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究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膜联蛋白A2(Annexin A2)、同型半胱氨酸(Hcy)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8月至2022年2月期间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AIS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颈动脉斑块的影像学检查结果分为稳定斑块组(n=33)与不稳定斑块组(n=59),另选取同期30名健康体检者为健康组。检测并对比3组患者血清sdLDL-C、Annexin A2、Hcy水平,并绘制ROC曲线分析上述指标对AIS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评估价值。结果 sdLDL-C、Annexin A2、Hcy水平:不稳定性斑块组>稳定性斑块组>健康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79.585、23.468、66.324,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dLDL-C(OR=3.212)、Annexin A2(OR=2.522)、Hcy(OR=8.750)是AIS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Hcy、sdLDL-C、Annexin A2对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高分辨率核磁共振成像(HR-MRI)技术评价症状性大脑中动脉(MCA)粥样硬化狭窄患者局部血管及斑块特征的性别差异。方法:回顾性收集因MCA供血区缺血事件住院的患者,并依据性别分组,各组内分为症状侧及非症状侧,比较组间及组内HR-MRI图像上获取的局部血管及斑块特征。结果:收集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患者共71例,其中男性46例(64.7%)。两性最狭窄层面管腔面积存在统计学差异(P=0.039),且性别与侧别间具有明显交互作用(P=0.026);两性狭窄率无明显差异(P=0.056),但该指标的性别与侧别间交互作用明显(P=0.011);男性斑块负荷更大(P=0.006),且性别与健患侧间的交互作用明显(P=0.011);男性斑块强化现象较女性更为常见(P=0.026);多元回归分析提示影响最狭窄管腔面积及斑块负荷的主要因素是高血压及糖尿病,性别主要影响斑块强化(OR 6.75,95%CI1.60-28.49, P=0.009)。结论:症状性MCA粥样硬化患者的局部血管及斑块特征存在性别差异,男性患者斑块体积更大并造成局部血管管腔面积更小,且更易出现易损性斑块。性别因素对局部血管狭窄程度影响不明显,更可能通过影响局部斑块稳定性参与缺血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高分辨MRI成像分析有症状和无症状基底动脉狭窄患者斑块分布、成分及相关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106例行高分辨MRI检查的基底动脉狭窄患者,根据是否存在后循环卒中分为症状性组(n=45)和无症状组(n=61),收集所有纳入对象影像学资料,分析两组斑块分布、成分、重构等相关特征。结果症状性组斑块主要分布在背侧壁,无症状组斑块主要分布在腹侧壁,两组斑块分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 0.05);症状性组合并斑块内出血、纤维帽断裂概率高于无症状组(P < 0.05);症状性组患者最狭窄层的血管面积、管壁面积、管腔面积、最大管壁厚度、狭窄率、血管重构指数(RI)均高于无症状组(P < 0.05),两组斑块负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斑块强化等级分布存在明显差异,其中症状性组斑块2级强化率高于无症状组(P < 0.05)。结论有症状和无症状基底动脉狭窄患者斑块分布、成分、重构等特征存在一定差异,而高分辨MRI成像能为识别斑块特征和及早干预提供可靠影像学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研究通过比较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态学及直方图纹理特征的差异,进一步分析症状性斑块的特征。材料与方法 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对可疑脑卒中患者及部分体检者进行颅内动脉管壁HR-MRI。用CMRTools及Image J 14.0软件测量各个序列上病变最狭窄处斑块的特征值。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33例受试者[平均年龄(58.5±11.4)岁]中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75例,无症状者58例。在T2WI及T1WI增强序列中直方图的特征值无统计学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斑块的最小管腔面积(minimal luminal area,MLA。OR=1.301;95%CI,1.036~1.633)、斑块内出血(intraplaque hemorrhage,IPH。OR=12.440;95%CI,1.551~99.780)和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OR=3.476;95%CI,1.513~7.985)是脑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三个特征结合起来共同评判斑块易损性时,其曲线下面积可达0.801。结论在非增强的T1WI上定量直方图纹理分析法可以用来鉴别急性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无症状性斑块,而且直方图分析法较之前的形态学分析法对斑块易损性的判别有更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3.0 T高分辨磁共振(HR-MRI)研究复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大脑中动脉斑块形态特征。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77例责任血管为大脑中动脉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资料,其中初发患者36例(初发组),复发患者41例(复发组),所有患者均行3.0 T高分辨磁共振斑块成像(扫描序列包括TOF-MRA,头颅常规DWI,责任血管轴位T1WI、T2WI及T1WIGd-DTPA增强)。对比分析初发组与复发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责任血管管腔狭窄率、最小管腔面积、斑块负荷、斑块强化率、T1WI及T2WI斑块信号强度指数。