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河南医学研究》2019,(5)
目的研究自我行为干预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7月太康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4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2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自我行为干预。比较两组护理依从性、自我管理效能(DMSES)评分及干预前后血糖指标[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结果观察组依从率(96.15%)高于对照组(78.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前DMSES评分、FPG、HbA1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DMSES评分高于对照组,FPG、HbA1c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自我行为干预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可降低血糖水平,提高患者依从性及自我管理效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基于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MMC)目标管理模式在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4月江阴临港医院收治的120例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MMC目标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血糖水平、生活质量及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结果:观察组普通及特殊饮食、运动训练、足部护理、血糖监测、合理用药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理、心理、社会关系、治疗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运动、饮食、T2DM发病原因、并发症预防掌握情况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T2DM患者中应用MMC目标管理模式的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控制血糖水平,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自我效能护理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7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自我效能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血糖水平、生命质量[糖尿病生存质量特异性表(DSQL)]评分和负性情绪[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 h血糖水平、SAS评分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理功能、生理功能、治疗效果和社会关系等DSQL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我效能护理可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负性情绪评分和DSQL评分,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和自我管理的水平,以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对62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糖尿病自我效能量表(DEES)和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的调查。结果:62例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得分水平总体处于中下水平,自我管理行为得分总体偏低,自我效能与自我管理水平的总得分存在正相关(P<0.01)。结论:自我效能较高的患者,越可能选择并持之以恒地执行自我管理活动。因此通过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可以改善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同伴指导交流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和自我效能指标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中山小榄人民医院住院部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其发放自我效能量表,选取自我效能高的同伴对其他成员进行运动、饮食、服药、血糖监测、足部护理和预防及处理低血糖等方面的指导交流,干预3周后,再次发放自我效能量表,监测血糖,进行结果比较。结果同伴指导交流后干预组自我效能总分和血糖控制较对照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饮食控制,遵医嘱用药、足部护理,预防及处理低血糖方面比较明显,在规律运动,血糖监测方面差异不明显,对降低空腹血糖有统计学意义,对降低餐后2h血糖意义不明显。结论同伴指导能使2型糖尿病患者对自身疾病控制的自我效能得到提高,从而更好地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的综合护理。方法 通过对37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护理观察,寻找最佳的护理方法。结果 通过综合护理,病人的病情得到了控制和树立了战胜疾病的信心。结论 综合护理是2型糖尿病患者延长生命、提高其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自我管理培训指导网络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糖尿病自我管理培训指导网络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将196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分为试验组124例和对照组72例。试验组采用自我管理培训指导网络模式,即给予初期为期5个半天的糖尿病集中培训加后续的强化随访(包括活动、电话、短信、网络等方式);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糖尿病教育,即给予分次糖尿病教育指导和后续的定期随访。于入组时、入组后6个月、12个月采用糖尿病自我效能量表评价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效能水平,使用编制的调查问卷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糖化血红蛋白等资料,进行不同教育模式对自我效能的影响分析。结果试验组患者入组时、随访6个月、随访12个月的自我效能得分分别为(7.5±1.3)分、(8.3±1.1)分、(8.2±1.2)分,对照组患者分别为(7.2±1.1)分、(7.9±0.9)分、(7.5±0.8)分,入组时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12个月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入组时、随访6个月、随访12个月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别为(8.7±2.1)%、(6.7±1.0)%、(7.1±1.2)%,对照组患者分别为(9.2±2.2)%、(7.5±1.4)%、(7.6±1.1)%,入组时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12个月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我效能得分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呈负相关(r=-0.14,P<0.05)。结论糖尿病自我管理培训指导网络模式在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效能方面更有效。 相似文献
8.
9.
