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MIPHD)与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效果以及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80例HICH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MIPHD组和开颅手术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和临床指标,分析影响HICH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 治疗后,两组的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SBP、出血量、凝血机制异常是影响HICH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 <0.05)。结论 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和开颅血肿清除术均可改善HICH患者的神经缺损程度,对于术前SBP过高、出血量偏大、凝血机制异常的患者,应警惕术后HICH的复发。  相似文献   

2.
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发病急、进展快、致残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其年发病率为(1~35)/10万,约占全部脑卒中患者的10%~20%,死亡率高达35%~52%,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在我国,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这一情况将更加恶化。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是治疗HICH的一种积极有效的微侵袭手术方法,具有创伤小、疗效确切、安全性好、操作简便等特点,但手术后再出血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严重地影响着患者预后。笔者对2005-2011年64例HICH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分析术后再出血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为HICH术后再出血的防治提供指导,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64例,系我院2005年1月-2011年12月神经外科收治的HICH患者,全部符合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手术指征,排除脑干功能衰竭、凝血机制障碍、血友病等严重  相似文献   

3.
刘淑颖 《现代保健》2011,(26):174-176
目的了解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后早发性癫痫发作的发生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观察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后早发性癫痫发作的发生率,并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后早发性癫痫发作与各影响因素的关系。结果620例患者中,脑出血术后早发性癫痫发作的患者45例,发生率7.2%。脑出血后早发性癫痫发作的发生与出血部位、出血次数、电解质情况、出血量有关,而与年龄、性别、NIHSS高低无关。结论影响脑出血后早发性癫痫发作发生率的因素包括出血部位、出血次数、出血量、电解质情况。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并未明显增加早发性癫痫的发作。微创型颅内血肿清除术安全、有效,有利于高龄危重患者的抢救。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急性脑出血患者经微创穿刺治疗后短期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该疾病、预防预后不良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团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行微创穿刺治疗的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3个月是否发生预后不良分为预后良好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2分,45例]和预后不良组(m RS评分≥2分,37例),统计两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对其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对其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急性脑出血患者经微创穿刺治疗后短期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预后不良组中发病至手术的时间>6 h、术后发生肺部感染、术后收缩压>180 mmHg(1 mmHg=0.133 kPa)、术前脑出血量≥50 mL、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8分的患者占比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病至手术的时间>6 h、术后发生肺部感染、术前脑出血量≥50 mL、入院时GCS评分≤8分均为急性脑出血患者经微创穿刺治疗后短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O...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高血压性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行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进行疗效分析。方法将病人分为内科保守治疗组(对照组)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组(治疗组),分别评价其治疗后第14 d时Scandinavian Stroke Scale(SSS)评分,第14 d与90 d时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第90 d时Barthel指数评分,及再出血率。结果 72例病人中内科组25例,微创组47例,治疗后第14 d时两组SSS和改良Rankin量表评分无显著差异,治疗后第90 d时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微创组明显好于内科组。治疗后第90 d时两组再出血率无明显差别。结论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能明显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且不增加再出血率。  相似文献   

6.