结果复发组患者大脑中动脉管腔狭窄率(P=0.002)、斑块负荷(P=0.005)、斑块强化率(P=0.037)均明显高于初发组,最小管腔面积(P=0.001)明显小于初发组。复发组斑块T2WI信号强度指数大于初发组(P0.001),而T1WI信号强度指数两者无明显差异(P=0.245)。结论高分辨率磁共振可以有效评估复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大脑中动脉斑块的形态特征,综合评价斑块特征可为临床提供参考以助于预防脑卒中复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心外膜脂肪体积对冠状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纳入同期行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与经皮冠状动脉造影的冠心病患者145例,测量患者的身高、体重、血压、血生化指标,通过64排双源CT测定心外膜脂肪体积与斑块性质、重构指数、点状钙化,并进行心外膜脂肪体积与易损斑块的相关分析。结果年龄、性别、吸烟、糖尿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在斑块性质、血管重构、点状钙化中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DL-C在斑块性质与点状钙化中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正性重构组LDL-C水平高于非正性重构组(P=0.040)。非钙化斑块组、正性重构组、点状钙化组的高血压患病率、BMI与心外膜脂肪体积均高于钙化斑块组、非正性重构组、无点状钙化组(P<0.05),其中心外膜脂肪体积差异最大(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心外膜脂肪体积是影响易损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OR=2.015,P=0.001)。ROC曲线分析表明心外膜脂肪体积诊断易损斑块的阈值为103.7 cm3,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93.0%和61.8%(P<0.001)。结论双源CT测量心外膜脂肪体积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斑块性质、血管重构、点状钙化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可作为影响易损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早期判断冠心病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及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连续收集哈尔滨市第四医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就诊的100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行颈动脉彩超检查,根据彩超结果分为稳定斑块组和不稳定斑块组,根据血管狭窄程度分为动脉内膜增厚组23例、轻度狭窄组(狭窄程度<50%)26例,中度狭窄组(狭窄程度≥50%~<70%)28例,重度狭窄组(狭窄程度≥70%)[1]23例。所有入选患者于清晨空腹抽取肘静脉血,检测载脂蛋白(Apolipoprotein,ApoB)和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浓度。结果稳定斑块组和不稳定斑块组比较,吸烟、饮酒、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ApoB、Hcy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性别、糖尿病病史、高血压病史、收缩压、舒张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对除外血脂的相关危险因素校正后,做颈动脉狭窄多因素条件logistic分析:结果表明,经校正后,饮酒[OR=1.247(95%CI:0.626~1.958),P=0.043]、Hcy[OR=3.163(95%CI:1.824~4.772),P=0.045]、收缩压[OR=1.286(95%CI:0.688~2.005),P=0.027]、HbA1c[OR=3.671(95%CI:1.904~6.630),P=0.011]、ApoB[OR=1.717(95%CI:1.005~2.634),P=0.036]、LDL-C[OR=1.516(95%CI:0.968~2.489),P=0.024]、TC[OR=1.403(95%CI:0.801~2.343),P=0.030]和TG[OR=1.342(95%CI:0.712~2.198),P=0.019]都是颈动脉不稳定斑块及颈动脉严重狭窄程度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载脂蛋白和同型半胱氨酸可能是预测颈动脉不稳定斑块及颈动脉严重狭窄程度的独立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R-MRI)技术在脑血管内斑块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6月枣庄市峄城区中医院收治的脑血管内斑块患者60例,根据是否出现梗死灶分为有症状组(n=34)和无症状组(n=26),均行HR-MRI扫描,比较两组HR-MRI信号特征及斑块参数(斑块面积、斑块负荷、斑块强化程度、血管重构指数)水平,并分析上述指标评估脑血管内斑块的诊断效能。结果:有症状组HR-MRI扫描T1加权图像、T2加权图像高信号征比例均高于无症状组(P <0.05)。有症状组HR-MRI斑块参数斑块面积、斑块负荷、斑块强化程度、血管重构指数水平均高于无症状组(P <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HR-MRI斑块参数斑块面积、斑块负荷、斑块强化程度、血管重构指数评估脑血管内斑块的阈值分别为1.25 mm2、74.20%、75.45%、1.05,其中斑块强化程度、血管重构指数的曲线下面积(95%CI)最大,诊断灵敏度为85.3%、82.4%,特异度为92.3%、84...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新疆成年人基础代谢率和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性,提高对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方法 2007年10月至2010年3月应用四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新疆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汉族18岁以上人群13 896名。