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了解姓娠期糖尿病(GDM)孕妇的孕前体质量状况,评价GDM孕妇的孕期体质量增长,探讨其影响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的有关原因,为GDM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2008年1月至10月在广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的59例确诊为GDM并经饮食干预治疗的孕妇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孕前体质量、身高、确诊为GDM时的体质量和分娩前的体质量、分娩出新生儿的体质量。选取同期在本医院定期检查的健康孕妇52例作为对照,回顾孕前体质量、身高、孕30周时的体质量和分娩前的体质量、分娩出新生儿的体质量。结果 GDM孕妇孕前体质量指数和分娩前体质量指数随着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的增大而增大,而总孕期增长值、确诊前的孕期增长值、确诊后孕期增长值对其没有显著影响。结论合理的饮食干预,降低孕前肥胖和(或)孕期体质量增长过快的GDM孕妇的体质量增长幅度,有利于减少巨大儿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与孕前体质量指数(BMI)及孕期体质量增长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浙江省余姚市人民医院产科分娩的孕妇8 000例,调查其基本情况、孕前BMI、孕前体质量及血压等,分析孕前BMI、孕期体质量增长与HDP之间的关系.结果 最终纳入4 620例研究对象,HDP...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孕前体质量指数(BMI)及孕期增重对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队列研究方法对2015年4-12月产检并被诊断为GDM的单胎妊娠孕妇进行随访。分析孕前BMI及孕期增重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的关系。结果:共590例GDM孕妇纳入本研究。根据BMI分类,10.6%(63/590)孕妇体质量偏轻,65.9%(389/590)体质量正常,17.6%(104/590)超重,5.9%(34/590)肥胖。新生儿出生体质量为(3348.6±465.4)g,巨大儿发生率为7.6%(45/590),低出生体质量儿发生率为2.4%(14/590)。随着孕前BMI增加,孕期增重过量的比例显著增加(P<0.01),低出生体质量儿发生率,巨大儿发生率和剖宫产率显著增加(P<0.01);随着孕期增重增加,巨大儿发生率显著增加(P<0.01)。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分娩孕周、新生儿性别及孕期增重与巨大儿发生有关,与孕期增重正常者相比,孕期增重过量显著增加巨大儿的发生风险(OR=2.57,P<0.01)。结论:GDM孕前超重及肥胖孕妇更易分娩巨大儿,应注意将计划妊娠妇女孕前体质量控制在合理范围,特别注意加强对孕前超重和肥胖GDM孕妇孕期体质量的控制。  相似文献   

4.
<正>保证较好的母体情况,能够帮助胎儿顺利成长,孕前体质量指数(BMI)和孕期间体质量的增长情况已经成为了对妊娠结局产生重大影响的因素之一~([1])。如今社会经济水平以及人们日常生活的水平均不断提升,在孕期体质量增长的情况也变得非常常见,由此诱发的巨大儿、难产等现象均变得愈发严重~([2])。就当前情况来看,孕前肥胖以及超重孕妇,还可能会引起妊娠高血压的发生,因此,孕期体质量管理措施已经渐  相似文献   

5.
朱建国 《中国病案》2022,(7):109-112
目的 探讨孕妇孕前BMI、孕期增重、孕期血脂及其他因素对单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收集2020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在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住院分娩的430例巨大儿孕产妇及同期860例正常体重新生儿孕产妇病例,记录孕妇的孕前BMI,孕期增重、孕期血脂等数据,进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孕妇孕期BMI、孕期增重、孕期血脂等对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的影响。结果 巨大儿组产妇孕早期、孕中期及孕晚期甘油三酯(TG)平均水平均高于正常体重儿组甘油三酯(TG)平均水平;高密度脂蛋白(HDL)平均水平均低于正常体重儿组孕产妇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前BMI≥24.0(OR:1.688,95%CI:1.223~2.329)、孕期增重过多(OR:1.645,95%CI:1.245~2.173)、孕晚期总胆固醇(OR:1.189,95%CI:1.023~1.382)、孕晚期甘油三酯(OR:1.168,95%CI:1.037~1.136)、糖尿病(OR:1.66,95%CI:1.205~2.287)、初经产(OR:1.664,95...  相似文献   

6.
俞巧稚  张文颖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5,40(8):1055-1056,1059
目的:探讨孕前及不同孕期体质量指数(BMI)对新生儿体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 260例有完整产检记录并分娩的正常单胎孕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孕前、孕早期体质量超重组及肥胖组的巨大儿发生率明显高于体质量正常组与消瘦组(P<0.01)。孕中、晚期肥胖组巨大儿的发生率最高,而正常组或消瘦组的巨大儿发生率最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孕前及孕期各阶段BMI均与巨大儿的发病率正相关。严格监测孕妇BMI,控制体质量增长在正常范围,有利于防止巨大儿的发生和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7.
