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余甘子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才彬  谢庆娟  曲中堂 《中国药房》2009,(27):2120-2121
目的:研究余甘子的化学成分。方法:对余甘子80%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进行色谱分离,根据光谱数据确定各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共分离并鉴定出9种化合物:没食子酸(1)、鞣花酸(2)、3-乙基没食子酸(3)、槲皮素(4)、黏酸-1-甲酯-6-乙酯(5)、2-O-没食子酰基黏酸二甲酯(6)、β-香树脂酮(7)、β-香树脂醇(8)和β-谷甾醇(9)。其中,化合物5、6、7和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发现。结论:本研究为进一步明确余甘子的药理活性部位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
余甘子既是含有丰富营养成分的食用果,又是一种具有广泛医疗保健作用的药物。对其确切活性成分尚未了解,这将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余甘子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及质量控制提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兰杨  姜红  张仕瑾  彭贤东  郭廷东  唐志立 《中国药业》2020,(7):156-156,I0001-I0003
余甘子为我国常用藏药,常与诃子、毛诃子配伍使用,作为多数藏族验方的基础方。该文归纳了近年来关于余甘子的研究,总结了其在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旨在提升余甘子的质量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4.
5.
GC-MS分析川产余甘子挥发油中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四川余甘子挥发油中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以GC-MS结合计算机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 从四川余甘子挥发油中共分离到47个峰,鉴定了其中的43种化合物,其含量占总峰面积的97.42%.其中,含量较高的组分为α-糠醛(17.93%)、2-氯-二环[2.2.2]-5-烯-2-辛腈(7.69%)、水杨酸甲酯(7.25%)、反-2-癸烯醛(5.05%)、六氢法呢基内酮(5.03%).结论 鉴定结果与文献报道的其他余甘子挥发油中的化学成分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6.
余甘子(Fructus Phyllanthi)别名油柑、庵摩勒、余甘、油甘子、滇橄榄等。是大戟科(Euphorbiaceae)叶下珠属(Phyllan-thus)植物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 L.)的干燥成熟果实,主要分布于印度、马来西亚等热带和亚热带国家以及我国的福建、广东、广西、云南等地。全世界约有l7个国家的传统药物体系中使用了余甘子,我国约有l6个民族使用该药,被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临床用于血热血瘀、消化不良、腹胀、咳嗽、喉痛、口干、抗衰老及抗癌等。并于1998年被卫生部列入“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名单。基于余甘子果实中丰富的营养成分和…  相似文献   

7.
余甘子提取物的抗炎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余甘子提取物对炎症的抑制作用.方法 选用18.0~22.0 g小白鼠建立炎症模型.设正常对照组,余甘子高浓度组与低浓度组,阿司匹林组.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蛋清致大鼠足跖肿胀、醋酸至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结果 余甘子提取物高浓度与低浓度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蛋清致大鼠足跖肿胀、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结论 余甘子提取物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8.
余甘子的药理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李昌玲 《药学进展》2001,25(4):210-213
中草药余甘子在新药和保健食品开发方面极具应用价值。余甘子的药理研究表明,其具抗微生物感染、抗氧化、抗肿瘤、降血脂和血糖、降压、补益等多种生物学活性,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糖尿病并发症则是导致糖尿病致死率增高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余甘子具有调节免疫、抗氧化等多种生物活性,能够降低血糖,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对糖尿病及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降低糖尿病引起的消耗等都有肯定的治疗作用。本文就余甘子在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余甘子4种不同部位醇提物的抑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余甘子4种提取物的抑菌作用。方法:对余甘子醇提物通过抑菌环法测定抑菌活性,对作用明显的菌种进行部位活性测试,对活性部位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结果:余甘子醇提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珠菌有强抑制作用,对绿脓杆菌、产气夹膜杆菌、青霉、啤酒酵母和黑曲霉有抑制作用;余甘子醇提物石油醚部位和乙酸乙酯部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珠菌有强抑制作用,乙酸乙酯部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珠菌的最低抑制浓度分别为0.0625、0.125、0.0625、0.25mg·mL-1。结论:余甘子醇提物有较强的抑菌作用,乙酸乙酯部位为其抑菌活性部位。  相似文献   

