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病耻感、生活质量与目的性反刍性沉思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简明健康调查量表、社会影响量表和事件相关性反刍性沉思问卷对25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总分为(422.54±46.45)分,病耻感总分为(56.16±7.16)分,目的性反刍性沉思总分为(16.54±5.65)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与病耻感呈负相关,与目的性反刍性沉思呈正相关(P<0.01);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病耻感与目的性反刍性沉思呈负相关(P<0.01);目的性反刍性沉思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病耻感与生活质量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为21.98%。结论 目的性反刍性沉思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病耻感与生活质量之间具有中介作用,医护人员可促进患者进行目的性反刍性沉思降低病耻感,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患者心理一致感与疾病不确定感及家庭功能的关系,分析心理一致感在家庭功能与疾病不确定感之间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20年10月—2021年12月医院收治的100例糖尿病足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心理一致感量表(SOC)、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D)评估患者心理一致感、疾病不确定感和家庭功能现状,重点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和可能存在的中介效应。结果糖尿病足患者的SOC评分、MUIS评分、FAD评分分别为(61.85±8.62)分、(93.93±15.27)分、(134.56±21.97)分;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足患者心理一致感与疾病不确定感、家庭功能呈负相关(P<0.05);疾病不确定感与家庭功能呈正相关(P<0.05);经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理一致感在糖尿病足患者家庭功能对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中发挥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对总效应的贡献率为52.79%。结论糖尿病足患者的心理一致感与疾病不确定感及家庭功能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家庭功能不仅可以通过心理一致感的中介作用影响疾病不确定感,而且还可以直接影响糖尿病足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心理一致感在脑卒中后残疾患者家庭支持与伤残接受度间的中介作用。方法 便利选取2020年7月-12月就诊于河北省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内科的256例脑卒中后残疾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心理一致感量表、家庭支持量表和伤残接受度量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 脑卒中后残疾患者心理一致感、家庭支持和伤残接受度得分分别为(59.9±9.0)分、(6.6±2.6)分、(72.2±15.5)分。心理一致感、家庭支持与伤残接受度均呈正相关,心理一致感与家庭支持呈正相关(均P<0.05)。心理一致感在家庭支持与伤残接受度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为0.381,占总效应的48.5%。结论 脑卒中后残疾患者家庭支持既能直接预测伤残接受度,又可以通过心理一致感对伤残接受度发挥间接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临床护士希望水平、心理一致感、自我概念现状,并分析临床护士希望水平在心理一致感与自我概念之间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法,于2020年3—4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河南省3所三级甲等医院的920名临床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Herth希望量表、心理一致感量表、护士自我概念问卷进行调查,应用结构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应对方式、心理一致感和健康行为的现状,以及应对方式在心理一致感与健康行为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心理一致感量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Ⅱ对某三级甲等医院的279例脑卒中患者进行调查。结果脑卒中患者面对应对方式得分低于常模,回避及屈服应对方式得分高于常模(P0.01);脑卒中患者心理一致感总分为(65.79±9.85)分,处于中等水平;健康行为总分为(123.17±18.62)分,处于一般水平;心理一致感与健康行为呈正相关(P0.01),应对方式中的面对与心理一致感和健康行为呈正相关(P0.01);回避、屈服与健康行为呈负相关(P0.01)。Bootstrap法分析应对方式在心理一致感与健康行为间起到中介作用,占总效应的40.47%。结论心理一致感、应对方式对脑卒中患者健康行为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应对方式在脑卒中患者心理一致感与健康行为之间起到中介作用。提示临床医护工作者应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高脑卒中患者的心理一致感,同时改善患者的应对方式以提升患者的健康行为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心理一致感在高龄经产妇家庭功能与生活质量间的中介效应。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2年6月至12月选取辽宁省4所三级甲等医院的344名高龄经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应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家庭功能评定量表、心理一致感量表、生活质量调查表进行调查,使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高龄经产妇家庭功能、心理一致感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途径。结果 高龄经产妇家庭功能得分为(141.41±12.81)分,心理一致感得分为(63.99±8.86)分,生活质量得分为(62.32±21.32)分;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高龄经产妇家庭功能与心理一致感(r=0.521,P<0.01)、生活质量(r=0.573,P<0.01)均呈正相关;心理一致感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r=0.587,P<0.01);家庭功能对心理一致感和生活质量存在正向预测作用且具有统计学意义,心理一致感在高龄经产妇家庭功能与生活质量间的中介效应模型成立。结论 高龄经产妇生活质量水平尚可,同时具有良好的家庭功能和心理一致感,心理一致感在高龄经产妇家庭功能与生活质量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医护人员可以通过针对性措施提升高龄经产妇家庭功能... 相似文献
7.
