋白Ⅰ和心电图aVR导联ST段变化,可以早期应用于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老年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早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58例发病在48 h以内的老年非ST段抬高ACS患者早期行PCI.观察患者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包括再次心肌梗死、靶血管再次血管重建和死亡)的发生情况.结果 冠状动脉造影(CAG)显示2支或2支以上血管病变的患者占74.14%,B型和C型病变占89.66%.58例患者共干预病变血管76支,靶病变87处,置入支架96个.56例患者手术成功,手术成功率96.55%(56/58).对55例患者术后随访6~14个月,无心肌梗死和死亡发生.6例(10.91%)患者术后4~10个月复发心绞痛,5例行CAG复查,发现2例支架再狭窄和3例新的血管病变,对4例病变血管狭窄程度超过75%的患者进行了靶病变再次血管成形术.结论 老年非ST段抬高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常为复杂、多支病变,对其早期行PCI成功率高,近期及远期疗效良好,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妊娠相关蛋白A(PAPP-A)对预测老年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的预后临床价值。方法选择老年NSTEACS患者455例,测定外周血PAPP-A水平,将患者分为高值组147例(PAPP-A≥23.5mU/L)和低值组308例(PAPP-A<23.5 mU/L),随访观察12个月不良心血管事件。分析PAPP-A水平与不良心血管事件关系。结果随访12个月时,高值组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高于低值组(57.7%vs24.4%,P=0.000)。PAPP-A界值23.5 mU/L时,预测不良心血管事件敏感性为66.7%,特异性为75.0%。PAPP-A升高与不良预后显著相关(OR=2.832,P=0.006);PAPP-A升高为评估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2.79,P=0.007)。结论 PAPP-A是评价老年NSTEACS患者预后的有效指标,PAPP-A水平升高预示未来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增加,可能有助于对患者进行危险分层。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循环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水平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和术后心肌灌注的关系.方法 高危非ST段抬高ACS患者44例,PCI术前分别检测其血PAPP-A、心肌钙蛋白T(cTnT)和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反应(FMD),并分析它们与PCI术前和术后罪犯血管供血区域的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的关系.结果 术前TMPG 0~1级患者20例,其PAPP-A水平高于TMPG 2~3级患者(30.41±21.33 mIu/L比23.55±18.61 mIu/L,P=0.036),而FMD低于TMPG 2~3级患者(2.95%±1.71%比3.54%±1.58%,P=0.027);术后TMPG 0~1级患者12例,其PAPP-A水平高于TMPG 2~3级患者(35.64±20.58 mIu/L比21.87±19.30 mIu/L.P=0.009),FMD低于后者(2.26%±1.83%比3.95%±1.43%,P=0.018).结论 高危非ST段抬高ACS患者的心肌组织灌注与PAPP-A水平和FMD有一定关系,这可能是PAPP-A影响ACS患者预后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早期干预和延迟干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本试验为多中心随机研究,将入选的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分配至早期组(24 h内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和延迟组(36 h后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接受介入治疗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主要终点是180 d随访时死亡、心肌梗死、卒中的复合终点,次要终点是180 d随访时死亡、心肌梗死、难治性缺血、卒中、再次血运重建.结果 共有815例患者入选,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早期组为9.0%,延迟组为14.6%(P=0.01).次要终点事件(180 d死亡、心肌梗死或难治性缺血复合终点)的发生率早期组为14.6%,延迟组为22.0%(P=0.01).180 d心肌梗死发生率延迟组高于早期组(10.8%比5.2%,P=0.00).另一个次要终点事件(180 d死亡、心肌梗死、难治性缺血、卒中或再次血运重建复合终点)的发生率早期组为26.7%,延迟组为30.4%(P=0.25).结论 早期干预可以减少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再发心肌梗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电图a VR导联ST段抬高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长期预后的评估价值,为提高ACS的诊治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12月解放军第一零五医院收治的ACS患者185例,根据心电图a VR导联ST段变化分为ST段抬高组(n=112)和非ST段抬高组(n=73)。收集入选ACS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主要包括年龄、性别、既往史、吸烟史、心率、收缩压、心功能分级、生化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肌酐及心肌肌钙蛋白T(cTnT)阳性率〕、冠状动脉病变情况、治疗情况〔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及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随访时间、3年无心血管事件生存率,并采用多元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筛选影响ACS患者长期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年龄、心率、收缩压、血肌酐、男性所占比例、既往史(高血压、糖尿病、心肌梗死)阳性率、吸烟史阳性率、心功能分级Ⅱ~Ⅳ级者所占比例、三支病变发生率、PCI治疗率和CABG治疗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hs-CRP水平、CK-MB水平、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评分、cTnT阳性率、左主干病变发生率和左主干+三支病变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T段抬高组患者再发心肌梗死、新发心力衰竭、心源性猝死发生率均高于非ST段抬高组(P0.05)。ST段抬高组患者中82例发生心血管事件,随访时间为0~36个月,3年无心血管事件生存率为26.8%;非ST段抬高组患者中26例发生心血管事件,随访时间为2~36个月,3年无心血管事件生存率为64.3%。非ST段抬高组患者3年无心血管事件生存率高于ST段抬高组(log-rankχ~2=25.711,P0.001)。多元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VR导联ST段抬高〔HR=3.79,95%CI(1.81,7.90)〕是ACS患者长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心电图aVR导联ST段抬高的ACS患者长期预后劣于非ST段抬高的ACS患者;心电图aVR导联ST段抬高是ACS患者长期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75岁以上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患者选择性冠脉内支架术的安全性和远期预后.