孕妇自身因素及孕期营养与新生儿体质量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胎儿在孕妇内发育良好是儿童体质健康的基础,而新生儿体质量(NBW)能比较直观地反映出胎儿的发育情况。影响胎儿宫内发育的因素有孕期营养,孕妇自身因素(如身体健康状况、孕前体质量与身高、糖代谢情况、孕期体质量增加情况、孕龄、孕产次等)及精神状态等。本文综述了孕妇自身因素、孕期营养与NBW之间的关系,为围生期保健及优生优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孕前和不同孕期体质量指数(BMI)增加对新生儿体质量及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 选取341名单胎、头位且无妊娠并发症的初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产前BMI不同,孕12周BMI增加不同,孕28周BMI增加不同及孕期BMI增加不同各分为3组,以分娩方式、新生儿出生体质量为观察指标,对各组进行随访分别比较不同孕期各组和新生儿体质量及分娩方式的关系.结果 孕前BMI分组不同与新生儿体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分娩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12周△BMI与新生儿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分娩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28周△BMI及孕期△BMI与新生儿体质量及分娩方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前BMI及不同孕周△BMI和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及分娩方式有关,合理进行孕期体质量管理,控制△BMI有助于控制新生儿体质量并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妊娠不同时期体质量增长与母体内脂素水平及新生儿体成分的相关性。方法:2013年7月-2015年7月分娩的妊娠足月孕妇,以年龄匹配原则,选取GDM孕妇及糖耐量正常(NGT)孕妇各130例,分为4组:NGT孕妇分娩适于胎龄儿(AGA)组 (NGT+AGA组,n =97 )、NGT孕妇分娩大于胎龄儿(LGA)组(NGT+LGA组,n =33)、GDM+AGA(n =69)和GDM+LGA(n =61)。收集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孕26周前、26~32周、32周至分娩3个阶段孕妇体质量增长情况;双抗体夹心酶标免疫(ELISA)分析法检测孕妇血清内脂素水平;新生儿出生后24~48 h内进行人体成分测量。分析不同组别孕妇妊娠不同时期体质量增长情况;比较组间内脂素水平及新生儿出生体质量(BW)、体脂百分含量(F %)的差异。结果:GDM患者孕前体质指数(BMI)明显高于NGT孕妇 (F = 13.247, P <0.001);4组孕期增重存在显著性差异(F =5.501,P <0.001), GDM+LGA组明显高于NGT+AGA组(P <0.001)。 GDM组孕妇妊娠孕26周之前体质量增速明显高于NGT组;GDM+LGA组孕妇妊娠32周至分娩前的体质量增速也显著增加。4组内脂素水平分别为(90.69±18.94)、(116.28±46.96)、(112.88±44.66)和(208.15±81.89)μg/L(F =72.602,P <0.001),GDM+LGA组显著高于其余3组(均P <0.001)。4组新生儿F %存在显著性差异,任意2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孕妇内脂素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及体脂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r =0.539,0.629,均P <0.001),孕前BMI、孕26周前体质量增速、32周至分娩前的体质量增速是其重要相关因素。结论:孕前BMI以及孕26周前体质量增速是GDM的相关危险因素;32周至分娩前体质量增速则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及体脂含量增加密切相关。孕妇内脂素水平可能是联系孕期体质量增长与新生儿体成分的中介因子。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研究孕前体质量指数(BMI)与孕期体质量增长对早产的影响。方法抽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9月沈丘县人民医院妇产科接收的214例孕妇,根据孕前BMI分为偏瘦组(BMI<18.5 kg/m2,n=45)、正常组(18.5≤BMI≤25.0 kg/m2,n=133)、偏重组(BMI>25.0 kg/m2,n=36);根据孕期体质量增加情况将上述研究对象重新分为<7 kg组(n=52)、7~12.7 kg组(n=121)、>12.7 kg组(n=41)。分析对比孕前不同BMI及孕期不同体质量增长孕妇早产发生率。结果偏瘦组与偏重组早产发生率分别为11.11%、8.33%,均显著高于正常组的1.50%(P<0.05),偏瘦组与偏重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质量增加<7 kg组与>12.7 kg组早产发生率分别为17.31%、9.76%,均显著高于7~12.7 kg组(P<0.05),<7 kg组与>12.7 kg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前BMI偏低或偏高、孕期体质量增加过多或不足均是导致孕妇发生早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孕期饮食营养与胎儿体质量关系。方法选择115例巨大儿孕产妇及21例足月小样儿孕产妇为观察组,随机抽取的同期分娩正常体质量儿的孕产妇110例为对照组。调查饮食状况,比较孕期体质量增加、血糖、血脂。