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HIV感染者及AIDS病人压力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国内外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及艾滋病(AID6)病人的压力源、压力水平影响因素以及压力造成的负性影响等方面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帮助有关工作人员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寻找一些促进健康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肝炎高发国家,其中病毒性肝炎、慢性乙型和丙型肝炎的发病率较高。近几年来,随着HIV感染者的增多及HIV感染合并肝炎的患者增多,在艾滋病病毒和肝炎病毒的作用下,部分患者从慢性肝炎发展到肝硬化的时间缩短,现将我院3例HIV感染合并肝炎肝硬化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初筛试验阳性结果分析,探讨其影响因素,以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方法对56例HIV抗体初筛试验阳性血清标本,分别使用厦门新创试剂和上海科华试剂进行检测,如两种试剂均呈阳性或一阴一阳,需送艾滋病确认实验室进行确认。结果 56例初筛阳性血清标本,经两种试剂复检,均为阴性2例,均为阳性52例。厦门新创试剂与上海科华试剂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1,P0.05)。54例复检阳性标本经送上级确认实验室最终确认,阳性49例,阴性5例。结论 HIV抗体初筛试验阳性结果影响因素较多,主要与试剂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有关,操作中应严格执行质量控制,才能把HIV检测工作做得更好。  相似文献   

4.
和田地区地处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南源,距首府乌鲁木齐约2000km,为贫困地区。现本区无中心血站,医院临床用血为自采自供,同时兼顾其他县、市医院用血。对献血者检查中发现疑为HIV阳性2例,经过自治区防疫站艾滋病确认中心检查,1例定为阳性,1例3个月后复检。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赣州市HIV的感染情况,我们于1992年始对本市重点人群进行监测,开展了HIV抗体的初筛,至200年4月共检测样本1737份,于2002年4月25日初筛发现第1例阳性,4月26日送江西省卫生防疫站艾滋病确认实验室确认,结果为HIV-1抗体阳性。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刘桂英 《家庭护士》2007,5(10):46-46
随着艾滋病感染者及艾滋病病人发病率的日益增加,艾滋病感染者已在各科接诊病人中发现,精神科由于病人精神错乱及行为紊乱的原因,会给防护增加不少困难。现将我院收治的7例HIV感染的精神病人的护理总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1 HIV感染实验诊断的研究概况 HIV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传播。近年来,欠发达国家的感染人数超过发达国家。预计到2010年我国感染HIV的人数将超过1,000万。目前测定血清HIV抗体是诊断HIV感染的常规实验方法。但是测定HIV抗体有局限性:(1)有超过70%的HIV感染者在感染6个月后才能检测出抗体,在同性恋群体,这个数字超过80%。检测技术增加了HIV“窗口期”传播的危险;(2)新生儿产生抗体需要出生一年后,来自母亲的HIV抗体会致使假阳性产生;(3)HIV抗体持续存在,艾滋病晚期时消失,无法作为治疗监测的稳定指标。  相似文献   

8.
雷颖  李小妹  王梅芳 《护理研究》2007,21(8):663-665
从国内外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及艾滋病(AIDS)病人的压力源、压力水平影响因素以及压力造成的负性影响等方面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帮助有关工作人员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寻找一些促进健康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艾滋病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我国从1985年发现第1例HIV感染者.截至2007年10月.累计报告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22.35万余例,其中病人2838例.死亡报告2万余例,专家估计.我国现存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70万.其中AIDS病人8.5万人。艾滋病在我国呈加速流行趋势,形势非常严峻。进一步做好AIDS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加大对HIV传播的防控力度是当前一项非常迫切的工作。  相似文献   

10.
艾滋病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我国从1985年发现第1例HIV感染者.截至2007年10月.累计报告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22.35万余例,其中病人2838例.死亡报告2万余例,专家估计.我国现存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70万.其中AIDS病人8.5万人。艾滋病在我国呈加速流行趋势,形势非常严峻。进一步做好AIDS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加大对HIV传播的防控力度是当前一项非常迫切的工作。  相似文献   