邱华 《工企医刊》2012,25(4):25-26
目的 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护理方法,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对52例行微创血肿清除术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做好术前准备,加强术后护理,密切观察情,妥善处理微创引流,预防再出血及并发症和早期实施康复护理.结果 52例患者存活50例,死亡2例.结论 认为微创颅内血肿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确切,高质量的术后护理可保证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早期重视康复训练可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颅内破裂动脉瘤栓塞术后早期破裂再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共纳入42例颅内破裂动脉瘤栓塞术后早期破裂再出血患者(研究组),同期随机抽取行颅内破裂动脉瘤栓塞术后早期未破裂再出血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研究组年龄≥50岁、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破裂次数≥2次、合并脑血管痉挛、术后抗凝治疗、术后血压波动≥30mm Hg(l mm Hg=0.133 kPa)、假性动脉瘤、致命栓塞及大部分栓塞[81.0%(34/42)、76.2%( 32/42)、66.7%( 28/42)、76.2%(32/42)、81.0%( 34/42)、76.2%( 32/42)、66.7%( 28/42)、66.7%( 28/42)、66.7%( 28/42)]与对照组[57.5%( 23/40)、50.0%(20/40)、37.5%( 15/40)、50.0% (20/40)、57.5% (23/40)、47.5% (19/40)、37.5%( 15/40)、37.5% (15/40)、37.5%(15/4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行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50岁、高血压病史、破裂次数≥2次、合并脑血管痉挛、术后抗凝治疗、术后血压波动≥30 mm Hg是颅内破裂动脉瘤栓塞术后早期破裂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年龄≥50岁、高血压病史、破裂次数≥2次、合并脑血管痉挛、术后抗凝治疗、术后血压波动≥30 mm Hg是颅内破裂动脉瘤栓塞术后早期破裂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对该类人群的危险因素进行必要的干预具有重要意义,可以降低颅内破裂动脉瘤栓塞术后早期破裂再出血的发生率并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研究近4年某院经微创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预后分组,运用单因素及多因素的方法分析其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患者170人,单因素分析显示:预后不佳组在术前GCS评分(P=0.000)、破入脑室(P=0.006)、脑出血量(P=0.001)及并发脑疝(P=0.000)等方面均有统计学差异;多因素显示GCS分数、破入脑室、脑出血量及并发脑疝与微创术后预后相关(P值均<0.05).[结论]术前GCS分数、脑出血量、是否破入脑室及并发脑疝与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时防治再出血的疗效。方法对5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分别采用单纯抽吸术、简易碎吸术和血肿粉碎术进行治疗,观察其预防再出血的疗效。结果发生再出血7例,其中术中再出血3例,术后再出血4例。再出血在≤6h组与〉6h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7~24h与25~72h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术前、术后舒张压(DBP)的变化与再出血无相关性(P〉0.05)。单纯抽吸和简易碎吸易造成再出血,分别为18.75%和37.50%。血肿粉碎再出血率仅占3.85%。结论血肿粉碎术设计合理,操作简便,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时再出血率低,适合于具备CT的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0.
赵一宁 《中国保健》2006,14(16):10-11
目的探讨应用颅内血肿微创穿刺粉碎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时再出血的原因及防治办法.方法应用二种清除术治疗发病2h~7d的5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结果发现再出血的原因①发病6h内手术②术中血肿排出量大于血肿量的60%或抽吸力过大.结论在防治方面,除减少上述因素外①术中如有新鲜出血,可用肾上腺素0.5mg+冰生理盐水反复冲洗②采用颅内血肿微创穿刺粉碎清除术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随机选取笔者所在科室脑出血患者22例,定期对颅内血肿进行液化、冲洗、引流,探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后潜在并发症,实施预见性护理及分析效果.结果 发现,早期实施护理干预后,其潜在并发症,颅内感染、血肿再复发,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肾功能损害、电解质紊乱等发生明显减少.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早期实施护理干预,可减少潜在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后再出血的高危因素及防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67例高血压脑出血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总结术后发生再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措施.结果 18例再出血患者中14例行二次手术治疗,其中有3例行三次手术治疗;3例保守治疗;1例放弃治疗.二次手术均沿原手术通路清除血肿,根据颅内压情况,11例行扩大骨窗减压.再出血距手术时间≤6h12例,7~12h4例,>12h2例.18例患者均有5年以上高血压病史且血压控制不理想,发病距手术时间≤6h 14例,丘脑出血且血肿形状不规则8例.9例有口服抗凝药物史.预后结果按ADL分级,Ⅱ级1例,Ⅲ级4例,Ⅳ级4例,V级4例,死亡5例.结论 术中缺乏操作技巧、超早期手术、血管硬化的程度、抗凝药物的应用、舒张压过高及术后血压失控、血肿量大且血肿位置深及血肿形状不规则等因素是高血压脑出血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后再出血的高危因素.针对以上原因采取相应措施防治,可以减少再出血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自发性脑出血手术患者术后再出血是预后不良的重要原因之一,本研究拟通过分析影响自发性脑出血手术患者术后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其预后改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本院2014-01-14-2018-12-23收治的211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7例术后经头颅CT证实为颅内再出血为病例组,164例术后无再出血为对照组。以查阅临床病例资料和就诊记录等方式采集患者临床资料,先行单因素分析,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例组凝血功能异常比例(χ~2=31.097,P<0.001)、术前血肿量(t=7.656,P<0.001)、术中有活动性出血(χ~2=24.269,P<0.001)、术前收缩压(t=9.239,P<0.001)、术前舒张压(t=2.090,P=0.037)、术前总胆固醇(t=7.312,P<0.001)、手术时机≤6h(χ~2=9.012,P=0.011)和术后血压控制情况不理想比例(χ~2=12.890,P=0.001)高于对照组;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凝血功能异常(OR=3.861,95%CI为1.099~13.563,P=0.036)、术后血压控制不理想(OR=1.255,95%CI为1.023~1.538,P=0.029)和手术时机≤6h(OR=2.721,95%CI为1.142~6.484,P=0.024)自发性脑出血手术患者术后再出血危险性增高。结论凝血功能异常、术后血压控制不理想、手术时机≤6h是自发性脑出血手术患者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术后应密切监测凝血功能及血压,积极控制危险因素,以期改善上述因素所增加的术后再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4.