结果3组孕妇孕期荤菜量增加及摄食量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63,P<0.05),除摄食量增加>1/2外,无增加、增加1/4、增加1/3、增加1/2在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17,3.187,2.743,1.874,P<0.05)。3组孕妇孕期增重、甘油三酯、胆固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2.813,10.412,9.144,P<0.05),经SNK-q检验显示,3组水平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孕妇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587)。结论新生儿体质量异常为孕妇饮食营养认知偏差,孕期营养失衡所致,加强孕期营养宣教与指导是保证孕期膳食平衡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孕妇年龄、孕前体质量指数(BMI)对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单胎初产妇537人作为研究对象,按孕妇年龄分为低龄组144人,适龄组289人,大龄组80人,高龄组24人;按孕妇孕前BMl分为肥胖组9人,过重组44人、标准组416人,过轻组68人。分别比较各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情况、巨大儿发生率等情况。结果:低龄组孕妇分娩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与高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适龄组、大龄组孕妇分娩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均明显高于低龄组(P〈0.01)。孕前过重组和肥胖组孕妇分娩的新生儿体质量均明显高于标准组(P〈0.01),孕前过轻组孕妇分娩的新生儿体质量亦明显低于孕前标准组(P〈0.01)。结论:孕妇年龄、孕前BMI均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非糖尿病性巨大胎儿临床相关因素,探讨孕前体质量指数(BMI)、孕期增重与非糖尿病巨大胎儿的关系。方法:选择2005~2012年足月(孕周≥37周~42周)出生的非糖尿病性巨大胎儿322例,同时随机选择同期出生的足月正常体质量儿325名作为对照,分析比较2组新生儿母亲的年龄、产次、身高、孕周、孕期增重、孕前及产时BMI、宫高、腹围及胎儿的双顶径、股骨长等。结果:非糖尿病性巨大胎儿母亲的孕前BMI、孕期增重、产时BMI、宫高、腹围、宫高+腹围、孕龄和身高及胎儿双顶径、股骨长、双顶径+股骨长均高于对照组(P<0.01)。相关分析显示,胎儿双顶径、双顶径+股骨长、股骨长及胎儿母亲孕期增重与巨大胎儿体质量呈正相关关系(P<0.05~P<0.01)。结论:非糖尿病性巨大胎儿的发生与母亲孕期体质量增长过多密切相关。对于孕期增重过多的孕妇,通过胎儿双顶径+股骨长测定,能够提高非糖尿病性巨大胎儿的产前诊断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妊娠体质量增加与孕前体质量指数对产科结局的影响,以期指导合理的孕期增重。方法回顾性分析3 190例足月单胎活产孕产妇的临床资料,按孕前体质量指数将孕妇分为低体质量组、标准组、超重组,再按照妊娠体质量增加情况分为低标组、达标组、超标组,对组间相关临床参数进行比较,分析不同孕前体质量指数和妊娠体质量增加量对产科结局的影响。结果标准体质量指数的孕妇占68.5%,超重组的剖宫产率、产钳助产率、巨大儿出生率、新生儿窒息率、第一产程及第二产程均高于低体质量组和标准组;超标组的剖宫产率、产钳助产率、巨大儿出生率、新生儿窒息率均高于低标组和达标组;低标组的低体质量儿发生率明显高于达标组和超标组(P < 0.05)。结论孕前体质量指数过大和妊娠体质量增加过多可对产科结局造成负面影响。应指导育龄妇女保持正常的孕前体质量和合理的孕期增重,从而改善不良产科结局。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孕前体质量指数(BMI)和孕期增重(GWG)对妊娠糖尿病(GDM)发病的影响。方法 932例足月单胎妊娠初产妇女在孕24~28周常规行75 g口服糖耐量试验,完整记录年龄、孕前体质量及分娩前体质量等临床资料,按孕前BMI分为偏瘦组、正常体质量组、超重组和肥胖组,分析4组孕妇在不同GWG情况下GDM的发生情况。结果 4组GDM发病率依次为1.2%、3.3%、10.5%及33.3%(<0.05)。GWG超出IOM推荐范围的孕妇,GDM发病率增加(<0.05);在同一孕前BMI组别内,GWG超标亚组GDM发生率高于未超标亚组,但仅在孕前超重、肥胖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孕前BMI是GDM很强的风险预测因子,超出推荐范围的GWG增加GDM风险,这种风险的增加在孕前超重或肥胖的妇女中尤其显著,孕期体质量增加过度是GDM重要的协同风险因子。在孕前体质量基础上合理的管理GWG是防治GDM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王巧云  鲁翠珍  胡满高 《安徽医学》2010,31(11):1346-1347
目的探讨巨大儿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560例婴儿中发生巨大儿的50例孕产妇作为观察组,对观察组孕前、产前体质量;孕前、产前BMI;孕期增重、饮食和活动进行回顾分析,同时选择同期出生46例正常胎儿体质量的孕产妇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的孕前、产前体质量;孕前、产前BMI、孕期增重、双顶径均明显高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巨大儿的发生与孕前、孕期营养失衡所致的高体质量、高增重和孕期缺乏适当体力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7.