目的:观察基于PRECEDE-PROCEED模式的综合护理在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12月该院收治的93例T2DM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46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PRECEDE-PROCEED模式的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血糖指标[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自护能力[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和自我效能[糖尿病自我效能量表(SED)]评分。结果:护理后,两组FPG、2hPG和HbA1c水平均低于护理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护理技能、自我概念和自护责任感等ESCA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SED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基于PRECEDE-PROCEED模式的综合护理可降低T2DM患者血糖指标水平,提高自...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整体护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降糖效果。方法:将86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整体护理组,两组患者在接受药物治疗的同时,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进行一般的健康指导,整体护理组在心理、饮食、运动和并发症方面针对每位患者进行个体指导。结果:整体护理组患者血糖控制率(76.74%)明显高于对照组(55.81%),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应加强整体护理措施,以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目的:探讨糖尿病并发症体验式健康教育对2型糖尿病病人血糖控制、自我管理效能及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病人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说、听、看方式健康教育,观察组给予说、听、看加体验式健康教育。比较2组病人血糖控制、自我管理效能及自我管理行为的差异。结果:管理后2组病人FBG、2hPG、HbA1c水平均明显改善,但观察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P<0.01),且观察组各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管理后2组病人健康饮食、饮食与血糖、健康行为、遵嘱服药得分及C-DMSES总分均明显升高,但观察组升高更为明显(P<0.01),且观察组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管理后2组病人药物、饮食、运动、血糖监测、足部护理得分及SDSCA总分均明显升高,但观察组升高更为明显(P<0.01),且观察组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2型糖尿病病人给予糖尿病并发症体验式健康教育优化了血糖控制结果,提高了病人自我效能水平,改善了自我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时效性激励模式下的延续性护理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该院收治的274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3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延续性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时效性激励模式下的延续性护理,两组均护理2个月。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血糖指标[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水平、自我效能[慢性病自我效能感量表(SECD-6)]评分、依从性、生命质量[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FPG、2hP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ECD-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依从率为97.08%(133/137),高于对照组的88.32%(121/1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理职能、生理功能、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躯体疼痛、精力、一般健康状态等SF-36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8.54%... 相似文献
16.
《吉林医学》2017,(7)
目的:探讨糖尿病护理小组在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50例)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n=50例)在采取上述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的基础上由糖尿病护理小组实施糖尿病专科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糖尿病高危因素、糖尿病防控措施、血糖自我监测、胰岛素规范化注射、糖尿病并发症防治等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合格率,药物治疗、合理饮食、适当运动、糖尿病自我护理、参加糖尿病健康教育等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干预后糖尿病高危因素、糖尿病防控措施、血糖自我监测、胰岛素规范化注射、糖尿病并发症防治等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干预后药物治疗、合理饮食、适当运动、糖尿病自我护理、参加糖尿病健康教育等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干预后护理满意度(96.0%)明显高于对照组(78.0%)(P<0.05)。结论:糖尿病护理小组可明显提高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3):146-14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7~12月在我院诊断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处理,干预组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后1个月采用自我管理量表对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进行评价,采用SF-36量表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比较两组干预前及干预后1个月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两组自我护理能力均显著提高,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自我护理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SF-36各维度得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SF-36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治疗糖尿病 ,仅靠饮食、运动、药物是不够的。糖尿病教育是保证糖尿病治疗成功的关键之一 ,其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正日益受到重视。我们从1998年12月至2000年9月的门诊糖尿病患者中 ,选取82例2型糖尿病患者 ,采用简单随机的方法加以分组研究 ,探讨糖尿病教育在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意义。1.1观察对象根据1985年WHO糖尿病专家委员会提出的诊断标准 ,从1998年12月至2000年9月的门诊糖尿病患者中 ,选出小学三年级文化程度以上糖代谢控制不理想[空腹血糖 (FBS)≥7.8mmol/L和餐后2h血糖 (…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本课题旨在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糖尿病专科护理指导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随机数字法的分组方法将本院2015年2月至2017年6月在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12例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56例患者采用糖尿病专科护理指导,对照组56例采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生活质量与护理满意度.结果:试验组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可通过糖尿病专科护理指导显著提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