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观察CT血管成像(CTA)在冠心病冠脉狭窄程度及斑块状态评估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驻马店市中心医院106例冠心病患者为受试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冠脉CTA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作为"金标准",分析CTA评估冠脉狭窄程度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Kap...  相似文献   

2.
目的 管腔内CT值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准确性评估的价值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15 d内先后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患者的CCTA图像,纳入...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DSCTA)评价钙化斑块引起血管腔狭窄程度。方法:选取我院124例患者应用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有冠状动脉钙化斑块,均对其予以冠状动脉造影(CAG)分析,统计钙化斑块导致血管阻塞情况,并和CAG结果对比。结果:DSCTA检查到小钙化斑块有244处,5%CAG表示出现梗阻;中钙化斑块为88处,14%出现梗阻;大钙化斑块为172处,42%梗阻。DSCTA所具有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44%,阳性预测56%,阴性预测100%,准确率67%。结论:DSCTA能够敏感探测到小等、中等大小钙化斑块血管阻塞情况,其准确率超过90%,2/3大钙化斑块血管阻塞症状能够被诊断出,发生错误诊断的一般为高估狭窄程度。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探讨CT冠脉成像(CTA)、超声心动图对冠心病患者左心室功能、冠脉斑块稳定性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进行治疗的300例冠心病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CTA与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对冠心病的检出率以及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左心室功能与冠脉斑块稳定性的评估结果。结果 CTA检查对冠心病的检出率高于超声心动图检查,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两种检查方式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评估结果相似,组间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两种检查方式收缩末期容量(ESV)、舒张末期容量(EDV)、心输出量(SV)、心脏射血指数(EF)、心排出量(CO)、心脏测值(MM)、心脏容积(HV)检测结果相似,组间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两种检查方式对冠脉斑块稳定性评估结果相似,组间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CTA在诊断冠心病中效果优于超声心动图,但二者对患者左心室功能、冠脉斑块稳定性的评估效果相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CT和MR血管成像在粥样硬化斑块和狭窄诊断中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均给予16层螺旋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冠状动脉MR血管成像(CMRA)检查,待患者检查完后,观察动脉狭窄程度以及粥样硬化斑块相关情况.结果 两种检测方法 在图象质量和狭窄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T检查发现钙化45处,均无检测出斑块内出血,MR检查出钙化30处,均能检测出斑块内出血.结论 冠状动脉CT和MR都可以很好判断患者血管狭窄程度,但是MR更适合于分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斑块定量分析对于老年冠心病患者高危斑块进展的评估价值。方法 纳入2020/08-2022/08该院心内科接诊的90例老年冠心病病例,均接受CCTA检查,按照是否为高危斑块分为高危组、非高危组,对于高危斑块依据1年随访后斑块进展情况分为进展组、未进展组,对比其CCTA斑块定量参数差异及对高危斑块进展的预测价值。结果 CCTA检查发现高危斑块发生率达83.33%(75/90),其中点状钙化斑块64例(71.11%),低密度斑块38例(42.22%),重塑指数RI、脂质斑块负荷大于非高危组(P<0.05),高危组基于CCTA血流储备分数(FFRct)及冠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FAI)均低于非高危组(P<0.05);进展组的斑块总休积和非钙化斑块体积、狭窄程度、RI、脂质斑块负荷均大于无进展组(P<0.05),进展组最小管腔面积、FFRct、FAI小于无进展组(P<0.05);斑块总体积和非钙化斑块休积、狭窄程度、最小管腔面积、FFRct、FAI、RI、脂质斑块负荷及各项联合预测老年冠心病病例的高危斑块进展ROC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将冠状动脉细化为15个节段,研究256层螺旋CT(MSCT)对冠状动脉各节段病变的诊断能力,分析冠状动脉斑块与管腔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5月在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CT室进行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查的冠心病患者350例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冠状动脉各节段斑块及管腔狭窄的数量及分布情况。