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慢性重症肝炎患者营养支持及疗效评价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评价慢性重症肝炎患者营养状况、营养支持及疗效。方法: 143例慢性重症肝炎患者,入院后进行SGA评估,明确营养状况。分三组,肝病综合治疗和肠内营养+肠外营养;综合治疗+肠外营养;综合治疗+肠内营养。监测0~6 w肝功能及营养指标变化,最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90%以上患者存在中重度营养不良。综合治疗+肠内和肠外营养方案改善肝功能(ALT、Tbil)及营养指标(TP、TC)效果最好,显效率明显高于另两组(P<0.05)。肠内营养略好于肠外营养方案。结论: 慢性重症肝炎患者多数存在营养不良。综合治疗的同时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疗效最好,应鼓励患者适量进食。  相似文献   

2.
1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16岁,学生。患者8个月前为保持体型开始自主节食,并大量体育锻炼,体重从54kg下降至33kg(下降21kg),家长意识到明显消瘦后强迫进食,患者进食后出现胃胀不适、恶心、呕吐。就诊心理医生和营养师指导营养饮食治疗,病情无明显改善,出现心动过缓,以“神经性厌食症并重度营养不良”入院。  相似文献   

3.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16岁,学生.患者8个月前为保持体型开始自主节食,并大量体育锻炼,体重从54kg下降至33 kg(下降21 kg),家长意识到明显消瘦后强迫进食,患者进食后出现胃胀不适、恶心、呕吐.就诊心理医生和营养师指导营养饮食治疗,病情无明显改善,出现心动过缓,以"神经性厌食症并重度营养不良"入院.  相似文献   

4.
重度创伤患者机体处于高分解代谢及免疫功能紊乱状态,直接导致机体营养不良和免疫抑制,尽早改善此类患者营养状况、恢复免疫功能至关重要.伤后合理的膳食营养可帮助患者尽早康复.本研究对重度创伤患者进行了术前膳食调查及分析,旨在发现患者存在的膳食营养问题,为尽早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恢复免疫功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为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对6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膳食问卷调查、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人体测量和实验室检查等方法对患者进行营养状态评价. 结果SGA评价:营养状况正常43例(占63.23%) 中度营养不良19例(占27.94%) 重度营养不良6例(占8.82%).营养正常组与中度营养不良组相比较,体质量、每日能量摄入、上臂围、上臂肌围、白蛋白(ALB)、前白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营养正常组与重度营养不良组比较,除上述差异外,年龄、透析龄、每日标准体质量蛋白质摄入、血红蛋白、甘油三酯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较高,与年龄、透析龄、每日标准体质量蛋白质和能量摄入有关,应对血透患者进行合理的营养治疗.  相似文献   