进行问卷、体检和血糖、血脂检测及颈动脉斑块超声检测,采用Schofield公式计算人群基础代谢率,Logistic回归分析该人群颈动脉斑块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新疆汉族、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基础代谢率分别为(1 488.8±235.2)kcal/d、(1 536.7±237.8)kcal/d和(1 454.7±220.7)kcal/d;颈动脉斑块形成组人群和无颈动脉斑块形成组人群基础代谢率分别为(1 506.71±246.80)kcal/d和(1 481.14±236.14)kcal/d(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OR:0.693,95%CI:0.5540.867,P=0.001),年龄(OR:1.036,95%CI:1.0280.867,P=0.001),年龄(OR:1.036,95%CI:1.0281.044,P<0.001),基础代谢率(OR:1.982,95%CI:1.1261.044,P<0.001),基础代谢率(OR:1.982,95%CI:1.1262.451,P<0.001),体重指数(OR:0.974,95%CI:0.9512.451,P<0.001),体重指数(OR:0.974,95%CI:0.9510.998,P=0.037),收缩压(OR:1.010,95%CI:1.0060.998,P=0.037),收缩压(OR:1.010,95%CI:1.0061.015,P<0.001),肾小球滤过率(OR:0.995,95%CI:0.9931.015,P<0.001),肾小球滤过率(OR:0.995,95%CI:0.9930.998,P<0.001),甘油三酯(OR:1.092,95%CI:1.0460.998,P<0.001),甘油三酯(OR:1.092,95%CI:1.0461.142,P<0.001)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0.853,95%CI:0.7421.142,P<0.001)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0.853,95%CI:0.7420.979,P=0.024)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新疆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汉族基础代谢率和颈动脉斑块形成密切相关,且高基础代谢率为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以高分辨率MRI(HRMRI)观察颅内管腔非狭窄性脑卒中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特点。方法 纳入41例MR血管造影(MRA)未见明显异常的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HRMRI所见分析其颅内动脉粥样斑块,比较责任斑块与非责任斑块位置、强化、血管重构及斑块负荷的差异。结果 41例中,于33例(33/41,80.49%)中检出50个颅内斑块,平均负荷值(12.96±8.03)%;斑块所在血管正性重构率72.00%(36/50)。8例(8/41,19.51%)未见明确斑块。50个斑块中,17个为责任斑块,33个为非责任斑块,责任斑块位于前循环的比例明显高于非责任斑块(P<0.05),其强化状态、负荷及血管重构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颅内管腔非狭窄性脑卒中患者斑块负荷较低,且斑块所在血管易发生正性重构,前循环斑块更多导致脑血管病事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高龄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LAA)患者90 d及1年内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超高龄(≥80岁)LAA患者182例纳入研究。根据发病90 d和1年内有无复发进行分组,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发病90 d内,不稳定斑块(OR=2.015,95%CI1.132-3.011,P=0.024)是超高龄LAA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发病1年内,糖尿病(OR=3.351,95%CI 1.724-7.816,P=0.007)、颈动脉狭窄程度(OR=2.035,95%CI 1.140-3.118,P=0.021)及斑块性质(OR=2.205,95%CI1.545-4.770,P=0.013)是超高龄LAA患者复发的影响因素。结论:对于超高龄LAA患者,不稳定斑块是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而糖尿病、颈动脉狭窄程度和斑块性质均与远期复发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超声造影评估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分级预测脑梗死再发的价值。 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5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初发脑梗死患者89例,行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检查并进行颈动脉斑块的二维回声及新生血管分级,随访1年后入选者脑梗死再发情况,以脑梗死再发与否作为因变量,以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史、饮酒史、颈动脉斑块二维回声分级及新生血管分级为自变量,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脑梗死再发的独立风险因素,并采用ROC曲线评估独立风险因素预测脑梗死再发的价值。 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颈动脉斑块二维超声分级(P=0.028)与新生血管分级(P=0.006)为脑梗死再发的风险预测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分级是脑梗死再发的独立风险预测因素(OR=1.916,P=0.043),ROC分析示以新生血管分级>Ⅱ级预测脑梗死再发的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67.74%、70.69%,其曲线下面积为0.684(95%CI:0.577~0.779,P=0.0017)。 