沈桂荣 《工企医刊》2009,22(6):17-18
目的:探讨颅内血肿微创粉碎清除术的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对57例行颅内血肿微创粉碎清除术的患者进行有效的观察和护理。结论:加强对颅内血肿患者的严密观察和有效护理减少死亡率、致残率,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5.
任俊 《健康大视野》2005,13(1):45-46
目的分析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疗效.方法使用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穿刺粉碎针,对20例脑出血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术后血肿冲洗液反复冲洗.结果本组脑出血患者血肿手术清除率31.2%~90%,20例病者存活18例,死亡2例,术后20例患者复查CT无一例发生再出血.存活18例,按ADL标准进行3~6个月随访,ADL1~ADL3 15例(75%),ADL43例(15%).结论颅内血肿微创术可降低脑出血患者的病史率及致残率,加入肾上腺素的血肿冲洗液有利于防止术后再出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清除术后颅内感染的病原菌特征及危险因素回归方程。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6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54例接受血肿清除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纳入研究,回顾性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颅内感染情况将其分为感染组34例,未感染组120例。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清除术后颅内感染的病原菌特征,通过单因素、多因素分析其影响因素并建立危险因素回归方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其预测价值。结果 15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颅内感染34例,感染率为22.08%;3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清除术后颅内感染患者共分离出病原菌42株,其中革兰阳性菌26株,占比61.90%;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CS)评分<8分、糖尿病、鞘内注射≥6次、引流管留置时间≥3 d、白蛋白水平(ALB)<35 g/L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将上述因素纳入影响因素模型:logit(P)=-13.435+0.739×GCS评分<8分+0.701×糖尿病+0.504×鞘内注射≥6次+0.798×...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后观察与护理的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采用微创方法行颅内血肿清除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术后病情的观察及护理措施、疾病转归等进行调查分析,总结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后的观察与护理要点.结果?微创法行颅内血肿清除术的患者主要护理措施有术前准备、心理护理、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引流管护理、早期康复护理,52例患者治愈42例,好转7例,死亡3例;患者出院时日常生活能力评价:社会生活能力正常7例(I级),有自理能力10例(Ⅱ级),有部分生活能力16例(Ⅲ级),卧床9例(Ⅳ级),植物生存7例(Ⅴ级),死亡3例(Ⅵ级).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患者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密切观察与护理、早期康复训练等护理措施,对提高抢救成功率及临床治愈率,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随着CT的普遍使用及立体定位技术的发展,CT指导下的高血压脑出血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已成为治疗脑出血的一种重要治疗手段,但术后再出血是此手术的并发症之一。因此,注意术后再出血的各种因素,并采取正确的预防治疗措施,才能提高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脑出血的治疗经验,通过方法改进,减少再出血的发生,进一步提高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水平。方法将13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63例,使用应用YL-1型一次性使用颅内血肿穿刺针;观察组69例,使用改良步骤和改良工具,放置硅胶管,分别对患者进行微创颅内血肿外引流治疗,并对患者的进步率、显著进步率、治愈率、死亡率和再出血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再出血发生率和总有效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步骤和工具的改良能减少再出血几率是发生,治疗效果优于传统微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手术时机对微创清除术治疗急性脑出血患者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医院收治的12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均施行微创清除术治疗,根据手术时机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60例。对照组于发病后8~12 h(不含8 h)施行微创清除术,试验组于发病后4~8 h(含8 h)施行微创清除术,比较两组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术后再出血率及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结果术前1 h,两组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试验组GO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再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出血患者在明确符合微创清除术的适应证后,应尽早施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