6.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营养不良的干预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营养不良的营养支持模式及有效方式,改善疾病预后。方法:选择我院158例评定为营养不良的老年COPD病人,在抗炎、止咳、祛痰、扩张支气管和吸氧等常规治疗的同时,由营养师和主管医师共同制订营养支持方案,给予专业的营养咨询和营养教育,比较病人治疗前后的饮食模式、进食量、体重、血清清蛋白和气道通气改善等状况。结果:经过专业的营养教育和合理的营养支持,病人的营养状况明显改善。病人饮食模式改善、进食量增加、体重增加、血清清蛋白升高、气道通气状况改善。结论:合理的营养支持模式能及时发现并干预老年COPD病人的营养不良,明显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赖氨酸尿性蛋白耐受不良(lysinuric protein intolerance, LPI)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 由阳离子氨基酸、赖氨酸、精氨酸和鸟氨酸的质膜转运缺陷引起。LPI表现为反复呕吐和腹泻, 进食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后出现昏迷, 进食不良, 厌恶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进而导致营养不良, 甚至死亡, 一些患有LPI的儿童还出现肺泡蛋白沉积症。医学营养支持治疗是治疗中的重要环节。该文报告1例确诊赖氨酸尿性蛋白耐受不良、肺泡蛋白沉积症、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细胞免疫功能障碍4岁患儿的营养支持疗法, 其营养状况得到改善;文中回顾了相关文献, 以期为赖氨酸尿性蛋白耐受不良的营养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医院感染患者营养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掌握医院感染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而了解营养状况与医院感染间的关系。调查我院246例医院感染患者的体重、全淋巴细胞计数和血清白蛋白来判断其营养状况。结果显示,医院感染患者中营养不良者占81%,其中重度营养不良者占17%,中度营养不良者占81%,轻度营养不良者占32%;营养正常患者占32%。从感染部位、感染细菌分析也得到医院感染患者中营养不良率高的结果。提示营养不良是医院感染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营养不良患者是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改善住院患者的营养状况可能有助于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微型营养评定(MNA)方法来评价住院老年慢性肾功能不全病人的营养状况.方法110例住院老年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采用微型营养评定(MNA)问卷调查法进行营养评定,同时结合人体测量、生化检查.结果[1]根据MNA评分营养不良者28例(25.5%);营养不良危险者56例(50.9%);营养良好者26例(23.6%).[2]轻度、中度、重度肾功能损害三组的营养不良及营养不良危险者发生率分别为70.9%、79.0%、100.0%.[3]MNA评价的营养状况结果有效的反映人体测量、生化检查.结论[1]住院老年慢性肾功能不全病人的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2]微型营养评定(MNA)方法应用在住院老年慢性肾功能不全病人的营养状况评价中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维持性透析患者普遍存在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营养不良与透析患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密切相关。通过加强饮食指导,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干预能改善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分析胃肠肿瘤术后化疗患者产生不良反应与营养状况之间的影响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4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2例胃肠肿瘤术后化疗患者,在其治疗前通过综合营养评价法、血生化检查法、人体测量法进行营养状况的评估,并且利用调查问卷了解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营养状况良好患者的各项生化指标水平均明显高于营养不良的患者;并且整体健康状况与生活质量的比值(67.2±18.7)分明显高于营养不良者的(37.6±25.6)分。结论 SGA营养评估能够有效的评价胃肠肿瘤手术治疗后处于化疗期患者的营养状况,以利于及时发现、及时预防营养不良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长期住院的老年重症患者实施监测,给予合理的肠内营养支持,以维持生理功能,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命质量。方法:为患者制定完整的肠内营养管理流程,包括准确评估营养不良的程度,预测营养不良的风险,采取营养支持方法,及时监测病情,加强并发症护理等。结果:通过对本组患者的监测和护理,改善了营养状况,无一例因为营养不良而死亡或加重病情。结果:合理的肠内营养管理措施,能有效的改善营养状况,提高危重患者抢救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营养状况及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加强营养指导提供依据。方法将2017-06/2019-06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肿瘤科收治的368例确诊为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利用患者提供的主观整体营养状况评估量表(PG-SGA)评估患者营养状况,分析患者营养状况,并对患者营养状况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采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患者以重度营养不良(38.59%)为主,其次为轻度营养不良(23.64%)和中度营养不良(20.38%);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性别、BMI、饮酒史、受教育水平、肿瘤类型、病理分期对患者营养状况有影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OR=1.382,95%CI:1.006~1.821)、男性(OR=1.849,95%CI:1.322~2.493)及Ⅲ~Ⅳ期(OR=4.692,95%CI:2.648~8.206)为营养不良影响因素(P0.05)。结论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男性、65岁以上及Ⅲ~Ⅳ期肿瘤为发生营养不良高危人群,临床应结合患者实际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并加强饮食营养指导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麻痹性肠梗阻营养支持和综合治疗改善营养状况的方法。方法对5例临床确诊SLE合并麻痹性肠梗阻发生营养不良的患者,给予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结果经过肠外及肠内营养支持后,肠梗阻的症状改善,血清白蛋白由治疗前(25.3±6.9)g/L增至(32.2±8.5)g/L(P=0.09),总蛋白由(53.2±8.7)g/L增至(63.8±10.3)g/L(P=0.11),血红蛋白由(90.6±22.8)g/L增至(109.8±15.3)g/L(P=0.15),体重增长(1.3±2.4)kg,营养状况有改善的趋势并最终出院。结论SLE合并麻痹性肠梗阻可严重影响患者的营养状态,合理的肠外及肠内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可能逐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15.
目的化疗是肺癌主要的治疗手段, 然而化疗相关毒性发生率高, 给患者带来不良体验并严重影响治疗方案和患者的生活质量。低骨骼肌重量、营养不良和恶病质与恶性肿瘤化疗毒性发生率较高有关。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评估治疗基线身体成分、营养状况、恶病质与肺癌化疗毒性、剂量限制毒性(dose-limiting toxicity, DLT)之间的联系。方法这是一项对初次接受化疗肺癌患者的单中心前瞻性研究。通过多频生物电阻抗测量身体成分, 计算骨骼肌指数(skeletal muscle index, SMI)来评估肌肉重量, 使用握力和步速评估肌肉力量及功能, 采用亚洲肌少症工作组2019标准评估是否存在肌肉衰减症。恶病质是根据肌肉重量和体重减轻来定义, 而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良分别是根据营养风险筛查2002和全球营养领导层诊断营养不良标准来评价。化疗毒性和DLT是根据不良事件通用标准术语来定义, 并分为血液学、非血液学和DLT。通过单变量和多变量回归模型评估肌肉状况、营养状况和恶病质与毒性的关联。结果研究包含并分析126例患者, 随访中位数为17.9个月(12~25个月)。在化疗期间, 27.8%的患者经历了3/...  相似文献   

