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脑缺血后血脑屏障超微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观察了脑缺血后5分钟30天的13个不同时间段血脑屏障三层结构超微形态学的动态变化。结果发现:脑缺血后30分钟,血脑屏障的内皮细胞局部和足窜首先出现轻度肿胀;1小时至2天时,内皮细胞内的胞饮小泡逐渐增多;3至7天,紧密连接明显开放,且伴有足突及其膜破坏。资料提示脑缺早期的细胞毒性水肿系因胞饮小泡增多所致,而后伴随的血管源性脑水肿则是紧缩连接明显开放所造成。  相似文献   

2.
葡萄糖,胰岛素对高血压大鼠脑梗塞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用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在单侧大脑中动脉闭塞前30min分别注射葡萄糖、胰岛素和生理盐水,术后24h处死动物,用电镜观察梗塞灶边缘区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示葡萄糖组血脑屏障的内皮细胞较对照组明显肿胀、变形,胞饮小泡显著增多,线粒体肿胀,紧密连接明显开放,足突高度水肿;神经元线粒体高度肿胀,数目明显减少。胰岛素组上述超微结构改变较对照组轻。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短暂脑缺血再灌流过程中血脑屏障超微结构及血浆中环腺苷酸(cAMP)相对浓度的变化。方法用改良pulsineli法造成短暂脑缺血再灌流模型。用H3-cAMP放免分析药盒测定血浆中cAMP相对浓度,并观察血脑屏障中紧密连接的变化。结果在短暂缺血及再灌流早期,血浆中cAMP相对浓度及紧密连接紧密程度(闭锁小带长度、凸嵴数目)无明显变化,血管内皮中胞饮小泡数目明显增多。再灌注中期内皮细胞间紧密连接松弛,闭锁小带长度及凸嵴数目均减少。血浆中cAMP浓度亦降低。结论短暂脑缺血及再灌流早期血脑屏障通透性的改变,主要是由于内皮细胞中胞饮小泡数增多所致。血浆中cAMP相对浓度可以反映血脑屏障的开放程度。  相似文献   

4.
人类重型脑创伤时血脑屏障的超微结构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告10例重型脑创伤患者脑水肿时血脑屏障的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发现,脑水肿区域的内皮细胞内的胞饮小泡明显增加,细胞连接间隙增宽,但紧密连接处未见开放。作者认为,创伤性脑水肿的形成主要是内皮细胞转运的结果,微绒毛增加与小泡形成有关,细胞连接间隙增宽促进小泡的转运。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短暂脑缺血再灌流过程中血 -脑脊液屏障超微结构及血浆中环一磷酸腺苷 (c AMP)相对浓度的变化。方法 用改良 pulsinelli法制成短暂脑缺血再灌流模型。用 H3- c AMP放免分析药盒测定血浆中 c AMP相对浓度 ,并观察血 -脑脊液屏障中紧密连接的变化。结果 在短暂脑缺血及再灌流早期 ,血浆中 c AMP相对浓度及紧密连接紧密程度 (闭锁小带长度及凸嵴数目 )无明显变化 ,血管内皮中胞饮小泡数目明显增多。再灌注中期内皮细胞间紧密连接松弛 ,闭锁小带长度及凸嵴数目均减少。血浆中 c AMP浓度亦降低。结论 短暂脑缺血及再灌流早期血 -脑脊液屏障通透性的改变 ,主要是由于内皮细胞中胞饮小泡数目增多所致。随着再灌流时间的延长 ,紧密连接逐渐开放 ,c AMP相对浓度亦随着紧密连接的紧密程度 (闭锁小带长度及凸嵴数目 )下降而下降。因此 ,血浆中c AMP相对浓度可以反映血 -脑脊液屏障的开放程度  相似文献   

6.