结论超声造影评估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分级是预测脑梗死再发的独立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筛选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的危险因素, 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 选取2019年11月—2021年1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6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颈动脉斑块进行测量, 确定是否为易损性斑块。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D型人格问卷对其进行调查。采用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的危险因素, 并基于此构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的风险预测模型。结果 87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有颈动脉易损斑块。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年龄(OR=1.136, 95%CI:1.052~1.226)、D型人格问卷总分(OR=1.170, 95%CI:1.043~1.312)、吸烟史(OR=3.058, 95%CI:1.054~8.875)、同型半胱氨酸(OR=1.400, 95%CI:1.179~1.664)、甘油三酯(OR=2.356, 95%CI:1.534~3.619)是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的危险因素(P<0.05)。根据危险因素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结果显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流动力学指标和肾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之间的关系,及其在预测肾功能受损方面的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1月—2023年5月单侧肾动脉中重度狭窄患者的肾动脉CTA图像,评估肾动脉斑块特征(狭窄程度、斑块最大厚度、斑块面积、斑块体积、斑块负荷、动脉重塑和钙化)及肾皮质厚度差值(Cortical thickness difference,CTD)。使用有限元软件评估血流动力学参数时间平均壁剪切力(Time-averaged wall shear stress,TAWSS)及跨病变壁剪切力比(Wall shear stress ratio,WSSR)。测量并比较不同WSSR组间斑块特征的差异,并分析其与斑块特征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影响肾皮质厚度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最终纳入104例患者。狭窄处TAWSS高于狭窄前TAWSS和狭窄后TAWSS(P均<0.001),狭窄前TAWSS高于狭窄后TAWSS(P<0.001)。高WSSR组的狭窄程度、斑块负荷、非钙化斑块比例均高于低WSSR组(P=0.019、P=0.008、P=0.011)。WSSR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斑块特征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在我院进行诊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30例,出院3个月后根据改良Rankin评分(m RS)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m RS≤2分,n=75)和预后不良组(m RS2分,n=55)。收集患者高分辨核磁共振成像下大脑中动脉的斑块特征,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其大脑中动脉斑块负荷及成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评估作用。结果预后良好组的平均管壁面积、最大管壁厚度以及管壁体积百分比指标均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 MRI检测,预后良好组68支大脑中动脉存在明确斑块,预后不良组50支大脑中动脉存在明确斑块,预后不良组中存在脂质核心、斑块内出血及纤维帽破裂的例数明显多于预后良好组(P0.05); ROC曲线发现,大脑中动脉的斑块负荷指标(平均管壁面积、最大管壁厚度以及管壁体积百分比)和成分指标(存在脂质核心、斑块内出血及纤维帽破裂)均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有明显的评估价值(P0.05)。结论利用高分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评估大脑中动脉斑块的负荷及成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具有一定的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老年(年龄≥45岁)男性2型糖尿病(type 2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关系,分析其发生低骨量的危险因素。方法中老年男性T2DM患者237例,均进行下肢动脉彩超检查,并根据有无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为斑块组171例和无斑块组66例;测量患者腰椎、股骨颈和髋关节BMD,并分为骨量正常组160例和低骨量组77例;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BMD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老年男性T2DM患者发生低骨量的危险因素。结果斑块组患者股骨颈、髋关节BMD值[(0.924±0.142)、(1.027±0.157)g/cm~2]均低于无斑块组[(0.970±0.137)、(1.071±0.133)g/cm~2)](P0.05);低骨量组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81.8%)高于骨量正常组(67.5%)(P0.05);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与股骨颈、髋关节BMD值呈负相关(r=-0.144,P=0.028;r=-0.130,P=0.047);高龄(OR=1.064,95%CI:1.022~1.109,P=0.003)、空腹血糖升高(OR=1.226,95%CI:1.050~1.431,P=0.010)及下肢动脉斑块形成(OR=2.445,95%CI:1.090~5.483,P=0.030)是中老年男性T2DM患者发生低骨量的危险因素(P0.05),体质量指数增高(OR=0.822,95%CI:0.731~0.925,P=0.001)是中老年男性T2DM患者发生低骨量的保护因素。