结果冠状动脉病变在冠状动脉各分支节段上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379,P<0.0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以冠状动脉第六节段发生最多(25.00%),第十四、十五节段发生最少(0.74%、0.30%)。不同类型斑块引起管腔狭窄程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333,P<0.01)。结论 256MSCT冠状动脉成像能够很好的显示冠状动脉斑块分布特点及各类型斑块与管腔狭窄程度的关系,256MSCT应作为冠心病及冠状动脉病变筛查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R-MRI)与CT血管造影(CTA)对大脑中动脉狭窄和斑块性质的评价效果.方法 选取20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大脑中动脉狭窄的患者,均行HR-MRI和CTA检查,比较两种方法对大脑中动脉狭窄的诊断效能及对斑块性质的评估效果,并评价两种方法与DSA评价管腔狭窄程度的一致性.结果 DSA显示共24支大脑中动脉发生血管狭窄.CTA与HR-MRI对大脑中动脉狭窄的检出率、诊断大脑中动脉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评价血管狭窄程度方面,HR-MRI与DSA呈高度一致性(κ=0.770,P=0.016),CTA与DSA呈中度一致性(κ=0.528,P=0.031).HR-MRI对大脑中动脉斑块的总检出率及易损斑块、稳定斑块的检出率均高于CTA(P<0.05).结论 HR-MRI在评估大脑中动脉狭窄和斑块性质方面比CTA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方法,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斑块成分与狭窄程度之间的相关性,为预测冠心病风险、早期识别易损患者提供诊断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中医院101例临床拟诊冠心病或冠心病患者的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的结果,冠状动脉影像表现由2位心血管CT诊断医师独立判断冠状动脉斑块成分及测量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结果一致时诊断为冠心病。采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应用卡方检验和对应分析,探讨冠状动脉斑块成分与狭窄程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在101例患者中,冠状动脉无狭窄30例(30/101,29.7%),轻度狭窄29例(29/101,28.7%),中度狭窄18例(18/101,17.8%),重度狭窄24例(24/101,23.8%)。本组71例冠状动脉不同程度狭窄的患者中,斑块成分中以软斑块(53/71,74.6%)最多见。冠状动脉斑块成分与狭窄程度之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冠状动脉斑块成分与狭窄程度关系密切。两者之间做对应分析,提示软斑块与重度狭窄、混合性斑块与中度狭窄之间具有密切相关性。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能够有效检测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斑块的成分及准确判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利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斑块成分评价,可以预测冠心病风险,早期识别易损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CT检查及超声诊断在颈部血管斑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神经内科2012年5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住院患者 120例,患者分别先后行CT检查以及超声诊断,分别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斑块数量、大小以及检查的管腔狭窄率.结果 超声诊断方法的检查结果表明,共检查出 斑块136处,检出斑块大小(36.25±5.23)cm2,检出的管腔平均狭窄率为63.54%;CT 检查方法的检查结果表明,共检查出斑块95处,检出斑块大小(27.36±5.12) cm2,检出的管腔平均狭窄率为72.39%;两种检查方法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超声诊断更容易检测出斑块,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 的颈部血管斑块的大小及性质分辨效果更佳;CT检查更容易显示患者的管腔大小,患者的斑块钙化程度更易检出,更有利于进一步的治疗方案选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双源CT对冠状动脉狭窄及不同性质冠状动脉斑块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0例临床确诊及拟诊冠心病患者行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CCTA)检查及冠状动脉造影(CCA),以CCA结果为参考标准,评估双源CT对不同性质斑块所致冠状动脉狭窄的特异度、敏感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分析狭窄程度与斑块成分间的相关性。结果:与CCA对照,50例患者中,双源CT对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特异度、敏感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依次如下:轻度狭窄分别为98.9%、46.7%、77.8%、95.8%;中度狭窄分别为97.6%、71.0%、84.6%、94.8%;重度狭窄分别为96.6%、96.4%、96.4%、98.6%。误诊冠状动脉狭窄共20支,诊断符合率为89.8%。对非钙化性斑块所致管腔狭窄的诊断符合率达84.3%,高于钙化性斑块(76.9%)。结论: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能够有效判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斑块成分。  相似文献   

15.
16.