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内皮细胞缺血耐受性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脑缺血再灌注内皮细胞的形态学和超微结构变化,了解内皮细胞对不同缺血时间的耐受性。方法 SD大鼠53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单纯缺血组、缺血再灌注组。采用线栓并环扎的方法建立大鼠局灶脑缺血模型。冠状面按A、B、C、D、E5等分切脑,取C片脑组织TTC染色定位边缘区。取D片常规脱水、透明、包埋、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B片取缺血周围区和中心区脑组织,经固定包埋,半簿切片1μm,超溥切片JEOL100透射电镜下观察。结果 光镜下:缺血3h可见神经毡疏松,小血管周嗣水肿,缺血12h再灌注3h可见缺血中心区小动脉破裂出血。电镜下:缺血3h可见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核肿胀,胞浆内胞饮增加,星形胶质足突层空泡化呈+:缺血3h再灌注3h中心区足突层空泡化呈(++),边缘区呈(+++);缺血6h再灌注3h可见内皮紧密连接开放,足突层空泡化呈(+++);缺血12h再灌注3h后胞饮明显减少,线粒体肿胀也少见,但紧密连接开放增加,足突层空泡化呈(+++~++++)。结论 内皮细胞存缺血3h即可发生明显的结构变化,缺血6h可见内皮细胞紧密连接开放,缺血12h后可发生出血性转化,出血转化多发生于再灌注后的缺血中心区。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缺血性脑水肿病理过程中血脑屏障内皮细胞及其细胞间粘附分子-1(intercellularadhesionmolecule-1,ICAM-1)的表达与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关系.方法用电镜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脑缺血过程中大鼠血脑屏障内皮细胞超微结构及其ICAM-1的表达和对镧离子的通透性改变.结果脑缺血后1h,缺血区脑组织血脑屏障内皮细胞未见ICAM-1表达,但电镜下可见内皮细胞轻度肿胀.3h,ICAM-1开始表达,缺血区脑组织轻度水肿,内皮细胞肿胀.至12h,ICAM-1表达达到高峰,脑组织严重水肿,内皮细胞、神经细胞及胶质细胞明显肿胀;内皮细胞胞饮小泡包含有被吞噬的镧离子,有些镧离子进入紧密连接间隙.72h,ICAM-1表达已明显减少,脑组织水肿仍较重,内皮细胞严重破坏,大量镧离子漏出血管外,进入脑实质.结论脑缺血后血脑屏障的破坏与ICAM-1的表达密切相关,提示ICAM-1参与血脑屏障内皮细胞的破坏过程,而且这些改变在缺血性脑水肿的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短暂脑缺血再灌流过程中血-脑脊液屏障超微结构及血浆中环-磷酸腺苷(cAMP)相对浓度的变化。方法 用改良pulsinelli法制成短暂脑缺血再灌流模型。用H^3-cAMP放免分析药盒测定血浆中cAMP相对浓度,并观察血-脑脊液屏障中紧密连接的变化。结果 在短暂脑缺血及再灌流早期,血浆中cAMP相对浓度及紧密连接紧密程度(闭锁小带长度及凸嵴数目)无明显变化,血管内皮中胞饮小泡数目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9.
疾病状态下血脑屏障对大分子物质的转运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脑屏障是一个弥散屏障,大多数化合物难以透过此屏障从血液流向大脑,它的血管内皮细胞与机体其它部位不同,是无窗孔的血管内皮细胞,细胞间有更广泛的紧密连接,其胞饮小泡转运活性弱。内皮细胞间的紧密连接限制亲水分子从胞间空隙穿过血脑屏障流入。然而,小的脂溶性分子如O2和CO2却能顺着浓度梯度自由穿过内皮细胞膜。较大分子量的营养物质包括葡萄糖和氨基酸通过载体转运入脑,而包括胰岛素、肝素和转铁蛋白在内的大分子的摄取通过受体介导的入胞作用调节[1,2]。以前的研究者大多认为肽类和蛋白等亲水性大分子物质难以透过血脑屏障,近年的…  相似文献   

10.
血脑屏障(blood-brainbarrier,BBB)是存在于脑组织和血液之间的一个复杂的细胞系统。它能控制血循环中的某些物质向中枢神经组织转运,从而保证中枢神经组织内环境的稳定。血脑屏障破坏是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重要病理生理基础犤1犦。一、血脑屏障的结构基础与功能血脑屏障由中枢神经系统的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braincapillaryendothelialcells,BCEC)、内皮细胞之间的紧密连接(tightjunctions,TJ)、基底膜以及毛细血管周围的星形胶质细胞突起构成,其中血管内皮细胞及其紧密连接是血脑屏障的重要形态学基础。星形胶质细胞对血脑屏障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1.
