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三焦是人体六腑之一,其主要生理功能是主持一身之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协调平衡全身水液代谢,排出五脏浊气,此功能又称三焦气化。气化功能失司,则气液运行无章,脏腑功能失常,气血阴阳失和,导致皮肤病的发生。基于三焦气化理论,临床论治皮肤病可辨证施以五苓散温阳化气利水、通利三焦水道,三仁汤分消走泄、清利三焦湿热,小柴胡汤辛开苦降、条达少阳枢机。附验案2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2.
温病学辨证理论与脏腑辨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温病学卫气营血及三焦辨证与脏腑辨证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卫气营血辨证及三焦辨证与脏腑辨证关系密切,温病发生发展过程的具体体现为三焦所属脏腑的卫气营血不同阶段的证候类型.在具体的辨证过程中,以卫气营血及三焦为纲,以脏腑为目,从而明确特定病程阶段的证候病机.  相似文献   

3.
在气化或三焦气化是脏腑经络阴阳气血功能及人生气化以三焦为纲等基础上,从生命气化阶段性失常是老年期痴呆的基础,脏腑经络阴阳气血津液病机是建立在人生阶段气化规律病机之上的,以及脏腑虚损、气血津液失常和痰饮水浊邪实归属于三焦气化失司等方面,阐发了生命气化阶段性失常是老年期痴呆的基本病机,提出生命气化阶段性失常是"衰老"病机之长,统帅着目前流行的先天说、后天说、脏腑虚损说、精气神虚损说、阴阳失调说、气虚血瘀说、津液不足说、邪实说、气运失常说等诸多衰老之说。  相似文献   

4.
总结霍介格教授辨治恶性肿瘤患者灼口综合征的临床经验。霍介格从三焦理论出发,重视三焦与脏腑、经络、营卫的联系,以三焦气化失司为关键病因病机进行辨证论治,认为气化失调而浊毒内生、火郁脏腑、营亏络瘀,导致舌体疼痛。临证施治时,以恢复三焦气化为目的;辨脏腑,多脏通调,以恢复脏腑功能、疏调三焦通道;辨虚实,裁抑清泻或培补助敛,温清并用,消散三焦郁火;强调中焦与营气的密切联系,建运中焦、调和营卫,以助祛瘀通络;随证灵活化裁。  相似文献   

5.
论述吴鞠通湿温之辨证与论治:用三焦辨证,阐述病理机制,结合时令为辨证依据。在湿温治疗中,主要注意力在气化方面,以三仁汤为诸方代表,轻开上焦肺气,气化则湿亦化。  相似文献   

6.
咽喉病的病因有内因、外因两个方面,咽喉疾病又易多脏累及,或易脏腑同病,主要涉及肺、脾、肝、肾等脏。后世医家在吴鞠通三焦辨证的基础上提出"脏腑三焦""部位三焦""经脉三焦""辨证三焦"之说。故治咽喉需兼顾肺脾肝肾等脏腑,以三焦辨证对咽喉疾病进行辨证论治,化简为繁地判断病位、病性及预后。  相似文献   

7.
脾瘅的发生与五脏不能正常发挥生理功能有关,三焦气化功能统领五脏六腑,脾瘅发生之本为三焦气化功能失常。三焦气化功能包含心、肺、脾、胃、肝、肾等的生理功能,单个脏腑或两个及以上脏腑生理功能失调均可致脾瘅的发生。"三焦通,则左右内外上下皆通也。"脾瘅的论治应以改善三焦气化功能为主。若病因为心火亢盛,耗伤阴津,治疗应清心泻火,养阴生津;若病因为心阳气虚,血脉瘀阻,治疗应益气温阳,活血化瘀;若病因为脾失健运,则应根据不同阶段采取健脾运气、清热利湿、润燥养阴等治法。若病因为肝失疏泄,肝郁气滞,治疗应疏肝解郁,益气养阴。通过调节三焦气化功能,使五脏和,气血顺,津液布,通过调节各脏腑之异常使三焦气化功能正常,则脾瘅可愈。  相似文献   

8.
叶天士治疗温病在辨卫气营血的同时,还善于运用脏腑辨证、三焦辨证、体质辨证。对于湿温、暑温偏于湿热者,以三焦辨证为主,辅以卫气营血和脏腑辨证;对于风温、温燥、温热、暑温偏于热者,以卫气营血辨证为主,辅以三焦及脏腑辨证。温病病者主要有阴虚、阳虚、气虚、气阴两虚、酒客等体质类型,进行体质辨证,指导临床用药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三焦辨证合脏腑辨证治疗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发热患者在三焦分型的基础上按三焦辨证合脏腑辨证而施治.结果除中焦证 (湿热困脾 )外,其余各证类疗效均较满意.结论辨证论治外感发热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孙思邈《千金要方》所著脏腑分论篇中,将霍乱归属于膀胱腑,与后世脏腑辨证理论不同,十分耐人寻味。故从霍乱的病因病机与主症兼症方面论述霍乱与三焦的关系,并从霍乱与三焦、三焦与膀胱腑的相关性角度探讨孙思邈将霍乱归属于膀胱腑,列于三焦病症之后的划分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中医外感病辨证有伤寒六经辨证、温病三焦与卫气营血辨证三大理论体系,但在分析病机时三者均必须落实到脏腑经络气血阴阳等进行具体分析,通过对六经病证、三焦病证与卫气营血病证的病因及脏腑经络病机分析,认为外感病三大辨证体系的辨证过程实质上也就是脏腑经络辨证,提出应重视探讨外感病中脏腑经络辨证的规律。  相似文献   

