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肾移植受者术后并发泌尿系统恶性肿瘤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78年6月至2006年8月间3150例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研究受者肾移植术后泌尿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生率、发病年龄、发生时间以及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情况和肿瘤的治疗方案等。结果在3150例肾移植受者中,肾移植术后共发生33例(发生率1.05%)恶性肿瘤,其中泌尿系统恶性肿瘤12例(发生率0.38%),占肾移植术后恶性肿瘤的36.4%。这12例患者的发病年龄为48-66岁,平均(58.3±4.6)岁;肾移植术后发生肿瘤的平均时间为(62±18)个月;肾移植术后免疫抑制剂方案为:6例服用环孢素A+硫唑嘌呤+泼尼松,5例服用环孢素A+霉酚酸酯+泼尼松,1例服用他克莫司+霉酚酸酯+泼尼松。肿瘤发生后,12例患者中有11例施行了肿瘤根治性手术,其中1例在根治术后不久因突发脑溢血死亡。结论泌尿系统恶性肿瘤是肾移植受者术后的一个重要并发症;免疫抑制剂的使用与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因此,应定期评估肾移植受者术后的免疫状态,早期发现肿瘤,及时手术治疗,并适当减少免疫抑制剂用量。  相似文献   

2.
终末期糖尿病肾病肾移植的临床观察于立新,徐健,马俊杰,邓文锋我院自1978年4月至1993年1月施行尸体肾移植术472例次,其中7例为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术后经严格应用免疫抑制剂及胰岛素治疗,移植肾存活2年以上4例、3年半1例、死亡2例。本文就终末期糖...  相似文献   

3.
肾移植术后并发肿瘤(四例报告)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自1985年2月至1992年8月,我院513例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肾移植患者中有4例出现恶性肿瘤。以尿路肿瘤,特别是膀胱癌为主,两例死亡,两例远处转移。本文就病因学、临床治疗等进行了探讨。认为导致肾移植患者肿瘤的最关键因素是肿瘤基因病毒在免疫抑制患者的淋巴细胞异常增殖中增生,而“免疫监护系统”受到破坏,导致肿瘤的发生。提出减少免疫抑制剂如CsA至原量的1/4,彻底清除原发病灶的治疗原则,其中2例患  相似文献   

4.
肾移植受者发生的恶性肿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提高对肾移植后发生恶性肿瘤的诊治水平。方法 总结18例肾移植受者术后发生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 18例患者在发现肿瘤时,13例移植肾功能良好,5例血肌酐升高;有9例患者为晚期肿瘤,已发生肿瘤浸润或远处转移,其中8例在3个月内死亡;9例患者接受手术、化疗或放疗,除1例非何杰金氏淋巴肉瘤和1例基底细胞癌分别于治疗后7个月、13个月死于肿瘤转移外,其余7例至今仍带肾存活。结论 (1)肾移植受者免疫功能低下,易发生恶性肿瘤;(2)早诊断、早治疗是有效的治疗方法,预后良好;(5)肾移植术后肿瘤患者应减少免疫抑制剂用量,实体瘤应尽早手术。  相似文献   

5.
肾移植术后肿瘤(附22例报告)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肿瘤发生情况和防治措施。方法对1978年6月~1998年5月行同种异体肾移植1624次/1547人术后肿瘤发生情况和免疫抑制剂使用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发现恶性肿瘤22例,发生率为142%。分别发生于移植术后6个月~10年,平均48年。其中皮肤癌8例,肝右叶囊性腺癌1例,肝细胞癌2例,胃癌1例,直肠癌1例,结肠癌2例,回盲部腺癌1例,肾盂移行上皮癌2例,膀胱平滑肌肉瘤1例,肺恶性淋巴瘤1例,乳癌1例,口唇鳞癌1例。16例行手术治疗,现存活13例。6例属病变晚期,短期内死亡。结论肾移植术后免疫抑制剂的使用与肿瘤发生密切相关,应定期评估移植受者的免疫状态,早期发现肿瘤,并及时手术治疗,并减少免疫抑制剂用量。  相似文献   

