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肥胖是心血管及糖脂代谢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以腹部脂肪积累过多为特征的向心性肥胖与血脂异常等代谢性疾病的关系更为密切[1]。脂肪的分布及其与心血管代谢疾病的关系也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血脂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单纯性肥胖是成年人血脂异常的独立危险因子,且腹部脂肪的堆积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增高[2,3]。研究体脂分布特征指标与血脂水平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而目前此类研究多集中在超重肥胖与血脂的关系上,体成分、体脂分布与血脂水平关系的分析较少。而体重指数( body mass index ,BMI)不能反映脂肪的分布特征,使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 DEXA)进行体成分测定较BMI、CT等诊断性显像技术具有操作简便、经济、放射性小等优点,是一种安全、精确的测定全身及局部体成分及体脂分布的技术[4]。且男性易于发生腹型肥胖,更易发生糖、脂代谢紊乱[5],因此,本研究以中青年男性为研究对象,探讨体成分、体脂分布情况及其与血脂代谢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当进食热量多于人体消耗量而以脂肪形式储存体内超过标准体重20%时,称为肥胖症。肥胖不仅影响形体美、而且对心血管及消化系统都会产生不良影响,严重者引起冠心病,糖尿病、胆石症等。单纯性肥胖以女性多见、脂肪分布以腹部及臀部和四肢为主。故本文着重对女性腹部脂肪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3.
<正>库欣综合征(CS)产生原因为垂体分泌功能障碍,一般表现为肥胖、水牛背、代谢系统异常等症状,肥胖症产生原因为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慢性代谢疾病,是以体内脂肪大量堆积为主要因素[1]。库欣综合征及肥胖症症状均为肥胖且代谢系统异常,不同表现为库欣综合征患者为向性性肥胖,肥胖症患者为中心性肥胖[2]。据有临床研究报道,库欣综合征及肥胖症患者均存在血液高凝现象,其中库欣综合征患者发生血栓率为2.01%,肥胖症患者发生血血栓率为2.35%,严重威  相似文献   

4.
脂联素与代谢综合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死亡的主要原因,脂代谢的异常仅仅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的部分原因,而更多的危险因素如:糖尿病、高脂血症,尤其是高甘油三酯症和高血压,多危险因素综合征即X综合征,称其为代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被认为是众多危险因素的主要危险因素.临床上对于肥胖发病的研究认为脂肪堆积不会促进肥胖相关疾病的发生,而脂肪分布是重要的发病因素.用CT扫描分析脂肪组织,美国和加拿大研究中心已经证明内脏脂肪的堆积在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疾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发生中起主要作用[1].因此内脏型肥胖是代谢综合征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前衡量是否存在腹型肥胖的方法中,既有简易的人体测量学指标又可利用仪器精确定量,各种判定方法均有利弊。本文就腹型肥胖的判定方法,中国人腹型肥胖的特点及研究现状,腹型肥胖诊断代谢综合征的切点及其与多种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代谢综合征及心血管疾病的相关研究现状及实施国内多中心腹型肥胖的研究意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1.肥胖和吸烟是心血管两大主要风险因子 欧美临床指南均已认明,肥胖和吸烟是与心血管疾病发病相关的两大主要风险因子,它们能够显著降低成人的预期寿命。例如,“Framingham心脏研究(Framingham Heart Study)”指出,这两大风险因子的累积作用可使男、女个体寿命分别降低13.7和13.3年。进一步的,最近发表的“国际心脏研究(INTER—HEART Study)”还突出了腹部肥胖和吸烟是心肌梗塞两大主要风险因子的性质。腹部肥胖也为代谢综合征的关键特征之一,而代谢综合征则不仅与胰岛素抗性、葡萄糖耐量下降、糖尿病、血脂紊乱和高血压等相关,  相似文献   

7.
<正>代谢综合征是指人体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物质发生代谢紊乱的病理状态,其并不是单一的一种疾病,而是一组复杂的代谢紊乱症候群:腹部脂肪堆积、高甘油三酯、高胆固醇、高血压、高血糖等。4个方法可以诊断代谢综合征。腹部肥胖一般而言,男性的腰围90厘米,女性85厘米就可以诊断为腹部肥胖。腹  相似文献   