12.
谈钰濛  胡骏  倪青 《北京中医药》2021,40(5):502-505
三焦通行气、液,联系沟通脏腑,是人体气化的载体,三焦气化实质上是人体新陈代谢功能的概括.目前,关于代谢综合征中医病机的认识尚未统一,基于上述对三焦及三焦气化的理解,笔者认为代谢综合征的病机为三焦气化失常.临床及实验研究均证实五苓散是治疗代谢综合征的有效方剂.基于三焦气化理论,从中医角度进一步阐释五苓散的作用机理,认为五苓散作用于三焦,利小便实际上是利三焦,恢复三焦气化,可用于治疗具有水湿痰浊壅盛表现的代谢综合征.  相似文献   

13.
陈以平教授根据肾脏病发生、发展和演变过程中三焦及其所属脏腑出现的水火失调、气化失畅、气机郁滞的基本病理,以及由此而导致的外感、内生湿热毒邪弥漫三焦所引起的临床证候,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用药经验,创造性地将三焦辨证运用于肾脏病的辨证论治,并对经方进行曼妙加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辨证体系和经验方药。其治法包括调理水火、疏调气机、助推气化、补虚泻实、辛苦通降、分消走泄等,临证若能领会精髓,遣方用药,则效如桴鼓。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医学通过审证求因、推理思辨等方法创立了一系列的辨证论治的基本法则,包括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八纲辨证。本篇继上篇之脏腑辨证之后介绍六经、卫气营血、三焦、八纲辨证。  相似文献   

15.
三焦及三焦气化是中医界学术探讨的热点之一。试从心为君主之官,心授命于心包,而三焦布气于心包络的角度阐述心借助心包络进而通过三焦来调节五脏六腑,以实现其主宰脏腑的功能。同时强调了三焦气化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伤寒论》五个或然方证是仲景运用三焦学说辨证论治的典型方证,它是六经辨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或然证中就整体、加减药中辨脏腑、六经气化据病机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中医外感病辨证有伤寒六经辨证、温病三焦与卫气营血辨证三大理论体系,但在分析病机时三者均必须落实到脏腑经络气血阴阳等进行具体分析,通过对六经病证、三焦病证与卫气营血病证的病因及脏腑经络病机分析,认为外感病三大辨证体系的辨证过程实质上也就是脏腑经络辨证,提出应重视探讨外感病中脏腑经络辨证的规律。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概念、实质、功能及临床运用等方面综述近年三焦相关研究。研究认为,三焦是统合脏腑功能的"大脏腑";"三焦无形"论意指无常形,"三焦有形"论相关研究取得一定成果;三焦是元气运行的次要通道,下焦气化为精血、骨、脑神之本,三焦功能实质是内脏自主神经功能;三焦气机不畅、气化不利常被认为是多种疾病的病因病机。今后研究应基于三焦生理特点与功能,将有助于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病,其中95%的糖尿病患者为2型糖尿病(T2DM)[1]。T2DM属中医"消渴"范畴。历代认识多基于肺燥、胃热、肾虚,治疗多从润肺、清里、滋肾着手。目前,中医界对T2DM的辨治大多以脏腑辨证为基础,或偏于因本虚致病,或偏于因邪实致病,或合而有之。  相似文献   

20.
三焦是中医学的重要理论,因其不像其他脏腑一样有一个具体的解剖器官,几千年来对三焦的争论颇多。《黄帝内经》属于六腑的三焦论述、吴鞠通的三焦辨证等,从无形的功能到有形的网膜、膜腠、少阳三焦膜系等。现代医学对人体肠系膜胸腹膜间质组织等的不断认识,中医学对人体三焦认识超越现代医学的部分体现出来。三焦为人体脏腑联系的膜性管状通道,为上下内外流通的四通管道,主要调控人体的水液和气机运行代谢,三焦膜性管道的气化功能产生人体所需的护卫精微,护卫精微缺少、紊乱为肿瘤、免疫疾病发生转移多脏受累的关键。三焦郁滞为复杂疾病的主要病机,三焦郁滞状态的基本治疗法则是疏利三焦,重在"通、化、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