孙俊  夏花  江时忠 《浙江医学》2022,44(6):637-640,645
目的 探讨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的斑块定量分析评估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效能.方法 选择2019年10月至2020年12月衢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47例冠心病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冠状动脉造影(ICA)、CCTA检查;根据ICA下测量的心肌血流储备分数(FFR),将患者分为心肌缺血组66例和非心肌缺血组81例,比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双源CT头颈部血管成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的评估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征得患者家属知情同意下实施双源CT头颈部血管成像检查并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为参照标准,探讨双源CT头颈部血管成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的评估作用。结果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结果证实,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无狭窄5例、轻度狭窄8例、中度狭窄35例、重度狭窄14例、完全闭塞8例,双源CT头颈部血管成像诊断符合率分别为100.00%、100.00%、94.74%、92.86%、10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源CT头颈部血管成像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的敏感度95.00%、特异度100.00%、准确率95.71%,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评估工作中双源CT头颈部血管成像可收获理想的评估结果,值得于今后临床工作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颈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临床仍采用常规血管造影的方法对该病进行诊断.双源双能量CT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的成像技术,对于血管成像具有独到的优势.迄今国内尚未见有该方法诊断颈动脉狭窄方面的应用研究.文中评价双源双能量颈动脉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对颈动脉狭窄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并与常规颈部血管检查所用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进行比较. 方法 2010年1月至12月,共有40例患者行双能量颈动脉CTA检查后,2周内行DSA检查.将颈动脉分为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颅外段、颈内动脉颅内段三段.CTA和DSA分析时将颈动脉狭窄程度的评估标准采用北美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标准:无狭窄(狭窄率为0)、轻度狭窄(狭窄率≤29%)、中度狭窄(狭窄率为30%~69%)、重度狭窄(狭窄率为70%~ 99%)和完全闭塞.以DSA为对照,评价双能量CTA诊断颈动脉狭窄性病变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 结果 40例患者240段血管,CTA共检出70个血管节段有不同程度狭窄(轻度狭窄35处、中度狭窄25处、重度狭窄10处),170个血管节段为正常;DSA检出75个血管节段有不同程度狭窄(轻度狭窄38处、中度狭窄24处、重度狭窄13处),165个血管节段正常.以DSA为对照,CTA检出颈动脉病变总的敏感性为92.0% (69/75),特异性为99.4% (164/165),准确性为97.1% (233/240),阳性预测值为98.6% (69/70),阴性预测值为96.5% (164/170). 结论 双能量颈部CTA在诊断颈动脉狭窄性病变方面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可作为常规的临床手段用于颈动脉狭窄性病变的筛查和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技术下斑块定量分析预测冠心病患者斑块进展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30例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按照其1年随访后斑块进展情况将其分为进展组(n=90)和无进展组(n=140),比较两组首次检测CCTA时斑块长度、斑块总体积、钙化斑块体积、非钙化斑块体积、斑块负荷、重塑指数、狭窄程度,利用ROC分析斑块总体积、非钙化体积、重塑指数、狭窄程度预测冠心病患者斑块进展的价值,比较两组预后情况。结果 进展组斑块总体积、非钙化斑块体积、重塑指数、狭窄程度显著高于无进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ROC分析,斑块总体积、非钙化体积、重塑指数、狭窄程度预测冠心病患者斑块进展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8、0.768、0.901、0.837。进展组心源性死亡、脑卒中、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率显著高于无进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CTA技术下斑块定量分析预测冠心病患者斑块进展有较高价值,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双源64层CT(64-DSCT)与血管内超声(IVUS)评估冠心病患者冠脉斑块性质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80例疑为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先行64-DSCT检查,后行冠状动脉造影(CAG)下确认病变血管后行IVUS检查。以IVUS检查结果作为标准,分析64-DSCT的检测效能。结果 以IVUS检查结果为标准,IVUS检查结果显示其中128个血管节段出现病变存在斑块,64-DSCT检查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87%、89.09%、92.64%、90.63%、95.15%;IVUS检查结果显示80例患者的96个血管节段中包括软斑块26块,纤维斑块12块,混合斑块40块,钙化斑块18块;而64-DSCT检查结果(准确率)为28块(92.86%),纤维斑块10块(83.33%),混合斑块41块(97.56%),钙化斑块17块(94.44%);两种检查方法检测狭窄程度、血管横截面积、管腔面积、EI、PA、RI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4-DSCT对斑块性质的检测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