脑胶质瘤动物模型中血脑屏障紧密连接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脑胶质瘤对血脑屏障内皮细胞间紧密连接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 方法 60只Wistar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n=30)和脑肿瘤组(n=30),脑肿瘤组按常规方法 制作C6脑胶质瘤模型,造模后第21天行MRI检查后,取正常脑组织、肿瘤中心、肿瘤边缘及肿瘤远隔部位(边缘外2mm以上)组织,采用透射电镜观察两组大鼠血脑屏障紧密连接的超微结构特征,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RT-PCR分别检测脑组织中紧密连接蛋白Claudia-5和Claudin-5 mRNA表达的变化. 结果 C6肿瘤细胞接种21 d后,MRI可见大鼠右脑形成肿瘤.在透射电镜下,正常脑组织微血管相邻内皮细胞间可见连续条带状的紧密连接,细胞间未见裂隙;在肿瘤中心组织,仅有22.23%微血管相邻内皮细胞间可见条带状紧密连接.其余内皮细胞间可见明显裂隙.部分内皮细胞间连接为缝隙连接;在肿瘤边缘组织中,有57.15%微血管内皮细胞间存在紧密连接,其余内皮细胞间局部可见裂隙.部分内皮细胞间可见缝隙连接.免疫组化染色显示正常脑组织微血管内皮细胞Claudin-5呈强阳性表达;肿瘤中心组织微血管内皮细胞Claudia-5表达呈阴性;肿瘤边缘微血管内皮细胞Claudin-5呈弱阳性表达.RT-PCR结果 示肿瘤中心Claudia-5 mRNA表达较肿瘤边缘、肿瘤远隔部位、正常组脑组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 在胶质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胶质瘤细胞可以导致血脑屏障内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Claudia-5的表达下降及血脑屏障紧密连接结构的破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大鼠颅脑损伤后暴露冷环境下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变化.方法 用硝酸镧示踪法在电镜下观察血管紧密连接开放状态的改变,用干-湿重法计算脑组织含水量的变化.结果 常温对照组、冷环境对照组镧颗粒没有通透到血管外周,且血管内皮细胞无损害.伤后常温组与伤后冷环境组同时段镧通透到血管外周明显,但伤后冷环境组透过量要比伤后常温组多(P<0.05).伤后冷环境组和伤后常温组脑组织含水量增加,且伤后冷环境组比伤后常温组在同时段脑组织含水量明显增加,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颅脑损伤后血脑屏障破坏可能机制是由于增加血管内皮细胞紧密连接的开放,脑损伤后4℃冷环境下可增加脑组织含水量及镧颗粒的通透性,促进血管紧密连接的开放.  相似文献   

13.
急性局灶性脑挫裂伤后大鼠血脑屏障改变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急性局灶性脑挫裂伤后大鼠血脑屏障的改变及对脑水肿的影响。方法:采用Feeney's自由落体撞击法建立急性局灶性脑挫裂伤模型。每组6只测量伤侧脑组织伊文思蓝(Evans Blue,EB)含量、脑组织含水量。每组3只电镜观察微血管内皮细胞超微结构改变。结果:急性局灶性脑挫裂伤后24h脑组织含水量为(79.79±0.83)%,与正常对照组(78.68±0.63)%相比有明显差异(P<0.01),脑损伤后6h脑组织中EB含量为(362.12±28.16)ug/g,与正常对照组(11.89±2.28)ug/g相比有明显差异(P<0.01);脑损伤后30min,微血管内皮细胞有轻度受损迹象,伤后3h毛细血管腔内有微绒毛形成,伤后6h微绒毛增多,伤后24~72h毛细血管腔明显狭窄。结论:脑含水量的变化与脑组织中EB含量变化不同步,BBB的开放先于脑水肿的形成。BBB的开放与微血管的机械性损伤、内皮细胞吞饮小泡增加、内皮细胞紧密连接中断有关,也与早期缺血、缺氧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缺血后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后紧密连接的保护作用及相关蛋白ZO-1表达的影响。方法 45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缺血再灌注(I/R)组、缺血后处理(IP)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脑缺血2 h后,I/R组予再灌注,IP组给予缺血后处理之后予再灌注。于脑缺血再灌注后24 h行TTC染色观察脑梗死体积,应用电镜观察紧密连接蛋白结构改变,Western blot观察ZO-1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IP组脑梗死体积明显小于I/R组,与Sham组相比,I/R组血脑屏障紧密连接开放,ZO-1蛋白表达明显减少;与I/R组比较,IP组紧密连接开放程度减轻及ZO-1表达增加。结论缺血后处理减小脑梗死体积;缺血后处理能够减轻紧密连接破坏,其保护机制可能与ZO-1蛋白表达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荧光法测定了完全性脑缺血大鼠部分脑区一氧化氮(NO)代谢产物亚硝酸盐的变化。