8.
当人体脂肪过度积聚,体质量超过正常标准20%以上者即称为肥胖。分单纯性与继发性肥胖两类。单纯性肥胖不显著的神经、内分泌形态功能变化,伴有代谢调节过程障碍;继发性肥胖由于神经、内分泌及代谢疾病或遗传药物等因素引起。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梁超 《家庭用药》2012,(8):75-75
代谢综合征是一种合并有高血压以及葡萄糖和脂质代谢异常的综合征,同时伴有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降低,是一组复杂的代谢病理症候群。主要有以下几个表现:腹部肥胖或超重,高血压,高甘油三脂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胰岛素抵抗或葡萄糖耐量异常等。由于代谢综合征中的每一种因素都是心血管的高危险因素,当它们联合起来,其作用会更强,所以代谢综合征又被称为“死亡四重奏”,即中心型肥胖、高血糖、高甘油三脂和高血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社区老年代谢综合征人群合并衰弱的现状,分析引发衰弱的影响因素,为及时筛查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对上海市金山区高新区社区65岁及以上、满足代谢综合征标准,且自愿接受调查的老年人进行调查。共有735位老年人完成衰弱(FRAIL)筛查问卷调查及血液生化检验,其中男性337名,女性398名,年龄65~91岁。结果:代谢综合征人群中衰弱的患病率是14.69%,衰弱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P <0.05)。衰弱及衰弱前期组的代谢综合征组分最高均为“超重或肥胖+高血糖”“糖尿病+高血压+血脂絮乱”组合,分别占比35.19%和34.78%。无衰弱、衰弱及衰弱前期3组的总胆固醇、肌酐、空腹血糖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代谢综合征组分数和超重或肥胖是衰弱的影响因素。讨论:社区代谢综合征老年人群衰弱患病率较高,年龄、代谢综合征组分和超重或肥胖是主要影响因素。应加大社区代谢综合征老年人群的衰弱筛查,控制不良危险因素,及早干预,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徐叶平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6):2483-2484
脂肪组织不仅能调节能量储存与营养平衡,而且还是活跃的内分泌器官,可分泌多种脂肪细胞因子,如瘦素、抵抗素、脂联索、网膜素等,这些脂肪因子具有广泛的内分泌及心血管活性作用.肥胖时随着脂肪的堆积以及脂肪细胞体积的增大,脂肪因子分泌失调,可引起多种代谢紊乱,如高脂血症、胰岛素抵抗、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等.内脂素(visfatin)是新近发现的主要由内脏脂肪组织分泌的一种脂肪细胞因子,具有类胰岛素活性,降低血糖、调节糖脂代谢、参与炎性反应及免疫应答等多种生物学功能.现有研究表明,vifatin可能与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一系列肥胖相关性疾病密切相关.本文简述visfatin生物学效应及其在肥胖及肥胖相关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传统生活方式的改变,超重及肥胖者迅速增加,与此相伴随的代谢综合征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显著增加[1]。肥胖是导致血脂紊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重要因素,但近年研究发现肥胖程度并不能全面反映体重与血脂的关系,脂肪分布也是一个独立的因素。本研究旨在通过应用CT定量测定腹部的脂肪分布,评价其与血糖及血脂的相关性,并分析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同样是肥胖,但因形态不同,其对人的危害也不同。一般把肥胖分为下半身肥胖(均匀型)及向心性肥胖腹型)两种。前者脂肪分布于全身。尤其是大腿及臀部,多为女性,所以又称为梨型肥胖。后者的脂肪主要集中在腹部,使腹部凸出,多为男性,又称为苹果型肥胖,俗称“老板肚”“将军肚”“啤酒肚”等。医学研究证实,向心性肥胖的危害远远大于均匀型肥胖。  相似文献   

14.
肥胖人群体内脂肪层较厚、体内脂肪囤积量较高,长时间受到肥胖因素的影响,会增加多种疾病的发病率,肥胖也是多种慢性疾病或代谢类疾病风险因素之一。本研究旨在分析儿童青少年肥胖情况,并分析肥胖与成年期慢性疾病风险的关系,希望降低肥胖儿童青少年成年期慢性疾病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正>代谢综合征(metabolicsyndrome,MS)是人体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物质发生代谢紊乱的病理状态,是复杂的代谢紊乱症候群,包括高血糖、高血压、肥胖、血脂异常、高血黏、高尿酸、高脂肪肝发生率等多种疾病集合,是心血管系统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目前认为发生MS主要因为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MS患病率逐渐增高,并且发生群体较为广泛,医务人员由于长期工作压力、强度较大以及生活不  相似文献   

16.
脂肪组织分泌的多种脂肪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6、瘦素、脂联素等均可介导或参与慢性炎症反应,导致胰岛素抵抗,进而发展为代谢综合征。在肥胖、炎症-胰岛素抵抗-代谢综合征这一病理生理过程中,脂肪细胞的内分泌调节功能障碍扮演了重要角色。本文综述目前已知的部分脂肪因子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旨在为肥胖症、糖尿病及代谢综合征发病机制的研究和治疗策略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17.
<正>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腰围(waist circumference,WC)是反映超重、肥胖和腹部脂肪蓄积的重要指标,超重、肥胖是高血压、糖代谢紊乱及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发病的高风险因素[1]。为了解飞行  相似文献   

18.
随着对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的认识及促甲状腺素受体在甲状腺外分布的发现,研究者们开始关注促甲状腺素的甲状腺外效应及其水平改变的临床意义。笔者回顾性分析了近年关于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及促甲状腺素水平与血压、血脂谱、体重指数、代谢综合征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相关性的研究,结果提示促甲状腺素在正常范围内的高水平时,与高血压、脂代谢异常、肥胖、代谢综合征乃至因心血管死亡仍可能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肥胖症是一种以体脂的过度堆积和异常分布为特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是代谢综合征的重要因素之一.肥胖可以增加2型糖尿病、高血压和冠心病等相关疾病的危险性,已逐渐成为二十一世纪影响人们健康的主要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早期肥胖患儿胆固醇(TC)水平与代谢综合征、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择100例早期肥胖儿童(肥胖组)与80例非肥胖(非肥胖组)儿童,收集所有儿童临床资料,记录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采用超声测定所有儿童颈动脉中膜层厚度(IMT)、血管舒张功能(FMD)、颈动脉血管顺应性(CAC)、腹膜前脂肪最大厚度(Pmax),总结TC在肥胖儿童代谢紊乱、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的作用。结果1肥胖组体质量指数(BMI)、腰围(W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Pmax、甘油三酯(TG)、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胰岛素(FINS)、超敏C反应蛋白(Hs-CRP)、HOMA-IR、IMT均高于非肥胖组(P<0.05),其脂联素(AD)、FMD、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非肥胖组(P<0.05);2肥胖组高血压、高胰岛素血症、低HDL-C、高LDL-C、高TG、高TC、内脏脂肪集聚、代谢综合征所占比例均高于非肥胖组(P<0.05);3TC升高组高血压、高胰岛素血症、高LDL-C、低HDL-C、高TG、代谢综合征、内脏脂肪集聚所占比例均高于TC正常组(P<0.05);4TC>5.20mmol/L肥胖儿童患代谢综合征、动脉粥样硬化风险增高。结论 TC上升为肥胖儿童代谢紊乱及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