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型糖尿病是一种T细胞介导的好发于青少年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以胰岛β细胞进行性破坏、胰岛素绝对缺乏、高血糖为主要特征。1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 目前认为其主要与免疫、环境、遗传有关。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 肠道菌群与1型糖尿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本文从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角度, 重点探讨了肠道菌群及其衍生物在1型糖尿病发生发展中的相关免疫机制和作用, 并介绍了以肠道菌群为靶点治疗1型糖尿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RA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病, 由异常的免疫激活和免疫耐受引起, 其潜在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近些年来, 大量研究表明RA与肠道菌群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故本文从RA患者体内肠道菌群变化、肠道菌群在R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肠道菌群在RA临床诊断中的作用、肠道菌群在RA治疗中的意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 并对未来研究进行了设想与展望, 为RA尤其早期RA及难治性RA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 具有治疗难度大、预后差及死亡率高的特征, 可对患者的生活、工作产生深远影响, 故糖尿病自主神经的防治已愈加受到临床重视。肠道菌群作为一种环境因素, 与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 影响着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的预后。因此, 探究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在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中的作用将有助于阐明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 并为其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靶点。  相似文献   

4.
1型糖尿病(T1DM)是由T细胞介导以破坏胰腺β细胞为特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T1DM的治疗手段有限, 常规方法包括注射胰岛素和胰岛/胰腺移植, 但均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胰岛功能减退的问题。人们期望基于病因治疗——免疫治疗以阻止或延缓β细胞的损伤, 保护残存的胰岛功能以达到预防甚至逆转T1DM的目的, 并且多年来包括针对T细胞、B细胞、炎性细胞因子以及微生物起源的免疫治疗开始取得成效。该文对近年来T1DM免疫治疗的进展进行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5.
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1,PD-1)抗体治疗引起的暴发性1型糖尿病(fulminant type 1 diabetes,FT1D)罕见,但一旦发生会危及生命。本文报告1例肺鳞癌患者使用PD-1抗体治疗后出现FT1D伴酮症酸中毒,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期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 人体内肠道菌群变化与胰腺癌发病的关系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尽管肠道菌群与胰腺癌的作用机制和相互作用仍在不断探索中, 但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已经被提出, 并且通过使用一些特征性肠道细菌群作为胰腺癌的预测和预后生物标志物, 正在打开新的治疗视野。本文概述了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对胰腺癌发生、发展和治疗的影响, 以期为肠道菌群作为胰腺癌的诊断和预后标志物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药物治疗是控制和逆转2型糖尿病的主要手段之一, 常用的口服降糖药物(OHA)包括二甲双胍、α-糖苷酶抑制剂、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和中草药等, 其作用机制各不相同。肠道菌群是降糖药物的重要作用靶点, 多种OHA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 降低细菌脂多糖含量, 保护肠道粘膜屏障完整性, 增加短链脂肪酸的生成, 影响胆汁酸循环, 从而降低炎症反应, 缓解胰岛素抵抗, 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 发挥改善代谢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SS是以侵犯泪腺和唾液腺为主的慢性淋巴细胞高度浸润的自身免疫病, 以口干、眼干和腮腺肿大为主要临床特征。在风湿免疫领域, SS发病率仅次于RA, 位居第二, 但其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肠道菌群作为人体"第二基因组"及"最大的免疫器官", 参与机体代谢, 保护肠道黏膜, 发挥免疫屏障作用, 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据新近研究表明, 菌群差异和功能紊乱可能与SS发病密切相关, 这将是临床对于治疗SS的新靶点。本文对肠道菌群在SS中的发病机制及治疗前景进行文献综述。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肾脏疾病是糖尿病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 病因复杂, 机制繁多, 病程较长且预后较差, 给患者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威胁。近年来, 关于肠道菌群的研究越来越深入, 肠-肾轴理论进入糖尿病肾脏疾病领域, 带来新的治疗理念。本文综述了肠道菌群在糖尿病肾脏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并探讨了肠道菌群治疗糖尿病肾脏疾病的潜在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0.
人工胰腺根据传感器感知的葡萄糖浓度、通过核心算法调整胰岛素泵的输注速率, 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 是1型糖尿病的一种治疗选择。研究结果显示, 人工胰腺的应用能够改善1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 提高其生活质量。该文介绍了人工胰腺的组成与分类, 综述人工胰腺应用于1型糖尿病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 并对人工胰腺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近十年国内外1型糖尿病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 诊疗新方法和血糖监测等新技术不断问世, 相关临床研究证据持续丰富。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和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 共同组织专家对2012版《中国1型糖尿病诊治指南》修订更新, 形成了《中国1型糖尿病诊治指南(2021版)》。本指南共20章, 内容涵盖中国1型糖尿病流行病学、诊断与分型、血糖监测、教育与管理、胰岛素治疗、医学营养治疗、运动治疗、胰腺与胰岛移植、低血糖防治、急慢性并发症、特殊时期临床管理、社会心理问题及对策、预测与预防等。本指南的发布将有助于进一步规范临床诊疗行为, 促进行业水平提高和进步, 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与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12.
心力衰竭(心衰)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 心肌重构是心衰发生的关键步骤。新近, 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对心肌重构和心衰的作用及机制的相关研究已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将从心衰与心肌重构、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对心肌重构的影响及其机制及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干预心肌重构等方面, 介绍肠道菌群与心衰关系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自身免疫性胃炎是一种由自身免疫功能异常所致的胃炎,临床较少见,主要表现为胃底胃体黏膜萎缩以及血清存在壁细胞抗体和内因子抗体。虽然已经发现数年,但其病理生理机制、自然史、相关癌前病变等仍未研究清楚,部分患者甚至被误诊为难治性幽门螺杆菌感染。本综述对自身免疫性胃炎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进展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浙江省1型糖尿病(T1DM)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管理现状。方法为横断面研究。选择2016年10月至2022年7月于浙江省10家医院住院的T1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包括起病年龄、性别、住院天数、病程)、实验室指标[包括生化、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 h血糖、胰岛素、C肽、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抗体(IA-2A)、胰岛素自身抗体(IAA)、胰岛细胞抗体(ICA)]、并发症筛查情况(包括尿白蛋白/肌酐比值检测、眼底照相、肌电图、颈动脉超声、双下肢动脉超声及四肢多普勒超声)、治疗方案(包括胰岛素治疗方案及联用降糖药的情况)等。按照就诊时间将T1DM患者分为2016年10月至2019年8月组及2019年9月至2022年7月组, 比较两组慢性并发症筛查率、检出率及抗体检测率等情况。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共564例T1DM患者纳入本研究。患者的年龄从1岁到84岁不等, 其中成人(≥18岁)390例, 儿童和青少年(<18岁)174例。T1DM患者的住院天数、起病年龄和病程中位数分别为7(6, 10)d、29(16, 45)岁和3(0, 8...  相似文献   