11.
HPLC法测定余甘子中没食子酸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冬意 《黑龙江医药》2011,24(6):880-881
目的:建立余甘子中没食子酸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ODS柱(4.6min×250mm,5μm,Kromasil—C18),流动相为三乙醇胺-磷酸-水(0.2:0.2.96.6),流速1.0ml/min,柱温:22℃,检测波长268nin。结果:没食子酸在0.2026—1.013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8.96%,RSD为1.06。结论:所建立的HPLC法操作简便、专属、稳定、准确度高、精密度好,适用于余甘子中没食子酸的含量测定和余甘子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2.
薄层扫描测定余甘子喉片中没食子酸的含量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薄层扫描测定余甘子喉片中没食子酸的含量云南省药品检验所昆明650011蔡毓琼王梅大戟科植物余甘子PhylanthusemblicaL.系藏族习用药材,历版药典[1]均收载,制剂部颁收载[2],但无含量测定方法,据文献[3]报道,余甘子含有维生素C0....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蒲葵子Livistona chinesis的化学成分.方法 应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蒲葵子的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苜蓿素(1),棕榈酸(2),油酸(3),十六碳酸乙酯(4),亚油酸乙酯(5),十六烯酸乙酯(6),菜油甾醇(7),胆甾醇-3-O-β-D-葡萄糖苷(8),荭草苷(9),异荭草苷(10),牡荆素(11),异牡荆素(12),异鼠李素-3-O-β-葡萄糖苷(13),谷甾醇(14),豆甾醇(15).结论 化合物4、6、8~13为首次从蒲葵子中分离得到,9、11、12为首次从棕榈科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黄荆子亲脂性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马鞭草科牡荆属植物黄荆果实亲脂性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法、ODS柱层析法、Sephadex LH-20柱层析等分离方法对黄荆子亲脂性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7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abietatrien-3β-ol(Ⅰ)、vitexifolin C(Ⅱ)、phytol(Ⅲ)、obtusalin(Ⅳ)、L-芝麻脂素(Ⅴ)、邻苯二甲酸二丁酯(Ⅵ)、β-谷甾醇(Ⅶ)。结论化合物为Ⅰ,Ⅱ,Ⅲ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HPLC法测定余甘子喉片中没食子酸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王艳萍  赵琪钟  王丽莎 《中国药师》2009,12(9):1276-1277
目的:建立测定余甘子喉片中没食子酸含量的HPLC方法。方法:色谱柱:Agilent ZORBAX Eclipse XDB—C18(150mm×4.6mm,5μm)柱;流动相:甲醇-水-磷酸(5:95:0.05);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80nm;柱温:30℃,外标定量法。结果:没食子酸在0.09~0.56mg·ml^-1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8%(n=6),RSD=0.27%。结论:本法操作简单,灵敏,准确,可以用于余甘子喉片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筛选鲜玄参微波真空干燥的最佳条件。方法将鲜玄参分为全药干燥和切片后干燥两组,每组设40℃、50℃、60℃3种温度。分析不同条件真空干燥的玄参质量,包括水溶物、醇溶物、水分及有效成分哈巴俄苷的含量。结果微波真空60℃干燥的玄参各质量指标优于其他温度组,60℃全药干燥优于切片干燥。结论鲜玄参微波真空干燥最佳条件为60℃、全药干燥。  相似文献   

17.
黄荆子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研究马鞭草科牡荆属植物黄荆果实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聚酰胺、大孔树脂柱层析和Sephadex LH-20柱层析等分离方法对黄荆子强极性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4个单体化合物,荭草素(Ⅰ),异荭草素(Ⅱ),牡荆苷Ⅲ,VitedoamineA(Ⅳ)。结论化合物Ⅲ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余甘子中水解单宁类化合物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9.
黄荆子三萜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马鞭草科牡荆属植物黄荆果实的三萜类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层析、ODS柱层析、Sephadex LH-20柱层析等色谱法分离纯化黄荆子三萜类化学成分,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对化合物结构进行鉴定.结果 分离得到了7个化合物,分别是2α,3α,19α-三羟基乌苏-12-烯-28-酸(1)、2α,3β-二羟基齐墩果-12-烯-28-酸(2)、2α,3β,19α-三羟基乌苏-12-烯-28-酸(3)、2α,3ββ,19α,23-四羟基齐墩果-12-烯-28-酸(4)、2α,3β,23-三羟基齐墩果-12-烯-28-酸(5)、2α,3α,24-齐墩果三羟基-12-烯-28-酸(6)、乌苏酸(7).结论 化合物1、3、4、5、6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优选丹参采收后的最佳干燥方式.方法 以丹参中丹参酮类和丹酚酸B成分的含量为指标,对冷冻干燥法、烘干法(50、60、70℃)、阴干法、晒干法4种干燥方式进行比较.结果 以冷冻干燥法为对照,晒干过程中丹参酮类成分损失达到50.8%,而阴干法仅损失4.7%,烘干可使丹参酮类成分损失14.9%~23.9%.阴干过程中丹酚酸B损失达到30.2%,而晒干法仅损失1.8%,烘干可使丹酚酸B损失18.7~32.9%且60℃烘干对丹参酮类和丹酚酸B的保留率均高于80%.结论 综合考虑指标成分的含量和生产实际,60℃烘干为鲜丹参的最佳干燥方法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