妇女孕期体质量增加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妇女孕期体质量增长情况.方法 检测1 165例孕妇孕前、孕期每周、产前体质量及新生儿出生体质量,计算孕期体质量增加情况.结果 孕妇的平均年龄为(27.5±2.9)岁,孕前平均体质量为(58.02±8.02)kg,孕前平均BMI为(22.38±2.85) kg/m2.孕期体质量平均增加(16.03±4.85)kg.新生儿出生体质量为2 500~4 000 g的孕妇孕期体质量增加值为(15.77±4.72) kg.孕晚期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过低、正常、超标的孕妇每月体质量的增加值依次增多.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正常的孕妇孕前BMI过低、正常和超标者孕期体质量增加均高于肥胖者,差异有显著性(F=5.161,P<0.05).结论 本文调查孕妇孕期体质量增加值高于推荐值12.5 kg,孕妇在孕28周后应加强监测体质量的增加情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对妊娠糖尿病妇女进行强化生活方式干预来控制体质量的可行性。方法将76例妊娠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强化生活方式干预组(A组)和对照组(B组)。强化生活方式干预方案包括在孕期和产后进行糖尿病饮食和运动指导、产后母乳喂养指导。对照组仅发放一些与妊娠糖尿病健康教育有关的印刷资料。设定的体质量目标为产后12月时,孕前未超重(BMI<25 kg/m2)患者的体质量恢复至孕前水平,孕前超重和肥胖(BMI≥25 kg/m2)患者的体质量较孕前减少5%。结果 A组的体质量达标率优于B组(P<0.05),A、B两组的母乳喂养情况相似(P>0.05)。结论对妊娠糖尿病妇女在孕期和产后进行生活方式干预来进行体质量控制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孕期体质量变化与巨大儿、分娩方式、新生儿疾病发生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4年12月住院分娩产妇140例,其中分娩新生儿体质量≥4 000 g产妇68例为巨大胎儿组,分娩新生儿体质量2 500~<4 000 g孕妇72例为正常胎儿组,比较巨大胎儿组与正常胎儿组孕妇的孕前BMI及孕早、孕中、晚孕期体质量的增长速度(kg/周),研究孕妇体质量变化与巨大儿的相关性,同时比较分娩方式及新生儿疾病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2组孕妇的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巨大胎儿组平均孕次、身高、产前体质量、孕前BMI及孕周均大于正常胎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巨大胎儿组的孕中期及孕晚期体质量增加速度、产前体质量、产前腹围及孕前BMI均大于正常胎儿组(P<0.05);2组孕期体质量增加速度均以孕中期为主,孕中期>孕晚期>孕早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巨大胎儿组中剖宫产率和头盆不称、胎儿窘迫、胎膜早破、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胎儿组(P<0.05)。结论孕期体质量增加值与巨大儿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孕妇可通过控制孕期体质量来减少巨大儿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孕前及不同孕期体质量指数(BMI)对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影响.方法:选取2 260例有完整产检记录并分娩的正常单胎孕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BMI分组,比较孕前及不同孕期各组GDM的发生率.结果:孕前及孕早期超重及肥胖组孕妇GDM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正常组及消瘦组(P<0.01),孕中期肥胖组GDM发生率均高于正常组和超重组(P<0.05),孕晚期各BMI组孕妇GDM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前及孕早、中期超重及肥胖均导致GDM发生率增加;孕晚期BMI对GDM发生率无明显影响,可能与孕晚期低体质量及正常体质量样本量相对不足及医疗干预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