方法连续323例行选择性冠脉内支架术的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其中≥75岁患者79例为高龄组,<75岁患者244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结果和远期预后.结果两组支架术成功率和手术并发症率差异无显著性.随访期内,两组心绞痛复发、硝酸酯类药物停用、再入院、心功能改善、再次血运重建和病死率均无显著性差异,但高龄组心脏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15.7%vs.28.7%,P=0.029).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不是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远期心脏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高龄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选择性冠脉内支架术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远期心脏事件发生率较年轻患者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后短期发生冠状动脉夹层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85例老年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PCI后短期发生冠状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纳入发生组;另外收集同期收治的85例老年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PCI后短期未发生冠状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纳入未发生组。统计入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所有可能的影响因素,经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找出老年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PCI后短期发生冠状动脉夹层的影响因素。结果 经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急诊PCI、病变血管数多、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高、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水平高、Ⅲ型前胶原(PCⅢ)水平高、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高、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高是老年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后短期发生冠状动脉夹层的影响因素(OR>1,P<0.05,P<0.001)。结论 老年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后短期发生冠状动脉夹层受急诊PCI、病变血管数多及高水平NT-proBNP、PⅢNP、PCⅢ、小而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前早期使用氯吡格雷能否较术前临时用药进一步改善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的近期预后。方法将拟行早期PCI治疗的NSTE-ACS患者随机分为早期用药组和对照组。早期用药组272名患者于入院临床诊断明确后立即开始服用氯吡格雷(首次给负荷量300mg,后以75mg/d维持)。对照组共入选265名患者,于冠脉造影后决定选择PCI治疗时开始用药,首次服用氯吡格雷300mg,术后以75mg/d维持。比较两组在PCI术后30d内死亡、支架血栓、心肌梗死、再发心绞痛和靶血管血运重建等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在临床病情、冠脉病变及支架置入治疗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I术后30d内早期用药组死亡、支架血栓、心肌梗死和靶血管血运重建等联合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PCI术前早期使用氯吡格雷能够明显减少NSTE-ACS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显著改善患者PCI术后的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直接PCI术前负荷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冠脉血流灌注、短期心血管不良事件以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入选2010年1月至2011年3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就诊且既往未服用他汀类药物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83例,根据是否于直接PCI术前应用负荷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分为强化组(阿托伐他汀80 mg,41例)和对照组(无他汀预处理,42例),术后均接受阿托伐他汀 20 mg,1次/天治疗.主要终点为术后即刻TIMI血流分级、校正的TIMI 血流帧数、TIMI心肌灌注分级.次要终点为术后30天的心血管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和靶血管血运重建的复合终点.安全性终点为出院前肝酶、肌酸激酶以及肾功能水平.结果 强化组相比对照组术后即刻TIMI 3级血流比例显著增加(87.8%比64.3%,x2=6.28,P=0.02),校正的TIMI血流帧数明显减低(21.72±9.42比32.64±15.51,t=-3.87,P<0.001),而强化组TIMI心肌灌注分级亦明显高于对照组(2.71 ±0.64比2.15 ±0.74,t=3.68,P<0.001).次要终点中,强化组和对照组分别有4.9%和4.8%出现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x2=0.001,P=0.926).出院前两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酸激酶以及肌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在校正年龄、性别、吸烟、糖尿病、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后扩张、血栓抽吸术等因素后,术前应用阿托伐他汀80 mg负荷剂量仍为避免出现慢血流/无复流的独立预测因素(OR=0.22,95% CI 0.06 ~0.87,P=0.03).结论 强化阿托伐他汀负荷剂量可以改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直接PCI术后的冠状动脉血流及心肌灌注,并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妊娠相关蛋白A(PAPP-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内皮素(ET)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临床诊断为ACS的患者102例,被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5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48例)。另选3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为SAP组和20例健康人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PAPP-A、ET,采用超敏免疫透视比浊法测定hs-CRP水平。