结论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中老年男性T2DM患者发生低骨量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期高敏肌钙蛋白T(hs-cTnT)水平与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ALVOS)血管内治疗 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血管内治疗的ALVO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3月后mRS评分,分 为良好预后组(mRS<3分)和不良预后组(mRS≥3分),比较2组基线资料。通过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得出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使用ROC曲线下面积评估hs-cTnT对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最终 纳入 127 例患者,其中预后良好 55 例(43.3%),预后不良 72 例(56.7%)。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表明 hs-cTnT升高(OR1.037,95%CI 1.000~1.075,P=0.047)、年龄增加(OR1.070,95%CI 1.020~1.123,P=0.005)、 取栓次数增加(OR1.912,95%CI1.149~3.182,P=0.017)、ASPECT评分降低(OR1.479,95%CI 1.005~2.174, P=0.041)及颈内动脉闭塞(OR4.695,95%CI 1.524~14.492,P=0.007)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hs-cTnT预 测预后不良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30(95%CI 0.643~0.816,P<0.001),最佳截断值为15.45 ng/L,敏感度 63.9%,特异度69.1%。结论:早期hs-cTnT升高是ALVOS血管内治疗患者3月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构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可视化风险预测模型,个体化预测其发病风险。方法 选取河南省3所三级甲等医院2022年3—10月透析中心457例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纳入前2所医院的患者为建模组(n=320),第3所医院的患者为验证组(n=137)。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及Hosmer-Lemeshow校准曲线检验模型的区分度及校准度。利用R软件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风险在线计算器开发。结果 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OR=2.550,95%CI:1.390~4.724)、透析月龄(OR=1.029,95%CI:1.016~1.043)、透析充分性(Kt/v<1.2)(OR=4.041,95%CI:2.226~7.519)、血清白蛋白(OR=0.860,95%CI:0.796~0.922)、血红蛋白(OR=0.979,95%CI:0.963~0.996)、抑郁评分(OR=1.101,95%CI:1.057~1.148)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模型内部评价及外...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CTA斑块特征评估植入支架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ISR)的风险。方法 对166例患者于支架植入前行冠状动脉CTA检查,观察血管狭窄程度和斑块特征,并于植入支架后6~18个月内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根据有无ISR,将其分为ISR组(n=16)与无ISR组(n=150),比较两组间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获得ISR的危险因素,以ROC曲线评价各因素诊断ISR的效能。结果 ISR组病变长度,非钙化斑块、点状钙化、正性重构比例和正性重构指数均大于无ISR组(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非钙化斑块[回归系数(B)=1.89,优势比(OR)=6.63,P=0.01]、点状钙化(B=1.28,OR=3.59,P=0.01)、正性重构(B=2.17,OR=8.71,P<0.01)、病变长度(B=0.05,OR=1.05,P=0.04)是导致ISR的危险因素。病变长度及正性重构指数诊断ISR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0和0.82(P均<0.01),联合上述斑块特征预判ISR的AUC为0.87(P<0.01)。结论 病变长度、正性重构、非钙化斑块、点状钙化可用于评估冠状动脉支架植入后发生ISR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1年发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并建立其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通过西安脑卒中数据库平台,连续收集本市4所三级甲等医院2015年1~12月入院的AIS患者,并在入院确诊后随访1年。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AIS患者1年预后不良的相关危险因素,采用R软件及rms程序包构建AIS患者1年预后不良的列线图预测模型。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69,95%CI 1.052~1.087,P=0.000)、合并肺炎(OR=3.121,95%CI 1.595~6.107,P=0.001)、白细胞计数(OR=1.137,95%CI 1.062~1.217,P=0.000)、心房颤动(OR=1.816,95%CI1.059~3.115,P=0.030)、入院NIHSS评分(OR=1.196,95%CI 1.153~1.241,P=0.000)是西安地区AIS患者随访1年发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上述危险因素,成功建立预测AIS患者1年发生预后不良的列线图预测模型。该模型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