8.
9.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反刍性沉思和希望水平的现状,并分析反刍性沉思对其希望水平的影响,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3—6月兰陵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事件相关反刍性沉思问卷(C-ERRI)、Herth希望量表对患者进行调查。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进行影响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ICU转出患者依恋类型与创伤后成长(posttraumatic growth, PTG)的关系,以及反刍性沉思在两者间的中介作用。方法 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便利抽取上海某三级甲等医院从ICU转出的患者253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亲密关系经历简表、反刍性沉思问卷和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 ICU转出患者创伤后成长、依恋类型、反刍性沉思得分分别为(66.28±8.42)分、(36.97±9.81)分、(25.89±6.45)分;创伤后成长与依恋回避、依恋焦虑、侵入性反刍呈负相关(均P<0.05),与目的性反刍呈正相关(P<0.01);反刍性沉思在依恋类型与PTG间存在一定中介效应。结论 ICU转出患者的依恋类型对创伤后成长有直接影响,也可以通过反刍性沉思间接影响。临床护士可以根据不同依恋类型患者的认知加工过程,实施个性化心理干预,促进患者的创伤后成长,降低心理问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疼痛接受在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心理一致感与应对策略间的中介作用。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4月医院门诊及住院的老年LDH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应对策略问卷-修正版(CSQ-R)、心理一致感量表(SOC-13)、简易慢性疼痛接受问卷(CPAQ-8)进行调查。CPAQ-8、SOC-13评分与CSQ-R评分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采用线性回归分析疼痛接受的中介作用,并采用AMOS 21.0软件建立结构方程模型,评估中介效应。结果 (1)本调查共发放259份问卷,收回252份有效问卷,有效率97.30%。(2) 252例老年LDH患者CSQ-R评分69.30±6.77分,SOC-13评分61.85±9.66分,CPAQ-8评分25.03±5.26分。(3) 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老年LDH患者心理一致感、疼痛接受与应对策略均呈正相关(r=0.563、0.553,P<0.05)。(4)心理一致感可正向预测应对策略(b’=0.563,P<0.05)及疼痛接受(b’=0.559,P<0.05),分别解释31.4%、3...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了解癫痫儿童主要照顾者心理一致感(SOC)、连带病耻感和照顾负担现状,分析其SOC在连带病耻感与照顾负担之间的中介效应。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利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连带病耻感量表、SOC-13量表、ZBI照顾负担量表分别对2020年1-3月就诊于某院的102例癫痫儿童的主要照顾者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癫痫儿童主要照顾者连带病耻感总分为(41.47±12.08)分,SOC总分为(60.96±11.68)分,照顾负担总分为(26.52±17.89)分;连带病耻感、照顾负担与SOC均呈显著负相关(r=-0.524,-0.520;P<0.01),连带病耻感与照顾负担呈显著正相关(r=0.572;P<0.01),SOC在连带病耻感与照顾负担之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为34.9%。结论 医护人员应重视癫痫儿童主要照顾者连带病耻感带来的消极影响,积极开展相关护理措施增强癫痫儿童主要照顾者的SOC,从而减轻其照顾负担,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理韧性在产妇反刍思维和产后抑郁中的中介效应。方法 2019年4-6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在合肥某三级甲等医院做产后盆底肌功能检测与治疗的305名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心理韧性量表(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反刍思维量表(ruminative responses scale,RRS)及产后抑郁量表(Edinburgh postnatal depression scale,EPDS)对其进行调查。结果产妇的心理韧性、反刍思维、产后抑郁得分分别为(66.60±17.05)、(36.40±9.16)、(9.98±4.79)分;产妇反刍思维与产后抑郁呈正相关(r=0.654,P0.01),心理韧性与产后抑郁呈负相关(r=-0.516,P0.01),反刍思维与心理韧性呈负相关(r=-0.393,P0.01);产妇心理韧性在反刍思维与产后抑郁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为0.14,占总效应量的21.54%。结论产妇反刍思维通过心理韧性影响产后抑郁,孕产妇保健工作者可以从心理韧性的角度对其进行干预,以预防或减少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恶性肿瘤靶向治疗患者目的性反刍思维与、自我表露与创伤后成长水平及相关性,并探讨目的性反刍思维的中介效应。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医院接受靶向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185例,分别用一般资料问卷、创伤后成长量表(PTGI)、疾病多维度反刍思维量表(MRIS)、痛苦表露指数量表(DDI)进行调查,PTGI、MRIS、DDI评分相关性采取Pearson相关性分析,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目的性反刍思维、自我表露、创伤后成长的中介作用机制,并通过Bootstrap方法对目的性反刍思维的中介效应进行检验。