15.
1型糖尿病(T1DM)是一种复杂的以自身免疫反应为主因的疾病, 发病的核心机制在于机体产生自身免疫性抗体对胰岛β细胞的破坏。目前主要依靠胰岛素治疗, 但胰岛素治疗不能从根本上治愈T1DM, 多数患者仍面临血糖控制不佳、慢性并发症发生等问题。该文从免疫调节治疗、β细胞再生和替代等方面就目前T1DM治疗的研究进展和热点药物进行阐述和介绍。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患者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进展为重症及危重症的高危人群, 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亦可造成其血糖波动、诱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甚至威胁生命。1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大, 更易发生酮症酸中毒;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期间的血糖控制和健康管理对于避免急性并发症、住院及不良预后亟须重视。本指南基于国内外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治的临床经验及证据, 从饮食、运动、胰岛素调整、血糖监测、糖尿病酮症及酮症酸中毒识别处理以及心理支持等方面进行阐述, 旨在提高1型糖尿病人群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期间的管理水平, 改善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住院1型糖尿病(T1DM)患儿低血糖发生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1日至2022年1月1日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T1DM患儿的病历资料, 包括年龄、性别、照护者文化程度、病程、胰岛素注射方案、入院有无酮症酸中毒、糖化血红蛋白、有无合并症、住院天数等指标。将住院期间有一次及以上血糖<3.9 mmol/L的T1DM患儿纳入低血糖组, 其余纳入无低血糖组。分析低血糖发生的特点, 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Mann-WhitneyU检验。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低血糖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854例T1DM患儿, 其中男414例、女440例, 年龄(7.41±3.89)岁。住院期间血糖监测总次数为69 553次, 低血糖发生3 863次, 发生密度为5.55%(3 863/69 553), 其中1级低血糖占4.07%(2 828/69 553), 2级低血糖占1.49%(1 035/69 553)。有80.21%(685/854)的患儿在住院期间发生过至少1次低血糖, 其中发生单次低血糖的患儿占16.51%(141/...  相似文献   

18.
肠道菌群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 在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作用, 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越来越多的学者发现肠道菌群的改变是自身免疫性肝炎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肠道菌群失调可以通过肠-肝轴影响肠道屏障的完整性、肠道和肝脏的免疫功能等, 从而介导自身免疫性肝炎。粪菌移植、益生菌、益生元、噬菌体等靶向肠道菌群的治疗有望成为预防或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肠道微生态由肠道微生物及其基因组和生存环境共同构成, 其异常改变与全身各类炎症、肿瘤和代谢疾病密切相关。近年来, 肠道微生态异常改变与急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及胰腺癌的关系研究不断增多, 引起临床重视。胰腺炎症可能并发或造成肠道微生态紊乱, 反之肠道微生态紊乱又可能加重胰腺炎症反应, 增加全身及局部并发症风险, 甚至诱发胰腺肿瘤。本文旨在探讨肠道微生态参与调控胰腺疾病的机制及其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匹兹堡公式、SEARCH公式、1型糖尿病(T1DM)冠状动脉钙化(CACT1)公式和广东公式4个替代公式评估T1DM患者胰岛素敏感性的可行性和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收集2015年11月至2016年12月就诊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T1DM综合管理门诊的患者。记录患者的腰围和臀围并计算腰臀比, 收集其血压、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资料。依据4个替代公式分别计算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指数(ISI), 将ISI的上、下四分之一位数分别定义为低、高度胰岛素抵抗, 上、下四分之一位数之间定义为中度胰岛素抵抗。根据年龄, 将患者分为未成年组(≤18岁)和成年组(>18岁)。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U检验, 4个替代公式的一致性分析采用Kappa分析, 采用Pearson或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不同公式计算的ISI与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T1DM患者84例。其中, 成年组40例, 未成年组44例;高、中、低度胰岛素抵抗组分别为21、42、21例。广东公式和匹兹堡公式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