结果:①ACS组(AMI组和UAP组)血浆中PAPP-A[(20±6)mI U/L∶(15±4)mI U/L∶(6±4)mI U/L∶(5±5)mI U/L]、ET[(60.9±35.4)ng/L∶(52.4±33.4)ng/L∶(38.1±30.5)ng/L∶(35±19.0)ng/L]和hs-CRP[(22±11)mg/L∶(24±8)mg/L∶(3±2)mg/L∶(2±1)mg/L]浓度均显著高于SAP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②SAP组与健康对照组之间PAPP-A、ET和hs-CRP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ACS患者血PAPP-A水平与ET及hs-CRP有明显相关(r=0.68、0.63,P均0.01),而与肌酸激酶同工酶和肌钙蛋白I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结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PAPP-A、ET与hs-CRP水平显著升高,与动脉硬化斑块不稳定有关,检测其水平有助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2.
冠心病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和脉搏波传导速度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对冠心病诊断及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入选114例冠脉造影阳性的心绞痛患者为冠心病组,50例冠脉造影阴性者为正常对照组。根据心绞痛类型冠心病组进一步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SAP组,50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组,64例);又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24例)、双支病变组(26例)和三支病变组(64例),并计算冠脉病变积分。测定各组患者hs-CRP和PWV,并将其分别与冠脉病变支数及积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冠心病组的hs-CRP和PWV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UAP组的hs-CRP和PWV均显著高于SAP组[(6.86±1.36)mg/L:(3.75±1.03)mg/L,(11.59±1.32)m/s:(9.60±1.75)m/s,P均0.05];双支病变组的hs-CRP和PWV较单支病变组明显升高[(5.32±1.17)mg/L:(3.05±0.95)mg/L,(10.51±1.23)m/s:(9.84±1.62)m/s,P均0.05],三支病变组的hs-CRP和PWV较双支病变组明显升高[(7.21±1.13)mg/L:(5.32±1.17)mg/L,(11.30±2.65)m/s:(10.51±1.23)m/s,P均0.05]。hs-CRP水平与冠脉病变支数、冠脉病变积分呈正相关(r=0.56,0.32,P均0.01);PWV与冠脉病变支数、病变积分呈正相关(r=0.29,0.37,P均0.01)。结论:联合检测血清hs-CRP和PWV对诊断冠心病、评价冠脉病变严重程度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非sT段抬高性急性冠脉综合征(Non-STelevationacutecoronarysyndrome,NSTEACS)患者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pro-B-typenatriureticpeptide,NT-pro-BNP)浓度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住院期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入选NSTEACS患者129例,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84例,非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non-STelevationmyocardialinfarction,NSTEMI)组45例,另外选择同期住院的稳定型心绞痛(SA)组58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测定血浆NT-pm-BNP浓度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行冠状动脉造影术,采用Gensini积分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并记录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结果NSTEMI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的血浆NT-pro-BNP浓度及Gensini积分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且NSTEMI组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g(NT-pro-BNP):(2.31±0.21)pg/mL vs.(1.92±0.17)pg/mLm(1.46±0.11)pg/mL,P〈0.05;Gensini积分:(36.3±16.7)分VS.(16.3±10.3)分US.(8.7±4.6)分,P〈0.05]。NSTE-ACS组的1g(NT-pro-BNP)与Gensini积分相关(r=0.57,P〈0.05)。NT-pro-BNP〉154pg/mL组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增加。结论床旁检测NT-pro-BNP是预测NSTEACS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短期预后的有效临床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后妊娠相关蛋白A(APAPP—A)、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脑钠肽(BNP)水平变化的意义及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观察51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术前1h及术后24hhs—CRP、PAPP—A和BNP水平变化。PCI术中冠脉造影确定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数目,分析PCI对hs—CRP、PAPP—A和BNP变化的影响及hs—CRP、PAPP—A、BNP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51例急诊PCI手术均获得成功。PCI术后hs—CRP、PAPP—A水平明显高于术前(P〈0.05),而BNP水平明显低于术前(P〈0.05),两支和三支病变患者hs—CRP、PAPP—A、BNP水平明显高于单支病变患者(P〈0.05)。结论PCI可导致体内hs—CRP和PAPP—A表达增加,hs—CRP、PAPP—A和BNP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妊娠相关蛋白-A(PAPP-A)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关系及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的变化.方法 42例冠心病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1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15例和稳定型心绞痛(SAP)组15例,均行经冠状动脉造影(CAG)确诊,其中24例行PCI术,16例CAG结果正常者为对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芪参益气滴丸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炎症因子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包括复发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冠心病死亡)影响.