6.
1978年4月至1994年3月共实施尸体肾移植591例,606次。迄今人存活510例(86.3%),死亡96例(16.2%),肾脏存活434例(73.4%),摘除移植肾76例(12.8%)。术后应用Aza,泼尼松(Pred),环磷酰胺,环孢素(CsA)、ATG、OKT3免疫抑制剂。发生超急性排斥9例次,急性排斥反应212例次,慢性排斥反应58例次。本组带肾存活最长13年3个月,术后1、3、5、10年肾存活分别为420例(85.7%),222例(77.4%),118例(69.8%),1例(16.7%)。就怎样合理地选用免疫抑制剂,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长期存活的经验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肾移植术后恶性肿瘤的发生情况及免疫抑制剂对其发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济南军区总医院进行同种异体肾移植的852例受者中39例发生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硫唑嘌呤(AZA)组(n=12)和吗替麦考酚酯(MMF)组(n=27),应用Kaplan-Meier法估计并绘制两组生存曲线,用log-rank法比较两组生存率,分析免疫抑制剂对并发恶性肿瘤患者生存的影响。结果 852例肾移植受者术后恶性肿瘤总发生率为4.6%(39/852),其中泌尿系统肿瘤占74.4%(29/39)、消化系统肿瘤占15.4%(6/39)、肺癌占7.7%(3/39)、皮肤癌占2.5%(1/39)。3年无病生存率AZA组为83.1%,MMF组为81.1%;平均生存时间AZA组为(64±8)个月,MMF组为(53±4)个月;两组3年无病生存率及平均生存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6,P=0.61)。使用两种不同免疫抑制剂的肾移植术后并发恶性肿瘤患者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5,P〉0.05)。结论肾移植术后并发恶性肿瘤仍以泌尿系统肿瘤为主。AZA与MMF两种免疫抑制剂对肾移植术后并发恶性肿瘤的影响没有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8.
肾移植术后并发结核感染的诊断及治疗经验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了探讨肾移植术后并发结核感染的发生原因,诊断及治疗经验,观察了11例肾移植术后并发结核感染的患者,结果为治愈6例,摘除移植肾4例,死亡1例。认为:(1)肾移植术后患者由于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及接受抗排斥的免疫抑制剂,结核感染的发生率是一般人群的50倍。(2)肾移植术后高热应用抗生素效果不佳者即使化验结果阴性也不能排除结核菌感染。(3)一旦确立诊断早期使用抗结核药物,同时将激素减为最低量。(4)对药物  相似文献   

9.
肾移植术后由于应用免疫抑制剂,使恶性肿瘤的发生几率明显增加。我院自1978年8月至2005年12月共施行肾移植术1285例(1492例次),术后发生恶性肿瘤17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新发恶性肿瘤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6月至2005年1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行‘肾移植术后生存半年以上并能接受定期随访的236例受者中新发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236例肾移植受者中,共有新发恶性肿瘤5例,发生率2.1%(5/236)。患者均为男性,新发肿瘤类型分别为直肠癌2例、肺癌1例、移行细胞癌1例、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患者肾移植时年龄为46—70岁,平均年龄61岁,肿瘤确诊时的年龄为48~73岁,平均年龄65岁;从接受。肾移植手术至发生肿瘤的时间为14~77个月,平均时间46个月。5例患者经确诊为新发恶性肿瘤后,给予手术治疗和(或)化学药物治疗及减少免疫抑制剂或者转换免疫抑制方案治疗,均未发生肾功能异常和排斥反应。其中2例患者死于肿瘤进展和多器官功能衰竭,3例存活。结论 肾移植术后新发恶性肿瘤进展隐匿迅速,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其疗效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1.
肝移植术后免疫抑制剂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1995年9月至1998年7月,我们施行了13例14次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其中11例术后接受免疫抑制治疗。本文报告肝移植术后应用免疫抑制剂的初步体会。一、临床资料1.一般情况:本组11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33.4岁(9~61岁),原发疾病为Wilson氏病3例,肝硬变并原发性肝癌6例,亚急性重症肝炎、肾移植术后肝功能衰竭各1例。供受者血型不相配1例(供者为A型血,受者为O型血),其余10例供受者血型均相同。手术方式为经典式原位肝移植4例,背驮式原位肝移植7例。2.术后免疫抑制剂应用情况:预防排斥…  相似文献   

12.
肾移植术后并发肿瘤三例郝平和宋力唐迎九张斌例1,女性,28岁。1992年4月接受同种尸体肾移植,术后应用环孢素A(CsA)、硫唑嘌呤(Aza)100mgd-1、泼尼松(Pred)10mgd-1免疫抑制治疗。2年后发现左颈部有一肿物随吞咽活动,诊断为甲...  相似文献   

13.
肾移植术后并发恶性肿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5,自引:5,他引:35  
1985~1996年共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1211例,均采用环孢素A、硫唑嘌呤及泼尼松三联免疫抑制治疗。术后发生恶性肿瘤15例,发生率为1.2%。肿瘤发生的部位包括:皮肤、口腔、食道、胃、肺、肝以及泌尿系统,其中泌尿系统恶性肿瘤占9例。移植术后至肿瘤诊断的时间平均为29.2个月。治疗措施为减少环孢素A的用量及肿瘤切除。8例患者发生肿瘤转移,并在1年内死于肿瘤晚期。认为肾移植术后恶性肿瘤的发生及种类因种族和地域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在治疗上困难较大,可减少环孢素A的用量至原用量的1/4,如病情不能控制,应以抢救生命为主。  相似文献   