11.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又称艾滋病(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所引起的一种免疫缺陷性疾病.2004年底,全球已有7 000万人感染HIV,其中3 000万人被艾滋病夺去生命.由于该病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和预防性疫苗,每天正以1.4万人受感染的速度扩大流行.据估计,我国HIV感染者已近100万,如不采取积极有效的控制措施,到2010年我国HIV感染者将达1 000万,形势十分严峻.HIV流行给全球带来了越来越严重的负担,HIV感染的诊断是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敏感实用的检测方法对于监测、诊断或血液筛查,控制艾滋病的流行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孕产妇HIV、梅毒检测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市孕产妇近两年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梅毒的感染情况,阻断和降低HIV/梅毒经母婴垂直传播的发生。预防、控制艾滋病和梅毒的蔓延。方法对我院妇产科门诊作孕期保健和孕妇孕期未做检查的待产妇、包括(死胎、死产、自然流产)进行HIV/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共检测1706例孕产妇,发现1例HIV阳性孕妇,阳性检出率为0.01%;4例梅毒孕妇,阳性检出率为0.22%;HIV阳性孕妇终止妊娠,4例梅毒孕妇经定期随访、治疗,所生新生儿均无感染梅毒。结论孕产妇实施产前HIV/梅毒血清学检测能有效阻断HIV/梅毒经母婴传播。  相似文献   

13.
妊娠期HIV筛查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育龄妇女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情况并分析合适的的HIV母婴阻断措施。方法对我院2006年至2008年间,来院进行孕检的妇女进行HIV抗体筛查检测。结果共筛查8541例孕产妇,检测HIV阳性13例,阳性率0.15%;13例阳性孕产妇中终止妊娠2例,性途径感染8例,血途径感染5例;11例全部采取完全阻断措施,婴儿HIV全部阴性。结论妊娠期HIV的意义显著,有利于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途径,降低了传播率。  相似文献   

14.
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截至目前为止,据有关专家估计,我国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累计已超过100万,其中艾滋病患者约20万,现存活的艾滋病患者约8—10万。  相似文献   

15.
随着艾滋病(AIDS)感染者的增多,医务人员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的危险性也随之增加。在HIV/AIDS患者的医疗护理中,职业暴露是威胁医务人员健康安全的严峻问题。作者通过1例HIV可疑阳性患者急诊手术麻醉处理,总结麻醉人员如何避免HIV/AIDS职业暴露的经验,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献血法的实施,血站"一法两规"的贯彻执行,卫生部医疗质量万里行——血液安全督导检查活动的深入开展,使采供血机构的血液安全管理水平不断得到提升,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进一步保障。然而,近年来随着我国艾滋病疫情出现的一些新特点,如:性传播持续成为主要传播途径,同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接诊疑似HIV感染者引发医务人员恐惧心理的讨论,并采取一定的措施,使医务人员获得心理慰藉,坚定医务人员的职业信念,从而也让艾滋病人获得更多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8.
艾滋病与HIV的职业暴露后防护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es,HIV)引起的一种严重的传染病。HIV病毒是一种RNA(核糖核酸)逆转录病毒,属慢病毒(Lentivirinae)。HIV主要型别为HIV-1和HIV-2,我国艾滋病大多由HIV-1引起。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HIV抗体乳胶层析法在无偿献血血源筛查中的应用.方法:用乳胶层析法和ELISA法对2008-08/2009-02来沈阳中心血站献血的献血者进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的检测.结果:在47 856例献血者中乳胶层析法检出阳性15例,双试剂ELISA法检出阳性11例,经沈阳市疾病控制中心艾滋病确认试验室确认阳性7例.结论:HIV抗体乳胶层析法快速简便,适用于无偿献血血源筛查检测.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艾滋病的广泛传播和蔓延,HIV阳性患者手术麻醉成为麻醉医生关注的焦点。作者对本院行外科手术治疗的32例HIV阳性患者的麻醉注意要点及麻醉前后免疫细胞群的变化并与非HIV阳性手术患者进行比较,探讨麻醉对HIV感染者免疫功能的影响,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