结果 185例恶性肿瘤靶向治疗患者中共有182例患者完成研究。PTGI总分为64.44±17.63分,MRIS总分为51.27±14.91分,DDI总分为37.59±9.72分。相关分析显示,PTGI总分与侵入性反刍思维、目的性反刍思维、MRIS总分及DDI总分呈负相关性(P<0.05),DDI总分与侵入性反刍思维、目的性反刍思维及MRIS总分呈负相关性(P<0.05)。自我表露对创伤后成长、目的性反刍思维有直接正向效应(P<0.05),并通过目的性反刍思维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行为的现况,验证并分析心理一致感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家庭功能和自我护理行为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台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349例门诊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以患者一般资料、家庭关怀度指数量表、心理一致感量表、心力衰竭自护指数量表为研究工具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 349例患者,心力衰竭自护指数量表标准化总分为(113.48±45.96)分,家庭关怀度指数量表总分(7.44±2.71)分,心理一致感量表总分为(65.11±12.18)分;心理一致感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家庭功能和自我护理行为间的中介效应显著,中介效应大小为0.251,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7.18%。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整体处于较低水平,心理一致感既可以直接影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自我护理行为,也可以作为家庭功能影响自我护理行为的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冠心病病人介入术后不同时间段对抗凝治疗的依从性及反刍性沉思水平情况,分析病人介入术后抗凝治疗依从性与反刍性沉思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12月—2019年12月医院收治的88例冠心病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Morisky用药依从性问卷(MMAS-8)、中文版事件相关反刍性沉思问卷(ERRI)分别于冠心病病人介入术后抗凝治疗开始时、3 d后、1周后调查病人抗凝治疗的依从性与反刍性沉思水平,采用双变量Pearson直线相关检验冠心病病人介入术后抗凝治疗依从性与反刍性沉思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冠心病病人抗凝治疗依从性得分升高,目的性反刍性沉思得分与反刍性沉思总分升高,侵入性反刍性沉思得分降低,各时点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双变量Pearson直线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冠心病病人介入术后抗凝治疗的依从性得分与目的性反刍性沉思得分及反刍性沉思总分均呈正相关(r=0.871、0.654,均P<0.05),与侵入性反刍性沉思得分呈负相关(r=-0.213,P<0.05).结论:冠心病介入术后抗凝治疗期间,病人用药依从性与反刍性沉思水平密切相关.针对反刍性沉思水平不佳的病人,可考虑给予其合理的护理干预,以改善病人的反刍性沉思水平,这对提高冠心病病人介入术后抗凝治疗的依从性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胃癌化疗病人主要照顾者心理一致感在照顾压力与积极感受间的效应。方法:便利抽取河南省人民医院2020年2月—2021年5月收治的胃癌化疗病人的主要照顾者214名为研究对象。于化疗前1 d、化疗中期、化疗结束及化疗结束后3个月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照顾者反应评估量表、心理一致感量表、照顾者积极感受量表对胃癌化疗病人主要照顾者进行调查。结果:胃癌化疗病人主要照顾者4个时间点照顾压力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化疗中期得分最高;胃癌化疗病人主要照顾者4个时间点积极感受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化疗中期得分最低。广义估计方程结果显示,有宗教信仰、年龄40~50岁和>50岁及心理一致感得分较高是照顾者积极感受的保护因素,照顾压力得分较高是照顾者积极感受的危险因素。调节效应分析表明,心理一致感在照顾压力对积极感受的影响中起调节作用,高心理一致感照顾者照顾压力对其积极感受的预测斜率无统计学意义(β=-0.014,P=0.582);低心理一致感照顾者的照顾压力能够显著负向预测其积极感受(β=-0.187,P<0.01)。JohnsonNe...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心理一致感、家庭功能对脑外伤偏瘫患者伤残接受度(acceptance of disability,AOD)的影响.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问卷、伤残接受度量表、心理一致感量表和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对96例脑外伤偏瘫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患者的AOD得分为(72.85 ±13.46)分,其中85.42%的患者处于中、低度接受水平;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心理一致感、家庭功能与AOD呈正相关;分层回归分析显示,心理一致感、家庭功能是患者AOD的影响因素.结论 大部分脑外伤偏瘫患者的AOD有待提高,护理人员可从增强患者心理一致感和家庭功能的角度入手,制订措施提高其AOD.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