14.
肾移植术后恶性肿瘤五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院1989年10月至1996年7月接受同种异体肾移植术患者198例,5例并发恶性肿瘤,其中男3例,女2例,年龄50~67岁,平均61.2岁。移植肾功能良好。使用环孢素A(CsA)、硫唑嘌呤(Aza)和泼尼松(Pred)免疫抑制治疗。术后1个月免疫抑...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肾移植受者术后发生恶性肿瘤的情况.并探讨发生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1年1月至2007年8月间2392例肾移植受者中术后恶性肿瘤的发生率、恶性肿瘤的类型、移植时年龄、术后至肿瘤诊断的时间、免疫抑制剂应用情况及预后等资料;比较免疫诱导组与非免疫诱导组的一般情况;并进行发生肿瘤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31例肾移植受者术后发生恶性肿瘤,发生率为1.29%.恶性肿瘤发生率与肾移植时年龄和免疫诱导治疗呈正相关.免疫诱导组在恶性肿瘤诊断时肾功能不全发生率较非免疫诱导组明显降低,但肾移植术后至恶性肿瘤诊断时的时间明显缩短,且患者术后1年存活率无明显改善.88.7%的患者于诊断后24个月内死亡.结论 肾移植时的年龄和免疫诱导是发生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肾移植术后发生恶性肿瘤的患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16.
肾移植后并发肿瘤四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移植后并发肿瘤四例报告齐隽,闵志廉,何长民,朱有华自1978年6月~1993年4月共施行同种尸体肾移植896例次,其中4例(0.45%)发生肿瘤并发症,报告如下。例1,男性,31岁。1978年6月接受肾移植。术后患者反复出现急性排斥,曾先后使用琥珀...  相似文献   

17.
肾移植后并发恶性肿瘤六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肾移植后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使发生恶性肿瘤的危险性明显增加。我院自1978年8月至1994年12月的517例肾移植患者中,有6例发生恶性肿瘤,发生率1.2%。6例患者中,男3例,女3例。年龄35~49岁。移植前诊断均为慢性肾炎、尿毒症。术前均行血液透析。术后应用硫晔瞟吟(Aza)和泼尼松(Pred)二联用药2例,应用环抱素A(CsA)、Aza和Pred三联用药《例。移植后肾功能均恢复正常。6例中发生膀航移行细胞癌2例,大脑网状细胞肉瘤、面部皮肤鳞癌、福主肾透明细胞癌及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各1例。移植后诊断恶性肿瘤的时间为术后4个月~10年,平均…  相似文献   

18.
肾移植术后并发恶性肿瘤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提高肾移植术后发生恶性肿瘤的诊疗水平。方法 结合献回顾性分析我院肾移植术后发生的6例恶性肿瘤的诊疗资料。结果 1002例肾移植受术后共发生恶性肿瘤6例,发生时间于移植术后9~96(平均47.2)个月,其中左肾透明细胞癌1例、膀胱癌2例、食道癌1例、皮肤癌1例、肝癌1例。4例手术治疗,3例无瘤存活至今,1例术后肺广泛转移死亡。1例放疗,生存一年后癌转移死亡,1例未手术于短期内癌广泛转移死亡。结论 肾移植受术后免疫功能低下,容易发生恶性肿瘤,随诊时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减少免疫抑制剂用量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肾移植术后恶性肿瘤的发病情况、类型、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3至2003年同种肾移植术1058例次,术后免疫抑制剂使用情况和恶性肿瘤的发生情况.结果 共发现恶性肿瘤15例,发生率1.41%,分别发生于移植术后13至141个月,平均47个月.其中泌尿系肿瘤11例,肺癌1例,脑膜癌1例,胃癌、肝癌各1例.所有患者确诊后减少免疫抑制剂的剂量,同期环孢素减少1/2,骁悉或硫唑嘌呤停用或减少1/2量.11例行手术治疗,未行特殊治疗4例.现存活3例,平均存活20个月,10例属肿瘤晚期,短期内死亡,另外1例死于呼吸衰竭,1例死于肝功能衰竭.结论 肾移植术后恶性肿瘤的发生率明显增高,以泌尿系肿瘤最常见,治疗上应争取尽早手术切除肿瘤,并应及时调整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剂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肾移植后新发恶性肿瘤患者免疫抑制治疗方案的调整经验。方法分析1978年1月至2011年6月期间3279例肾移植受者中67例新发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新发恶性肿瘤中,泌尿生殖系统恶性肿瘤最为常见(56.7%)。予以外科手术与免疫抑制剂减至半量或将钙调磷酸酶抑制剂转换为雷帕霉素相结合的个体化治疗方案。5年患者存活率为30%。结论对于移植后新发肿瘤患者,宜采取外科手术与免疫抑制剂减量或换药相结合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