方法纳入60例行PCI的ACS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n=30)和芪参益气滴丸联合常规治疗组(芪参组,n=30),采用酶联反应吸附法(ELISA法)比较两组术后24h和术后6个月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变化,并比较两组6个月MACE事件发生率.结果术后24h两组血清hs-CRP、sCD40L和MMP-9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6个月后,两组hs-CRP、sCD40L和MMP-9水平分别是3.18±0.71mg/l、5.86±2.01 ng/dl和240.56±60.6 ng/dl.与对照组相比,芪参组血清hs-CRP、sCD40L及MMP-9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芪参组MACE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13.33% vs.26.67%,P<0.05),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芪参益气滴丸可降低介入术后炎症因子hs-CRP、SCD40L和MMP-9的水平,同时降低MACE近期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肌钙蛋白Ⅰ(cTnI)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危险分层的判断价值。方法:对82例NSTEACS患者、50例健康者分别进行血清cTnI测定,并观察NSTEACS患者住院1个月内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结果:NSTEACS组血清cTnI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NSTEACS组内,心肌梗塞者(cTnI阳性亚组)血清cTnI值明显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者(cTnI阴性亚组)(P0.01)。正常对照组无一例发生心脏事件;cTnI阳性亚组心脏事件发生率为17.3%,显著高于cTnI阴性亚组的5.5%(P0.05)。结论:血清cTnI水平对NSTEACS患者危险分层有较好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和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联合应用预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 elevated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近、远期预后的价值。方法183例发病12h内接受成功PCI治疗的初发急性STEMI患者被入选。PCI术后12h内进行FIB和hs-CRP检测。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一级终点为全因死亡,二级终点为心脏事件联合终点,包括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NYHA Ⅲ~Ⅳ)、心肌缺血(负荷试验证实)、再次血管重建及死亡。结果PCI术后FIB和hs-CRP呈线性相关(r=0.452,P〈0.0001),ROC曲线确定诊断界值分别为510mg/L(灵敏度69.2%,特异度81.6%)和14mg/L(灵敏度84.6%,特异度73.1%)。将患者分为3组:第1组,FIB〈510mg/L+hs-CRP〈14mg/L 第2组,FIB〈510mg/L+hs-CRP≥14mg/L或FIB≥510mg/L+hs-CRP〈14mg/L 第3组,FIB≥510mg/L+hs-CRP≥14mg/L。三组相比近期和远期死亡(30天:χ2=11.74,P=0.003 2年:χ2=27.04,P〈0.0001)及心脏事件发生率(30天:χ2=14.34,P=0.001 2年:χ2=13.55,P=0.001)明显不同 30天累积生存率(97.9%比98.0%比83.9%,P=0.002)和2年累积生存率(97.8%比95.8%比69.0%,P〈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第3组患者近、远期死亡及心脏事件发生率最高,累积生存率最低。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PCI术后FIB≥510mg/L且hs-CRP≥14mg/L的患者与FIB〈510mg/L或hs-CRP〈14mg/L的患者相比,30天(HR7.95,P=0.018)和2年内(HR12.59,P=0.002)发生死亡的风险分别增加7.95倍和12.59倍。结论急性STEMI患者成功PCI治疗后FIB≥510mg/L且hs-CRP≥14mg/L的患者近期和远期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与辅酶Q10联合应用对经皮冠脉介入(PCI)术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妊娠相关蛋白A(PAPP-A)的影响。方法选取经PCI治疗单支病变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20)、阿伐他汀组(n=20)和阿伐他汀+辅酶Q10组(联合组,n=20)。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阿伐他汀组采用常规治疗+阿托伐他汀(40mg,1次/晚),联合组采用常规治疗+阿托伐他汀(40mg,1次/晚)+辅酶Q10(10mg,tid)。测定所有患者术前、术后24h及术后30d的hs-CRP、PAPP-A水平。结果①所有组别术后24h和术后30d的hs-CRP、PAPP-A水平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但术后30d低于术后24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联合组和阿伐他汀组术后24h和术后30d的hs-CRP和PAPP-A水平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与阿伐他汀组比较,联合组术后24h和30d的hs-CRP和PAPP-A水平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丁与辅酶Q10具有协同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合并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前的血糖及糖基化产物水平,了解其与介入治疗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连续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于海军总医院住院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稳定型心绞痛合并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188例,根据是否出现缺血并发症如复发心绞痛、心肌梗死及死亡,将患者分为事件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心血管病术前临床危险因素、血糖、糖基化产物(糖化血红蛋白和糖化血清蛋白)及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差异,评价各组术前危险因素、糖代谢及炎症反应指标的差异。结果事件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吸烟史、高血压及高脂血症发病率、用药情况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空腹血糖、糖化血清蛋白以及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增高(P〈0.01);1)2220μmol/L为界值,糖化血清蛋白升高患者出现围术期缺血并发症的风险明显增加(OR=2.96,95%CI:1.50~5.81,P=0.001).结论糖基化产物中,术前糖化血清蛋白水平增高可能是糖尿病合并稳定型心绞痛老年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术期缺血并发症的危险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