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核素骨显像诊断肺癌骨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近2年来已确诊的71例肺癌病人进行核素骨显像扫描,结合临床与X线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71例肺癌病人经核素骨显像发现骨转移56例,阳性率为78.9%.显示各部位病灶共124个.累及部位依次为肋骨45个占36.3%(45/124),脊椎骨35个占28.2%(35/124),骨盆17个占13.7%(17/124),四肢骨12个占9.7%(12/124),胸锁骨10个占8.1%(10/124),颅骨5个占4%(5/124).其中助骨转移灶多见于原发肿瘤的同侧,本组就有37个占82%(37/45).有骨转移的56例中,多发骨转移45例占80.4%.结论:核素骨显像诊断肺癌骨转移的临床价值是有利于骨转移的早发现,对肺癌的临床分期,化疗方案的选择,化疗效果的评价及预后的估计均有很高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肿瘤标记物联检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通过肺癌患者血清肿瘤相关标记物肿瘤多肽抗原(tumor polypeptide antigen,TP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CA15-3、CEA的检测,以明确它们在肺癌临床诊断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乳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并且非常容易发生骨转移;骨转移的发生率为28~73%。因此,早期诊断乳癌骨转移对制定治疗方案、判断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病变骨骼的血流、代谢和功能的早期改变使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显像在寻找骨转移灶方面有非常高的灵敏度,但其特异性较差,结合相关的血清肿瘤标志物测定可以提高骨转移临床诊断率。本文对78例乳癌患者的血清CA153、CEA进行测定并与^99mTc-MDP(亚甲基二磷酸盐)全身骨显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血清学方法与影像学方法相结合可以提高乳癌骨转移诊断的特异性。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5.
我们应用四种肿瘤标志物对食管癌患者的血清进行联检,比较其不同组合的敏感性、特异性,从中选出提高食管癌的最佳组合[1]。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临床一般资料1.1.1病人组:36人(男28,女8),均为我院经临床明确诊断的食管癌患者(包括体征、X线食道钡透、CT,最后经手术后病理切片证实)。 相似文献
6.
核素骨显像诊断转移性骨肿瘤的价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89例临床或病理证实为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核素全身骨显像,发现骨转移者54例,占60.1%,对其中30例阳性进行X线对照摄片,仅12例阳性,为40%,核素骨显像对转移性骨肿瘤的早期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以及预后随访观察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在鼻咽癌(NPC)骨转移诊断上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经临床诊断为NPC679例进行了全身骨显像检查。其中82例同时行X线和CT检查。结果:经骨显像检查发现骨有转移者295例,骨显像阳性率43.4%。骨显像发现转移病灶189个,而同时X线检查仅为56个。结论:全身骨显像在诊断NPC骨转移灵敏度高于X线检查;骨显像阳性病例中骨痛有无各占半数,骨显像阴性病例中有16%伴有明显骨痛,NPC患者有无骨痛症状均应常规骨显像检查。 相似文献
8.
甲胎蛋白(AFP)的检测对诊断原发性肝癌具有较高价值,但存在假阳性和假阴性,给诊断带来困难,而CA-50对原发性肝癌也有很高的阳性率,我们将两者联检探讨其诊断价值及其临床的使用价值。 材料和方法 一、临床资料:选择1997年1月~1998年12月在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133例(男102,女31),其中原发性肝癌92例,转移性肝癌41例,年龄27~78岁,平均53.8岁,均经超声、CT或病理活检证实,转移性肝癌原发灶分别来自胃15例,肠9例,胰腺2例,胆囊1例,乳腺3例,胸腺1例,肺10例。健康查体者30例(男18,女12)作为对照组,平均年龄51.6岁。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血清CEA、CA199、CA724和EMA联检对胃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关于胃癌肿瘤标志物的报道很多,但阳性率不够理想.鉴于上皮膜抗原(epithelial membrance antigen, EMA)[1~2]广谱性更强,我们选用EMA配合CEA、CA199、CA724联检,以期提高胃癌检出阳性率,为临床提供一种更为有效的监测及随诊指标.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1.1 仪器双波长酶标仪(美国Rayto). 1.1.2 试剂 EMA试剂盒、CEA试剂盒、CA199试剂盒、CA724试剂盒,均为美国LIFEKEY Bio Meditech公司产品.