结果发现,脑缺血后,在大脑皮层、海马及纹状体,均有亚硝酸盐含量的明显升高,以缺血后10分钟最高,30分钟时已开始下降,60分钟时降至正常水平;进一步证实在脑缺血早期具有NO的急剧升高,其病理生理意义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利用大鼠原代微血管内皮细胞及星形胶质细胞建立体外血脑屏障模型,并通过跨内皮细胞电阻(Trans-epithelium electrical resistant,TEER)方法对血脑屏障模型进行功能测定。方法原代分离纯化SD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用免疫荧光检测内皮细胞标志物VWF,紧密连接蛋白ZO-1,星形胶质细胞标志物GFAP;用微血管内皮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在Transwell小室上建立体外血脑屏障模型,观察TEER值的动态变化。结果原代的微血管内皮细胞培养至融合后具有典型的梭形"铺路石"样外观,VWF鉴定细胞纯度达到95%以上,ZO-1免疫荧光鉴定证实细胞间形成紧密连接;原代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呈现具有多个突起的典型形态,GFAP鉴定细胞纯度达到95%以上;在第10 d,单独微血管内皮细胞血脑屏障模型的TEER值为(42±1.41)Ωcm2,内皮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共培养血脑屏障模型的TEER值为(65±1.42)Ωcm2。结论建立了体外血脑屏障模型,通过TEER值测定证明共培养使模型更加完整,更加接近在体血脑屏障模型的特性。  相似文献   

17.
基质金属蛋白酶-9与脑缺血血脑屏障损伤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是一种基质金属蛋白酶,脑缺血时可以通过降解基底膜及紧密连接破坏血脑屏障,从而导致脑缺血后继发性脑水肿和脑出血。了解MMP9及其与脑缺血性损伤的关系、脑缺血时其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变化、及其在脑缺血时如何作用于血脑屏障,无疑为预防和治疗脑缺血后的并发症指出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胶质细胞在血脑屏障形成中的重要意义,建立一套可靠、简便的血脑屏障体外研究方法。方法采用内皮细胞系ECV304与星形胶质细胞体外接触共培养的方法,探索星形胶质细胞对内皮细胞系多种血脑屏障特点的诱导作用。结果星形胶质细胞可以诱导内皮细胞系形成紧密连接并产生较高的跨内皮阻抗(transendothelial electricalresistance, TER),同时,内皮细胞系的血脑屏障特征酶γ-谷氨酰转肽酶(γ-glutamyl transpeptidase, γ-GT)与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 , ALP)活性明显增强。结论星形胶质细胞可以诱导ECV304细胞产生紧密连接等血脑屏障特点,ECV304细胞与星形胶质细胞的体外共培养可以作为研究血脑屏障结构与功能的一种可靠而简便的体外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血脑屏障通透性和紧密连接蛋白ZO-1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伊文思蓝渗透性实验检测血脑屏障通透性,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法测定ZO-1蛋白表达,RT-PCR法测定ZO-1 mRNA表达。结果 EPO预处理能够明显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后血脑屏障的通透性(P<0.01),并显著上调缺血脑组织中ZO-1蛋白及mRNA的表达水平(P<0.01)。结论 EPO通过上调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中ZO-1的表达,降低BBB通透性,这可能是EPO保护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组织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胰岛素治疗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脑梗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葡萄糖、胰岛素对肾血管高血压大鼠脑梗死的不同影响。方法 采用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在单侧大脑中动脉闭塞术后30分钟,分别腹腔注射葡萄糖、胰岛素和生理盐水,24小时内记录动物神经症状并处死,光镜、电镜观察脑组织病理及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 葡萄糖组脑缺血和脑水肿较对照组严重;神经元线粒体高度肿胀,数目减少;血脑屏障内皮细胞较对照组明显肿胀、变形,线粒体肿胀。胰岛素组上述组织病理及超微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