16.
目的用微型营养评价法(MNA)评价糖尿病(DM)患者的营养状况,了解营养不良的患病率,提出改善营养状况的措施。方法对重庆市新桥医院106例糖尿病患者进行MNA问卷调查,根据MNA评分标准评价糖尿病患者营养状况。结果 MNA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糖尿病患者8.5%营养不良,64.2%具有营养不良危险,27.3%营养良好。老年糖尿病患者(年龄≥60岁)有48例,其中有16.7%营养不良,62.5%具有营养不良危险,20.8%营养良好。结论糖尿病营养不良患病率与年龄正相关,心理指导对提高DM患者营养状况有益。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应用人体测量法对脑瘫患儿的营养状况进行评估,并测定体液免疫因子,分析其与营养状况的相关性,为临床实施个体化营养服务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8年3月-2019年3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童康复科住院治疗的1~5岁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用Z评分法评价患儿的营养状况,并测定其体液免疫因子,通过加强患儿营养治疗干预后,检测患儿各项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 共纳入90例脑瘫患儿进行营养评估并行个体化营养干预,其营养状况不容乐观,营养不良发生率为53.3%(48/90),其中低体重率为33.3%,生长迟缓率为54.2%,消瘦率为20.8%,超重或肥胖率为16.7%;轻、中、重度脑瘫患儿的体重、WAZ、体液免疫因子IgG和Ig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321、3.964、16.955、5.596,P<0.05);干预后体重、WAZ高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236、2.280,P<0.05)。结论 脑瘫患儿营养不良及营养性疾病发生率较高,病情严重程度越重,营养状况越差,体液免疫因子IgG、IgM水平越低。个体化营养干预可改善患儿的近期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构建营养评价综合模型,评价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期间营养状况。方法用SPSS 17.0软件,根据患者营养状况建立综合评价模型。经因子分析确定了4个公因子F1、F2、F3、F4。结果建立的综合评价模型为:F=0.485F1+0.236F2+0.164F3+0.115F4。将患者综合评分按四分位数分为4类:正常、轻度、中度、重度营养不良。结论利用因子分析得到的营养综合评价模型,能更全面反映患者营养状况,有利于早期发现营养不良,及时给予营养干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肠内肠内微生态营养营养治疗对RICU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患者营养状态、免疫功能、血气分析等的影响。方法:采取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将60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分为肠内微生态营养组(EIEN组)(n=30)和普通肠内营养对照组(n=30)疗程10~14天。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患者NRS2002-1评分、体质量指数(BMI)、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肌围(MAMC)、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浓度及感染指标PCT、免疫球蛋白、细胞亚群、血气分析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10~14天后,两组患者营养状况改善无显著差异(P>0.05),但治疗后两组患者营养状况较治疗前均有改善。营养组治疗后免疫功能改善高于对照组(P<0.05)。营养组治疗后血气分析改善高于对照组,营养组治疗的感染指标改善高于对照组。营养组腹泻及腹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平均住院天数及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结论:肠内微生态营养能明显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免疫功能和营养状况,同时能减轻全身炎性反应,促进疾病恢复。  相似文献   

20.
家庭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胃癌全胃切除术后营养不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总结家庭肠内营养支持用于胃癌病人全胃切除术后治疗营养不良的经验. 方法:对3例全胃切除术后营养不良的胃癌病人,评估其营养状况,建立输注途径,做好病人及家属的指导,行家庭肠内营养支持并作随访. 结果:家庭肠内营养支持后,病人营养状况改善,免疫功能增强,生活质量提高,支持抗肿瘤治疗. 结论:对全胃切除术后营养不良的胃癌病人,应积极开展家庭肠内营养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