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150例胸腔积液患者的胸水和血清CEA、CA15-3、CA19—9、CA125水平进行了联检,探讨其对良恶性胸水的鉴别价值。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恶性胸水组:83例(男46,女37),年龄(37~89)岁,平均59.2岁。其中肺腺癌41例,鳞癌14例,小细胞癌7例,乳癌5例,食道癌7例,未定型癌9例。均经胸水脱落细胞学、胸腔活检、纤维支气管镜等病理学确诊。良性胸水组:67例(男39,女28),年龄(29~86)岁,平均56.2岁,其中结核性胸膜炎35例,充血性心力衰竭8例,肺炎15例,结缔组织并发胸水4例,肝炎后肝硬化5例。均根据临床表现、胸部CT检查、PPD试验、抗结核诊断性治疗结果以及临床有关资料综合分析确定诊断。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261例肺癌患者血清CA19-9、CA125和CA15-3进行检测,以探讨这三种指标联检对肺癌的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全身骨显像有多处异常放射性药物浓聚的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含量及结果分析.对73例恶性肿瘤患者分为病灶组36例和疾病对照组37例,行全身骨显像和血清五项肿瘤标志物检测,对37名无肿瘤病史的体检健康人为正常组,行血清五项肿瘤标志物检测.分别对病灶组和疾病对照组以及病灶组与正常组进行肿瘤标志物AFP、CEA、CA125、CA15-3和CA19-9的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36例全身骨显像有多发异常放射性浓聚病灶的病灶组与37例无异常骨显像的疾病对照组比较,两组中仅CEA含量有显著性差异(P<0.005),其余四项肿瘤标志物无显著性差异(P>0.05).病灶组与正常组比较,CEA、CA125和CA19-9三项的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5).在临床实践中全身骨显像与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查有机结合,对肿瘤骨转移的诊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全身骨显像、肿瘤标志物及碱性磷酸酶对乳腺癌骨转移的诊断及疗效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100例临床确诊为乳腺癌患者,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辅助断层(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全身骨显像、CT扫描及肿瘤标志物[糖链抗原153(CA15-3)、癌胚抗原(CEA)及碱性磷酸酶(ALP)]检测结果,分析各项检查诊断骨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其中22例骨转移患者治疗前后均行各项检查,分析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 100例乳腺癌患者中62例发生骨转移,骨显像诊断骨转移的灵敏度为88.71%,特异度为78.95%,准确度为85.00%;CT诊断骨转移的灵敏度为72.58%,特异度为92.11%,准确度为80.00%.乳腺癌骨转移组血清CA15-3、CEA、ALP水平较未发生骨转移患者组浓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乳腺癌骨转移分级的增高,血清CA15-3、CEA及ALP含量升高,呈正相关(P值均<0.05,r值分别为0.65、0.40、0.63).治疗有效组骨转移患者血清CA15-3、CEA及ALP水平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全身骨显像诊断的乳腺癌骨转移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较高;血清CA15-3、CEA及ALP检测可协助诊断骨转移并评价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在鼻咽癌(NPC)骨转移诊断上的应用价值. 方法对经临床诊断为NPC 679例进行了全身骨显像检查.其中82例同时行X线和CT检查. 结果经骨显像检查发现骨有转移者295例,骨显像阳性率43.4%.骨显像发现转移病灶189个,而同时X线检查仅为56个. 结论全身骨显像在诊断NPC骨转移灵敏度高于X线检查;骨显像阳性病例中骨痛有无各占半数,骨显像阴性病例中有16%伴有明显骨痛,NPC患者有无骨痛症状均应常规骨显像检查. 相似文献
18.
CA125、CA50、TSGF联检对卵巢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笔者对卵巢癌患者进行了血清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 (TSGF)、糖类抗原 (CA12 5 )、肿瘤抗原 (CA5 0 )三种标志物进行了联检 ,旨在探讨其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 ,现报告如下。对象和方法一、对象 :(一 )正常女性 :39人。均为我院保健科体检合格的健康妇女 ,无心、肝、肺、肾等重要脏器疾患 ,无妇科疾患 ,年龄 2 1~ 4 8岁 ,平均 4 1 8岁。(二 )卵巢癌组 :33人。均为我院经临床明确诊断收治的术前诊断为卵巢癌的病人 (包括体征、B超等 ) ,最后由病理切片证实。(三 )妇科良性肿瘤组 :36人。均为临床上明确的子宫肌瘤病人 (包括体征、B…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